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水文动态响应——以甘肃天水吕二沟流域为例 被引量:35
1
作者 王盛萍 张志强 +2 位作者 孙阁 张满良 余新晓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4,共7页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水文影响敏感区域.为正确认识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并为今后该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该研究以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为例,分析了1982和1989年两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动态响应....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水文影响敏感区域.为正确认识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并为今后该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该研究以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为例,分析了1982和1989年两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动态响应.经剔除不同时期降水因素对径流的影响后,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年径流有显著影响,后期土地利用较前期土地利用径流系数下降57%,林地面积较多、植被条件较好的后期土地利用总体年产流减少27.09%~100%,且随着降雨的增多,土地利用与植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效应增强;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季节性,在同一降水条件下两期土地利用的产流量仅在生长季具有明显差异.虽然不同土地利用时期枯水季节径流系数具有不同表现,但作者认为此时的径流系数并不代表实际的降雨产流能力,推断这种分布可能与降水的丰、枯情况有关;经洪水频率分析,认为若前后两期土地利用具有相同频率的降水,则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洪峰流量将可能对土地利用与植被变化产生明显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产流变化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气候相关风险披露研究进展与气候服务能力提升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焕萍 李银鹏 +1 位作者 巢清尘 陈墨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0-822,共13页
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候风险不断加剧[1]。根据2022年全球减灾和灾后恢复设施和世界银行组织评估,随着气候变暖,全球90%的灾害被认为与天气和气候有关,每年给世界经济造成5200亿美元的极大损失,还给国家和... 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候风险不断加剧[1]。根据2022年全球减灾和灾后恢复设施和世界银行组织评估,随着气候变暖,全球90%的灾害被认为与天气和气候有关,每年给世界经济造成5200亿美元的极大损失,还给国家和地区发展、企业财务和个人及家庭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系统性风险[2]。应对气候变化,了解、减轻和管理气候风险,走具有气候恢复力的发展道路,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每个国家、城市、企业和个人的责任。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和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等国际组织在推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框架、标准、任务和技术指南。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环境、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Social and Governance,ESG)和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he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建议[3]也先后被提出来,总体目标是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推动组织机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缓适应气候变化、履行社会责任、提高治理水平。2017年TCFD提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框架,并将之不断细化,更是从金融财务视角,要求组织机构量化气候风险带来的财务影响,识别相应的机遇,促进组织机构在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背景下积极应对气候相关财务风险,从而实现未来健康稳定和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影响 系统性风险 可持续发展目标 财务风险 风险披露 财务视角 转型发展 企业财务
下载PDF
北极冰雪表面能量平衡研究进展
3
作者 邹小伟 杨堤益 +4 位作者 田彪 张雷 孙维君 李昭 丁明虎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51,共13页
北极地区冰/雪-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尤其是冰雪表面反照率的变化,是制约我们认识北极地区气候系统快速变化的关键科学问题。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随着观测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北极冰雪表面能量平衡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缺乏高质量... 北极地区冰/雪-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尤其是冰雪表面反照率的变化,是制约我们认识北极地区气候系统快速变化的关键科学问题。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随着观测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北极冰雪表面能量平衡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缺乏高质量、时空连续的观测试验数据,大部分参数化方案、遥感及模式产品等在北极不同区域的适用性仍待评估。因此,北极地区观测站点的加密、综合观测试验的开展和多源卫星遥感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能为遥感卫星产品及复杂参数化方案在北极的评估验证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以揭示更多潜在的冰雪表面能量平衡相关的过程和机理,加深对极地海-冰/雪-气相互作用的理解,更好地服务于极地冰冻圈与气候变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能量平衡 冰-气相互作用 北极 太阳辐射 湍流通量
