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媒体时代切实提高主流媒体人才吸引力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湘韩 张红光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1期14-16,共3页
在全媒体时代,如何调动全体人员的创新力协调全媒体内容生产?如何深化媒体人事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充分释放人才活力,提高主流媒体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这些问题... 在全媒体时代,如何调动全体人员的创新力协调全媒体内容生产?如何深化媒体人事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充分释放人才活力,提高主流媒体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这些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吸引力 体制机制改革 人才引进政策 全媒体时代 人才队伍结构 主流媒体 人才活力 切实提高
下载PDF
媒介相融,报已非报——中国青年报全媒体融合转型的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郑燕峰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52-53,共2页
10月19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的相关报道。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一版左下角有一个公告:识图读报。读者关注“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进行相关操作后就可以观看开幕会视频。视频是大会直播回放。
关键词 中国青年报 媒体融合 媒介 转型 全国代表大会 读者关注 中国共产党 视频
下载PDF
从舆情大数据看食品安全报道的得失
3
作者 刘世昕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3-34,共2页
2014年,中国青年报利用旗下中青华云新媒体科技公司的大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持续一年对中国媒体出现的食品报道以及重要食品热点新闻引发的网络舆情变化,进行全覆盖式的数据记录,得出了当年中国食品报道的大数据全景图,即中青食品舆情报... 2014年,中国青年报利用旗下中青华云新媒体科技公司的大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持续一年对中国媒体出现的食品报道以及重要食品热点新闻引发的网络舆情变化,进行全覆盖式的数据记录,得出了当年中国食品报道的大数据全景图,即中青食品舆情报告。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媒体关注食品的主要题材、覆盖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集分析系统 热点新闻 网络舆情 全景图 中国青年报 报道失实 青华 地沟油 网络论坛 报道数量
下载PDF
当前我国传统媒体人才流失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吴湘韩 张红光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8-12,共5页
传统媒体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失,严重削弱了新闻媒体机构新闻采编业务与新闻精品生产的基业,也严重影响了媒体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更阻碍了传统媒体机构的长远发展。随着传媒技术革新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媒体遭遇前所未有的冲... 传统媒体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失,严重削弱了新闻媒体机构新闻采编业务与新闻精品生产的基业,也严重影响了媒体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更阻碍了传统媒体机构的长远发展。随着传媒技术革新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媒体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受媒体内外环境诸多因素交织影响,一大批传统媒体精英人才不断流失,加上急需的新媒体技术人才和运营人才紧缺,导致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优势正在丧失,成为传统媒体融合转型发展面临的日益突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精品 传统媒体 媒体融合 融合转型 人才紧缺 精英人才 核心竞争优势 人才流失
下载PDF
融媒时代的新闻采写实践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万永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17,共4页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着新闻采写的每一个环节。新闻的生产者不再局限于新闻机构,"人人都是记者"只是挑战记者存在价值的开始;政务公开意识增强、方式多样成为媒体挑战赛的升级版。媒体融合发展,更像是一项"转基因...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着新闻采写的每一个环节。新闻的生产者不再局限于新闻机构,"人人都是记者"只是挑战记者存在价值的开始;政务公开意识增强、方式多样成为媒体挑战赛的升级版。媒体融合发展,更像是一项"转基因工程",技术不是主要问题,理念的转变、价值的认识才是关键。更为重要的是,新技术的出现,新媒体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新闻理念和规范。比如:电话采访以前至少是不鼓励的,而现在的即时新闻主要依靠电话采访;以前的新闻是用来看的,现在的新闻是要吸引读者来玩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新闻生产 理念变革 产品创新
下载PDF
江湖侠骨恐无多
6
作者 刘万永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12,共2页
