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1例儿童后颅窝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分析包括年龄、就诊时间、致伤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1例儿童后颅窝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分析包括年龄、就诊时间、致伤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方式等不同指标的特点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结果本组51例患儿,>3岁48例,30例为跌伤,受伤至就诊时间(30.7±18.9)h,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为恶心呕吐、精神差、头痛,常无意识障碍,头颅CT提示急性期血肿易液化(84.3%)。12例行非手术治疗,3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为后颅窝微小血肿(血肿量<5 m L),12例为非手术治疗的中转手术。随访3个月至3年,全部患儿恢复良好,无死亡及致残。结论儿童后颅窝跨横窦硬膜外血肿好发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的儿童;血肿量>10 m L,血肿厚度>15 mm,血肿存在占位效应,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血肿增大的患儿有手术指征;对伴有高颅压表现的静脉窦区域小血肿(<5 m L)应积极手术。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群体感应(QS)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BF)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建立3 d QS系统完整的铜绿假单胞菌野生型PA01菌株与QS系统缺陷(lasRrhlR基因缺陷△lasR△rhlR)型菌株生物模型,通过SYT09/PI荧光探针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目的研究群体感应(QS)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BF)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建立3 d QS系统完整的铜绿假单胞菌野生型PA01菌株与QS系统缺陷(lasRrhlR基因缺陷△lasR△rhlR)型菌株生物模型,通过SYT09/PI荧光探针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摄取BF不同层面的图片,经图像结构分析(ISA)软件分析获得QS系统lasRrhlR缺陷株,PA01菌株BF相关空间结构参数。结果培养第3天PA01菌株可形成较厚、有孔状通道的成熟BF结构,而△lasR△rhlR菌株仅形成明显稀薄的早期BF结构,△lasR△rhlR菌株的3 d BF厚度为(7.36±0.2)μm,PA01菌株为(21.64±0.57)μm(P<0.05),区域孔率(areal porosity,AP)分别为:(0.902±0.006)、(0.928±0.002);平均扩散距离(average diffusion distance,ADD)和结构熵(textural entropy,TE)在△lasR△rhlR菌株分别为:(1.503±0.029)和(5.706±0.190);在PA01菌株分别为:(1.467±0.015)和(5.213±0.111),△lasR△rhlR菌株AP较PA01菌株低(P<0.05);而ADD、TE较PA01菌株高(P<0.05)。结论△lasR△rhlR基因缺陷明显影响铜绿假单胞菌的BF形成能力,QS系统lasRrhlR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BF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儿童保健体检人群乳牙萌出的一般规律,为全面评估儿童体格生长成熟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2581名0-40月龄健康儿童的乳牙萌出情况。由儿...目的了解儿童保健体检人群乳牙萌出的一般规律,为全面评估儿童体格生长成熟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2581名0-40月龄健康儿童的乳牙萌出情况。由儿童保健医生登记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乳牙初萌年龄、初萌牙位、目前乳牙数目及乳牙萌齐年龄。独立样本的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积差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被运用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581名儿童中0-6月龄506名,7-12月龄600名,13-24月龄730名,25-40月龄745名;男1473名,女1108名;早产儿89名,足月儿2492名;已经萌牙1829名;乳牙萌齐626名。儿童乳牙萌出年龄2-15月龄,中位数为8月龄[95%可信区间(CI):2.7-12.7];乳牙最早萌齐(20枚)年龄为23-35月龄,中位数为31月龄(95%CI:24.7-36.7);初萌年龄与萌齐年龄间正相关( r=0.879, P〈0.05);并获得0-40月龄间不同性别儿童乳牙萌出曲线图。95.3%(1743/1829)的儿童最先萌出下正中切牙,4.6%(84/1829)为上正中切牙;乳牙萌出≤16枚时,乳牙数目与儿童实际年龄及初萌年龄间存在线性关系,即乳牙数目(枚)=实际月龄-初萌月龄+1;儿童实际乳牙数目与采用新公式估算的乳牙数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2.957, P=0.05),相关系数为0.972( P 〈0.05)。结论儿童乳牙萌出的中位数年龄为8月龄,萌齐中位数年龄为31月龄,绝大多数初萌牙位为下正中切牙;乳牙数目(枚)=实际月龄-初萌月龄+1可作为乳牙萌出数目的估算公式;不同性别儿童乳牙萌出曲线可为完善儿童体格生长数据提供参考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1例儿童后颅窝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分析包括年龄、就诊时间、致伤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方式等不同指标的特点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结果本组51例患儿,>3岁48例,30例为跌伤,受伤至就诊时间(30.7±18.9)h,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为恶心呕吐、精神差、头痛,常无意识障碍,头颅CT提示急性期血肿易液化(84.3%)。12例行非手术治疗,3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为后颅窝微小血肿(血肿量<5 m L),12例为非手术治疗的中转手术。随访3个月至3年,全部患儿恢复良好,无死亡及致残。结论儿童后颅窝跨横窦硬膜外血肿好发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的儿童;血肿量>10 m L,血肿厚度>15 mm,血肿存在占位效应,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血肿增大的患儿有手术指征;对伴有高颅压表现的静脉窦区域小血肿(<5 m L)应积极手术。