下载PDF
泰山春季臭氧污染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边智 李杰 +2 位作者 王喜全 POCHANART Pakpong 王自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39,共4页
采用紫外光度法,使用美国热电子公司的TECO model49c以型紫外吸收式臭氧分析仪,对2004年5月泰山站的地面臭氧进行监测,以获得更具华北区域代表性的臭氧春季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004年5月泰山站φ(O3)的月均值为64μL/m^3,变化... 采用紫外光度法,使用美国热电子公司的TECO model49c以型紫外吸收式臭氧分析仪,对2004年5月泰山站的地面臭氧进行监测,以获得更具华北区域代表性的臭氧春季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004年5月泰山站φ(O3)的月均值为64μL/m^3,变化幅度达到53μL/m^3;其频率分布呈单峰性,主要集中于55—75μL/m^3,与济南站的分散型和区域背景站Cape D’Aguilar的双峰型分布有明显的不同;泰山φ(O3)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变化幅度(19μL/m^3)远大于中国西部的瓦里关站,这可能与泰山处于中国东部,尽管距地面较高,但不可避免地受到区域性的污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小时体积分数 频率分布 日变化
下载PDF
我国气候变化与人群健康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马文娟 阚海东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45-848,共4页
地球气候近百年来正经历一次以拿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湿著变化。2007年政府问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4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结果显示,201廿纪可能是过去1000年中最暖的100年;第4次报告还明确指出,近50年全球气候变暖有超过90%的... 地球气候近百年来正经历一次以拿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湿著变化。2007年政府问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4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结果显示,201廿纪可能是过去1000年中最暖的100年;第4次报告还明确指出,近50年全球气候变暖有超过90%的可能性是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群健康 全球气候变暖 专业委员会 报告结果 气体排放 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利用资料重现厄尔尼诺浑沌特征的相空间投影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余兴明 林振山 朱焰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297-303,共7页
首次提出了利用一维时间序列重现高维浑沌系统演化特征的相空间投影技术,并用Lorenz系统的积分序列加以验证。在对东太平洋(180-90°W,0-10°S)区域57个格点月平均海温序列作同样的分析后,发现与之对... 首次提出了利用一维时间序列重现高维浑沌系统演化特征的相空间投影技术,并用Lorenz系统的积分序列加以验证。在对东太平洋(180-90°W,0-10°S)区域57个格点月平均海温序列作同样的分析后,发现与之对应的厄尔尼诺现象有着明显的双稳态浑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沌 相空间 时间序列 厄尔尼诺 投影
下载PDF
一次梅雨锋暴雨的边界层热通量输送与湍流动能收支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马铮 沈新勇 +2 位作者 黄文彦 李小凡 冯涛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3-765,共13页
利用中尺度WRF模式对于2007年7月一次典型的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对于边界层内的热通量输送和湍流动能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湍流动能各收支项的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发生时段内边界层热通量和湍流... 利用中尺度WRF模式对于2007年7月一次典型的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对于边界层内的热通量输送和湍流动能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湍流动能各收支项的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发生时段内边界层热通量和湍流动能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晴空日变化特征表现出显著不同,潜热通量随高度自下而上呈现"正—负—正"的分布,感热通量以负值为主,负值中心高度与潜热通量由负转正的高度相对应,湍流动能的发展高度与持续时间都有所增加,降水区近地面湍流动能弱于其他区域,但是在468 m以上高度则显著强于其他区域。降水区湍流动能的来源主要是平均风切变所产生的机械湍流,浮力作用与粘性耗散在降水期间消耗湍流动能,湍流输送作用将低层的湍流动能输送至较高的高度,使低层减小而高层增大,临界高度与湍流动能的大值中心高度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暴雨 边界层 热通量 湍流动能
下载PDF
大气污染队列研究的回顾和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8
8
作者 周晓丹 陈仁杰 阚海东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91-1094,共4页
大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其相关的健康效应终点包括从出现亚临床症状、发病到死亡的一系列过程,对人群的健康影响分为急性和慢性作用两种。观察大气污染的急性健康效应多采用时间序列研究、病例交叉研究和固定群组追... 大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其相关的健康效应终点包括从出现亚临床症状、发病到死亡的一系列过程,对人群的健康影响分为急性和慢性作用两种。观察大气污染的急性健康效应多采用时间序列研究、病例交叉研究和固定群组追踪研究,慢性健康效应则采用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的方法。队列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评价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最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队列研究 实用性评估
原文传递
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水平、成分、来源及污染特征 被引量:110