2014年8月的一天,中国青年报六楼会议室,新入职记者的培训正在举行。 那时,我所在的特别报道部离解散还有3个月。我代表部门给新同事讲调查性报道。从怎么开始采访到写作时注意哪些问题,讲座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关键词 调查性报道 报道部 中国青年报 新闻业 对我说 你喜欢 新闻专业主义 就这样 新闻当事人 李大同
下载PDF
深度报道的式微与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4
7
作者 田国垒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1,共2页
深度报道并不是被移动互联打败的,从根本上说,是深度报道的质量出了问题。深度报道的式微对一个怀有新闻理想的人而言,深度报道是个很有吸引力的词汇。它所代表的不只是一种新闻文本,而是一种新闻专业主义的载体。这犹如央视五套关于足... 深度报道并不是被移动互联打败的,从根本上说,是深度报道的质量出了问题。深度报道的式微对一个怀有新闻理想的人而言,深度报道是个很有吸引力的词汇。它所代表的不只是一种新闻文本,而是一种新闻专业主义的载体。这犹如央视五套关于足球的新闻很多,但唯有《天下足球》可以被称为"最纯粹的足球新闻"。纸媒兴盛时代,尤其是本世纪的头十年,不管是都市报还是中央级纸媒,纷纷开设了深度报道版面,深度报道记者的数量也急剧增长。由于深度报道操作周期相对较长,很难保证每天都有有分量的报道呈现,所以深度报道版面不定期或者间隔式推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文本 操作周期 中国新闻奖 南方周末 中国青年 综艺节目 出版周期 主打栏目 十年
下载PDF
秒新闻时代如何沉淀好报道
8
作者 张凌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3-24,共2页
十年前,还没有微博、微信和网上视频直播,我所在的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一周要撑五个版,常常"闹饥荒",可还会拼命想着做独家深度调查,在同题竞争中,力求独特视角也更接近真相。渐渐的,人人都有了麦克风,出了个大事,恨不得下一秒就能... 十年前,还没有微博、微信和网上视频直播,我所在的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一周要撑五个版,常常"闹饥荒",可还会拼命想着做独家深度调查,在同题竞争中,力求独特视角也更接近真相。渐渐的,人人都有了麦克风,出了个大事,恨不得下一秒就能见到视频和报道,新闻逐渐开上了快车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报 视频直播 信息爆炸 老样子 社交网络 电视直播 飞机失事 韩亚航空 逝者 今日早报
下载PDF
守正创新 特色鲜明——中国青年报社十九大全媒体报道回顾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湘韩 《中国报业》 2017年第21期18-20,共3页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了。中国青年报社的十九大全媒体报道也在收获来自上上下下的掌声中结束。本报报道6次受到中宣部领导表扬,其中两次书面表扬,最近一期中宣部新闻阅评对本报十九大新媒体报道创新给予充分肯定。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在10...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了。中国青年报社的十九大全媒体报道也在收获来自上上下下的掌声中结束。本报报道6次受到中宣部领导表扬,其中两次书面表扬,最近一期中宣部新闻阅评对本报十九大新媒体报道创新给予充分肯定。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在10月23日的协调会上说,我一直强调到青年中去,到青年学生中去,到青年知识分子中去,《中国青年报》做得好,非常关注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报》 媒体报道 守正创新 报社 鲜明 青年知识分子 中宣部 报道创新
原文传递
议题设置 策划引领 视觉优先 强化互动——中国青年报“新春走基层”全媒体报道守正创新
10
作者 郑燕峰 《中国报业》 2019年第5期19-21,共3页
立足青年群体的中国青年报以不一样的"新春走基层"活动策划,用看得见、体验佳的报道手法,大胆创新,通过一组组专题,呈现了青年群体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 “新春走基层” 视觉优先 创新 中国青年报
原文传递
用新闻推动社会进步
11
作者 吴湘韩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2-34,共3页
一篇报道改变了一名残疾青年的命运。这是湖南今日女报首席记者谭里和在2014年记者节央视播出的“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中讲述的故事。被谭里和称为“铁肩担道义”的记者就是我,时任中国青年报社驻湖南记者站站长。
关键词 社会进步 新闻 记者站站长 记者节 残疾青年 首席记者 中国青年 故事
下载PDF
2020全国两会云报道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湘韩 张红光 《中国记者》 2020年第6期42-46,共5页
今年全国两会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今年全国两会报道最大的时代背景,云报道成为其最大特点。5G等高科技赋能,让两会报道超越时空。但云采访只是一种起辅助作用的互联网采访方式,终... 今年全国两会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今年全国两会报道最大的时代背景,云报道成为其最大特点。5G等高科技赋能,让两会报道超越时空。但云采访只是一种起辅助作用的互联网采访方式,终究不能完全替代现场采访的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赋能 全国两会 云报道
原文传递
5G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的机遇与挑战
13
作者 吴湘韩 张红光 《新闻战线》 2020年第20期11-16,共6页
5G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广覆盖等特点,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深度融合、无缝集成,引发一场全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开启了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一个充满智慧的数字... 5G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广覆盖等特点,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深度融合、无缝集成,引发一场全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开启了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一个充满智慧的数字化时代即将来临。媒体人应拥抱新技术,开展跨界探索,建立基于5G技术的全媒体用户大数据库,增强用户黏性﹔同时深耕细作,打造年轻态内容,并提升人人之间、人机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力,加速一体化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万物互联 传统主流媒体 一体化
