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矫形鞋辅助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冯宇 高燕 冯天有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矫形鞋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4例(男28例,年龄24~58岁;女16例,年龄21~60岁),首先使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m,sEMG)技术记录患... 目的:探讨矫形鞋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4例(男28例,年龄24~58岁;女16例,年龄21~60岁),首先使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m,sEMG)技术记录患者左右两侧腰段竖脊肌表面肌电图的平均肌电波幅(average EMG,AEMG)和频谱面积(spectrum area,SPA),并比较穿矫形鞋站立1min与不穿矫形鞋站立1min、穿矫形鞋行走1min与不穿矫形鞋行走1min左右两侧竖脊肌AEMG及SPA差值的绝对值larAEMG和larSPA。然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实验组患者接受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辅助自制矫形鞋治疗,对照组患者只接受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矫形鞋制作:患者着平底鞋,将髂嵴较低侧下肢所穿鞋,鞋底增高,使患者髂嵴连线与地面平行,保持骨盆的正常位置。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为治疗医师用拇指将偏歪的棘突拨正,每周2~3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时间。结果:患者穿矫形鞋站立1min与不穿矫形鞋站立1min两种体位下测定的larSPA分别为0.12±0.73、0.65±0.61,larAEMG分别为3.43±25.56、21.74±20.34;在穿矫形鞋行走1min与不穿矫形鞋行走1min两种体位下测定的larSPA分别为0.15±0.36、0.57±0.24,larAEMG分别为4.65±12.87、25.18±16.5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20.36±4.92)d和(28.14±7.13)d,前者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后者(P<0.01)。结论:矫形鞋可以明显改善两侧腰部竖脊肌不对称收缩,平衡腰肌,为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创造良好条件,缩短临床治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矫形鞋 正骨手法
下载PDF
腰间盘CT资料的微机三维分析思路──用于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冯天有 赵平 +1 位作者 汤杰 程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6年第3期165-167,共3页
腰间盘CT资料的微机三维分析思路──用于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冯天有,赵平,汤杰,程明关于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在医学界一直存有异议。美国政府卫生部门直到1990年以前一直不承认手... 腰间盘CT资料的微机三维分析思路──用于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冯天有,赵平,汤杰,程明关于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在医学界一直存有异议。美国政府卫生部门直到1990年以前一直不承认手法的治疗意义。其中原因主要是由于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CT 微机 三维分析 脊柱旋转复位
下载PDF
应用320排螺旋CT三维重建腰椎棘突顶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冯宇 毕永民 杨文东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4期461-463,共3页
目的 探讨利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脊柱三维重建软件模拟新医正骨疗法的拇指触诊法,重建棘突顶线,验证冯天有提出的棘突顶线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因改装健康体检接受腰椎CT检查的军事人员18名,男性,年龄23-28岁,平均(24.94... 目的 探讨利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脊柱三维重建软件模拟新医正骨疗法的拇指触诊法,重建棘突顶线,验证冯天有提出的棘突顶线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因改装健康体检接受腰椎CT检查的军事人员18名,男性,年龄23-28岁,平均(24.94±1.08)岁。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用容积漫游法高分辨率模式进行三维重建腰椎,显示受检者腰椎棘突顶部形态。结果 棘突顶部呈“山嵴”样骨性标志,呈一条直线,可显示棘突顶线。18名受检人员共90个棘突顶线,其中73个棘突顶线与脊柱中心轴线重合或平行,17个棘突顶线偏歪与脊柱中心轴线交角。下腰椎(L 4、L 5)椎体棘突顶线偏歪率较上腰椎(L 1、L 2 、L 3)显著增高( P <0.01);椎间盘发生明显退变(膨出或突出)节段较正常椎间盘所涉及的棘突顶线偏歪率显著增高( P <0.05)。结论 ①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成功的显示棘突顶线。CT三维重建棘突顶线为脊柱手法诊断、治疗、机理探讨、学术交流及方法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客观及标准化的影像手段。②棘突顶线偏歪与脊柱负荷增大、椎间盘退变、突出相关,进一步验证了冯天有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的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学说和椎体位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螺旋CT 三维重建 棘突顶线 腰椎间盘突出症 新医正骨疗法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平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2期91-93,共3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平 手法治疗 突出髓椎 镇痛作用
下载PDF
下腰痛一般保守治疗方法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平 《中医正骨》 1999年第3期44-46,共3页
保守治疗作为下腰痛的首选疗法在国内外临床上都开展的十分普遍。本文收集了国内外部分文献,就目前临床上比较公认的保守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和临床意义做一简要讨论。1牵引治疗牵引治疗是目前对下腰痛最常用的、较为传统的保守治疗方... 保守治疗作为下腰痛的首选疗法在国内外临床上都开展的十分普遍。本文收集了国内外部分文献,就目前临床上比较公认的保守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和临床意义做一简要讨论。1牵引治疗牵引治疗是目前对下腰痛最常用的、较为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之一。其原理无外乎减低椎间压力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治疗 保守治疗 牵引 镇痛剂
