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层累与呈现: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基本特征
1
作者
王海飞
郎雯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3期95-100,共6页
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最具文明根源特性,文化接续传承最为悠久,文化资源散布最为广泛,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最为复杂。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需要深刻把握黄河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历史层累性、时代创新性和空间呈现的多...
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最具文明根源特性,文化接续传承最为悠久,文化资源散布最为广泛,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最为复杂。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需要深刻把握黄河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历史层累性、时代创新性和空间呈现的多维度、多层级以及时空交汇中的国家感知生成等特征,坚持国家视角,以清晰的方向和目标引领建设过程,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和各民族共创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基本特征
文化结构
国家感知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新发现和培植历史而今的灾害“反应单位”--四川震区民间组织的人类学观察
被引量:
1
2
作者
庄孔韶
王剑利
张庆宁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74,共7页
考察与评估民间组织在四川汶川地震赈灾中的作用与行动实践,运用人类学培植"反应单位"理论加以经验转换,意在培育和延续这些民间组织的传统网络联系及其稳定性,不但促进民间组织在灾害重建中持续性作用,也为各地组织备灾行动...
考察与评估民间组织在四川汶川地震赈灾中的作用与行动实践,运用人类学培植"反应单位"理论加以经验转换,意在培育和延续这些民间组织的传统网络联系及其稳定性,不但促进民间组织在灾害重建中持续性作用,也为各地组织备灾行动提供可借鉴的地方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人类学
反应单位
民间组织
原文传递
论黄河文化的形成过程、内涵与形态
被引量:
9
3
作者
王海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第3期22-31,共10页
根据已知的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成果,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先民早期主要的中心活动区域,也是中国早期文化形态的主要诞生地之一。黄河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起源性和主体性作用,其历史价值一直备受学术界的重视。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
根据已知的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成果,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先民早期主要的中心活动区域,也是中国早期文化形态的主要诞生地之一。黄河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起源性和主体性作用,其历史价值一直备受学术界的重视。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黄河文化被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内涵价值与意义,需要再行审视与确立。研究文化形态,从文化内部深入探察其发展规律,有助于推动黄河文化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对推动黄河文化的自我更新和再生,增强文化自信,强化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形成过程
内涵
文化形态
表现形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层累与呈现: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基本特征
1
作者
王海飞
郎雯瑛
机构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兰州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兰州大学
影视
人类学
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3期95-100,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环祁连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基础研究”(21AMZ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最具文明根源特性,文化接续传承最为悠久,文化资源散布最为广泛,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最为复杂。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需要深刻把握黄河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历史层累性、时代创新性和空间呈现的多维度、多层级以及时空交汇中的国家感知生成等特征,坚持国家视角,以清晰的方向和目标引领建设过程,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和各民族共创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基本特征
文化结构
国家感知
文化认同
分类号
TU986.5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新发现和培植历史而今的灾害“反应单位”--四川震区民间组织的人类学观察
被引量:
1
2
作者
庄孔韶
王剑利
张庆宁
机构
浙江
大学
清华
大学
社会学系
兰州大学人类学
出处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74,共7页
基金
国务院扶贫办外资中心项目“汶川地震人类学调研评估”
文摘
考察与评估民间组织在四川汶川地震赈灾中的作用与行动实践,运用人类学培植"反应单位"理论加以经验转换,意在培育和延续这些民间组织的传统网络联系及其稳定性,不但促进民间组织在灾害重建中持续性作用,也为各地组织备灾行动提供可借鉴的地方经验。
关键词
灾害人类学
反应单位
民间组织
Keywords
Anthropology of Disaster, responding unit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分类号
C912.5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论黄河文化的形成过程、内涵与形态
被引量:
9
3
作者
王海飞
机构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兰州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兰州大学
影视
人类学
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第3期22-31,共10页
基金
文化和旅游部黄河文化研究课题“交融共生视域下黄河文化的内涵与表现形式研究”项目编号:21HH05)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研究课题“交融共生视域下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WLTKT2021A-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根据已知的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成果,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先民早期主要的中心活动区域,也是中国早期文化形态的主要诞生地之一。黄河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起源性和主体性作用,其历史价值一直备受学术界的重视。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黄河文化被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内涵价值与意义,需要再行审视与确立。研究文化形态,从文化内部深入探察其发展规律,有助于推动黄河文化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对推动黄河文化的自我更新和再生,增强文化自信,强化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黄河文化
形成过程
内涵
文化形态
表现形式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层累与呈现: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基本特征
王海飞
郎雯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重新发现和培植历史而今的灾害“反应单位”--四川震区民间组织的人类学观察
庄孔韶
王剑利
张庆宁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原文传递
3
论黄河文化的形成过程、内涵与形态
王海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