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颅眶联合伤大鼠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高晨
周海燕
+3 位作者
荔志云
张景科
贾平
王向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511-513,共3页
目的建立标准化的大鼠颅眶联合伤模型。方法 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钳夹致伤组、自由落体致伤组、液压冲击致伤组,每组20只,分别建立大鼠颅眶联合伤模型。每只大鼠左眼为模型眼,右眼为正常眼。造模后统计大鼠模型眼Marcus-gun瞳孔、眼...
目的建立标准化的大鼠颅眶联合伤模型。方法 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钳夹致伤组、自由落体致伤组、液压冲击致伤组,每组20只,分别建立大鼠颅眶联合伤模型。每只大鼠左眼为模型眼,右眼为正常眼。造模后统计大鼠模型眼Marcus-gun瞳孔、眼球突出、眼睑闭合不全、眼底出血、视神经断裂、感染、眼眶骨折、视神经鞘膜出血、脑挫裂伤及死亡的发生情况,以判断是否造模成功。并对比观察大鼠模型眼与正常眼的视网膜结构及视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结果钳夹致伤组死亡3只,无一只成功造模;自由落体致伤组死亡9只,成功造模8只;液压冲击致伤组死亡1只,成功造模16只。成功造模大鼠的模型眼视网膜结构紊乱,视神经节细胞计数明显减少。模型眼视神经节细胞的超微结构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结论液压冲击致伤法可成功建立标准化的颅眶联合伤动物模型,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眶联合伤
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实验大鼠颅眶联合损伤后依达拉奉对其视神经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高晨
荔志云
+1 位作者
贾平
张景科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5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颅眶联合损伤(cranio-orbital injury,COI)后视神经损伤机制及依达拉奉的保护作用。方法:144只清洁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每组48只。损伤组和治疗组大鼠利用液压冲击颅脑损伤仪建立颅...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颅眶联合损伤(cranio-orbital injury,COI)后视神经损伤机制及依达拉奉的保护作用。方法:144只清洁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每组48只。损伤组和治疗组大鼠利用液压冲击颅脑损伤仪建立颅眶联合伤模型,治疗组造模以后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0 mg·kg-1,每日2次,共14日。3组分别在造模后3、6、10、14 d取视网膜组织,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及不同时间点RGCs凋亡率,光镜下观察视网膜HE染色微观结构,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RGCs的TUNEL荧光标记凋亡情况。结果:造模后损伤组RGCs的ROS含量逐渐升高,第10天达到高峰,RGCs凋亡率变化趋势与此相一致,与对照组及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光镜下损伤组视网膜结构紊乱,损伤组RGCs的TUNEL荧光标记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结论:COI后RGCs的ROS含量明显升高,导致细胞出现凋亡失调。依达拉奉通过清除ROS逆转这一病理过程,具有明确的视神经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颅眶联合伤
视神经
活性氧
凋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对鼠视神经挫伤后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
5
3
作者
周海燕
高晨
+4 位作者
张景科
周丽雅
王小梅
田蔓男
魏志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视神经钳夹伤致视网膜细胞凋亡过程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in,ROS)的含量和依达拉奉(edaravone,MCI-186)对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19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4...
目的探讨大鼠视神经钳夹伤致视网膜细胞凋亡过程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in,ROS)的含量和依达拉奉(edaravone,MCI-186)对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19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48只。对照组、治疗组用视神经钳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夹挫伤模型;治疗组造模后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0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每隔12h腹腔注射给药。给药时间为30min,共14d。于实验的3、6、10、14d处死大鼠。2′,7′-二氯双氢荧光素双乙酸酯(DCFH-DA)为标记探针,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内2′,7′-二氯双氢荧光素(DCF)的荧光强度;以AnnexinV/PI双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透射电镜观察各组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造模后3~14d,视网膜细胞中活性氧的表达量和细胞总凋亡率在3、6、10、14d时每个时间点对照组较治疗组和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与正常组间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透射电镜检查显示:治疗组大鼠RGCs细胞核、染色质、细胞器损伤较对照组有明显减轻。结论依达拉奉通过清除ROS,阻止了RGCs凋亡,具有一定的视网膜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清除剂
视神经钳夹伤
视网膜细胞
活性氧
凋亡
超微结构
依达拉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颅眶联合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活性氧含量与凋亡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高晨
周海燕
+3 位作者
荔志云
王向阳
贾平
张景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颅眶联合伤(COI)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活性氧含量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损伤组(n=64)和无损伤组(n=24)。损伤组大鼠左眼建立COI模型(模型侧),右眼作为自体对照(对照侧),分别在...
