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前S2蛋白对胰岛素受体基因下调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苏何玲 纪冬 +5 位作者 韩萍 刘妍 张健 陈国凤 钟彦伟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9-682,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2蛋白(pre-S2)对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的转录调节作用。方法以pGEM-Teasy-65-2质粒为模板,扩增乙型肝炎病毒(HBV)pre-S2基因片段,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reS2,以不同剂量(1.0、1.5、2.0μg)转染肝癌细胞系He...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2蛋白(pre-S2)对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的转录调节作用。方法以pGEM-Teasy-65-2质粒为模板,扩增乙型肝炎病毒(HBV)pre-S2基因片段,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reS2,以不同剂量(1.0、1.5、2.0μg)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和Huh7,36h及72h后分别提取转染后细胞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的INSR mRNA水平,观察HBV的pre-S2蛋白对INSR基因的转录调节作用,同时观察阻断pre-S2蛋白后INSR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不同剂量pcDNA3.1-preS2后,HepG2细胞内INSR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的61%、20%、11%(转染后36h)和92%、69%、37%(转染后72h),Huh7细胞内INSR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的63%、47%、35%(转染后36h)和83%、73%、34%(转染后72h);细胞INSR mRNA水平随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reS2转染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在转染2μgpcDNA3.1-preS2的同时,将抗pre-S2单克隆抗体加入培养上清,可部分阻断pre-S2蛋白对INSRmRNA表达的抑制,HepG2细胞中的INSRmRNA水平分别恢复到转染空质粒对照的65%(转染后36h)和81%(转染后72h),Huh7细胞中的INSRmRNA水平则分别恢复到69%(转染后36h)和96%(转染后72h)。结论HBVpre-S2蛋白对肝癌细胞系HepG2和Huh7细胞的INSR基因有明显下调作用,抗pre-S2抗体能部分阻断这种下调作用,此机制可以在分子水平部分解释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前S2蛋白 受体 胰岛素 基因调节
下载PDF
趋化因子CXCL10 G-201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BV感染慢性化和重症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立明 许智慧 +5 位作者 刘妍 钟彦伟 毛远丽 王海滨 王慧芬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CXCL10(IP-10)启动子区G-201A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讨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慢性化及重症化的关系。方法采集302医院792例HBV感染患者血样,包括急性乙型肝炎(AHB)20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CHB-M)200例、...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CXCL10(IP-10)启动子区G-201A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讨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慢性化及重症化的关系。方法采集302医院792例HBV感染患者血样,包括急性乙型肝炎(AHB)20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CHB-M)200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CHB-S)192例和慢加急肝衰竭(ACLF)200例,另采集300各正常人(NC)血样作为对照。提取DNA,PCR扩增与G-201位点变异连锁的C-1596区域片段,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同时从各组随机抽取400例样本,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G-201位点区域片段的测序分析。对上述两种方法SNP分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 G-201A的变异率为:AHB组17.77%,CHB-M组25.26%,CHB-S组26.59%,ACLF组21.28%,NC组13.82%,各组间总P=0.0037;相关性检验(P=0.0015)表明变异率与不同病程相关;经线性趋势检验,P=0.0029,Z=—2.9748,表明变异率随疾病进展呈现升高趋势。各组间两两比较发现,CHB-M、CHB-S、ACLF组与NC组之间的变异率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24、0.0007、0.0428);CHB-S组与AHB组之间的变异率有显著差异(P=0.0488)。PCR产物直接测序法与PCR-RFLP法检测结果的一致率为98.68%,Kappa检验得出U=58.425,P<0.05,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符合统计学要求。结论 IP-10启动子区G-201A变异与HBV感染慢性化相关,其与HBV感染重症化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CXC 单核苷酸多态性 肝炎 乙型 慢性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建宏 刘妍 +1 位作者 李进 徐东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05-208,共4页