下载PDF
腰椎损伤与退变性疾病的热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平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5-148,151,共5页
用红外热像仪检查了一批腰椎损伤和退变性疾病,热图法经过分析,总结出用来诊断的经验。红外成像技术是一种方便、无损伤和可以将温度定量的方法。
关键词 红外热像仪 腰椎损伤 热图
下载PDF
腰椎间盘CT资料的微机三维分析思路──用于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天有 赵平 +1 位作者 汤杰 张挽时 《空军总医院学报》 1995年第3期125-127,共3页
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其中关于手法对突出髓核形态的影响是争论的焦点之一。虽然CT、MRI为我们提供了活体的突出髓接解剖学图像,位直接的剖面(甚或立体)观察得以可能,但客观、科... 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其中关于手法对突出髓核形态的影响是争论的焦点之一。虽然CT、MRI为我们提供了活体的突出髓接解剖学图像,位直接的剖面(甚或立体)观察得以可能,但客观、科学、有说明力的测量软件目前尚未产生。本研究从提供临床研究基础的角度、以临床经验为依托,构思并研制了分析和测量突出髓核三维信息的软件程序,为解决手法机制的临床研究基础开辟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CT 腰椎椎间盘移位 计算机辅助影像处理
下载PDF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以及解除神经根受压的MRM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冯宇 杨殊杰 高燕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8期456-458,共3页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及MRI、MRM变化,为手法治疗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受压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并进一步探讨手法治疗机制.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25~58岁,平均41岁.随机分...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及MRI、MRM变化,为手法治疗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受压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并进一步探讨手法治疗机制.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25~58岁,平均41岁.随机分为2组,手法治疗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0.5岁;药物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1.5岁.两组间性别、年龄及所患病情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进行手法及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疗效、MRI及MRM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手法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1).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RI突出髓核无明显变化.③MRM显示手法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患者神经根鞘袖的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手法治愈患者神经根鞘袖外观由明显受压恢复到基本正常.结论:MRM为手法治疗彻底解除神经根受压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依据.手法治疗前后MRI未见突出髓核还纳,应从手法治疗改变脊柱、椎间盘、突出髓核生物力学特性出发,进一步研究其获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正骨手法 磁共振脊髓成像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受压 手法治疗 MRM 疗效 腰椎问盘突出症 平均年龄
下载PDF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冯宇 高燕 冯天有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手法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指标与影像学测试指标改变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及可能机制,进一步验证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学说及椎体位移理论。方法:选取2006年8月至2008年5月于空军总医院就诊并... 目的:通过观察手法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指标与影像学测试指标改变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及可能机制,进一步验证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学说及椎体位移理论。方法:选取2006年8月至2008年5月于空军总医院就诊并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18~53岁,平均(40.39±9.87)岁。比较治疗前后的直腿抬高角度(ASLR)、视觉疼痛量表(VAS)、腰背痛评分(JOA)、MRI轴位像突出髓核矢状径指数(SI)、神经根鞘袖和硬膜囊的夹角(α)、神经根鞘袖直径,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后ASLR、VAS及JOA评分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后突出髓核(SI)无明显改变(P>0.05);患者治疗后受压神经根袖直径明显增大(P<0.01);治疗前后神经根鞘袖和硬膜囊的夹角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磁共振脊髓成像术(magnetic resonance myelography,MRM)为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疗效提供了量化的影像学依据,提示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取得疗效的关键可能在于解除神经根受压,而不是突出髓核与神经根形态、位置改变是否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磁共振成像 正骨手法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前后棘间韧带MR影像的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冯宇 杨文东 毕永民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本文利用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观察一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后,突出节段棘间韧带的信号改变,为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疗效提供影像依据,并进一步探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解除神经根压迫的机理。