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3V2O8材料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传仓 张飞鹏 +5 位作者 吴红玉 房慧 李凡生 黄灿胜 杨新宇 张久兴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86-2090,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带状结构的Zn3V2O8多晶粉体,并对Zn3V2O8漫反射光谱以及发射谱、激发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30-450 nm波长范围为全吸收,激发谱上有一个宽带激发与窄带激发,峰值分别位于350 nm与272 nm。在发射谱上的宽带发射...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带状结构的Zn3V2O8多晶粉体,并对Zn3V2O8漫反射光谱以及发射谱、激发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30-450 nm波长范围为全吸收,激发谱上有一个宽带激发与窄带激发,峰值分别位于350 nm与272 nm。在发射谱上的宽带发射与窄带发射,峰值分别在528 nm与716 nm。降解率实验结果表明了当光照时间延长到3 h后,水热合成Zn3V2O8基本已完全降解亚甲基蓝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3V2O8 水热法 降解 光学性能
下载PDF
掺杂Y_(2)O_(3)钨基复合材料在近韧脆转变温区的静载拉伸特性
2
作者 黄俊 李阳阳 +8 位作者 袁国虎 左彤 罗来马 徐光青 吕珺 谭晓月 洪雨 朱晓勇 吴玉程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24,共7页
制备了掺杂质量分数分别为0.5%,2.0%Y_(2)O_(3)的钨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其显微组织,通过不同温度(25~800℃)下的拉伸试验分析了其近韧脆转变温区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2种复合材料均存在由轧制变形导致的大量位错,Y_(2)O_(3)颗粒对位错运... 制备了掺杂质量分数分别为0.5%,2.0%Y_(2)O_(3)的钨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其显微组织,通过不同温度(25~800℃)下的拉伸试验分析了其近韧脆转变温区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2种复合材料均存在由轧制变形导致的大量位错,Y_(2)O_(3)颗粒对位错运动起到钉扎作用;Y_(2)O_(3)掺杂质量分数为2.0%的复合材料的晶粒更细小,发生韧脆转变的温度更低,在300~400℃拉伸时发生半脆性行为,断口区域位错密度在3.8×10^(15)~3.9×10^(15)m^(-2),在600~800℃下发生明显塑性变形,位错密度增加至6.2×10^(15)~6.8×10^(15)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2)O_(3) 钨基复合材料 韧脆转变温度 显微组织
下载PDF
基于PEDOT:PSS电极的柔性透明IPMC材料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常龙飞 杨海林 +3 位作者 金珂 沈锦杰 朱子才 胡颖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4-201,共8页
透明柔性功能材料对于现代机械电子器件的发展至关重要。本工作通过结合溶液浇铸法和滚涂法探索了Nafion/IL基体膜、PEDOT:PSS电极的透明IPMC材料制备工艺,研究了其力电特性及电致动性能规律,并针对主要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正交优化,对... 透明柔性功能材料对于现代机械电子器件的发展至关重要。本工作通过结合溶液浇铸法和滚涂法探索了Nafion/IL基体膜、PEDOT:PSS电极的透明IPMC材料制备工艺,研究了其力电特性及电致动性能规律,并针对主要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正交优化,对Nafion/IL基体膜厚度、每侧PEDOT:PSS电极滚涂量、浸泡在IL中的热压时间以及糙化程度的影响水平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正交优化参数制备的透明IPMC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电化学特性以及力学特性。本工作制备的透明IPMC在5 V电压作用下最大尖端位移峰-峰值可达11.824 mm,且具有高频响应特性,有效响应频率高达100 Hz。本工作对丰富IPMC制备工艺方法、推动IPMC材料在透明柔性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IPMC Nafion/IL膜 PEDOT:PSS 溶液浇铸法 滚涂 驱动性能
下载PDF
双功能性离子液体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SiO_2 被引量:1
4
作者 葛倪林 张迪 +1 位作者 魏海兵 丁运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0068-20073,共6页
首先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功能性离子液体1-甲基-3-(3'-磺酸丙基)咪唑十二烷基磺酸盐([PMIM(SO3H)][C12SO3]),并采用FT-IR、1H NMR和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以该离子液体为模板剂和酸源,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通过溶胶-... 首先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功能性离子液体1-甲基-3-(3'-磺酸丙基)咪唑十二烷基磺酸盐([PMIM(SO3H)][C12SO3]),并采用FT-IR、1H NMR和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以该离子液体为模板剂和酸源,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介孔SiO2,利用TGA和FT-IR研究了介孔材料的形成过程,采用SAXRD、SEM、TEM和氮气等温吸附-脱附等手段对介孔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Pb2+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以[PMIM(SO3H)][C12SO3]为模板剂和酸源制备的介孔SiO2其比表面积、孔容、平均孔径大小分别为1 010m2/g、0.95 cm3/g、3.25 nm,其对重金属Pb2+有很好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功能性离子液体 模板剂 溶胶-凝胶 介孔材料 吸附性能