血清HBs Ag阴性,但肝组织或血清HBV DNA长期存在,这种状态被称为隐匿性HBV感染(OBI)。由于实际HBV流行率和病毒流行株的地域性差异、所选取的研究人群的差异和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不同研究所得到的OBI的流行率有很大的... 血清HBs Ag阴性,但肝组织或血清HBV DNA长期存在,这种状态被称为隐匿性HBV感染(OBI)。由于实际HBV流行率和病毒流行株的地域性差异、所选取的研究人群的差异和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不同研究所得到的OBI的流行率有很大的差别。OBI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有多种病毒学因素、宿主因素参与其中。OBI能通过输血、分娩和肝移植等方式进行传播,引起新发感染。当宿主免疫功能下降或应用免疫抑制性药物时,OBI可以复燃,恢复经典的血清学表现。OBI引起的轻微但持续的坏死性炎症可以促进肝脏疾病的进展,并且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机制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临床上需要建立更敏感的检测方法诊断OBI,以减少OBI相关的潜在威胁,帮助医师合理采取治疗措施,延缓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隐匿性HBV感染 HBS AG 肝细胞癌
下载PDF
G1764A/C1766T/T1768A三联突变对HBV核心启动子活性的上调作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耀 刘妍 +4 位作者 许智慧 纪冬 李晓东 钟彦伟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54-957,共4页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启动子(CP)荧光素酶表达载体,探讨HBVCP变异对下游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2005年5月至2008年3月于解放军302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及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各40例,采集血清提取HBV DNA,采用巢...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启动子(CP)荧光素酶表达载体,探讨HBVCP变异对下游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2005年5月至2008年3月于解放军302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及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各40例,采集血清提取HBV DNA,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BVCP片段,克隆至pGEM-TEasy载体。挑选含有CP相关变异位点的质粒,经KpnⅠ/BglⅡ双酶切后,构建pGL3-CP荧光素酶真核报告质粒,并采用定点突变方法获得野生型质粒,将两者同时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48h后进行荧光素酶检测。结果患者临床资料经统计分析后显示,CHB患者HBeAg阳性率和HBV DNA载量均高于ACLF患者(P<0.01),而TBIL含量则低于ACLF患者(P<0.01);对CP区热点突变频率分析后发现:G1764A/C1766T/T1768A三联突变在CHB患者中为0.0%(0/40),在ACLF患者中为12.5%(5/40,P<0.05)。细胞转染结果显示:典型CP双联突变A1762T/G1764A病毒株的启动子活性为相应野生株的1.67倍,而G1764A/C1766T/T1768A三联突变病毒株的启动子活性为相应野生株的1.43~1.80倍。结论 HBeAg阳性率、TBIL水平、HBV DNA载量与乙型肝炎重症化相关,HBVCP中存在的A1762T/G1764A、G1764A/C1766T/T1768A突变有顺式激活下游基因转录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突变 启动区 反式激活
下载PDF
HBV体外感染人胎肝细胞的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方 王宇明 +3 位作者 汤勃 刘俊 刘国栋 王小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 通过HBV体外感染 2 2周龄原代培养人胎肝细胞 ,比较常用检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利用HBV阳性血清感染体外培养的原代人胎肝细胞。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HBsAg和HBeAg ,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核中的HBcAg ,荧光定量PC... 目的 通过HBV体外感染 2 2周龄原代培养人胎肝细胞 ,比较常用检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利用HBV阳性血清感染体外培养的原代人胎肝细胞。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HBsAg和HBeAg ,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核中的HBcAg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清和细胞中HBVDNA ,巢式PCR法检测细胞中cccDNA。结果 胎肝细胞核中的HBcAg于感染后第 2天出现阳性 ,培养上清和细胞中HBVDNA定量自第 4天起检出 ,上清中HBsAg和HBeAg于第 5~ 6天出现阳性 ;细胞中HBVcccDNA自第 8~ 9天出现阳性。结论 HBV在原代培养人 2 2周龄的胎肝细胞中能够稳定复制和表达 ,各种检测指标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不一 ,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核中的HBcAg敏感性好 ,特异性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 人胎肝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新型中药制剂肃毒星对乙型肝炎病毒体外复制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姚伟明 刘妍 +5 位作者 思兰兰 许智慧 李鹏高 卜绿萍 兰金初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中药制剂肃毒星对野生和恩替卡韦(ETV)耐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0、0.0005﹑0.001﹑0.005﹑0.01mg/ml)的肃毒星分别处理HepG2.2.15细胞(D基因型/ayw亚型野生HBV稳定复制细胞系)和HepG2.A64细胞(C... 