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0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通识课在本科教学改革中的现状、效果及扩充路径研究——以兰州大学2013—2016级本科生为例
1
作者 刘贵祥 《科学.经济.社会》 2017年第4期80-86,共7页
通识教育是新世纪本科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哲学通识课由于其学科特性,在通识教育中更是"基础的基础"。至今已进入第四年。但是哲学通识教育本身的教学现状是什么、教学效果如何、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将来的设计如何进行等问题... 通识教育是新世纪本科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哲学通识课由于其学科特性,在通识教育中更是"基础的基础"。至今已进入第四年。但是哲学通识教育本身的教学现状是什么、教学效果如何、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将来的设计如何进行等问题,都需要进行专题研究。本研究即以兰州大学哲学通识教育为个案,参考哈弗大学的通识教育情况,采用解剖麻雀式的研究方法,以兰州大学为个案,依据原始数据的分析与同类院校的对比,对哲学通识教育的现状、效果和扩充路径提出有效的思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识课 教学改革 扩充路径
下载PDF
把握研究生思想状况特点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兰州大学抽样调查为例
2
作者 唐远雄 吕如敏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加强和改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以兰州大学研究生思想状况的抽样调查为基础,概括分析了当前研究生思想状况的主要特点和问题,提出了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 研究生招生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状况 兰州大学 概括 特点 基础 抽样调查 扩大 规模
下载PDF
男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性研究——基于对兰州大学90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品的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牛芳 王睿娜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0年第4期79-82,共4页
本文运用社会性别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兰州大学90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品进行了分析,从自我认知和职业目标两个方面分析了男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研究发现,传统的性别意识对男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自... 本文运用社会性别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兰州大学90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品进行了分析,从自我认知和职业目标两个方面分析了男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研究发现,传统的性别意识对男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目标的大多数内容符合传统性别观念对于男女的角色期望,女大学生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传统的性别意识的束缚,体现出对性别平等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男女大学生 差异性
下载PDF
怀念老校长林迪生——为庆贺兰州大学90华诞而作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学本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21,23-30,共13页
本文结合兰州大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历史背景。
关键词 林迪生 兰州大学 高等教育
下载PDF
“转识成智”与大学德育——兼论中国传统哲学对大学德育的重要性和启发性
5
作者 刘贵祥 孙董霞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1-3,共3页
本文通过当前大学德育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在注重知识训练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哲学中"转识成智"思想对大学德育的重要性和启发性。指出中国传统哲学中蕴含着德育工作实现"转识成智"可资借鉴的深厚思想资源。
关键词 转识成智 大学德育 中国传统哲学
下载PDF
兰州市“90后”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调查
6
作者 吴欣樾 何鹏 《青年与社会》 2014年第10期35-37,共3页
现在对同性恋的认知及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和西南地区。我们采用多段抽样的方式抽中兰州市11所高校22个院系共1100个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以研究兰州市90后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及态度。我们发现,社会对同性恋持较... 现在对同性恋的认知及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和西南地区。我们采用多段抽样的方式抽中兰州市11所高校22个院系共1100个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以研究兰州市90后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及态度。我们发现,社会对同性恋持较宽容的态度;不同性别、专业、学校、年级、生源地、宗教、民族的人在同性恋认知和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发现西北地区和90后大学生呈现出独特的特点。但是兰州市对西北地区的代表性有限,因此需要更多的调查考察西北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及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态度 认知 大学生
