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联盟理论的美国“印太”情报合作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益斌 李浩洋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3,共8页
[研究目的]近年来,美国大力推进“印太战略”,并将其关注点放在情报领域,试图升级“印太”情报合作体系,对此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分析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研究方法]基于联盟理论构建什么是联盟、联盟形成的原因和逻辑、联盟的困境分... [研究目的]近年来,美国大力推进“印太战略”,并将其关注点放在情报领域,试图升级“印太”情报合作体系,对此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分析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研究方法]基于联盟理论构建什么是联盟、联盟形成的原因和逻辑、联盟的困境分析框架。美国试行升级的“印太”情报合作体系现状包括理念、内容和机制。该情报合作体系形成的逻辑可以从国家利益、内部意识形态、外部威胁三方面探讨。[研究结论]美国“印太”情报合作体系的升级仍存在诸多困难,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存在分歧;内部问题,即联盟信任感与对美依赖程度降低;缺乏对外来威胁的同一认知。虽然如此,这种尝试依然对中国造成了严重威胁,需要加强认识与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战略 情报合作 情报合作体系 联盟理论 美国
下载PDF
从规则治理到关系治理——三十年来中亚地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被引量:4
2
作者 曾向红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65,127,共27页
2021年是中亚国家独立三十周年的特殊年份。回顾中亚地区的治理历程可发现,该地区的治理模式大体经历了规则治理为主到关系治理为主的演进。中亚国家独立后的优先任务在于学习并接受国际规范与规则,提升自身的国际生存能力,而国际规则... 2021年是中亚国家独立三十周年的特殊年份。回顾中亚地区的治理历程可发现,该地区的治理模式大体经历了规则治理为主到关系治理为主的演进。中亚国家独立后的优先任务在于学习并接受国际规范与规则,提升自身的国际生存能力,而国际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中亚国家间的互动及其对国际事务的参与。这种态势,导致中亚地区治理具有浓郁的规范治理的特征。而“9·11”事件后,尤其是当2003~2005年间“颜色革命”波及后苏联空间时,中亚国家意识到处理好与域外大国的关系极为重要,因其直接影响到各国的政权生存,由此导致各国将实现对各种关系的大致平衡视为国家优先任务,这使中亚地区治理的关系治理特征凸显。中亚地区治理模式的转型,反映了参与中亚地区治理的行为体逐渐增多、地区治理议题日益繁杂、治理主体间关系日益复杂等现实。中亚地区治理模式的转型有多重影响,如中亚国家自主性得到显著提高,地区治理成效好坏参半,各国寻求关系平衡增大了大国主导中亚事务的难度,使中亚地区逐渐形成了后自由主义的地区秩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五国 地区治理 治理模式 规则治理 关系治理
原文传递
内战域内蔓延的影响条件:选举支持与地理环境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辰博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102,159,共24页
理解内战中武装冲突波及范围的影响因素对当事国和国际冲突管理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既有研究普遍认为,选举事件和地理环境要素可能对国内冲突发生和发展过程起显著作用,但关于这些因素如何作用于内战的域内蔓延路径仍存在深入讨论的空... 理解内战中武装冲突波及范围的影响因素对当事国和国际冲突管理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既有研究普遍认为,选举事件和地理环境要素可能对国内冲突发生和发展过程起显著作用,但关于这些因素如何作用于内战的域内蔓延路径仍存在深入讨论的空间。不同于现有文献的常见解释,通过讨论选举中地方投票支持情况和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对各地武装冲突爆发的作用,并以斯里兰卡内战案例中的次国家行政单元为经验观察对象,在同一分析框架内考察两类条件在内战蔓延过程中的实际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不同单元之间的武装冲突风险存在空间集聚效应;相比于自然地理条件,反映社会经济地理条件的城乡距离更加显著地影响本地冲突风险;较短的城乡距离在增加当地冲突风险的同时也会增加临近单元的冲突风险;地方对中央政府的选举支持在调节武装冲突发生和风险蔓延方面的作用并不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战蔓延 斯里兰卡内战 选举 空间相依
下载PDF