目的观察新型中药制剂肃毒星对野生和恩替卡韦(ETV)耐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0、0.0005﹑0.001﹑0.005﹑0.01mg/ml)的肃毒星分别处理HepG2.2.15细胞(D基因型/ayw亚型野生HBV稳定复制细胞系)和HepG2.A64细胞(C基因型/adr亚型ETV耐药HBV稳定复制细胞系),作用时间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含量的变化;提取细胞内病毒核心颗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种细胞内HBV DNA复制水平的变化。观察不同作用时间下,药物对HBV DNA的抑制作用。结果肃毒星对HepG2.2.15细胞和HepG2.A64细胞内HBV DNA复制和HBsAg、HBeAg的分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具有药物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最高浓度(0.01mg/ml)的肃毒星对HepG2.2.15细胞内病毒的抑制率达到80.83%,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分别达51.00%和64.05%;而对HepG2.A64细胞内HBV DNA抑制率为65.18%,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32.85%和73.86%。随肃毒星作用时间延长,其对HepG2.2.15细胞HBV DNA的抑制效果增强,但未显示对HepG2.A64细胞内ETV耐药型HBV株病毒抑制率增强的效果。结论体外细胞培养实验中,肃毒星不仅可有效抑制野生HBV复制和抗原分泌,而且对ETV耐药HBV的复制和抗原分泌也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肃毒星 病毒复带虬抗病毒药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基因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病情呈慢性化重型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郑瑞丹 徐成润 +1 位作者 张绪清 王宇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54-255,共2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病情呈慢性化和重型化的机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积极探索但尚未阐明的重要课题,先后提出过免疫耐受、免疫过强及病毒变异等学说.
关键词 慢性化 HBV 基因变异 乙型肝炎病毒 戴恩颗粒 重型化 病情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的临床病毒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攀 徐东平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95-97,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为双链DNA病毒,其长链(负链)携带了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包含4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架。由于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逆转录酶缺乏纠错功能,导致病毒基因变异的发生十分常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可以引起病... 乙型肝炎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为双链DNA病毒,其长链(负链)携带了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包含4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架。由于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逆转录酶缺乏纠错功能,导致病毒基因变异的发生十分常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可以引起病毒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在引发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预后和预防等方面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乙型肝炎病毒4个开放读码框架内基因变异的研究状况,以期为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 变异(遗传学)
下载PDF
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淋巴组织抽提RNA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章容 王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 探讨从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FFPE)淋巴组织提取RNA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新鲜淋巴组织为对照 ,改变福尔马林固定时间及组织裂解方法 ,采用 2 2对TCRVβCDR3区域特异性引物 ,观察从FFPE淋巴组织提取RNA的产量及其作为RT PCR模... 目的 探讨从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FFPE)淋巴组织提取RNA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新鲜淋巴组织为对照 ,改变福尔马林固定时间及组织裂解方法 ,采用 2 2对TCRVβCDR3区域特异性引物 ,观察从FFPE淋巴组织提取RNA的产量及其作为RT PCR模板的扩增效率。结果 蛋白酶K法提取效率显著高于Trizol法 ,所提取RNA的可扩增性随福尔马林固定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TE 70℃孵育 60min去修饰处理可显著提高所提RNA的可扩增性。