下载PDF
类钙钛矿Pr_(1.3)Sr_(0.7)Ni_(0.7-x)Cu_(0.3)Fe_xO_(4+δ)材料的制备与传导性能研究
5
作者 刘梦 程继贵 +2 位作者 高宇飞 朱琳 洪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9-905,共7页
以硝酸盐和氧化物为原料,通过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合成出Pr_(1.3)Sr_(0.7)Ni_(0.7-x)Cu_(0.3)Fe_xO_(4+δ)(x=0,0.025,0.05,0.1)(PSNCF)粉体,经压制成形、烧结后得到烧结体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煅烧后粉体的物相进行分析,利用扫描... 以硝酸盐和氧化物为原料,通过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合成出Pr_(1.3)Sr_(0.7)Ni_(0.7-x)Cu_(0.3)Fe_xO_(4+δ)(x=0,0.025,0.05,0.1)(PSNCF)粉体,经压制成形、烧结后得到烧结体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煅烧后粉体的物相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样品的微观组织和元素分布进行了表征,采用四端子法和阻塞电极法测量了不同Fe掺杂量烧结体样品的电导率,并对材料的透氧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前驱体粉末在1000℃煅烧5 h后得到具有四方相的PSNCF粉体。烧结体试样在300~950℃间的总电导率均在200 S·cm^(-1)以上,且随Fe掺杂含量的增加有所下降;其中,Pr_(1.3)Sr_(0.7)Ni_(0.65)Cu_(0.3)Fe_(0.05)O_(4+δ)样品的氧离子电导率在950℃时最大达到0.194 S·cm^(-1)。另外,随Fe掺杂量增加,PSNCF材料的透氧率增大,950℃下,Fe掺杂量为0.05时(厚1 mm,40%O2-60%N_2),透氧率达0.034 mL·cm^(-2)·min^(-1),为未掺杂样品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2NiF4结构 Pr1.3Sr0.7Ni0.7-xCu0.3FexO4+δ 电导率 透氧率
下载PDF
CMT堆焊低合金钢的组织和性能及其冲击断裂行为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爱军 王国平 +2 位作者 钟志宏 程继贵 刘宁 《焊接》 2020年第4期11-15,61,62,共7页
采用冷金属过渡(Cold metal transfer,CMT)焊接技术在Q345钢表面堆焊高Cr合金钢,以期对Q345进行表面强化。结果表明,CMT焊接技术在Q345钢表面堆焊高Cr合金钢方法可行,并且焊缝结合良好,无明显裂纹。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和珠光体,堆焊组织... 采用冷金属过渡(Cold metal transfer,CMT)焊接技术在Q345钢表面堆焊高Cr合金钢,以期对Q345进行表面强化。结果表明,CMT焊接技术在Q345钢表面堆焊高Cr合金钢方法可行,并且焊缝结合良好,无明显裂纹。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和珠光体,堆焊组织以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为主。CMT焊接热输入低、热影响区小、界面处基体稀释率低。堆焊层硬度平均值为490 HV0.2,基体组织硬度平均值为182 HV0.2,复合板的冲击吸收能量为35 J。主要的断口形貌为撕裂棱和解理,基体和堆焊层的界面发现裂纹分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焊 断裂行为 接头组织 性能
下载PDF
离子液体对聚酰胺610分子链段运动与电荷存储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徐佩 郝倩 +2 位作者 桂豪冠 杨善中 丁运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4-57,共4页
通过热刺激电流、差示扫描量热和扫描电镜研究离子液体对聚酰胺610结构的变化以及热刺激电流所反映偶极取向松弛和空间电荷的受陷、退陷和陷阱能级变化。可知离子液体/聚酰胺610复合材料偶极松弛和空间电荷松弛峰形状、强度显著依赖于... 通过热刺激电流、差示扫描量热和扫描电镜研究离子液体对聚酰胺610结构的变化以及热刺激电流所反映偶极取向松弛和空间电荷的受陷、退陷和陷阱能级变化。可知离子液体/聚酰胺610复合材料偶极松弛和空间电荷松弛峰形状、强度显著依赖于离子液体含量。离子液体增塑使得偶极松弛峰电流强度增大,活化能减弱。随着离子液体含量增大,非晶区和晶区陷阱俘获空间电荷能力增加。离子液体含量增大使得非晶区被俘获空间电荷的稳定性下降、晶区被俘获空间电荷的稳定性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聚酰胺610 空间电荷 链段运动
下载PDF
电场对氧化镍电子结构的影响
8
作者 张飞鹏 张久兴 +2 位作者 杨新宇 房慧 李凡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3-788,共6页