目的探讨大鼠颅眶联合伤(COI)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活性氧含量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损伤组(n=64)和无损伤组(n=24)。损伤组大鼠左眼建立COI模型(模型侧),右眼作为自体对照(对照侧),分别在造模后3 d、6 d、10 d、14 d取视网膜组织。检测RGC活性氧含量和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凋亡率。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微观结构,电镜下观察RGC超微结构。结果造模后模型侧RGC的活性氧含量和视网膜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10 d达到高峰,与对照侧和无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侧视网膜结构紊乱,RGC超微结构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结论 COI后RGC凋亡失调,活性氧含量增高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眶联合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活性氧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依达拉奉对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
2
5
作者
周海燕
高晨
+3 位作者
周丽雅
张景科
王小梅
田蔓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3-1116,1121,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视神经钳夹伤致视网膜细胞凋亡过程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和依达拉奉对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SD大鼠192只(384眼),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48...
目的探讨大鼠视神经钳夹伤致视网膜细胞凋亡过程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和依达拉奉对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SD大鼠192只(384眼),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48只。对照组、治疗组用视神经钳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夹挫伤模型;治疗组造模后腹腔注射依达氉拉奉30mg·kg-1,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每隔12h腹腔注射给药。给药时间为30min,共14d。分别于造模后3d、6d、10d、14d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结构,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视网膜切片TUNEL荧光标记,2’,7’-二氯双氢荧光素双乙酸酯为标记探针,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内2’,7’-二氯双氢荧光素的荧光强度。以AnnexinV/PI双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凋亡率。结果造模后3~14d,正常组及假手术组视网膜细胞偶见TUNEL阳性标记;对照组见大量TUNEL阳性标记细胞,但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视网膜细胞中ROS的表达量在造模后3d、6d、10d、14d时正常组分别为32.530±2.203、43.600±3.635、32.800±1.952、45.330±2.902,治疗组分别为84.507±3.754、65.130±5.308、63.400±5.226、66.990±6.320,对照组分别为92.830±2.875、99.900±0.100、99.300±1.212、92.470±2.159,每个时间点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正常组和对照组比较、正常组和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假手术组与正常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细胞总凋亡率也明显升高,造模后3d、6d、10d、14d时正常组分别为(9.550±0.325)%、(10.380±0.642)%、(11.540±1.224)%、(10.520±0.839)%,治疗组分别为(22.960±2.574)%、(27.590±1.369)%、(33.950±4.580)%、(25.810±2.170)%,对照组分别为(35.510±3.086)%、(37.550±2.357)%、(40.220±5.011)%、(34.320±3.351)%,每个时间点治疗组和对照组、正常组和对照组、正常组和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假手术组与正常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依达拉奉通过清除ROS,抑制了视网膜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视网膜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视神经钳夹伤
活性氧
凋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种大鼠颅眶联合损伤模型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
1
6
作者
高晨
周海燕
+3 位作者
荔志云
张景科
贾平
王向阳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建立符合临床实际的大鼠颅眶联合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损伤机制及治疗措施奠定基础。方法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A组(钳夹致伤组),B组(自由落体致伤组),C组(液压冲击致伤组)。分别建立大鼠左眼颅眶联合伤模型。造模...