结论 从FFPE组织提取RNA完全可行 ,尽量短的固定时间、蛋白酶K消化及去修饰处理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淋巴组织 RT-PCR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钧 刘妍 徐东平 《传染病信息》 2019年第5期390-393,398,共5页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OBI)是公共健康的一大难题,也是全球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由于目前检测方法以及临床实际问题的限制,不同研究中对于OBI的定义也不同。OBI的存在会影响临床诊断和输血安全,且OBI在临床高危...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OBI)是公共健康的一大难题,也是全球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由于目前检测方法以及临床实际问题的限制,不同研究中对于OBI的定义也不同。OBI的存在会影响临床诊断和输血安全,且OBI在临床高危人群中有再激活的风险,可能会导致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等终末期肝病。本文就近年OBI定义和不同人群流行率、OBI发生机制以及临床意义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HBV再激活 终末期肝病
下载PDF
HCV核心区增强和抑制性多肽对小鼠CTL相互作用研究
11
作者 马巧玉 王宇明 郝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732-1734,共3页
目的 建立细胞毒性T细胞 (cytotoxicTcell ,CTL)检测体系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 ,HCV)感染者体内CTL功能缺陷的原因。方法 选择HCV核心区多肽中对CTL有抑制作用和增强作用的多肽各 2条 ,交叉组合后共同皮下注射免疫BAL... 目的 建立细胞毒性T细胞 (cytotoxicTcell ,CTL)检测体系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 ,HCV)感染者体内CTL功能缺陷的原因。方法 选择HCV核心区多肽中对CTL有抑制作用和增强作用的多肽各 2条 ,交叉组合后共同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 ,用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检测小鼠脾细胞CTL活性。结果 用LDH检测HCV核心区多肽免疫BALB/c小鼠的CTL活性 ,CTL活性可被CPA10 ( 5~ 2 3位氨基酸 )增强及被CPA9( 3 9~ 74位氨基酸 )抑制。CPB2 +CPB8、CPB6+CPB8组中效靶比 10∶1,2 0∶1的CTL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CPB2 +CPB7、CPB6+CPB7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HCV核心区抑制性多肽和增强性多肽有交互作用。结论 LDH可稳定检测BALB/c小鼠的CTL活性 ,HCV核心区抑制性和增强性多肽有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核心区多肽 CTL活性 CPB BALB/C小鼠 对照组 LDH 感染者 免疫 双因素方差分析 检测体系
下载PDF
HBV基因组A1846T变异对病毒复制力及核心启动子活性的上调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江玲 许智慧 +6 位作者 刘妍 李晓东 姚伟明 李韦杰 戴久增 辛绍杰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评价乙肝病毒(HBV)基因组核苷酸(nt)A1846T变异对病毒体外复制力及核心启动子(CP)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385例研究对象包括116例轻中度慢性乙肝(CHB-M)患者,123例重度慢性乙肝(CHB-S)患者和14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从患者... 目的评价乙肝病毒(HBV)基因组核苷酸(nt)A1846T变异对病毒体外复制力及核心启动子(CP)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385例研究对象包括116例轻中度慢性乙肝(CHB-M)患者,123例重度慢性乙肝(CHB-S)患者和14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PCR扩增HBV全长基因组,统计A1846T变异的发生率。挑选代表性A1846T变异株HBV全长序列克隆至pGEM-Teasy载体中,并通过定点突变获得野生型对照。BspQⅠ/ScaⅠ双酶切HBV基因组,转染HepG2细胞,检测病毒复制力和HBsAg表达水平;用PCR分别扩增含nt1846变异型和野生型的HBVCP区片段,构建pGL3-CP双荧光素酶真核报告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分析检测A1846T变异对荧光素酶表达的影响。结果 HBV A1846T变异发生率随疾病程度加重依次增高,CHB-M、CHB-S和ACLF患者的变异检出率分别为31.03%、42.27%和55.48%(P<0.01)。A1846T变异株的复制力、分泌的HBsAg水平和核心启动子活性较野生株分别提高了320%、28%和85%,常见的CP区A1762T/G1764A双联变异株分别较野生株提高了67%、9%和72%,A1846T变异对提高病毒复制力的影响更强。结论 A1846T变异可显著增加HBV复制力,提高HBsAg表达水平,增强启动子活性,顺式激活下游基因转录表达,提示该变异可能与慢性乙肝重症化发生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功能衰竭 突变 启动区 DNA复制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对阿德福韦酯应答不佳患者的挽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邵金曼 唐晓凤 +1 位作者 刘妍 徐东平 《传染病信息》 2017年第6期371-375,共5页
