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心理及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叶兰仙 王欢 +3 位作者 王有德 张兰 梁德胜 郭岩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1期6826-682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者是否需合并抗抑郁剂治疗及不同抗抑郁剂对脑卒中后心理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完成观察治疗者87例。对3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者是否需合并抗抑郁剂治疗及不同抗抑郁剂对脑卒中后心理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完成观察治疗者87例。对3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NS)及修订的巴氏指数量表(MBI)进行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CNS评分比较,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丙米嗪组与对照组及帕罗西汀组与丙米嗪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MBI评分比较,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丙米嗪组与对照组及帕罗西汀组与丙米嗪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HAMD评分比较,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丙米嗪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帕罗西汀组与丙米嗪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AMA评分比较,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及丙米嗪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帕罗西汀组与丙米嗪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帕罗西汀与丙米嗪对焦虑、抑郁症状有效率为87%及85%,明显优于对照组缓解率47%,帕罗西汀、丙米嗪和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率分别为90%,70%,57%(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丙米嗪 帕罗西汀 治疗 神经功能恢复 评分 脑卒中 显著性 意义 差异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和周围水肿带的影响 被引量:51
2
作者 葛朝明 张旭东 梁德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255-257,共3页
目的 研究尼莫地平在不同时期用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传统脑出血的治疗方法(脱水、止血、抗炎及酌情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 目的 研究尼莫地平在不同时期用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传统脑出血的治疗方法(脱水、止血、抗炎及酌情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观察尼莫地平于患者发病后3 d用药,对血肿、水肿体积的影响及神经功能的动态变化。 结果 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血肿和水肿体积明显减小、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在应用尼莫地平10d后血肿体积由(25±10)ml变为(16±10)ml,水肿体积由(15±4)ml变为(25±8)ml;而对照组患者血肿体积由(25±11)ml变为(23±10)ml,水肿体积由(16±9)ml变为(35±22)ml,(P<0.05)。神经功能评分:第3天时,治疗组患者从24±10降至18±11,对照组患者从25±10降至25±6,两组比较P<0.05。 结论 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对缩小血肿体积、减轻血肿周围水肿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提高临床疗效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高血压 脑出血 血肿 周围水肿带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6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3
3
作者 曹姣妃 刘宁 +1 位作者 梁德胜 裴世澄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血管病 (ACVD)患者血清hs CRP ,TNF α,IL 6的水平变化 ,探讨ACVD患者可能存在炎症/免疫功能紊乱 .方法 :采用ELISA法测hs CRP ,放免法测TNF α ,IL 6含量 .对 70例ACVD患者在发病第 1 ,3,7,1 5日进行动态检测 ,同...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血管病 (ACVD)患者血清hs CRP ,TNF α,IL 6的水平变化 ,探讨ACVD患者可能存在炎症/免疫功能紊乱 .方法 :采用ELISA法测hs CRP ,放免法测TNF α ,IL 6含量 .对 70例ACVD患者在发病第 1 ,3,7,1 5日进行动态检测 ,同时测定 3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血清值作为正常对照 .将每项指标的每个时相值同正常对照组间、同一时相间以及不同指标间进行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 .结果 :ACVD患者发病第 1 ,3日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第 7日下降 ,第 1 5日基本恢复正常 .在早期hs CRP ,TNF α,IL 6三者在同一个时相两两之间呈正相关性 (r>0 .5 ,P <0 .0 5 ) .结论 :hs CRP ,TNF α,IL 6作为促炎因子参与了ACVD的发生发展过程 ,提示hs CRP ,TNF α ,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 脑血管意外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武国德 朱凤水 +4 位作者 缪中荣 吉训明 李慎茂 凌锋 宋庆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 观察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 ,探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方法 将临床经颈部B超、脑血管造影确诊的颈动脉狭窄患者 10 8例 ,实施颈动脉支架术 ,15例行预扩张 ,12例后扩张成形 ,9例使用滤器装置 ,围手术期给予抗血小板... 目的 观察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 ,探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方法 将临床经颈部B超、脑血管造影确诊的颈动脉狭窄患者 10 8例 ,实施颈动脉支架术 ,15例行预扩张 ,12例后扩张成形 ,9例使用滤器装置 ,围手术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结果  2例手术失败 ;术后 2例发生脑出血 ,1例脑栓塞 ,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 ,除 1例脑出血死亡外 ,3例治疗后恢复 ;1~ 6个月的随访中 ,10 5例患者无复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近期疗效满意。结论 颈动脉狭窄段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具有可行性 ,近期疗效肯定 ,是临床上有推广潜力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 ,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术 手术方法 术后处理 并发症