下载PDF
意向性与“生活形式”——维特根斯坦哲学对人工智能的一个启示
7
作者 宋珊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8-164,共7页
意向性涉及心灵和外部世界的关系,被看作认知内容的来源,人工智能经常面临缺乏意向性从而没有语义内容的指责。在维特根斯坦看来,意向性不是认知过程的本质,也不是行为的原因,它只能在语境整体中呈现,因此意向性是一种基于语境的建构。... 意向性涉及心灵和外部世界的关系,被看作认知内容的来源,人工智能经常面临缺乏意向性从而没有语义内容的指责。在维特根斯坦看来,意向性不是认知过程的本质,也不是行为的原因,它只能在语境整体中呈现,因此意向性是一种基于语境的建构。虽然维氏否认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但其建构的思路却为AI意向性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前提。我们可以基于句法建构整体性的语境和语义,并通过节点的权重来突出意向性关系。语境是人类的“生活形式”的体现,因此AI的意向性是派生性的,它只有在人类的“生活形式”中才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建构 生活形式 整体性 描述
下载PDF
马克思对《精神现象学》的批判与超越——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
8
作者 王鹏生 方锡良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3期26-30,共5页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早期最为重要的文本,黑格尔的哲学精神和哲学基本原则已经在其中有着深入体现。马克思对《精神现象学》的批判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黑格尔站在了国民经济学的立场上,成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君主制国...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早期最为重要的文本,黑格尔的哲学精神和哲学基本原则已经在其中有着深入体现。马克思对《精神现象学》的批判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黑格尔站在了国民经济学的立场上,成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君主制国家的合理辩护者;另一方面,黑格尔在“自我意识”向“人”的过度中形成了神秘跨越,黑格尔把“自我意识”等同于具有着“自我意识”的人的眼睛、鼻子等身体器官,成为了黑格尔哲学中最为显著的错误。通过对《精神现象学》的批判,马克思深刻地认识到何为“自然的人”,并由此而迈向“社会的人”与“历史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现象学》 劳动 自我意识 自然
下载PDF
小说《荒原问道》:从文化书写到哲学追问
9
作者 田宝祥 《唐都学刊》 2023年第3期84-89,共6页
西北作家徐兆寿创作的《荒原问道》是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意蕴的现实主义小说文本。称其为现实主义小说文本,是基于其浓厚的乡土情怀与沉重的家园意识;至于深刻的哲学意蕴,则是基于其围绕“道”与“存在”等哲学范畴而展开的若干反思,如宇... 西北作家徐兆寿创作的《荒原问道》是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意蕴的现实主义小说文本。称其为现实主义小说文本,是基于其浓厚的乡土情怀与沉重的家园意识;至于深刻的哲学意蕴,则是基于其围绕“道”与“存在”等哲学范畴而展开的若干反思,如宇宙、死亡、语言、知识、道德、自由等。传统的观念体系遭遇自由主义、多元主义的挑战,拥有自由意志的个体何以重建自我的精神世界、现代性视域下的社会主体何以实现思想观念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小说《荒原问道》所关注的根本问题,也是其哲学反思所指向的终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问道》 乡土情怀 家园之识 文化书写 哲学追问
下载PDF
一种“感”的描述哲学——《周易》“感”思想发微
10
作者 曲相儒 杨虎 《当代儒学》 2023年第1期180-202,共23页
在传统超越论哲学的概念机制下展开的解释进路,使那些需要通过原本感通而呈现的重要观念失去了其本真把握方式,为此,需要悬置超越论信念,建立一种指示性的描述哲学进路。就此而言,分析哲学和现象学这两大现代哲学的主流道路均体现了描... 在传统超越论哲学的概念机制下展开的解释进路,使那些需要通过原本感通而呈现的重要观念失去了其本真把握方式,为此,需要悬置超越论信念,建立一种指示性的描述哲学进路。就此而言,分析哲学和现象学这两大现代哲学的主流道路均体现了描述性的哲学特征。中国哲学感通论自始就具有这一特征,以《周易》之“感”为例,源始性的感不是对象化的认知活动,而是对世界意蕴和生活境遇的原本指示,在感中得到把握的是作为世界呈现基础的气和世界呈现境域的情,以及从身到居最后到体的感受过程及其整体意蕴;感通之通一方面强调对意蕴整体的居有,另一方面强调返回世界的生活要求。在这种整全的描述哲学进路中,感通论和现象学、分析哲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反身性的,亦即返回到“做”中保留感受整体;后者是反思性的,描述指向的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感通思想的意义正在于,解开理论的遮蔽,重新发现生活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描述的哲学 超越论 现象学
下载PDF
短视频平台中农村女性的实践主体性建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连芙蓉 朱玮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2,共11页