原文传递
建设性新闻实践:党媒发展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吴湘韩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27,共7页
建设性新闻是以解决问题为归依的新闻理念或其指导下的新闻实践,积极和参与是其核心要义。无论是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媒建设性新闻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证明建设性新闻实践是党媒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设性新闻是以解决问题为归依的新闻理念或其指导下的新闻实践,积极和参与是其核心要义。无论是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媒建设性新闻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证明建设性新闻实践是党媒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时代,党媒走建设性新闻实践之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共筑美好幸福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新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党报 融合发展
原文传递
建设性舆论监督必须坚持的五条原则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湘韩 《新闻战线》 2020年第2期16-18,共3页
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应坚持5条原则:第一,责任原则,严把选题关,开掘真相,强化舆论引导和社会责任意识;第二,现实原则,既要坚持问题导向,又要脚踏实地;第三,专业原则,坚持新闻专业化操作,注重客观平衡,用证据报道,第四,积极原则,报道动机... 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应坚持5条原则:第一,责任原则,严把选题关,开掘真相,强化舆论引导和社会责任意识;第二,现实原则,既要坚持问题导向,又要脚踏实地;第三,专业原则,坚持新闻专业化操作,注重客观平衡,用证据报道,第四,积极原则,报道动机、效果都应积极;第五,干净原则,新闻采编人员要遵纪守法,严守新闻职业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监督 社会责任 舆论引导
原文传递
云报道的制胜之道
16
作者 吴湘韩 张红光 《新闻战线》 2020年第12期64-66,共3页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云报道成为当前新闻报道的重要方式,并呈现常态化趋势。云报道时代,记者和编辑在转变报道理念、创新产品形态和方式方法、运用传媒新技术的同时,更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必须不断提升专业性,才能让...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云报道成为当前新闻报道的重要方式,并呈现常态化趋势。云报道时代,记者和编辑在转变报道理念、创新产品形态和方式方法、运用传媒新技术的同时,更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必须不断提升专业性,才能让新媒体产品实现炫酷形式和硬核内容的完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报道 四力 全息异地同屏技术
原文传递
新闻理想点燃青春激情
17
作者 吴湘韩 《中国记者》 2019年第11期55-59,共5页
“生命由时间组成。一篇新闻作品、一个版面、一张报纸的生命是有始终的,甚至是短暂的,但如果倾注足够的时间、情感、思想,虽然不能使其不朽,但也是能延长其生命周期的。”9年前的深秋,我为《开掘真相》第二辑的《后记》写下了这段文字... “生命由时间组成。一篇新闻作品、一个版面、一张报纸的生命是有始终的,甚至是短暂的,但如果倾注足够的时间、情感、思想,虽然不能使其不朽,但也是能延长其生命周期的。”9年前的深秋,我为《开掘真相》第二辑的《后记》写下了这段文字。又是一年深秋。回想自己记者生涯的点点滴滴,感叹那真是一段新闻理想点燃青春,激情熊熊燃烧的岁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理想 熊熊燃烧 记者生涯 生命周期 点燃 版面 报纸 激情
原文传递
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解析 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圆桌研讨
18
作者 张垒 许向东 +3 位作者 夏宇华 吴湘韩 熊争艳 王灿发 《中国记者》 2019年第12期35-39,共5页
主持人:本届通讯与深度报道类获奖作品有哪些特点?在评奖或阅读中,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篇作品?好通讯(深度报道)最终比拼的是什么?许向东:内容真实,富有感染力,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主题鲜明,新闻性强,强化现场感、画面感;用群众语言... 主持人:本届通讯与深度报道类获奖作品有哪些特点?在评奖或阅读中,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篇作品?好通讯(深度报道)最终比拼的是什么?许向东:内容真实,富有感染力,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主题鲜明,新闻性强,强化现场感、画面感;用群众语言和讲故事的方式增强报道的贴近性、亲和力和生动性。印象深刻的有《两岸夫妻"过年回谁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报道 中国新闻奖 讲故事 主持人 画面感 现场感 内容真实 主题鲜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