下载PDF
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8
5
作者 武国德 吉训明 +3 位作者 缪中荣 朱凤水 李慎茂 凌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讨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 (DVST)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  11例由 CT、MRI、DSA确诊的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经皮股动、静脉穿刺给予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规范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综合治疗。结果  2例患者临床症状戏剧性改善... 目的 探讨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 (DVST)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  11例由 CT、MRI、DSA确诊的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经皮股动、静脉穿刺给予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规范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综合治疗。结果  2例患者临床症状戏剧性改善 ,10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 ,1例无变化 ;术后影像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例机械辅助溶栓患者介入治疗时发生导丝断裂 ;1例机械辅助溶栓后置入支架未成功 ;术中、术后无其它相关并发症发生。出院时临床痊愈 5例 ,显效 3例 ,好转 2例 ,无效 1例。随访 9例患者 3~ 6月无复发。结论 多种介入方法联合治疗 DVST的方法是可行的且安全有效 ,是值得在临床推广的治疗 DVST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静脉窦 血栓形成 血管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促脑缺血后毛细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石正洪 董为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 (FNS)对局部脑缺血后毛细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以线栓法制成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梗死 (MCAO)模型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MCAO组、FNS(MCAO +FNS)干预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皮细胞阳性表达及毛细...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 (FNS)对局部脑缺血后毛细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以线栓法制成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梗死 (MCAO)模型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MCAO组、FNS(MCAO +FNS)干预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皮细胞阳性表达及毛细血管记数。结果 大脑中动脉梗死后 ,缺血区神经元变性、坏死 ,内皮细胞在半暗带有少量表达 ,毛细血管数较对照组增加 ,经FNS干预后 ,内皮细胞大量表达 ,毛细血管数目明显增加 ,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FNS可通过促内皮细胞增殖 ,从而保护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促进毛细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小脑顶核 脑缺血 毛细血管新生 实验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法 大脑中动脉梗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腔内肿瘤坏死因子-αIL-6及IL-1β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葛朝明 张旭东 梁德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326-328,共3页
高血压脑出血时,炎症反应损伤是出血后神经元继发性损害以及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1].但脑出血后血肿腔炎性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以及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尚少见报道.为此,我们观察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腔内肿瘤坏死因子-α(... 高血压脑出血时,炎症反应损伤是出血后神经元继发性损害以及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1].但脑出血后血肿腔炎性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以及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尚少见报道.为此,我们观察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腔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其与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肿瘤坏死因子-Α IL-6 IL-1Β 白细胞介素-6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石正洪 杨永清 +1 位作者 董为伟 关永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4-76,共3页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 ( FNs)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作用的影响 .以线栓法制成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 ,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 ( I/ R)组、缺血再灌加电刺激小脑顶核组 ( I/ R+ FNs干预组 ) ,免疫组化法检测...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 ( FNs)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作用的影响 .以线栓法制成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 ,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 ( I/ R)组、缺血再灌加电刺激小脑顶核组 ( I/ R+ FNs干预组 ) ,免疫组化法检测诱生型环氧化酶 ( COX-2 )表达 ,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 MDA含量 .I/ R组 COX-2蛋白在半暗带呈强阳性表达 ,MDA含量明显升高 ,经电刺激小脑顶核后 COX-2呈弱表达 ,MDA含量下降 ,有统计学差异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缺血 /再灌注后的氧化损伤具有拮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顶核 电刺激 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 诱生型环氧化酶 丙二醛 神经保护
下载PDF