目的建立符合临床实际的大鼠颅眶联合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损伤机制及治疗措施奠定基础。方法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A组(钳夹致伤组),B组(自由落体致伤组),C组(液压冲击致伤组)。分别建立大鼠左眼颅眶联合伤模型。造模后对模型眼Marcus—gun瞳孔、眼球突出、眼睑闭合不全、眼底出血、视神经断裂、感染、眼眶骨折、视神经鞘膜出血、脑挫裂伤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分别统计。对比观察模型眼与正常眼的视网膜微观结构及视神经节细胞(RGCs)超微结构。结果依据颅眶联合伤动物模型标准评价各组造模情况,C组优于其余两组。成功的模型眼视网膜HE染色结构紊乱,RGcs计数明显减少。模型眼RGcs的超微结构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结论应用液压冲击颅脑损伤仪(FPI)可以成功建立符合临床实际的颅眶联合伤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损伤机制及治疗措施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眶联合伤
视神经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依达拉奉对颅眶联合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高晨
朱文霞
+3 位作者
荔志云
姚鹏飞
贾平
张景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颅眶联合伤(cranio-orbital injury,COI)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凋亡机制及依达拉奉的保护作用。方法 144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48)、损伤组(n=48)和治疗组(n=48),建立颅眶联合...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颅眶联合伤(cranio-orbital injury,COI)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凋亡机制及依达拉奉的保护作用。方法 144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48)、损伤组(n=48)和治疗组(n=48),建立颅眶联合伤模型后,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 mg/kg)干预治疗,损伤组不做处理。伤后3、6、10、14 d,检测三组大鼠伤侧眼球RGC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及凋亡率,并观察凋亡RGC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损伤组RGC的ROS含量伤后6、10、14 d明显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伤后3、6、10、14 d,损伤组RGC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组(P<0.05)。损伤组RGC的微观及超微结构均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对照组和治疗组RGC多为正常。结论 COI后RGC的ROS含量明显升高,导致凋亡失衡。依达拉奉通过清除ROS阻止这一病理过程,具有明确的视神经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眶联合伤
依达拉奉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活性氧
凋亡
大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颅眶联合伤大鼠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高晨
周海燕
荔志云
张景科
贾平
王向阳
机构
兰州
军区
兰州
总医院安宁分院脑外科
兰州大学
第一医院眼科
兰州
军区
兰州
总医院神经外科
兰州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出处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511-513,共3页
基金
甘肃省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编号:1105TCYA004)
文摘
目的建立标准化的大鼠颅眶联合伤模型。方法 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钳夹致伤组、自由落体致伤组、液压冲击致伤组,每组20只,分别建立大鼠颅眶联合伤模型。每只大鼠左眼为模型眼,右眼为正常眼。造模后统计大鼠模型眼Marcus-gun瞳孔、眼球突出、眼睑闭合不全、眼底出血、视神经断裂、感染、眼眶骨折、视神经鞘膜出血、脑挫裂伤及死亡的发生情况,以判断是否造模成功。并对比观察大鼠模型眼与正常眼的视网膜结构及视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结果钳夹致伤组死亡3只,无一只成功造模;自由落体致伤组死亡9只,成功造模8只;液压冲击致伤组死亡1只,成功造模16只。成功造模大鼠的模型眼视网膜结构紊乱,视神经节细胞计数明显减少。模型眼视神经节细胞的超微结构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结论液压冲击致伤法可成功建立标准化的颅眶联合伤动物模型,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颅眶联合伤
模型
动物
大鼠
Keywords
cranio-orbital injury
models, animal
rats
分类号
R-332 [医药卫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实验大鼠颅眶联合损伤后依达拉奉对其视神经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高晨
荔志云
贾平
张景科
机构
兰州
军区
兰州
总医院安宁分院脑外科
兰州
军区
兰州
总医院神经外科
兰州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出处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5年第2期107-111,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颅眶联合损伤(cranio-orbital injury,COI)后视神经损伤机制及依达拉奉的保护作用。方法:144只清洁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每组48只。损伤组和治疗组大鼠利用液压冲击颅脑损伤仪建立颅眶联合伤模型,治疗组造模以后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0 mg·kg-1,每日2次,共14日。3组分别在造模后3、6、10、14 d取视网膜组织,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及不同时间点RGCs凋亡率,光镜下观察视网膜HE染色微观结构,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RGCs的TUNEL荧光标记凋亡情况。结果:造模后损伤组RGCs的ROS含量逐渐升高,第10天达到高峰,RGCs凋亡率变化趋势与此相一致,与对照组及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光镜下损伤组视网膜结构紊乱,损伤组RGCs的TUNEL荧光标记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结论:COI后RGCs的ROS含量明显升高,导致细胞出现凋亡失调。依达拉奉通过清除ROS逆转这一病理过程,具有明确的视神经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颅眶联合伤
视神经
活性氧
凋亡
Keywords
Edaravone
Cranio-orbital injury
Retinal ganglion cell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poptosis
分类号
R965.1 [医药卫生—药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对鼠视神经挫伤后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
5
3
作者
周海燕
高晨
张景科
