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悟数学思想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的两个案例说起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正宪 《基础教育课程》 2012年第1期53-54,共2页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大家见面了。我作为基层教师代表参与了教育部关于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审议工作。在这里不仅有了静心再读、再品、再思考的空间,更是拥有了与数学教育大家对话、交流、研讨的平台。
关键词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活动经验 修订 思想积累 案例 感悟 义务教育 审议工作
下载PDF
数学教学的儿童立场
2
作者 汪学军 《湖北教育》 2012年第8期63-64,共2页
曾和一位初中数学教师聊起这样一道数学题:在方格纸中给出了四个三角形,其中三个是直角三角形,要求学生找出不是直角三角形的那一个。学生答题结果出乎他的意料,正确率竟不足40%。很多学生认为,这道题要运用勾股定律多达10次,太难了!... 曾和一位初中数学教师聊起这样一道数学题:在方格纸中给出了四个三角形,其中三个是直角三角形,要求学生找出不是直角三角形的那一个。学生答题结果出乎他的意料,正确率竟不足40%。很多学生认为,这道题要运用勾股定律多达10次,太难了!我的电脑里恰巧有一道类似的小学四年级的练习题:在方格纸中画有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判断这是什么三角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直角三角形 儿童 初中数学教师 小学四年级 方格纸 学生 数学题
下载PDF
读懂孩子的数学
3
作者 汪学军 《湖北教育》 2012年第7期62-64,共3页
前不久在凤凰网观看了儿童节特别纪录片《锡坤闯世界》,讲述了一个一岁九个月的小男孩锡坤的成长故事。
关键词 数学 孩子 特别纪录片 成长故事 儿童节
下载PDF
守住数学课程的教育价值
4
作者 汪学军 《湖北教育》 2012年第6期63-64,共2页
有人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如果只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不从事与数学相关的职业,有小学数学的水平就足够了!"也曾有人质疑:"小学数学就那么点儿知识,用得着学六年吗?
关键词 数学课程 教育价值 小学数学 生活需要
下载PDF
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正宪 《湖北教育》 2015年第6期32-34,共3页
《课标》(2011年版)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 操作活动 数形结合 教育定位 学习难度 乘法分配律 思维基础 意识渗透 洗衣服 算理 进位加法
下载PDF
温暖数学“冰冷的美丽”
6
作者 吴正宪 《湖北教育》 2015年第12期28-30,共3页
不管学生长大以后从事什么工作,惟有深深铭记在学生心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一、尊重儿童的人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这种潜... 不管学生长大以后从事什么工作,惟有深深铭记在学生心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一、尊重儿童的人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这种潜能是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的,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能,并使之循着自己的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精神 温暖 尊重儿童 数学思想 自信心 学生 教育
下载PDF
精心设计数学学习活动 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得具象——以“一分有多长”教学案例为例
7
作者 张惠丽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4年第6期45-47,共3页
“一分有多长”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也是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时间单位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示出来,学生不容易接受。如何让二年级的... “一分有多长”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也是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时间单位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示出来,学生不容易接受。如何让二年级的小学生很好地掌握“分”这样抽象的时间概念,是教师在执教之前倍感困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学习活动 时间概念 精心设计 教学案例 抽象 具象 时间单位 长度单位
下载PDF
以情激趣 以趣促学
8
作者 吴正宪 《湖北教育》 2015年第11期36-37,共2页
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学习行为的前提是“有趣的我才喜欢学”。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课堂上,他们会形成愉悦的情绪体验,产生持久的注意力,进发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想学——爱学——学会——会学”... 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学习行为的前提是“有趣的我才喜欢学”。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课堂上,他们会形成愉悦的情绪体验,产生持久的注意力,进发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想学——爱学——学会——会学”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趣 学习行为 心理特征 学习兴趣 情绪体验 小学生 注意力 创造力
下载PDF
用温暖的心做温暖的教育
9
作者 吴正宪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第4期1-1,共1页