红毛五加总甙的中枢镇静作用及对吗啡依赖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骆勤 王欣 党月兰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研究甘肃红毛五加总甙 (TGA)的中枢镇静作用和机理及对吗啡依赖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导管法测小鼠自由活动 ,合用镇静催眠药、中枢兴奋药观察协同和拮抗作用 ,用荧光法测小鼠脑内NE、DA含量 ;用吗啡戒断反应观察对吗... 目的:研究甘肃红毛五加总甙 (TGA)的中枢镇静作用和机理及对吗啡依赖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导管法测小鼠自由活动 ,合用镇静催眠药、中枢兴奋药观察协同和拮抗作用 ,用荧光法测小鼠脑内NE、DA含量 ;用吗啡戒断反应观察对吗啡依赖性的影响。结果··:TGA(100-400mg·kg-1 ,ig)使小鼠自由活动次数减少 ,能协同戊巴比妥钠的镇静催眠作用 ,对抗苯丙胺的兴奋作用 ,使尼可刹米诱发的小鼠惊厥潜伏期延长 ;对印防己毒素诱发的小鼠惊厥无对抗作用 ,使小鼠脑内NE、DA含量明显减少 ;使吗啡依赖动物的戒断反应明显减轻。结论··:TGA具有中枢镇静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中枢GABA无关 ,而是通过使脑内单胺类递质减少而发挥作用的 ;同时TGA能抑制吗啡依赖动物的戒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五加总甙 镇静 单胺类递质 吗啡 戒断反应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液中DNA损伤的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玉梅 张润玲 石正洪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5-537,共3页
目的 :应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 (SCGE)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液中单个核细胞的DNA损伤与修复情况进行检测 ,判断脑梗死患者DNA损伤水平与病程的关系 .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 2 4例 ,分别在发病 5d内及 2 5~ 2 8d抽取空腹静脉血 3... 目的 :应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 (SCGE)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液中单个核细胞的DNA损伤与修复情况进行检测 ,判断脑梗死患者DNA损伤水平与病程的关系 .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 2 4例 ,分别在发病 5d内及 2 5~ 2 8d抽取空腹静脉血 3mL ,1 .5mL用于SCGE检测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单个核细胞的彗星率并分析慧尾DNA的含量 .1 .5mL分离血清 ,- 2 0℃保存 ,用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测定 ,同时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者 2 0例作正常对照 .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液中大多数单个核细胞出现彗星样改变 ,恢复期患者血液中彗星率下降 ,而同龄健康对照者血液中大多数单个核细胞表现为圆形 ,仅少数表现为略带拖尾的荧光改变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NSE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0 .0 1 ) ,而恢复期脑梗死患者NSE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 .结论 :自由基及DNA损伤修复在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 自由基 DNA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辛夷 肖伟忠 +1 位作者 王俊文 葛朝明 《兰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8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 ,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脑电图、长谷川痴呆量表检测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高压氧治疗后脑电图、痴呆量表较治疗前明...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8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 ,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脑电图、长谷川痴呆量表检测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高压氧治疗后脑电图、痴呆量表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 84.2 %,临床症状的改善与脑电图的好转呈平行关系。结论 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有显著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 脑电图 长谷川痴呆量表 临床症状
下载PDF
急性损伤对大鼠脊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关永林 石正洪 +1 位作者 郑祖根 董启榕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308-310,共3页
目的 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急性损伤后的大鼠脊髓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改良Allen重量打击法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急性损伤后大鼠脊髓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急性损伤 12hVEGF即可在大... 目的 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急性损伤后的大鼠脊髓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改良Allen重量打击法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急性损伤后大鼠脊髓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急性损伤 12hVEGF即可在大鼠脊髓软脊膜、脊髓内的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内表达 ,1d达高峰 ,并持续到 3d ,7d时开始下降。结论 急性损伤可上调VEGF在脊髓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内的表达 ,VEGF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对损伤神经元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成 孔繁元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05-505,共1页
关键词 脑脊髓液 C反应蛋白 脑膜炎 细菌性 结核 脑膜 脑膜炎 病毒性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塞的CT、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瞿学栋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 :研究脑分水岭梗塞的病因、分类、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 4 3例脑分岭梗塞的临床、 CT资料。结果 :本组单侧分水岭梗塞 38例 ,双侧 5例。皮层前型 16例 ,皮层后型 9例 ,皮层下型 15例 ,混合型3例。 17例合并腔... 目的 :研究脑分水岭梗塞的病因、分类、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 4 3例脑分岭梗塞的临床、 CT资料。结果 :本组单侧分水岭梗塞 38例 ,双侧 5例。皮层前型 16例 ,皮层后型 9例 ,皮层下型 15例 ,混合型3例。 17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 ,脑白质疏松症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临床表现因梗塞部位不同而异。结论 :全身血压骤降可导致脑分水岭梗塞。颈内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脑分水岭梗塞 低血压 CT