方法选取2015-08-2... 目的本文利用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观察一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后,突出节段棘间韧带的信号改变,为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疗效提供影像依据,并进一步探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解除神经根压迫的机理。方法选取2015-08-2016-08于空军总医院诊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21~53岁(平均41.29±9.78岁);其中病变部位为L_5-S_1的19例,L_(4-5)的27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间盘突出节段(L_5-S_1或L4-5)棘间韧带矢状位T2WI脂肪抑制信号强度区域均值及最高值,以及治疗前后的直腿抬高角度(ASLR)、视觉疼痛量表(VAS)、MRI轴位像突出髓核矢状径指数(SI)。结果 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后ASLR明显高于治疗前,VAS评分值明显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影像学测试指标中:椎间盘突出的SI值在手法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棘间韧带矢状位T_2WI脂肪抑制信号强度区域均值及最高值均在治疗后明显减低(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后,坐骨神经痛明显减轻或消失。MR矢状位T2WI脂肪抑制为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棘间韧带炎性水肿消除或减弱提供了量化的影像学依据,与临床疗效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核磁共振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
下载PDF
螺旋CT脊柱三维重建在棘突顶线影像表达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宇 孙鹏 高燕 《颈腰痛杂志》 2005年第5期345-346,共2页
目的作者试图用临床医师触诊与螺旋CT脊柱三维重建为对照,探讨用影像学来表达棘突顶线的方法。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例,螺旋CT脊柱三维重建观察棘突顶端结构并与临床医师触诊棘突顶线作对照。结果(1)临床医师触及到线状结构,并... 目的作者试图用临床医师触诊与螺旋CT脊柱三维重建为对照,探讨用影像学来表达棘突顶线的方法。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例,螺旋CT脊柱三维重建观察棘突顶端结构并与临床医师触诊棘突顶线作对照。结果(1)临床医师触及到线状结构,并可准确描述患椎顶线偏歪,患椎所涉及椎间盘均有突出。(2)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脊柱正位后前重建成像,棘突的末端膨大,呈不规则长椭圆状,与临床医师触及到线状结构无法吻合。结论临床医师可以通过触诊棘突顶线判断椎间盘突出阶段,并通过手法治疗取得良好结果,证实了棘突顶线存在的真实性。螺旋CT只能显示骨性结构,无法准确表述棘突顶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扫描 三维重建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体位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棘突顶线骨性标志及其在脊柱手法诊治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宇 高燕 孙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7期12-14,F0003,共4页
目的:利用螺旋CT脊柱三维重建软件重建棘突顶线,并与手法医师触诊结果进行对照。方法:于2005-02/11选取空军总医院接受CT检查者54例,其中因腰部疼痛接受检查29例,因体检或接受腹部CT检查25例。①手法触诊受检者L1~5棘突,记录顶线长度... 目的:利用螺旋CT脊柱三维重建软件重建棘突顶线,并与手法医师触诊结果进行对照。方法:于2005-02/11选取空军总医院接受CT检查者54例,其中因腰部疼痛接受检查29例,因体检或接受腹部CT检查25例。①手法触诊受检者L1~5棘突,记录顶线长度并于皮肤表面标记棘突顶线走行与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的垂直线的关系(顺时针、逆时针或重合)。②采用三维重建软件进行1.5mm重建,1.3mm重叠,观察矢状位、轴位、重建后后前位棘突顶端形态,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在每个棘突最顶端(矢状位、轴位均最接近体表)1点及其上、下(在手法治疗医师所记录的顶线长度内)各任取1点,并观察3点在三维重建后棘突顶端的位置关系。结果:①手法医师触诊感觉棘突顶线是每个棘突上下角之间骨性标志,呈一条直线。并可描述顶线与双侧髂嵴连线的垂直线重合或顺、逆时针旋转,有无肿胀钝厚感等。②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每个棘突最顶端(矢状位、轴位均最接近体表)1点及其上、下(在手法治疗医师所记录的顶线长度内)各任取1点,可以将棘突顶线标记在重建后的棘突顶端。③三维重建顶线与2名临床医师所记录棘突顶线走行吻合率分别为99.2%,98.5%,客观地反映了手法医师所触诊的棘突顶线。结论:①螺旋CT三维重建软件将棘突顶线标记在三维重建椎体棘突上,成功的显示了手法医师所触及的棘突顶线走向,棘突顶线是手法医师所能触及到的棘突顶端最接近背部皮肤的骨性结构,是客观存在并能为影像学所显示记录。②三维重建棘突顶线为脊柱手法诊断、治疗、机制探讨、学术交流及方法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客观及标准化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成像 三维 椎间盘移位 腰椎
下载PDF
脊柱手法治疗的中西方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平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脊柱手法 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 中西方比较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原则认识的发展
14
作者 赵平 《医学与哲学》 1995年第8期406-408,共3页
脊柱结构力学紊乱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及病理过程联系密切,以调整脊柱结构为原则的手法治疗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都因此而显现出十分突出的临床意义。但手法治疗的原则基础认识,却经历了纷繁复杂的认识过程。虽然这一过程还在继续... 脊柱结构力学紊乱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及病理过程联系密切,以调整脊柱结构为原则的手法治疗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都因此而显现出十分突出的临床意义。但手法治疗的原则基础认识,却经历了纷繁复杂的认识过程。虽然这一过程还在继续,但终究已踏上了新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 手法治疗
下载PDF
飞行员重度腰椎滑脱致停飞一例
15
作者 张国龙 曹霞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脊椎前移 飞行员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