采用超软赝势电子平面波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研究了立方相氧化镍不同外电场下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立方相氧化镍的晶格参数和对称性保持不变,共价键的成分增强;体系总能在外电场下增大;其间接带隙宽度在外电场下减小。费米能级附近的态... 采用超软赝势电子平面波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研究了立方相氧化镍不同外电场下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立方相氧化镍的晶格参数和对称性保持不变,共价键的成分增强;体系总能在外电场下增大;其间接带隙宽度在外电场下减小。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和电子浓度在外电场下有增大的趋势。电场作用下,立方相氧化镍价带顶的电子有效质量增大,Ni的d态贡献电子能力减弱,O的p态贡献电子能力有所增强,Ni-O结合键强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NiO 电场效应 电子结构
下载PDF
LiVPO4F电子结构及锂离子扩散特性的理论研究
9
作者 周传仓 张飞鹏 +1 位作者 吴红玉 张久兴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87-1592,1603,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研究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PO_4F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磁性、插入电压与扩散特性。结果表明,P-O共价键的稳定性较强,在脱锂过程中LiVPO_4F的晶体结构始终保持稳定,体积变化率只有3%。费米能级...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研究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PO_4F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磁性、插入电压与扩散特性。结果表明,P-O共价键的稳定性较强,在脱锂过程中LiVPO_4F的晶体结构始终保持稳定,体积变化率只有3%。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状态主要受V-3d轨道电子的影响,脱锂后体系带隙减小。体系脱锂前后都存在着自旋极化现象,脱锂后体系磁性减弱。LiVPO_4F的平均插入电压为4.53 V,这与实验结果 4.30 V比较吻合。Li比其他的原子有十分明显的向外扩散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第一性原理 LIVPO4F 电子结构 扩散特性
下载PDF
脉冲沉积制备Cu_2O/TiO_2纳米管异质结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剑芳 王岩 +4 位作者 沈天阔 舒霞 崔接武 陈忠 吴玉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35-1542,共8页
在用阳极氧化法制备有序排列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基础上,引入脉冲沉积工艺,成功实现了均匀、弥散分布的Cu2O纳米颗粒修饰改性TiO2纳米管阵列,形成Cu2O/TiO2纳米管异质结复合材料.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场发射透射电镜(FETEM)、X... 在用阳极氧化法制备有序排列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基础上,引入脉冲沉积工艺,成功实现了均匀、弥散分布的Cu2O纳米颗粒修饰改性TiO2纳米管阵列,形成Cu2O/TiO2纳米管异质结复合材料.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场发射透射电镜(FE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样品进行表征,重点研究了Cu2O/TiO2纳米管异质结的光电化学特性和对甲基橙(MO)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Cu2O纳米颗粒均匀附着在TiO2纳米管阵列的管口和中部位置,所制备的Cu2O/TiO2纳米管异质结具有高效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在浓度为0.01 mol?L-1的CuSO4溶液中制得的Cu2O/TiO2纳米管异质结表现出最好的电化学特性和光催化性能;另外,对Cu2O纳米颗粒影响光催化活性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管阵列 脉冲沉积 CU2O TiO2纳米管异质结 光电化学性能 光催化
下载PDF
Electroless plating and growth kinetics of Ni-P alloy film on SiC_p/Al composite with high SiC volume fraction 被引量:5
11
作者 方萌 胡玲 +3 位作者 杨磊 史常东 吴玉程 汤文明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799-805,共7页
After Sn/Pd activating, the SiCp/Al composite with 65% SiC (volume fraction) was coated by electroless Ni?P alloy plating.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composite and its effect on the Ni?P alloy depositing process and bo... After Sn/Pd activating, the SiCp/Al composite with 65% SiC (volume fraction) was coated by electroless Ni?P alloy plating.