下载PDF
经皮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静脉窦狭窄 被引量:5
15
作者 缪中荣 武国德 +2 位作者 凌锋 李慎茂 朱凤水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157-159,共3页
关键词 经皮静脉窦支架成形术 治疗 颅内静脉窦狭窄 预后
下载PDF
脑梗死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伟忠 裴世澄 孙圣刚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3年第2期111-111,114,共2页
目的 对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分别对 6 2例单纯性脑梗死患者和 3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并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梗死... 目的 对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分别对 6 2例单纯性脑梗死患者和 3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并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梗死灶面积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组FBG、FINS、TC、TG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ISI显著低于对照组。脑梗死轻型组与脑梗死重型组之间FINS和ISI也存在显著差异。ISI与梗死灶面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有密切关系 ,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胰岛素抵抗 实验研究 胰岛素敏感指数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2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宁 张海芳 《疑难病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误诊 诊断 治疗 甘草锌 青霉胺 治疗
下载PDF
脑梗死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辛夷 肖伟忠 +1 位作者 李志戈 裴世澄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 对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分别对 6 2例单纯性脑梗死患者和 3 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并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梗... 目的 对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分别对 6 2例单纯性脑梗死患者和 3 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并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梗死灶面积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FBG、FINS、TC、TG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ISI显著低于对照组。脑梗死轻型组与脑梗死重型组之间FINS和ISI也存在显著差异。ISI与梗塞灶面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有密切关系 ,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它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胰岛素抵抗 实验研究 胰岛素敏感指数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TCD表现与早期诊断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璇 瞿学栋 王欣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3年第11期823-825,共3页
目的 :研究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 TCD表现与早期诊断。方法 :对临床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5 2例患者应用 TCD结合束臂试验检测 VA、 BA、 PCA、 MCA、 SUBA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和频谱 ,并与DS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TCD发现 4 3... 目的 :研究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 TCD表现与早期诊断。方法 :对临床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5 2例患者应用 TCD结合束臂试验检测 VA、 BA、 PCA、 MCA、 SUBA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和频谱 ,并与DS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TCD发现 4 3例有椎动脉血流反向 ,肢体束臂试验时反向血流增加。9例血流方向正常 ,束臂试验血流方向倒转或血流速度下降。DSA显示 5 0 %的患者有反向血流 ,椎动脉反向血流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有关。结论 :TCD为观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盗血途径及盗血程度的敏感方法。 VA、 BA、 PCA的血流反向是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主要依据。TCD对早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优于 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TCD表现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和头颈部肌张力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欢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9年第2期50-51,共2页
为评估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和头颈部肌张力障碍的疗效,本文对42例偏侧面肌痉挛及34例头颈部肌张力障碍(后者包括18例眼睑痉挛,12例Meige氏病、4例痉挛性斜颈)病人进行A型肉毒毒素肌肉多点注射治疗,并治疗... 为评估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和头颈部肌张力障碍的疗效,本文对42例偏侧面肌痉挛及34例头颈部肌张力障碍(后者包括18例眼睑痉挛,12例Meige氏病、4例痉挛性斜颈)病人进行A型肉毒毒素肌肉多点注射治疗,并治疗前后的病情分级对比。结果表明,A型肉毒毒素治疗有效率为100%,疗效持续8~26周,可重复注射,并再次取得疗效。部分病人局部出现轻度肌无力,数周后均可恢复,无全身毒副作用。结论认为A型肉毒毒素能治疗偏侧面肌痉挛和头颈部局限性肌张力障碍,不失为一种有效安全简便易行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肌张力障碍 肉毒毒素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