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作为常用抗HBV治疗药物,与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无交叉耐药,且价格相对低廉,长期以来用于初治患者和LAM耐药患者的挽救治疗。然而由于ADV耐药基因屏障较低且临床用药剂量较... 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作为常用抗HBV治疗药物,与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无交叉耐药,且价格相对低廉,长期以来用于初治患者和LAM耐药患者的挽救治疗。然而由于ADV耐药基因屏障较低且临床用药剂量较低,临床长期应用累积了较多ADV应答不佳患者。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作为ADV应答不佳患者的挽救治疗方案之一,对ADV初治应答不佳患者和LAM耐药的ADV应答不佳患者的临床疗效略有差异。然而多项体外研究显示TDF对ADV耐药病毒株抑制作用减弱。ADV应答不佳的患者换用TDF是否会引起或加重肾损害值得临床关注。本文就TDF对ADV应答不佳患者挽救治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综述,为提高耐药HBV感染防治的管理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替诺福韦酯 阿德福韦酯 耐药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反转录酶区耐药突变患者HBsAg主要亲水区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碧霞 刘妍 +7 位作者 思兰兰 陈容娟 李晓东 罗丹 刘璐洁 王钧 徐东平 刘新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6-530,共5页
目的分析RT耐药突变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主要亲水区(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7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NAs抗病毒治疗并行耐药检测的6917例C基因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是否发生... 目的分析RT耐药突变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主要亲水区(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7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NAs抗病毒治疗并行耐药检测的6917例C基因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是否发生耐药突变分为HBV RT耐药突变组与HBV RT野生组,比对两组HBsAg 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的特点。结果经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HBV RT耐药相关突变总体检出率为37.37%(2585/6917);且HBV RT耐药突变组HBsAg MHR总体突变率显著高于HBV RT野生组(30.00%vs.17.13%,P<0.05);HBV RT耐药突变组患者的sQ101K/R/H、sS114T/A/L、sT/I126S/N/A、sG130N/R/K/A、sM133T/I、sS143T/L、sA159V/G、sE164D/G等单点突变检出率均高于HBV RT野生组(P<0.05)。结论HBV RT耐药突变患者具有更高的HBsAg 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检出率,提示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与HBV RT耐药突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反转录酶区 耐药突变 主要亲水区 免疫逃逸相关突变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S区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碧霞 刘妍 +2 位作者 思兰兰 刘新光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1-175,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与疾病进展,包括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和隐匿性HBV感染等,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HBV反转录酶缺乏校正功能,在宿主免疫或药物压力下HBV容易产生突变...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与疾病进展,包括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和隐匿性HBV感染等,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HBV反转录酶缺乏校正功能,在宿主免疫或药物压力下HBV容易产生突变,其中HBV S基因编码区中发生的一些突变可明显降低针对HBV的抗体免疫应答,并进而影响临床表型和疾病进展,这类突变被称为免疫逃逸相关突变。本文主要从HBV S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的产生原因与突变形式、其对临床表现和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影响,以及临床检测方法等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S基因 突变 免疫逃逸 临床表现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患者恩替卡韦基因型耐药突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妍 李庆虹 +6 位作者 李乐 施建飞 纪冬 白文林 姚增涛 戴久增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1-624,628,共5页