“教育是什么?”从走进校园的那一刻,我就开始了自问,不知问了多少回,百问不得其解,不得其解还在问。我想,每一位教育路上的追梦人,都有过这样的执着与痴情吧!初为人师的日子,我使出全身解数,调动生命中的所有热情,投身教育事业。课堂上... “教育是什么?”从走进校园的那一刻,我就开始了自问,不知问了多少回,百问不得其解,不得其解还在问。我想,每一位教育路上的追梦人,都有过这样的执着与痴情吧!初为人师的日子,我使出全身解数,调动生命中的所有热情,投身教育事业。课堂上,我不知疲倦地讲解,每篇文章、每个例题都不敢放过,生怕落下哪一句。每逢毕业季和数学竞赛,加班加点加课时成为常态,我不遗余力地刷卷子、海练题、拼高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我照本宣科地在“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中乐此不疲时,终于有一天,我停下了脚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温暖 课堂教学 数学竞赛 满堂灌 校园 人师 文章
下载PDF
让每一个生命有尊严地活在课堂上
10
作者 汪学军 《湖北教育》 2012年第4期61-63,共3页
一次外出.我在出租车上听到这么一段相声:一文化单位开展灭鼠活动,一女士说:“咱们单位是文化单位,灭鼠要灭出文化味儿。老鼠最怕猫,我们可以用白纸写上‘我是猫’,
关键词 文化单位 课堂 尊严 生命 出租车 灭鼠
下载PDF
办公室的“微教研”
11
作者 汪学军 《湖北教育》 2012年第5期61-63,共3页
“我并不认为这是好事情.里皮这样的世界顶级教练会带七八个自己的人组成一个团队.从而把队里其他的中国教练一脚踢开。这样的团队是封闭的.排他的.没有中国人会从里皮的执教中受益.这对中国足球没有好处。”
关键词 办公室 教研 中国足球 中国人 教练
下载PDF
不是所有的经验都可靠
12
作者 汪学军 《湖北教育》 2012年第9期61-63,共3页
暑假到驾校培训.道路训练时.教练问一位车开得不错的学员:“你开过车吧?”学员回答说:“家里有车.经常到人少的路上练习。”教练面露喜色说:“难怪!”练习“倒桩”时.这位学员却常常碰杆.教练很不满意。这是什么原因呢?教练... 暑假到驾校培训.道路训练时.教练问一位车开得不错的学员:“你开过车吧?”学员回答说:“家里有车.经常到人少的路上练习。”教练面露喜色说:“难怪!”练习“倒桩”时.这位学员却常常碰杆.教练很不满意。这是什么原因呢?教练说:“没开过车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 教练 学员 练习
下载PDF
合作分享:学生思维的互动与建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正宪 《湖北教育》 2015年第5期32-33,共2页
教学中,"要学什么"和"学到了什么"都很重要,而将二者进行联接的中间过程,也就是教学方式也很重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被动地接受不如主动学习,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后,再经历合作... 教学中,"要学什么"和"学到了什么"都很重要,而将二者进行联接的中间过程,也就是教学方式也很重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被动地接受不如主动学习,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后,再经历合作的过程、分享的过程,会更益于知识与方法的习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教学 麦克贝斯 加拿大学者 赫伯 中间过程 舒尔 课程标准 关键词语 附属产品 表达观点
下载PDF
经历过程 习得方法 渗透思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正宪 《湖北教育》 2015年第4期31-32,共2页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创建儿童喜爱的数学教育”的理想激励下,笔者以“三读懂”(读懂儿童、读懂数学、读懂教材)为基础确立了儿童数学教育的三维目标,即“传递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明确的儿童数...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创建儿童喜爱的数学教育”的理想激励下,笔者以“三读懂”(读懂儿童、读懂数学、读懂教材)为基础确立了儿童数学教育的三维目标,即“传递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明确的儿童数学教学理念,即让儿童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学习。创设认知砷突。体会知识本质。认知冲突即认知过程中的“障碍”或“不协调”因素,它可激发人们解决问题的动机,促使人们去寻找协调的途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适时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主动完成认知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得方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 数学教育 经历 三维目标 教学理念 知识本质 认知过程
下载PDF
谈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教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盛大启 《陕西教育(教学)》 1997年第5期23-24,共2页
小数乘法(见人教版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9册)这一节内容,包括小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以小数,积的近似值,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等内容,共安排了8个例题。前4个例题主要是讲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这部分内... 小数乘法(见人教版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9册)这一节内容,包括小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以小数,积的近似值,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等内容,共安排了8个例题。前4个例题主要是讲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一般来说,要使学生学会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不太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法则 小数乘以整数 整数乘法 被乘数 教学例 变化规律 小学数学教学 处理方法 十分之 计算方法