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composite and its effect on the Ni?P alloy depositing process and bonding action of Ni and P atoms in the Ni?P alloy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the Sn/Pd activating points results in preferential deposition of the Ni?P alloy particles on the Al alloy and rough SiC particle surfaces and in the etched caves. The Ni?P alloy film has an amorphous structure where chemical bonding between Ni and P atoms exists. After a continuous Ni?P alloy film formed, electroless Ni?P alloy plating is not affected by surface morpholog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Cp/Al composite any longer, but by the electroless plating process itself. The Ni?P alloy film follows linear growth kinetics with an activation energy of 68.44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p/Al composite electroless plating Ni-P alloy film MICROSTRUCTURE growth kinetics
下载PDF
Effects of rolling and annealing on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Cu/Invar electronic packaging composites prepared by powder metallurgy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丹 杨磊 +2 位作者 史常东 吴玉程 汤文明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995-2002,共8页
The Cu/Invar composites of 40% Cu were prepared by powder metallurgy, and the composites were rolled with 70% reduction and subsequently annealed at 750 ℃. Phases,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 The Cu/Invar composites of 40% Cu were prepared by powder metallurgy, and the composites were rolled with 70% reduction and subsequently annealed at 750 ℃. Phases,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then studied. After that, the amount of a-Fe(Ni,Co) in the composites is reduced, because a-Fe(Ni,Co) partly transfers into y-Fe(Ni,Co) through the diffusion of the Ni atoms into a-Fe(Ni,Co) from Cu. When the rolling reduction is less than 40%, the deformation of Cu takes place, resulting in the movement of the Invar particles and the seaming of the pores. When the rolling reduction is in the range from 40% to 60%, the deformations of Invar and Cu occur simultaneously to form a streamline structure. After rolling till 70% and subsequent annealing, the Cu/Invar composites have fine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with a relative density of 98.6%, a tensile strength of 360 MPa, an elongation rate of 50%, a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25.42 W/(m.K) (as-tested) and a CTE of 10.79× 10-6/K (20-10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ic packaging material Cu/Invar composite ROLLING ANNEALING
下载PDF
MnO_2/H-TiO_2纳米异质阵列的调控制备及超电容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娟 刘家琴 +3 位作者 李靖巍 王岩 吕珺 吴玉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45-2554,共10页
采用目标调控的阳极氧化工艺制备了超大比表面、管与管相互分离的有序TiO_2纳米管阵列(TiO_2 NTAs)基体,进而分别采用电化学氢化法和循环浸渍沉积法对晶化退火后的TiO_2 NTAs实施电化学氢化和高比电容MnO_2沉积的双重功能化改性,调控构... 采用目标调控的阳极氧化工艺制备了超大比表面、管与管相互分离的有序TiO_2纳米管阵列(TiO_2 NTAs)基体,进而分别采用电化学氢化法和循环浸渍沉积法对晶化退火后的TiO_2 NTAs实施电化学氢化和高比电容MnO_2沉积的双重功能化改性,调控构筑了一种新型MnO_2/H-TiO_2纳米异质阵列电极材料。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RTEM)、X射线衍射仪(XRD)、X光电子能谱仪(XPS)、拉曼光谱(Raman)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样品进行综合表征与超电容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电化学氢化改性有效提高了H-TiO_2 NTAs的导电性和电化学特性,当电流密度为0.2mA?cm^(-2)时H-TiO_2 NTAs的面积电容达到7.5mF?cm^(-2),是相同电流密度下TiO_2 NTAs的75倍;经过2个浸渍循环所获得的MnO_2/H-TiO_2 NTAs-2样品在电流密度为3mA?mg^(-1)时比电容可达481.26F?g^(-1),电流密度为5mA?mg^(-1)时循环充放电1000圈后比电容仅下降约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管阵列 氢化 MNO2 电化学 超电容特性
