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宋婷婷 《系统医学》 2017年第5期48-50,共3页
目的对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该院于2015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11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成急诊组和择期组两组。急诊组治疗时予以急诊介入治... 目的对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该院于2015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11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成急诊组和择期组两组。急诊组治疗时予以急诊介入治疗的方法,择期组则予以择期介入的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结果显示,治疗后第24周急诊组LVEF、LVED分别为:(55.47±5.88)%、(47.22±3.02)mm,择期组同一时间以上指标数据为:(51.31±6.93)%、(49.56±2.98)mm;治疗后第1周急诊组LVEF、LVED分别为:(53.23±5.98)%、(49.14±3.56)mm,择期组同一时间以上指标数据为:(47.78±6.13)%、(51.22±3.37)mm;急诊组心脏再发梗死率、1个月、12个月死亡率、ST段的回落率分别为:3例(5.98%)、2例(3.52%)、4例(7.89%)、52例(95.35%),均明显低于择期组(P<0.05)。结论与择期介入的方法相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急诊介入的治疗方法,能帮助患者显著改善其心肌缺血的状况,进而帮助患者恢复心肌供血,有效减少了患者再次发生梗死的几率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治疗 择期介入治疗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与护士工作积极性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冯燕春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7期50-50,52,共2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护士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进一步得出结论。结果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后,床护比值趋于合理,有更多的护理时间用于患者,护士分工、排班更加合理,绩效奖金按劳取酬,护士工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护士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进一步得出结论。结果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后,床护比值趋于合理,有更多的护理时间用于患者,护士分工、排班更加合理,绩效奖金按劳取酬,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出勤率达100%;提高了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提升,该院心内科达到99.80%。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对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产生有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工作积极性
下载PDF
高血压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脑钠尿肽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近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顾卫琴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85-1187,共3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脑钠尿肽和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近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入选2008-03-2011-06收治的高血压心功能正常伴UAP患者186例,另入选同期收治的高血压伴... 目的观察高血压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脑钠尿肽和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近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入选2008-03-2011-06收治的高血压心功能正常伴UAP患者186例,另入选同期收治的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脑钠尿肽和hsCRP的变化。所有受试者均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随访30d内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AP组患者血清脑钠尿肽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UAP患者中冠状动脉3支及以上病变组患者血清脑钠尿肽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2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又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均P<0.05)。随访30d后,UAP组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SAP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钠尿肽和hsCRP是30d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血清脑钠尿肽和hsCRP水平可用于高血压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近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脑钠尿肽 高敏C反应蛋白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原文传递
两种剂量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长青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8期1033-1034,共2页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40mg、80mg)治疗12周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对缺血事件的影响,探讨较大剂量氟伐他汀治疗U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UA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予阿司匹林、氯...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40mg、80mg)治疗12周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对缺血事件的影响,探讨较大剂量氟伐他汀治疗U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UA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ACEI、硝酸酯类及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mg/d睡前服用,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80mg/d睡前服用。于入院第1天及治疗后第12周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含量及肝肾功能、肌酸磷酸激酶(CK)、心肌钙蛋白T(CTNT),并应用24h动态心电图(IHOLTER)记录缺血事件发生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B组(80mg/d)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组间也有显著差异。结论 80mg剂量氟伐他汀早期干预能明显抑制UA的炎性反应,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氟伐他汀 炎症 C反应蛋白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