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州县稻作制度演变与三化螟种群消长
1
作者 石桥德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1992年第3期130-132,共3页
全州县稻田耕作制由单季稻向双季稻变革的过程中,出现早、中、晚稻混栽的过渡阶段,三化螟由原来一年发生三代变为一年发生四代,发生程度由轻变重。随着双季稻面积的扩大,双季稻栽培制度相对稳定,早晚稻品种以早、中熟种为主,提早早稻田... 全州县稻田耕作制由单季稻向双季稻变革的过程中,出现早、中、晚稻混栽的过渡阶段,三化螟由原来一年发生三代变为一年发生四代,发生程度由轻变重。随着双季稻面积的扩大,双季稻栽培制度相对稳定,早晚稻品种以早、中熟种为主,提早早稻田犁耙沤田时间,螟害由重趋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螟 种群变化 稻作制度
下载PDF
矢尖蚧生活史及发生期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卢运胜 黄美玲 +5 位作者 门友均 秦玉明 林升国 赵大平 何再玲 蒋朝德 《广西柑桔》 1993年第2期1-6,共6页
矢尖蚧(vnaspis yanonensis kuwana)是我国柑桔产区危害相当严重的害虫。也是我区柑桔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矢尖蚧成蚧抗药性强,我区又缺乏科学的测报方法指导防治幼蚧,因此,生产上对此虫的防治感到非常困难,常使用高浓度剧毒药剂来防治... 矢尖蚧(vnaspis yanonensis kuwana)是我国柑桔产区危害相当严重的害虫。也是我区柑桔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矢尖蚧成蚧抗药性强,我区又缺乏科学的测报方法指导防治幼蚧,因此,生产上对此虫的防治感到非常困难,常使用高浓度剧毒药剂来防治,结果不但防治效果差,而且大量杀伤天敌,使害虫更加猖獗为害,为了弄清矢尖蚧在广西的发生情况及用科学的测报方法来指导防治,本研究自1986年起至1992年系统进行了矢尖蚧生活史饲养和发生期预测方法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尖蚧 发生期预测 生活史 猖獗为害 历期 虫量 病虫测报 越冬代 广西柑桔研究所 农作物病虫
下载PDF
汕优植联抗稻褐飞虱种植试验
3
作者 唐蛟龙 刘宗礼 《广西植保》 1996年第2期39-40,共2页
为了推广高产、抗褐稻虱的水稻良种,实施褐稻虱的综合防治,我站接受了广西植保总站、区农科院植保所下达的杂优新组合一一汕优植联抗褐稻虱的晚稻试种任务。经过品种抗虫的简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汕优植联作晚稻种植产量高,具有抗褐稻虱... 为了推广高产、抗褐稻虱的水稻良种,实施褐稻虱的综合防治,我站接受了广西植保总站、区农科院植保所下达的杂优新组合一一汕优植联抗褐稻虱的晚稻试种任务。经过品种抗虫的简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汕优植联作晚稻种植产量高,具有抗褐稻虱的能力,是值得推广的一个新良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汕估植联 稻褐飞虱 抗虫性
下载PDF
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试验
4
作者 卢宗新 肖艳秋 《广西植保》 1999年第4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药剂防治 效果试验
下载PDF
全州水稻细菌性条班病的发生与防治
5
作者 唐振宁 《病虫测报》 1988年第1期43-44,共2页
水稻细菌性条班病属全国检疫对象,近两年来,由于调种频繁,细菌性条斑病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逐年扩大和加重,现将其发生与防治情况总结如下:一、发生概况: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我县的发生特点是:早稻很少发生,主要为害晚稻。该病在我县首次... 水稻细菌性条班病属全国检疫对象,近两年来,由于调种频繁,细菌性条斑病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逐年扩大和加重,现将其发生与防治情况总结如下:一、发生概况: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我县的发生特点是:早稻很少发生,主要为害晚稻。该病在我县首次发生于1984年晚稻,仅限于2个乡,发生面积470,亩由于防治不彻底,留下大量菌源,加之通过群众串种,使病源随之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条斑病 检疫对象 发病面积 为害程度 菌源 发病程度 产量损失率 品种抗病性 叶枯宁 病叶率
原文传递
稻飞虱田间调查盘拍法与目测法的虫量相关分析
6
作者 廖皓年 蒋平志 《病虫测报》 1982年第4期18-20,共3页
根据农牧渔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编制的“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办法”中的规定,对于稻飞虱的系统观测,在大田应采用盘拍法进行。一九七九年以来,我区已有不少专业病虫测报站对稻飞虱的调查改用了盘拍法。
关键词 虫量 田间调查 拍法 农作物病虫 测报站 农牧渔业部 系统观测 病虫测报 白背飞虱 观测资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