下载PDF
压阻式柔性应变传感纤维的手指姿态识别装置 被引量:4
14
作者 常龙飞 牛清正 +4 位作者 宋伟 唐振华 何青松 胡佳佳 胡颖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6-123,共8页
针对传统应变传感器柔顺性受限、与织物结合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可穿戴织物手指姿态识别装置。该装置的传感器为弹性硅橡胶和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的压阻式芯-鞘结构传感纤维柔性应变传感器,采用同轴湿法纺丝工艺制备,具有很好的可编织性... 针对传统应变传感器柔顺性受限、与织物结合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可穿戴织物手指姿态识别装置。该装置的传感器为弹性硅橡胶和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的压阻式芯-鞘结构传感纤维柔性应变传感器,采用同轴湿法纺丝工艺制备,具有很好的可编织性,拉伸应变可达300%,响应时间少于200 ms,可将其编织到织物手套的手指关节处,用于感知手指姿态;该装置的嵌入式控制系统采用基于STM32F103C8T6主控芯片的单片机,用于采集处理手指姿态传感信号;该装置的识别显示系统采用发光二极管、无源蜂鸣器和有机发光显示屏等功能器件,用于手指姿态的识别显示。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手指姿态识别装置相比,该装置将柔性应变传感纤维、常规织物、单片机和功能器件集成在一起,具有舒适的可穿戴性,实现了呼吸灯、数字音乐和手语识别等移动便携式控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姿态识别装置 可穿戴织物 柔性应变传感纤维 嵌入式控制系统
下载PDF
FeP(Fe_2P)纳米颗粒/氮掺杂碳纳米复合结构的控制合成与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章昱 张勇 +6 位作者 王岩 崔接武 刘家琴 舒霞 秦永强 陈传胜 吴玉程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0-237,共8页
采用溶液聚合法一步合成铁离子改性、植酸掺杂的聚苯胺,在800~900℃氩氢还原气氛下,将电催化析氢性能良好的磷化铁与磷化亚铁颗粒,负载在高温裂解聚苯胺高分子生成的网络多孔碳骨架上。制备了FeP(Fe_2P)纳米颗粒/多孔氮掺杂碳(NC)复合... 采用溶液聚合法一步合成铁离子改性、植酸掺杂的聚苯胺,在800~900℃氩氢还原气氛下,将电催化析氢性能良好的磷化铁与磷化亚铁颗粒,负载在高温裂解聚苯胺高分子生成的网络多孔碳骨架上。制备了FeP(Fe_2P)纳米颗粒/多孔氮掺杂碳(NC)复合催化剂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了催化剂的微观结构。样品的催化性能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测试。结果表明,850℃条件下,得到的催化剂同时具有最好的电解水析氢及氧还原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磷化铁 电解水 氧还原
下载PDF
TiO_2纳米管阵列的多重改性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翠平 王岩 +2 位作者 崔接武 刘家琴 吴玉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44-1959,共16页
阳极氧化法制备的TiO_2纳米管阵列因其简单的制备方法、可控的形貌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而成为超级电容器领域重点研究的电极材料之一。本文介绍了TiO_2纳米管的多重改性方法,包括引入氧空位、金属或非金属修饰或掺杂、金属化合物(氧化物... 阳极氧化法制备的TiO_2纳米管阵列因其简单的制备方法、可控的形貌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而成为超级电容器领域重点研究的电极材料之一。本文介绍了TiO_2纳米管的多重改性方法,包括引入氧空位、金属或非金属修饰或掺杂、金属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以及导电聚合物修饰等,以进一步提高TiO_2纳米管的电化学性能。介绍了近年来阳极氧化法制备的TiO_2纳米管阵列在超级电容器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拓展TiO_2纳米管阵列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 TIO2纳米管阵列 多重改性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VO2/C-TiO2纳米管复合阵列的制备及其超电容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成龙 王文芳 +4 位作者 王岩 崔接武 秦永强 张勇 吴玉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32-1642,共11页
在阳极氧化法制备有序TiO_2纳米管阵列(TiO_2 NTAs)的基础上,通过气氛保护退火实现碳改性处理(C-TiO_2NTAs),并进一步采用水浴沉积工艺可控制备VO_2/C-TiO_2纳米管复合阵列(VO_2/C-TiO_2 NTAs)。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 在阳极氧化法制备有序TiO_2纳米管阵列(TiO_2 NTAs)的基础上,通过气氛保护退火实现碳改性处理(C-TiO_2NTAs),并进一步采用水浴沉积工艺可控制备VO_2/C-TiO_2纳米管复合阵列(VO_2/C-TiO_2 NTAs)。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场发射透射电镜(TEM)对VO_2/C-TiO_2 NTAs的物相、成分和形貌进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CV)、恒电流充放电(GCD)以及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VO_2/C-TiO_2 NTAs的超电容性能。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01 mol/L的VOSO4溶液中90℃沉积3 h,VO_2/C-TiO_2 NTAs的比电容最佳,当电流密度为1 A/g、比电容为316 F/g,且经过1000次恒电流循环充放电后,其电容保持率为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2纳米颗粒 TI O2纳米管阵列 水浴沉积 超电容性能