9
作者 杨春雪 阚海东 陈仁杰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5-738,F0003,共5页
细颗粒物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对人体的危害性大等特点而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该文总结了我国有关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研究现状,主要围绕细颗粒物PM2.5的水平、成分、来源以及污染特征等进行了论述,并对其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细颗粒物 PM2.5 来源
原文传递
大气细颗粒物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被引量:30
10
作者 黄元龙 杨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165-1170,共6页
大气颗粒物污染是造成灰霾的主要原因.本文总结了大气颗粒物影响大气能见度的几个主要因素,即颗粒物的数浓度(或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化学组分以及混合状态.我们认为,空气动力学粒径小于1μm的细颗粒物(PM1)是影响大气能见度最关键的大... 大气颗粒物污染是造成灰霾的主要原因.本文总结了大气颗粒物影响大气能见度的几个主要因素,即颗粒物的数浓度(或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化学组分以及混合状态.我们认为,空气动力学粒径小于1μm的细颗粒物(PM1)是影响大气能见度最关键的大气成分.而要准确理解颗粒物的光学性质还必须结合颗粒物的化学组分及其混合状态来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光学性质 PM1 化学组成 混合态
原文传递
遥感技术在大气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汪曦 陈仁杰 阚海东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24-927,共4页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的基础和依据。综合运用多种监测技术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精确度和有效性,并进一步探讨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卫星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具有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且便于进行长...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的基础和依据。综合运用多种监测技术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精确度和有效性,并进一步探讨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卫星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具有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且便于进行长期动态监测等优点。该文简要说明了遥感技术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的原理,从不同大气污染物的角度介绍了近年来遥感技术在国内外大气污染监测与人群健康关系中的应用进展,并从反演和预测污染物浓度的角度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推进和改善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和大气污染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大气污染物 监测 健康
原文传递
五帝时代(距今6-4千年)中国的气候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绍武 闻新宇 黄建斌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3,共9页
历史学研究表明,古代文献如《史记》记载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可能应该视为一个时代,而不局限于五个人。获得较多支持的观点是:这个时代约在6-4kaBP,而且也不限于华夏集团,至少还包括东夷集团、苗蛮集团等。因此,从地... 历史学研究表明,古代文献如《史记》记载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可能应该视为一个时代,而不局限于五个人。获得较多支持的观点是:这个时代约在6-4kaBP,而且也不限于华夏集团,至少还包括东夷集团、苗蛮集团等。因此,从地望上讲,也不限于中原地区,还包括东部沿海及长江中游。考古学研究表明,6-4kaBP正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期可称为铜石并用时代。从考古文化来看,中原地区为仰韶文化中、晚期到龙山文化。东部地区为大汶口文化及(山东)龙山文化。其中在3500BC是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交界,以及大汶口文化早、中期的交界。环境考古研究表明,6-4kaBP是一个由湿润气候向干旱气候转变的过渡时期。特别6.0-5.6kaBP有湿润气候的证据。4kaBP前后则明显进入晚全新世的干旱期,在此期间还包括5.5kaBP和4.2-4.0kaBP两次气候突变。现代气候资料及模拟研究表明,由早、中全新世的湿润气候向晚全新世的干旱气候转变的主要原因为岁差变化。但是,5.5kaBP及4.2-4.0kaBP的两次冷干气候突变,则可能与热盐环流的突然减弱有关,而热盐环流减弱可能是太阳活动减弱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帝时代 气候变化 气候突变 大禹治水
原文传递
桃园生草复合生态系统中桃蚜与草间小黑蛛种群的地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万年峰 季香云 +1 位作者 蒋杰贤 黄开华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8-495,共8页
利用地统计学原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了桃园生草模式下不同时期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种群和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a Sundevall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桃蚜和草间小黑蛛种群均存... 利用地统计学原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了桃园生草模式下不同时期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种群和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a Sundevall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桃蚜和草间小黑蛛种群均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其理想的半变异函数曲线为高斯、圆型、指数或球型,其空间格局均呈聚集分布,变程范围分别为6.8630~12.0903in、6.8630~12.6980m,空间结构比例分别为0.0113~0.6546、0.0676~0.6129,表明桃园生草模式下桃树草间小黑蛛对桃蚜在空间位置上具有追随关系,对其种群数量的控制有较大作用,草间小黑蛛是桃蚜的优势天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草 桃园 桃蚜 草问小黑蛛 空间格局 地学统计学
