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文学:作为生态伦理的镜像性存在 被引量:1
1
作者 温越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13-15,共3页
基于20世纪以来全球生态危机而走向热潮的生态文学以生态主义作为主导思想,而生态主义的基本价值尺度是生态伦理与生态正义,这就促使生成生态伦理。生态伦理的文学镜像必然要求解构人类中心主义,这也必然引发两个层面的巨变:一是在现实... 基于20世纪以来全球生态危机而走向热潮的生态文学以生态主义作为主导思想,而生态主义的基本价值尺度是生态伦理与生态正义,这就促使生成生态伦理。生态伦理的文学镜像必然要求解构人类中心主义,这也必然引发两个层面的巨变:一是在现实层面上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冲击;二是在文本层面上对传统经典文学的检讨与反思。文学镜像通过干预和建构的途径实现生态伦理的镜像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生态文学 自然观 镜像
下载PDF
试论近百年中国新诗的精神生态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青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26,共6页
近百年中国新诗中存在着大量优秀的诗歌要素和精神品质,但同时弥漫着怀疑、否定、抱怨、迷惘、浮躁、愤怒、仇恨、斗争、毁坏等负面的精神因素,形成了近百年中国新诗精神生态之一种。此一精神生态贯穿于近百年中国人生之中,促发了一些... 近百年中国新诗中存在着大量优秀的诗歌要素和精神品质,但同时弥漫着怀疑、否定、抱怨、迷惘、浮躁、愤怒、仇恨、斗争、毁坏等负面的精神因素,形成了近百年中国新诗精神生态之一种。此一精神生态贯穿于近百年中国人生之中,促发了一些行为与精神互为陷阱的恶性循环,这种诗歌状况中有一些值得反思的教训。相对而言,良性的诗歌精神生态应由肯定的、爱的、光明的、宽容的、平和的、希望的、建设的素质构成。一个民族诗歌的基本精神生态应该是建设性的、充满希望的、挺拔向上的、造就人的、良性循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精神生态 恶性循环 建设性
下载PDF
鲁迅与希伯来文化的两重关联
3
作者 刘青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3-78,共6页
鲁迅与希伯来文化信息的关联是人本立场和文化性质的。鲁迅对人性的态度充满矛盾,尊崇之,又怀疑之。鲁迅语境对人性阐释的重心不是善恶问题而是人性脆弱、易变和可塑的问题;希伯来文化中的人性是阶段性的,起源时候神圣,犯罪之后可怕,恩... 鲁迅与希伯来文化信息的关联是人本立场和文化性质的。鲁迅对人性的态度充满矛盾,尊崇之,又怀疑之。鲁迅语境对人性阐释的重心不是善恶问题而是人性脆弱、易变和可塑的问题;希伯来文化中的人性是阶段性的,起源时候神圣,犯罪之后可怕,恩典之中完美。鲁迅精神因素与希伯来文化资源的关联对中国文化生态的良性建构卓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希伯来文化 神性问题 人性关怀
下载PDF
有缘故的爱与无条件的爱——关于鲁迅与基督教文化资源关联的思考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青汉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7-163,共7页
无论从文化根源、历史演变还是社会现实的角度考察,鲁迅语境主要是人文的和俗世的,基督教文化语境是灵魂观照和信仰层面的。鲁迅语境中的爱是有是非、善恶、亲疏、远近、智愚、高下区分的;基督教文化语境中的爱是无缘故、无条件、无原... 无论从文化根源、历史演变还是社会现实的角度考察,鲁迅语境主要是人文的和俗世的,基督教文化语境是灵魂观照和信仰层面的。鲁迅语境中的爱是有是非、善恶、亲疏、远近、智愚、高下区分的;基督教文化语境中的爱是无缘故、无条件、无原则的。鲁迅语境的爱主要凸显爱者的自主性以及爱者与被爱者二者之间的关系,基督教文化语境中的爱强调的是超验的第三维度的律例、典章、诫命、法度和信念。基督教文化语境中“爱不值得爱的人”能给人更大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语境 基督教文化语境 有缘故的爱 无条件的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