周丽雅
王小梅
田蔓男
魏志诚
机构
兰州大学
第一医院眼科
兰州
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创伤外科
兰州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甘肃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电生理检查室
兰州大学
第一医院病理科
出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4,共5页
基金
甘肃省科技厅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No.1105TCYA004)~~
文摘
目的探讨大鼠视神经钳夹伤致视网膜细胞凋亡过程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in,ROS)的含量和依达拉奉(edaravone,MCI-186)对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19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48只。对照组、治疗组用视神经钳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夹挫伤模型;治疗组造模后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0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每隔12h腹腔注射给药。给药时间为30min,共14d。于实验的3、6、10、14d处死大鼠。2′,7′-二氯双氢荧光素双乙酸酯(DCFH-DA)为标记探针,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内2′,7′-二氯双氢荧光素(DCF)的荧光强度;以AnnexinV/PI双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透射电镜观察各组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造模后3~14d,视网膜细胞中活性氧的表达量和细胞总凋亡率在3、6、10、14d时每个时间点对照组较治疗组和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与正常组间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透射电镜检查显示:治疗组大鼠RGCs细胞核、染色质、细胞器损伤较对照组有明显减轻。结论依达拉奉通过清除ROS,阻止了RGCs凋亡,具有一定的视网膜细胞保护作用。
关键词
自由基清除剂
视神经钳夹伤
视网膜细胞
活性氧
凋亡
超微结构
依达拉奉
Keywords
ROS scavenger
optical nerve crash
retinal cel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poptosis
ultrastruc-ture
edaravone
分类号
R774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颅眶联合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活性氧含量与凋亡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高晨
周海燕
荔志云
王向阳
贾平
张景科
机构
兰州
军区
兰州
总医院安宁分院脑外科
兰州大学
第一医院眼科
兰州
军区
兰州
总医院神经外科
兰州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出处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468-471,共4页
基金
甘肃省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编号:1105TCYA004)
文摘
目的探讨大鼠颅眶联合伤(COI)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活性氧含量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损伤组(n=64)和无损伤组(n=24)。损伤组大鼠左眼建立COI模型(模型侧),右眼作为自体对照(对照侧),分别在造模后3 d、6 d、10 d、14 d取视网膜组织。检测RGC活性氧含量和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凋亡率。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微观结构,电镜下观察RGC超微结构。结果造模后模型侧RGC的活性氧含量和视网膜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10 d达到高峰,与对照侧和无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侧视网膜结构紊乱,RGC超微结构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结论 COI后RGC凋亡失调,活性氧含量增高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颅眶联合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活性氧
细胞凋亡
Keywords
cranio-orbital injury
retinal ganglion cell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poptosis
分类号
R651.15 [医药卫生—外科学]
R774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依达拉奉对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
2
5
作者
周海燕
高晨
周丽雅
张景科
王小梅
田蔓男
机构
兰州大学
第一医院眼科
兰州
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创伤外科
甘肃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电生理检查室
兰州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兰州大学
第一医院病理科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3-1116,1121,共5页
基金
甘肃省科技厅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基金资助(编号:1105TCYA004)~~
文摘
目的探讨大鼠视神经钳夹伤致视网膜细胞凋亡过程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和依达拉奉对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SD大鼠192只(384眼),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48只。对照组、治疗组用视神经钳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夹挫伤模型;治疗组造模后腹腔注射依达氉拉奉30mg·kg-1,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每隔12h腹腔注射给药。给药时间为30min,共14d。分别于造模后3d、6d、10d、14d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结构,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视网膜切片TUNEL荧光标记,2’,7’-二氯双氢荧光素双乙酸酯为标记探针,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内2’,7’-二氯双氢荧光素的荧光强度。以AnnexinV/PI双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凋亡率。