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战略选择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永斌 李辉山 《文化软实力》 2021年第4期88-96,共9页
新时代如何加强西部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全面提升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整体水平的重要命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全面考察西部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面临的内外环境,深刻分析西部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 新时代如何加强西部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全面提升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整体水平的重要命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全面考察西部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面临的内外环境,深刻分析西部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期对西部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有更清醒的认识,进而提出抢抓机遇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带来的政策红利、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立西部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岗位制度、打造西部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的新高地的有效应对策略。这对推进西部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整体发展,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健康发展,引领社会思潮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西部地区 区位优势 SWOT分析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的出场逻辑、核心要义和当代实践
2
作者 苏星鸿 张燕楠 《观察与思考》 2024年第8期23-33,共11页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生成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深刻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社会共同富裕的科学预见,它揭示了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逐步富裕的过程,阐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制度保障是先进...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生成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深刻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社会共同富裕的科学预见,它揭示了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逐步富裕的过程,阐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制度保障是先进经济制度、政治保证是共产党的领导、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当代中国推进共同富裕,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坚持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必要的主体条件;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持续创造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人类共同富裕提供独特的中国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共同富裕 社会生产力 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领导
下载PDF
马克思青年择业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邓倩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79-82,共4页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其择业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马克思的青年择业观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择业态度需理性、选择职业需慎重、择业理想应高尚...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其择业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马克思的青年择业观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择业态度需理性、选择职业需慎重、择业理想应高尚三个部分。当代我国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择业时应符合自身的价值追求,同时要做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大学生 择业观 选择职业 社会价值
下载PDF
主体性视域下的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
4
作者 徐宏霞 《喀什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93-96,共4页
在我国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存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根本在于缺乏对信仰生成规律的深刻认识,信仰生成是外塑与内生双向合力的结果。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既要阐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和价值性相... 在我国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存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根本在于缺乏对信仰生成规律的深刻认识,信仰生成是外塑与内生双向合力的结果。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既要阐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和价值性相结合的理性信仰形态,更要阐明其超越特定阶级意识形态的真理性、终极性,结合大学生的人生信仰需求,关切其生活世界的信仰空场,追求真理、人性、信仰之统一,从而提高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路径探析
5
作者 冀君姣 蔡中宏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8-34,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域下考察思政课教师素质的提升路径,有助于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域下考察思政课教师素质的提升路径,有助于教师科学规划自身发展,促进师生“双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观点实质、逻辑思路及论证方法,可从应然角度考察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从实然角度探索其素质提升的路径,并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从必然角度提出落实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高校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思政课 教师素质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要性、历史进程及实践路径
6
作者 郝恩彪 《新丝路》 2024年第26期0050-0052,共3页
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立为根本制度,这表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探索有了新的飞跃。纵观百余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当前,要巩固... 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立为根本制度,这表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探索有了新的飞跃。纵观百余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当前,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强化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快构建网络安全空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人 网络安全空间
下载PDF
乡村文化自信自强建设路径探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
7
作者 刘静 杨佩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6期189-192,共4页
为解决当前乡村文化面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建设可持续的乡村文化自信自强体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国广大乡村文化繁荣和社会经济发展,采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的研究模式,深入分析国内乡村文化的现状、挑战和问题,探讨乡村文化自... 为解决当前乡村文化面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建设可持续的乡村文化自信自强体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国广大乡村文化繁荣和社会经济发展,采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的研究模式,深入分析国内乡村文化的现状、挑战和问题,探讨乡村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的具体路径和规划策略,指出通过强化文化传承、加大政府支持和重在社会参与的“创新实践”方案,并列举具体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说明,结果表明该方案明确乡村文化自信自强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地位,对国内农村发展和经济繁荣有积极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将为推进国内乡村文化自信自强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自信自强 乡村振兴 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
8
作者 孟丕 《知识经济》 2019年第14期152-152,156,共2页
政治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观教育则是政治观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在新形势下,中国必须认识到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对我国的重要性,并且高校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宣传教育、实践教育、学校教育、机制教育等方面来加强教... 政治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观教育则是政治观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在新形势下,中国必须认识到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对我国的重要性,并且高校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宣传教育、实践教育、学校教育、机制教育等方面来加强教育,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从而为我国各民族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教育 对策
下载PDF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示范工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蔡中宏 麻艳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5-198,共4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不仅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和意义,认为...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不仅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和意义,认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示范工程,并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学习型社会 教育事业 社会发展
下载PDF
家庭环境对“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的影响研究——以兰州六所高校的调查数据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辉山 包福存 何蓉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34-139,共6页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人际关系量表对兰州高校的660名大学生施测,表明家庭环境诸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城乡家庭环境、独生之女家庭状况、家庭结构类型、父母教育方式等不同层面对"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适...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人际关系量表对兰州高校的660名大学生施测,表明家庭环境诸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城乡家庭环境、独生之女家庭状况、家庭结构类型、父母教育方式等不同层面对"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适应产生影响。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轻松、和谐、融洽和民主的家庭环境有助于"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环境 “90后”大学生 人际关系 影响
下载PDF
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 被引量:9
11
作者 苏星鸿 刘基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7-30,共4页