下载PDF
理解算理,发现算法——《9加几》教学与思考
16
作者 魏洁 《教育视界》 2015年第24期30-33,共4页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操作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理解算理,正确进行口算。2.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操作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理解算理,正确进行口算。2.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理 教学思考 自主操作 苏教版 教学重点 合情推理 弗赖登塔尔 现实情境 计算方法 机械重复
下载PDF
拉长教学过程,内化概念理解
17
作者 吴正宪 《湖北教育》 2015年第8期40-41,共2页
小学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顺利地将概念内化,教师就要更多地了解学生,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经验,允许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念。一、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若能够调动学生的... 小学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顺利地将概念内化,教师就要更多地了解学生,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经验,允许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念。一、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若能够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教学,必将事半功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 教学过程 概念理解 课堂环境 乘法分配律 概括总结 知识的理解 我长大了 你喜欢 就这样
下载PDF
读懂学生——和儿童在同一个思维频道上对话
18
作者 吴正宪 《湖北教育》 2015年第9期35-37,共3页
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什么固然重要,但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这就需要教师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剖析学生平淡、稚嫩、精彩,亦或错误的同答背后隐藏的思想.站在同一思维频道上,解渎学生思维,进而激起学生思考,跟进教学行为,... 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什么固然重要,但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这就需要教师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剖析学生平淡、稚嫩、精彩,亦或错误的同答背后隐藏的思想.站在同一思维频道上,解渎学生思维,进而激起学生思考,跟进教学行为,成就课堂的精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思维 频道 同一 对话 儿童 教学行为 波利亚 教师
下载PDF
读懂教材,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9
作者 吴正宪 《湖北教育》 2015年第10期25-27,共3页
读懂教材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不但通过重新组建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习系统化、结构化的数学知识,而且努力探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蕴含其中的方法论因素,在不断地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同时,让学生获得认识事物的普遍方法。... 读懂教材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不但通过重新组建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习系统化、结构化的数学知识,而且努力探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蕴含其中的方法论因素,在不断地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同时,让学生获得认识事物的普遍方法。一、通过“以旧引新”来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弄清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可以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来教学,这种“以旧引新”的教学方式,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了新知,更让他们体会到了知识间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体系 教材 学生认知结构 教学方式 数学知识 知识基础 系统化 结构化
下载PDF
灵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20
作者 吴正宪 《湖北教育》 2015年第7期34-35,共2页
预设是生成的基石,而有效地利用好生成的资源,则是对预设的提升和超越。一节课中哪些生成性问题是资源,可以整合利用?哪些问题具有引发讨论的价值,需要放大?怎样给生成资源以“着陆”之机?……教师要在短时间做出理性的判断,机... 预设是生成的基石,而有效地利用好生成的资源,则是对预设的提升和超越。一节课中哪些生成性问题是资源,可以整合利用?哪些问题具有引发讨论的价值,需要放大?怎样给生成资源以“着陆”之机?……教师要在短时间做出理性的判断,机智地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把师生互动的探索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设与生成 课堂 生成资源 整合利用 生成性问题 师生互动 教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