结果造模后3~14d,正常组及假手术组视网膜细胞偶见TUNEL阳性标记;对照组见大量TUNEL阳性标记细胞,但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视网膜细胞中ROS的表达量在造模后3d、6d、10d、14d时正常组分别为32.530±2.203、43.600±3.635、32.800±1.952、45.330±2.902,治疗组分别为84.507±3.754、65.130±5.308、63.400±5.226、66.990±6.320,对照组分别为92.830±2.875、99.900±0.100、99.300±1.212、92.470±2.159,每个时间点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正常组和对照组比较、正常组和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假手术组与正常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细胞总凋亡率也明显升高,造模后3d、6d、10d、14d时正常组分别为(9.550±0.325)%、(10.380±0.642)%、(11.540±1.224)%、(10.520±0.839)%,治疗组分别为(22.960±2.574)%、(27.590±1.369)%、(33.950±4.580)%、(25.810±2.170)%,对照组分别为(35.510±3.086)%、(37.550±2.357)%、(40.220±5.011)%、(34.320±3.351)%,每个时间点治疗组和对照组、正常组和对照组、正常组和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假手术组与正常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依达拉奉通过清除ROS,抑制了视网膜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视网膜细胞保护作用。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视神经钳夹伤
活性氧
凋亡
Keywords
edaravone
optical nerve crash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poptosis
分类号
R774.13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种大鼠颅眶联合损伤模型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
1
6
作者
高晨
周海燕
荔志云
张景科
贾平
王向阳
机构
兰州
军区
兰州
总医院安宁分院脑外科
兰州大学
第一医院眼科
兰州
军区
兰州
总医院神经外科
兰州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出处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33-38,共6页
基金
甘肃省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1105TCYA004)和兰州军区“十二五”医学科技青年专项课题基金
文摘
目的建立符合临床实际的大鼠颅眶联合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损伤机制及治疗措施奠定基础。方法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A组(钳夹致伤组),B组(自由落体致伤组),C组(液压冲击致伤组)。分别建立大鼠左眼颅眶联合伤模型。造模后对模型眼Marcus—gun瞳孔、眼球突出、眼睑闭合不全、眼底出血、视神经断裂、感染、眼眶骨折、视神经鞘膜出血、脑挫裂伤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分别统计。对比观察模型眼与正常眼的视网膜微观结构及视神经节细胞(RGCs)超微结构。结果依据颅眶联合伤动物模型标准评价各组造模情况,C组优于其余两组。成功的模型眼视网膜HE染色结构紊乱,RGcs计数明显减少。模型眼RGcs的超微结构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结论应用液压冲击颅脑损伤仪(FPI)可以成功建立符合临床实际的颅眶联合伤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损伤机制及治疗措施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关键词
颅眶联合伤
视神经
动物模型
Keywords
Cranio-Orbital Injury
Optic nerve
Animal model
分类号
R-332 [医药卫生]
R651.15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依达拉奉对颅眶联合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高晨
朱文霞
荔志云
姚鹏飞
贾平
张景科
机构
兰州
军区
兰州
总医院安宁分院脑外科
兰州
军区
兰州
总医院安宁分院创伤外科
兰州
军区
兰州
总医院神经外科
兰州
军区
兰州
总医院安宁分院病理科
兰州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出处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324-327,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颅眶联合伤(cranio-orbital injury,COI)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凋亡机制及依达拉奉的保护作用。方法 144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48)、损伤组(n=48)和治疗组(n=48),建立颅眶联合伤模型后,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 mg/kg)干预治疗,损伤组不做处理。伤后3、6、10、14 d,检测三组大鼠伤侧眼球RGC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及凋亡率,并观察凋亡RGC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损伤组RGC的ROS含量伤后6、10、14 d明显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伤后3、6、10、14 d,损伤组RGC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组(P<0.05)。损伤组RGC的微观及超微结构均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对照组和治疗组RGC多为正常。结论 COI后RGC的ROS含量明显升高,导致凋亡失衡。依达拉奉通过清除ROS阻止这一病理过程,具有明确的视神经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颅眶联合伤
依达拉奉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活性氧
凋亡
大鼠
Keywords
cranio-orbital injury
edaravone
retinal ganglion cell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poptosis
rats
分类号
R651.15 [医药卫生—外科学]
R33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颅眶联合伤大鼠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高晨
周海燕
荔志云
张景科
贾平
王向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实验大鼠颅眶联合损伤后依达拉奉对其视神经的保护作用
高晨
荔志云
贾平
张景科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对鼠视神经挫伤后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
周海燕
高晨
张景科
周丽雅
王小梅
田蔓男
魏志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颅眶联合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活性氧含量与凋亡研究
高晨
周海燕
荔志云
王向阳
贾平
张景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依达拉奉对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
周海燕
高晨
周丽雅
张景科
王小梅
田蔓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三种大鼠颅眶联合损伤模型的比较观察
高晨
周海燕
荔志云
张景科
贾平
王向阳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依达拉奉对颅眶联合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高晨
朱文霞
荔志云
姚鹏飞
贾平
张景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