国家角色间冲突的应对——以美国参与中亚区域治理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双梅 曾向红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4-167,共24页
角色理论是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解释个体或群体行为的路径之一,也可以用来解释国家的区域治理行动。本文的核心内容是如何理解并缓解国际政治中国家面临的角色间冲突。国家角色间冲突主要是由于外部行为体的角色期待与国家的角色观念的... 角色理论是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解释个体或群体行为的路径之一,也可以用来解释国家的区域治理行动。本文的核心内容是如何理解并缓解国际政治中国家面临的角色间冲突。国家角色间冲突主要是由于外部行为体的角色期待与国家的角色观念的差异所致,集中表现为角色期待超载和角色期待模糊,角色学习和角色适应是与之相对应的两种调整方式。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讨论美国参与中亚区域治理的角色实践过程,本文发现:美国在中亚地区面临的角色间冲突,表现为角色期待超载和角色期待模糊。为了应对这种冲突,美国采取了角色学习和角色适应两种调整方式,但角色适应所取得的效果更为明显。讨论美国所面临的角色间冲突及调整方式,不仅有助于理解美国角色实践的逻辑,也能够为中国参与中亚区域治理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角色 角色期待 角色间冲突 中亚区域治理
原文传递
印度大国结盟战略:信誉缺失、三重背离及成因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亮 《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9-132,157,共25页
印度外交中历来存在一系列矛盾现象,冷战期间奉行不结盟战略却与苏联事实结盟,近年来与美国深度战略捆绑又始终不冠结盟之名,常年在美苏(俄)之间双面下注、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来回切换。2022年俄乌冲突中,印度与美国关系紧密却坚持所谓“... 印度外交中历来存在一系列矛盾现象,冷战期间奉行不结盟战略却与苏联事实结盟,近年来与美国深度战略捆绑又始终不冠结盟之名,常年在美苏(俄)之间双面下注、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来回切换。2022年俄乌冲突中,印度与美国关系紧密却坚持所谓“中立”是这些现象的最新体现。本文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历史性回顾发现,印度大国结盟战略一直存在信誉缺失这一核心特征,并表现为三重背离。首先是言行不一,背离了国家战略信誉;其次是双面下注,背离结盟必需的排他性;最后是内外有别,背离了引领不结盟运动的国际道义。这些失信行为并非印度刻意失信,而是印度大国雄心和有限国力之间的落差、战略自主和现实主义的拉扯以及印美在相互需要和互不信任之间的纠结这三种因素的必然结果。探寻印度大国结盟外交的特征、表现及成因,有助于理解印度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深化对印度外交的认知,也能为研判印美关系走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乌冲突 印太战略 印美同盟 印俄关系 多向结盟
原文传递
联合国维和行动何以抑制非洲的恐怖袭击
6
作者 陈一一 宁彧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96,157,158,共39页
影响维和东道国的恐怖袭击发展趋势是联合国维和行动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结果。联合国非洲维和行动为什么有时能够对东道国国内的恐怖袭击产生抑制作用,而有时却无能为力,这是既有研究未能很好回答的一个问题。基于恐怖主义的威慑理论,... 影响维和东道国的恐怖袭击发展趋势是联合国维和行动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结果。联合国非洲维和行动为什么有时能够对东道国国内的恐怖袭击产生抑制作用,而有时却无能为力,这是既有研究未能很好回答的一个问题。基于恐怖主义的威慑理论,作者认为,以东道国总体安全维护为己任的维和行动能够有效威慑并抑制东道国的恐怖袭击,但这种抑制效用的发挥程度受到维和行动本身构成特征及恐怖袭击性质的双重影响。对此,作者提出了衡量联合国非洲维和行动对东道国恐怖袭击活动产生威慑及其发挥抑制作用的三个重要指标,即主要出兵国属性及力量、非洲联盟对维和行动的支持度以及冲突方对恐怖袭击手段的使用。通过对1989-2017年联合国非洲维和行动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当主要出兵国包括非洲国家且力量较强、非盟对维和行动支持度较高以及任一冲突方开始使用恐怖袭击手段达成目标时,维和行动对东道国国内的恐怖袭击的抑制作用较强。同时,各相关方就维和行动与恐怖袭击关系的判断及此关系对自身利益的影响也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非洲维和行动 恐怖袭击 威慑效应 关联度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