文摘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6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2周的新生儿180例,依据BPD诊断标准,诊断为BPD 130例,8例先心病、13例持续肺动脉高压及9例先天性膈疝被剔出实验,余下100例分为轻度BPD 30例,中度BPD 44例,重度BPD 26例。在出生后2个月对纳入实验的100例BPD患儿行心脏超声检查,PH的诊断依据心脏超声诊断分为PH组或非PH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D患儿并发PH的危险因素。结果:1轻度BPD合并PH比例低,中重度BPD合并PH比例较高,所有BPD患儿合并PH的比例为32.0%;2BPD患儿合并PH组及不合并PH组临床指标比较,5min Apagar评分≤6分、羊水过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6周后仍需氧、绒毛膜羊膜炎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 min Apgar评分≤6分[RR=8.13,95%CI:2.48~26.62]、羊水过少[RR=16.69,95%CI:4.43~62.85]是PH的危险因素,提示低5 min Apgar评分≤6分、羊水过少为P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5 min Apagar评分≤6分和羊水过少是BPD合并PH的危险因素。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100414),2013年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Suppoaed by Program for Innovation Team Building at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ongqing,2013),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卫办医函【2013】544号).
文摘目的研究群体感应(QS)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BF)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建立3 d QS系统完整的铜绿假单胞菌野生型PA01菌株与QS系统缺陷(lasRrhlR基因缺陷△lasR△rhlR)型菌株生物模型,通过SYT09/PI荧光探针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摄取BF不同层面的图片,经图像结构分析(ISA)软件分析获得QS系统lasRrhlR缺陷株,PA01菌株BF相关空间结构参数。结果培养第3天PA01菌株可形成较厚、有孔状通道的成熟BF结构,而△lasR△rhlR菌株仅形成明显稀薄的早期BF结构,△lasR△rhlR菌株的3 d BF厚度为(7.36±0.2)μm,PA01菌株为(21.64±0.57)μm(P<0.05),区域孔率(areal porosity,AP)分别为:(0.902±0.006)、(0.928±0.002);平均扩散距离(average diffusion distance,ADD)和结构熵(textural entropy,TE)在△lasR△rhlR菌株分别为:(1.503±0.029)和(5.706±0.190);在PA01菌株分别为:(1.467±0.015)和(5.213±0.111),△lasR△rhlR菌株AP较PA01菌株低(P<0.05);而ADD、TE较PA01菌株高(P<0.05)。结论△lasR△rhlR基因缺陷明显影响铜绿假单胞菌的BF形成能力,QS系统lasRrhlR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BF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摘目的了解儿童保健体检人群乳牙萌出的一般规律,为全面评估儿童体格生长成熟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2581名0-40月龄健康儿童的乳牙萌出情况。由儿童保健医生登记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乳牙初萌年龄、初萌牙位、目前乳牙数目及乳牙萌齐年龄。独立样本的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积差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被运用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581名儿童中0-6月龄506名,7-12月龄600名,13-24月龄730名,25-40月龄745名;男1473名,女1108名;早产儿89名,足月儿2492名;已经萌牙1829名;乳牙萌齐626名。儿童乳牙萌出年龄2-15月龄,中位数为8月龄[95%可信区间(CI):2.7-12.7];乳牙最早萌齐(20枚)年龄为23-35月龄,中位数为31月龄(95%CI:24.7-36.7);初萌年龄与萌齐年龄间正相关( r=0.879, P〈0.05);并获得0-40月龄间不同性别儿童乳牙萌出曲线图。95.3%(1743/1829)的儿童最先萌出下正中切牙,4.6%(84/1829)为上正中切牙;乳牙萌出≤16枚时,乳牙数目与儿童实际年龄及初萌年龄间存在线性关系,即乳牙数目(枚)=实际月龄-初萌月龄+1;儿童实际乳牙数目与采用新公式估算的乳牙数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2.957, P=0.05),相关系数为0.972( P 〈0.05)。结论儿童乳牙萌出的中位数年龄为8月龄,萌齐中位数年龄为31月龄,绝大多数初萌牙位为下正中切牙;乳牙数目(枚)=实际月龄-初萌月龄+1可作为乳牙萌出数目的估算公式;不同性别儿童乳牙萌出曲线可为完善儿童体格生长数据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