下载PDF
纳米CeO_(2)掺杂对烧结钕铁硼磁体表面Zn-Al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玉杰 刘友好 +4 位作者 张鹏杰 徐光青 刘家琴 衣晓飞 吴玉程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0-107,共8页
采用喷涂工艺在烧结钕铁硼磁体表面制备了不同纳米CeO2掺杂量的CeO2/Zn-Al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仪、盐雾试验箱和电化学工作站对CeO2/Zn-Al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CeO2纳... 采用喷涂工艺在烧结钕铁硼磁体表面制备了不同纳米CeO2掺杂量的CeO2/Zn-Al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仪、盐雾试验箱和电化学工作站对CeO2/Zn-Al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CeO2纳米颗粒较均匀弥散分布于Zn-Al涂层中,不仅能够增加Zn-Al涂层的硬度,而且可以提高Zn-Al涂层的屏蔽性能,CeO2/Zn-Al复合涂层耐中性盐雾试验能力高达720 h。添加的CeO2颗粒能够隔绝Zn-Al涂层中的锌铝薄片之间的直接接触,起到绝缘作用,延长了腐蚀介质渗入钕铁硼基体的腐蚀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钕铁硼磁体 纳米CeO_(2)颗粒 Zn-Al涂层 耐腐蚀性能 腐蚀机理
下载PDF
聚(3,4乙烯二氧噻吩)/氧化石墨烯纳米杂化结构薄膜的设计合成与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英迪 张勇 +8 位作者 宋艳斌 汤凯 王岩 崔接武 刘家琴 舒霞 秦永强 陈传胜 吴玉程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2-108,共7页
本文成功地将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纳米颗粒修饰在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表面,获得了PEDOT/GO杂化纳米结构。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杂化结构的形貌、微观结构、振动能级特征和... 本文成功地将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纳米颗粒修饰在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表面,获得了PEDOT/GO杂化纳米结构。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杂化结构的形貌、微观结构、振动能级特征和表面化学状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电化学性能与光吸收性能测试表明,与PEDOT薄膜相比PEDOT/GO杂化结构的电致变色性能获得了显著的提高,PEDOT/GO杂化结构在480 nm处的着色态和褪色态之间的对比度由杂化之前的23.4%提高到了杂化后37.6%,着色时间和褪色时间分别由1800 ms和1500 ms缩短为600 ms和700 ms,着色效率则由杂化前的55.8 cm2/C提高至杂化后的83.4 cm2/C。研究表明PEDOT/GO杂化结构在发展新型电致变色材料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在智能窗、可见光隐身材料等领域有望获得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 4乙烯二氧噻吩) 氧化石墨烯 电致变色薄膜 纳米杂化结构
下载PDF
N掺杂TiO_(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光电化学检测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振宇 沈子函 +3 位作者 徐光青 吕珺 崔接武 吴玉程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022-10031,共10页
采用阳极氧化结合液相处理成功制备了N掺杂TiO_(2)纳米管阵列,研究N掺杂对TiO_(2)纳米管阵列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N掺杂TiO_(2)纳米管阵列的形貌与结构,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及拉... 采用阳极氧化结合液相处理成功制备了N掺杂TiO_(2)纳米管阵列,研究N掺杂对TiO_(2)纳米管阵列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N掺杂TiO_(2)纳米管阵列的形貌与结构,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分析了N在TiO_(2)中的存在状态。采用恒电位计时电流法测试了掺杂样品在紫外光及可见光照射下的光电化学性能,并以葡萄糖为模拟有机物进行TiO_(2)(N)NTAs的光电化学检测水体有机物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N掺杂后样品的光电流均得到明显的提升,最优化的TiO_(2)(N40)NTAs的紫外光电流由180.4μA增加到256.8μA。对有机物的检测灵敏度由0.061μA/(μmol/L)增至0.134μA/(μmol/L)。通过对样品的光学性能、载流子复合几率及电化学性能的测试,研究了样品光电化学性能提高的机理。光响应范围的增加及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使得N掺杂TiO_(2) NTAs的光电化学性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掺杂 TiO_(2)NTAs 液相处理 光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