原文传递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细颗粒物(PM2.5)标准值解读 被引量:31
14
作者 阚海东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6-398,共3页
近期,细颗粒物(particlematter≤2.5txminaerodynamicdiameter,PM2.5)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纳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我国PM2.5污染水平、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近期,细颗粒物(particlematter≤2.5txminaerodynamicdiameter,PM2.5)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纳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我国PM2.5污染水平、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的科学制定等。笔者拟对此进行回顾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 细颗粒物 质量标准 标准值 PM2.5 解读 人体健康 污染水平
原文传递
使用者行为驱动的建筑节能途径探索 被引量:7
15
作者 凌薇 崔庆斌 +2 位作者 宋波 邓琴琴 朱晓姣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0-139,共10页
为挖掘使用者行为在建筑领域的节能潜力,本文讨论了行为因素相关的节能手段。重点阐述了基于行为干预的建筑节能途径。首先,建立行为干预研究框架,明确行为干预试验流程。其次,对比分析干预策略特征及适用范围。再次,建立行为干预模型,... 为挖掘使用者行为在建筑领域的节能潜力,本文讨论了行为因素相关的节能手段。重点阐述了基于行为干预的建筑节能途径。首先,建立行为干预研究框架,明确行为干预试验流程。其次,对比分析干预策略特征及适用范围。再次,建立行为干预模型,提出结合社会学理论的未知变量分析方法,描述博弈论、观点动力学理论及代理人模拟技术在定量分析模型中的应用。最后,提出本领域待解决的问题及建议。行为干预策略为政府制定节能政策提供参考,行为干预模型为智能建筑的绿色升级提供途径。研究成果与"绿色行动方案"结合,创建符合国情的建筑节能行为引导机制和绿色智能建筑体系,对建筑业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节能 使用者行为 行为干预 社会科学 计算机建模
原文传递
我国交通来源大气污染现状及其健康危害 被引量:6
16
作者 孟夏 陈仁杰 阚海东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43-1045,共3页
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污染日益严重。而大气污染与许多健康效应直接或者间接相关,可以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功能等产生危害,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一大重要因素。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健康危害 污染现状 交通 心血管系统 健康效应 呼吸系统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北京石花洞疏松-致密型石笋微层形成机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班凤梅 谭明 +3 位作者 韩晋仙 翟艳峰 赵旭红 孙会国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134-2140,共7页
北京石花洞石笋物质旋回微层及其气候重建研究在古气候领域已有广泛报道.而本文所研究的石笋(XMG),自20世纪90年代初后突变发育了疏松-致密型微层,这种微层类型以前在石花洞从未发现.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北京石花洞石笋物质旋回微层及其气候重建研究在古气候领域已有广泛报道.而本文所研究的石笋(XMG),自20世纪90年代初后突变发育了疏松-致密型微层,这种微层类型以前在石花洞从未发现.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观测显示,这种疏松-致密层偶是由方解石组构(calcite fabric)差异引起,不透光疏松层是粒状镶嵌结构微晶方解石,而透光致密层是晶簇状纤维晶方解石.在对该石笋观测站点的现生碳酸盐SEM分析后,发现其可分为3种类型, I型是旱季1~3月沉积的晶粒较大且晶面较为平整的菱面体及其组合体;II型是旱-雨季过渡时期(4~5和10~12月)生长的大、小晶体混生型;III型是雨季生成的晶粒细小(粒径<4μm)的微晶.菱面晶体所含杂质少,形成条件为滴水慢且稳定、方解石饱和指数偏高、洞穴CO2浓度低以及洞穴扰动最小,这类晶体构成了透光纤维晶方解石层;而微晶伴有较多杂质,当季新水补给、洞穴CO2浓度升高以及旅游活动增加等因素均利于其生成.由于疏松的微晶方解石亚层形成于洞穴开放之后,故推测洞穴开放后人为干扰所引起的洞穴环境改变,很可能是其突变发育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疏松-致密微层 微晶方解石 人类活动 石花洞
原文传递
遥感数据融合下的雄安新区NPP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容容 曾靖宇 +4 位作者 吴晓萍 周晓桢 任斌裕 唐佳 王前锋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5-1435,共11页
高时空分辨率数据对实现植被生产力动态监测和生态环境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雄安新区为研究区,基于改进的ESTARFM融合模型构建高时空分辨率NDVI数据集,结合改进的CASA模型,模拟和分析了2000~2018年区域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气... 高时空分辨率数据对实现植被生产力动态监测和生态环境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雄安新区为研究区,基于改进的ESTARFM融合模型构建高时空分辨率NDVI数据集,结合改进的CASA模型,模拟和分析了2000~2018年区域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气温与降水对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改进的ESTARFM融合模型预测结果性能较好;(2)研究区NPP的分布在空间上与土地覆被密切相关;(3)NPP在2000~2018年的变化趋势并不显著,但有明显的阶段性波动特征,主要是受到城镇化发展与农业技术水平提高等作用的影响;(4)由于区域气候的变化引起植被水分胁迫,降水对植被NPP的影响较气温更为显著。该研究能为雄安新区及其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改进的ESTARFM 固碳 改进的CASA NP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