微博带来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技术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等多层面的变革,给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实践,分析了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微博带来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技术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等多层面的变革,给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实践,分析了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若干理论问题,并就高校利用微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时代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策略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必要·可能·路径——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富雄 朱进有 郭淑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69,共7页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是否必要?其一,在文本视域下,反映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学理诉求;其二,在问题视域下,体现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现实意义。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何以可能?一方面,取决于研究对象,即客...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是否必要?其一,在文本视域下,反映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学理诉求;其二,在问题视域下,体现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现实意义。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何以可能?一方面,取决于研究对象,即客观上是否存在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形态;另一方面,取决于研究主体,即研究者是否形成了有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态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路径何在?不妨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根基、时代背景、文化土壤、实践基础、现实依据、科学支撑、战略布局、总体目标、实现路径、独特贡献等十个方面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加以阐释,尝试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的一种路径,体现的是当代中国的"问题与主义",同时预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
下载PDF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当代中国形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富雄 荣之君 郭淑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86,共7页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价值取向,从理论维度看,就是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广阔的理论视域、开辟高远的理论境界、彰显强劲的理论态势、呼唤丰富的理论创造、实现崭新的理论飞跃;从实践维度看,就是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价值取向,从理论维度看,就是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广阔的理论视域、开辟高远的理论境界、彰显强劲的理论态势、呼唤丰富的理论创造、实现崭新的理论飞跃;从实践维度看,就是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理论支持,为塑造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四个自信”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化发展路径建构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学中 何汉霞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11,共5页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要呈现中国作风和气派,又要体现以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为价值诉求的生态化发展维度。基于生态化考量,通过呼唤学习思想,传承民族文化,广纳...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要呈现中国作风和气派,又要体现以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为价值诉求的生态化发展维度。基于生态化考量,通过呼唤学习思想,传承民族文化,广纳世界经验,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路径,以期在加强不同理论思维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为新研究提供新学理支撑的基础上,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生态化 路径建构
下载PDF
论中国马克思学研究的核心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学俭 苏星鸿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共5页
中国马克思学研究是一个包括诸多任务的系统工程,其核心是中国马克思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认真分析中国马克思学的科学内涵,深刻认识构建中国马克思学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全面探索构建中国马克思学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架构,科学理解... 中国马克思学研究是一个包括诸多任务的系统工程,其核心是中国马克思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认真分析中国马克思学的科学内涵,深刻认识构建中国马克思学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全面探索构建中国马克思学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架构,科学理解中国马克思学的整体性,是推进中国马克思学研究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学 理论体系 整体性
下载PDF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麻艳香 赵成林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4,共3页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需要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视角,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需要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视角,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需要从历史与现实的纬度,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及其与当代现实的关系;需要从理论本身的原创含义和现实价值出发,准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劳动价值论 价值规律 生产劳动
下载PDF
中国梦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建构——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富雄 郭淑兰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2,共5页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集中国梦的历史根基和现实土壤、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时代背景和文化底蕴、战略布局和总体目标、实现路径和独特贡献于一体。当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建构置于中国梦语境下进行历史考察和逻辑梳理时,不仅表...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集中国梦的历史根基和现实土壤、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时代背景和文化底蕴、战略布局和总体目标、实现路径和独特贡献于一体。当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建构置于中国梦语境下进行历史考察和逻辑梳理时,不仅表达了如何在中国梦语境下科学诠释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从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和独特地位、内在结构和现实依据、历史渊源和未来走向的理论诉求,而且表达了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建构科学引领中国梦的伟大实践,通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塑造中国的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实践诉求,同时也预示了通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当代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基本经验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学中 何汉霞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9-36,共8页
党的十九大明确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等重大政治论断,清晰定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这是我们党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视角思考得出的正确结论。如何认识我国进入... 党的十九大明确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等重大政治论断,清晰定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这是我们党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视角思考得出的正确结论。如何认识我国进入新时代?从八个维度加以把握:五年伟大成就是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基础;重大理论创新是进入新时代的理论标志;快速接近民族复兴是进入新时代的动力源泉;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进入新时代的战略指向;全方位改革开放是进入新时代的现实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进入新时代的时代依据;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是进入新时代的国际佐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进入新时代的政治保证。新时代,奋力谱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基本依据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星鸿 刘基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7-148,共2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的系统工程。分析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从历史进程、逻辑关系、现实要求三个层面阐述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提出了推进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的系统工程。分析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从历史进程、逻辑关系、现实要求三个层面阐述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整体着力,其中全球化语境是战略空间,解答中国现代性问题是重大任务,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持久互动是永恒命题,通过这三条实践路径的协同展开,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整体性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命运论——基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淑兰 曹富雄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1-44,共4页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的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内含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qu...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的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内含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形成了丰富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命运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问题,实际上是指马克思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前进性和曲折性问题。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每当时代和实践发生剧烈而又深刻变动时,所谓马克思主义的命运问题就会在世界工人运动中引起人们的评说和争论,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两次: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第一次争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第二次争论。马克思主义命运问题的实质是一个意识形态斗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理论斗争问题,因而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无产阶级实践的关系问题。说到底,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实质上是为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 马克思主义命运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