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召开第十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通知(第一号)
1
《中国勘察设计》 2010年第7期88-89,共2页
由全国现代结构研究会、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城乡建设工程与环境优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重点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南阳理工学院承办的“第十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定于2010年11月12-14日(12日报... 由全国现代结构研究会、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城乡建设工程与环境优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重点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南阳理工学院承办的“第十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定于2010年11月12-14日(12日报到)在河南省南阳市南阳理工学院召开。热忱欢迎全国从事现代结构工程技术研究的教学、科研、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出版及建设单位和生产管理部门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此次学术研讨盛会。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交流会 结构工程 技术专业委员会 南阳理工学院 工程技术人员 环境优化 现代结构 建设工程
下载PDF
现代予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的变革
2
作者 谢醒悔 包红泽 陈劲 《建筑技术开发》 2004年第9期6-8,42,共4页
现代予力混凝土概念是传统的预应力混凝土概念的拓展延伸和设计方法的变革。它建立在“为了某种目的而主动给予结构施加已知的调控的影响力”。由予力索提供的予力,其特征决定予力索作用的双重性——作为提供外力主动加在结构上和作为... 现代予力混凝土概念是传统的预应力混凝土概念的拓展延伸和设计方法的变革。它建立在“为了某种目的而主动给予结构施加已知的调控的影响力”。由予力索提供的予力,其特征决定予力索作用的双重性——作为提供外力主动加在结构上和作为普筋被动提供结构抗力,形成两种传力体系——予力结构主动传力体系和普筋结构被动承力系统;把子力结构离散为两个结构建立各自分析计算模型——索梁分载法。予力技术提高,是实现现代调控设计概念的基本要求:予力索的锚固体系,要满足索力的调控需要,当前常用钢绞线夹片锚,调控困难,急待改进。钢丝束铸锚束ZM体系张拉力调控方便,并有配套测力传感器,数字仪表可供实际工程应用。15年来开展测控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予力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索梁分载法
下载PDF
论现代予力砼结构设计概念的发展
3
作者 谢醒悔 庄一舟 《基建优化》 2005年第2期11-13,41,共4页
简述50余年来预应力砼概念发展阶段和予力概念的形成,以及予力结构的特点和设计方法的开拓。
关键词 预应力砼 予力 予力技术 结构设计
下载PDF
现代予力砼结构设计方法的变革
4
作者 谢醒悔 庄一舟 《基建优化》 2005年第2期4-7,10,共5页
阐述了现代予力砼概念的演变过程并与传统预应力砼概念及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同时介绍了两种传力体系—予力结构主动传力体系和普筋结构被动承力系统。将予力结构离散为两个结构以建立各自分析计算模型,提出索梁分载法,并列出了设计... 阐述了现代予力砼概念的演变过程并与传统预应力砼概念及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同时介绍了两种传力体系—予力结构主动传力体系和普筋结构被动承力系统。将予力结构离散为两个结构以建立各自分析计算模型,提出索梁分载法,并列出了设计计算过程和方法。最后提出用配套测力传感器来进行预应力施工验算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予力结构 预应力砼结构 索梁分载法
下载PDF
予力砼结构裂缝控制验算的简化 被引量:2
5
作者 谢醒悔 庄一舟 《基建优化》 2005年第2期14-15,共2页
传统的预应力砼裂缝控制,计算公式繁琐,参数多杂,令人望而生畏。对整体砼结构的计算结果,代表性差。采用索梁分载法,可以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由索结构承担的荷载产生挠度裂缝在建造过程中由予力完成。而使用状态下裂缝的开展及宽度的控制... 传统的预应力砼裂缝控制,计算公式繁琐,参数多杂,令人望而生畏。对整体砼结构的计算结果,代表性差。采用索梁分载法,可以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由索结构承担的荷载产生挠度裂缝在建造过程中由予力完成。而使用状态下裂缝的开展及宽度的控制,则由普筋和索非予力部分承担的荷载产生。同设计普筋结构一样,一般结构可以不需详细验算裂缝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予力砼 裂缝验算
下载PDF
予力砼结构在地震区的应用
6
作者 谢醒悔 单益军 庄一舟 《基建优化》 2005年第2期16-18,46,共4页
论述地震区予力砼结构设计特点和特殊性,提出设计的重点在保证构件端部节点应有的延性,此观点与《规范》对予力砼构件设计的限制条件相吻合。作者认为无粘结束的力学性质和构造特点决定其抗震性能;索梁分载法设计框架,可以改善节点配筋... 论述地震区予力砼结构设计特点和特殊性,提出设计的重点在保证构件端部节点应有的延性,此观点与《规范》对予力砼构件设计的限制条件相吻合。作者认为无粘结束的力学性质和构造特点决定其抗震性能;索梁分载法设计框架,可以改善节点配筋拥挤状况,充分发挥框架的抗震能力;予力砼结构在地震区应用有广阔的空间,而不是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予力砼结构 地震区 结构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