目的分析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反转录酶(RT)区恩替卡韦(ETV)基因型耐药突变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提取380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BVRT基因,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RT突变,... 目的分析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反转录酶(RT)区恩替卡韦(ETV)基因型耐药突变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提取380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BVRT基因,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RT突变,分析与ETV耐药相关突变的形式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380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中,128例(3.4%)检出38种ETV基因型耐药突变,以rtT184位点替换突变最常见(79/128,61.7%),包括7例rtT184/rtS202G位点同时突变。共有5种替代突变形式rtT184L/I/A/S/F,其中rtT184L(29/30)、rtT184A(7/7)和rtT184S(10/12)均伴随rtL180M+rtM204V突变,而rtT184I多伴随rtM204I突变(7/8)。rtS202位点突变33例(25.8%),全部为rtS202G,包括7例rtT184/rtS202G位点同时突变,多伴随rtL180M+rtM204V突变。rtM250位点突变23例(18.0%),其中rtM250L(15/17)常伴随rtM204I突变,而rtM250V均伴随rtL180M+rtM204V突变(5/5)。仅6例(4.7%)检出rtI169T突变并均伴有rtT184位点的突变。还检出同时含有ETV及阿德福韦(ADV)耐药位点的多药耐药突变3例。ETV耐药突变多出现在拉米夫定(LAM)和ETV经治的患者(96/128,75.0%),其中以LAM→ADV→ETV(42例)和LAM→ETV(28例)为主;还出现在LAM经治而未用过ETV治疗的患者(27/128,21.1%),其中以LAM单一治疗(10例)和LAM→ADV(9例)为主。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中出现的ETV耐药突变多见于单药序贯治疗,突变形式以rtL180M+rtM204V+rtT184L或rtS202G为主,而rtI169T突变在ETV耐药中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恩替卡韦 基因型 突变
下载PDF
我国患者多重耐药乙肝病毒感染的基因型和表型特点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妍 许智慧 +10 位作者 刘立明 李乐 茹超 陈丽 白文林 李晓东 姚增涛 思兰兰 纪冬 辛绍杰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大样本来源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多重耐药HBV的基因型和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 800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反转录酶(RT)区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的突变类型及频率,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和克隆测序法(≥20... 目的分析我国大样本来源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多重耐药HBV的基因型和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 800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反转录酶(RT)区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的突变类型及频率,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和克隆测序法(≥20个克隆/样本)对其中的46例多重耐药HBV突变株进行鉴定。采用体外表型耐药分析法检测核苷类与核苷酸类联合处理对多重耐药HBV的抑制效果。分析临床治疗方案在多重耐药HBV感染的发生及控制中的作用。结果在11 800例慢性HBV感染者中,共3658例(31.0%)检出核苷(酸)类耐药相关突变,其中拉米夫定(LAM)耐药突变2592例(70.9%),阿德福韦酯(ADV)耐药突变665例(18.2%),恩替卡韦(ETV)耐药突变293例(8.0%),替比夫定(LdT)耐药突变62例(1.7%),同时针对核苷类和核苷酸类的多重耐药(MDR)突变46例(1.3%)。对46例多重耐药感染样本的克隆测序显示,40例样本在同一病毒基因组上检出MDR突变,其他6例样本的MDR突变则存在于不同的HBV基因组中。基因型分析显示共有15种病毒变异形式,同时耐LAM(或LdT)和ADV,以及同时耐ETV和ADV的MDR株分别为10种和5种。体外表型耐药分析结果显示,ETV(或LAM)和ADV联合用药可有效抑制HepG2细胞内MDR HBV的复制,但对野生株无类似效果。临床用药方案分析显示,多重耐药HBV感染常出现在LAM(或)LdT、ADV、ETV序贯治疗的患者,以LAM→ADV(22例)和LAM→ADV→ETV(10例)最多见,发生多重耐药后大多出现病毒学和(或)生化学突破。LAM+ADV或ETV+ADV联合挽救治疗可成功将大多数多重耐药HBV的DNA复制控制在检测不到的水平。结论我国MDR HBV株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表型分析和临床观察均证实核苷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控制MDR HBV复制。多重耐药HBV感染的发生与临床长期应用核苷(酸)类似物序贯治疗有关,密切监测病毒应答及耐药突变对于临床尽早制定最优的抗病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核苷(酸)类 抗药性 多种 病毒 突变
下载PDF
小肝癌氩氦刀治疗后复发因素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艳 王春平 +11 位作者 陆荫英 白文林 苏淑慧 吴煜 王新真 安林静 周霖 张敏娜 常秀娟 冯永毅 杨永平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目的分析氩氦刀治疗小肝癌(直径小于5cm的肝癌)的长期疗效及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氩氦超导手术系统,在B超引导下采用经皮氩氦刀治疗156例小肝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PCR和DN... 目的分析氩氦刀治疗小肝癌(直径小于5cm的肝癌)的长期疗效及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氩氦超导手术系统,在B超引导下采用经皮氩氦刀治疗156例小肝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PCR和DNA序列测定方法分析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前C区(PC)突变情况。以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为预后指标进行单因素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分析变量包括肝癌临床病理特征、肝癌组织VEGF表达以及HBV病毒学因素(HBVDNA定量、基因型、BCP区和PC区突变)。结果156例肝癌患者氩氦刀术后随访中位时间37(8~48)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82%、64%,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2%、56%、43%,随访期内共85例(54.5%)复发。156例肝癌患者中,VEGF表达阴性60例,弱阳性表达49例,强阳性表达47例。HBVDNA<103copies/ml者14例,103~105copies/ml者82例,>105copies/ml者60例。142例HBVDNA>103copies/ml的患者中,HBVB型20例(14.1%),C型122例(85.9%)。PC区G1896A突变65例(45.8%),BCP区A1762T/G1764A双突变100例(70.4%)。多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和肝癌组织VEGF表达是影响小肝癌术后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而VEGF表达和HBVBCP区突变是影响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肝癌组织VEGF高表达和HBVBCP区突变预示小肝癌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外科手术 肝细胞 复发转移 预后因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炎 乙型 慢性 启动区(遗传学)
下载PDF
滚环扩增在乙型肝炎病毒cccDNA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任晓强 苏何玲 +6 位作者 邹正升 高峰 刘立明 刘妍 李保森 徐东平 钟彦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5-678,共4页
目的建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滚环扩增(RCA)方法。方法以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cccDNA和血清松弛环状DNA(rcDNA)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患者HBV基因序列特点设计4对引物,分别可与HBVcccDNA的正、负链... 目的建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滚环扩增(RCA)方法。方法以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cccDNA和血清松弛环状DNA(rcDNA)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患者HBV基因序列特点设计4对引物,分别可与HBVcccDNA的正、负链结合。在Phi29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获得线性多拷贝cccDNA扩增产物,以该产物为模板获得cccDNA全序列;通过对模板的系列稀释鉴定RCA方法的灵敏度;以RCA产物为模板扩增肝组织cccDNA的反转录酶区基因,并与同时扩增的同时间采集的同一患者血清中的rcDNA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成功建立了HBVcccDNA全序列的RCA方法,最低可检测到10个拷贝的cccDNA分子,并获得了所有扩增cccDNA的全基因序列。27例患者中,18例患者的肝组织cccDNA和血清rcDNA反转录酶区的序列完全一致,9例患者中共检出84个不同的核苷酸位点,平均每个患者9.3个,84个不同核苷酸中只有5个引起了氨基酸的改变。结论滚环扩增方法对肝组织HBVcccDNA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该方法的建立对深入了解cccDNA在HBV致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评价抗病毒疗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滚环扩增 共价闭合环状DNA
下载PDF
隐匿性HBV感染患者HBVS基因N-糖基化突变对HBsAg抗原性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妍 张凯 +5 位作者 陈容娟 李奇 许智慧 思兰兰 蔺淑梅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6-391,共6页
目的分析隐匿性HBV感染(OBI)患者HBV S基因主要亲水区(MHR)N-糖基化突变的抗原性,探讨N-糖基化突变与OBI发生机制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例OBI患者血清中检出的4种NXT/S形式突变,其中sQ129N为已知经典的N-糖基化突变,其余3种为本... 目的分析隐匿性HBV感染(OBI)患者HBV S基因主要亲水区(MHR)N-糖基化突变的抗原性,探讨N-糖基化突变与OBI发生机制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例OBI患者血清中检出的4种NXT/S形式突变,其中sQ129N为已知经典的N-糖基化突变,其余3种为本课题组新发现的突变,采用前期构建成功的野生型及突变型S基因重组质粒转染HepG2和Huh7细胞,验证3种新型突变形式,并分析4种突变对HBsAg抗原性的影响及这些突变地6种HBsAg检测试剂的反应性。结果 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3种新型突变均为N-糖基化突变。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4种突变株HBsAg/His标签的荧光强度比值分别降低了76.3%、53.4%、67.1%和52.7%,双抗体夹心法得出结果类似。用6种HBsAg临床试剂进行的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3种新型突变株对6种HBsAg试剂的反应性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携带双N-糖基化突变(aa113-118 TSTTST→NST+aa131-133 TSM→NST)的HBsAg抗原性降低最为明显,导致测试的6种试剂中4种无法检测到该突变蛋白。结论 HBV S基因MHR区N-糖基化突变抗原性降低是引起患者OBI表现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HBsAg检测试剂对突变抗原的检测敏感性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S基因 突变 N-糖基化 抗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