快手类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给农村女性的主体意识、主体行动、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等带来多种改变,为农村女性重新建构自己的主体性提供了机会。从实践主体性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农村女性的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研究发现:线上,农村女性的实践主... 快手类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给农村女性的主体意识、主体行动、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等带来多种改变,为农村女性重新建构自己的主体性提供了机会。从实践主体性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农村女性的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研究发现:线上,农村女性的实践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自我呈现与自我消费;线下,农村女性的实践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自我组织与关系重建。线上与线下围绕快手,既内外有别,又相互影响,互相强化。但是,农村女性的主体性依然面临社区情理难以改变的问题,在公共领域的呈现依然十分有限,对乡村公共生活的参与也明显不足。乡村振兴、乡土重建需要重建女性群体与村庄公共生活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快手 农村女性 主体性实践
下载PDF
轻度老年认知障碍的非药物整合式干预:单个案研究
12
作者 王英 董之晓 杨克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5-321,共7页
背景认知障碍可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抑郁、孤独感,以及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下降。目的探讨非药物整合式干预对轻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抑郁、孤独感、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基于认知障碍的风险因素研发... 背景认知障碍可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抑郁、孤独感,以及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下降。目的探讨非药物整合式干预对轻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抑郁、孤独感、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基于认知障碍的风险因素研发了认知功能训练、身体运动、情绪管理、社会连结、健康生活习惯5个维度的非药物整合式干预方案,采用A-B-A单个案受试者设计,于2021年6—12月展开对3名确诊为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进行为期3个月,1次/周,60 min/次的干预。于基线、干预3个月后、干预结束后3个月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版生活质量量表(SF-12)、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中文版孤独量表(DJGLS)从认知功能、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抑郁情绪、孤独感5个维度评估3名老年人各量表得分并分析其变化。并在干预结束后3个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从认知功能、生活质量、抑郁情绪、自我效能感和孤独感维度评估干预效果。结果纳入研究的3名老年人年龄为74、70、73岁,均已婚、与配偶和孙辈共同居住。3名老年人的MoCA基线得分为21、22、24分,干预3个月后为28、26、27分,干预结束后3个月为25、19、23分;GSES基线得分为25、30、27分,干预3个月后为29、29、30分,干预结束后3个月为28、31、28分。SF-12基线时得分为69、32、51分,干预3个月后为81、81、83分,干预结束后3个月为78、38、59分。GDS-15基线得分为4、8、2分,干预3个月后为2、6、1分,干预结束后3个月为1、8、4分。DJGLS基线得分为8、7、8分,干预3个月后为5、5、4分,干预结束后3个月为5、5、7分。半结构访谈资料表明,受试者在认知功能、生活质量、抑郁情绪、孤独感、自我效能感5个维度均有改善。结论对于患有轻度老年认知障碍的受试老年人而言,从认知功能训练、身体运动、情绪调节、社会连结、健康生活习惯5个维度开展非药物整合式的干预是有意义的,轻度老年认知障碍老年人的MoCA、SF-12、GDS-15、DJGLS得分在干预3个月后均有改善,GSES得分在干预后效果不理想,所有维度得分在干预结束后3个月呈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药物整合式干预 老年人 认知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 抑郁 孤独
下载PDF
多学科合作、多主体联动与多元文化乡村社区:个案管理方法在积石山地震灾后社会康复中的应用经验初探
13
作者 张庆宁 安佳敏 +10 位作者 彭贤清 李运梅 廖鹏 寄婧 萧玉婷 石玉其 丁虎 朱应涛 马继福 贺亚雄 刘建春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5-42,共8页
通过呈现、反思“积石山地震灾后社会康复多学科联合行动项目”团队社会康复服务的典型案例,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多学科合作、多主体联动下的个案管理方法在多元文化乡村社区地震伤员、社区残障人士中的社会康复应用实践经验。研究发现,乡... 通过呈现、反思“积石山地震灾后社会康复多学科联合行动项目”团队社会康复服务的典型案例,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多学科合作、多主体联动下的个案管理方法在多元文化乡村社区地震伤员、社区残障人士中的社会康复应用实践经验。研究发现,乡村社区多元文化情境下的灾后社会康复实践行动需要打破专业壁垒,扩充社会康复知识以实现跨专业合作;多主体在联动的过程中要以“全人康复”“社区为本的康复”这两个通约价值观为合作基础,科学、灵活运用个案管理方法,在个体、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上最大化整合资源;同时,在多元化文化环境中,社区工作者要在实践中注重积累文化敏感性这一必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管理 社会康复 多学科合作 灾害社会工作 应用人类学
下载PDF
再造合法性的流失:晚清报纸对“宣统户口调查”风潮报道的话语分析
14
作者 周亚平 王力行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0,共7页
晚清报业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闻记者的大量增加以及社会调查技术的引进,报刊得以在社会上运作和发声,冲击了清政府原有的权力运作体系。本文结合《北洋官报》并以《申报》《时报》《新闻报》等商报有关清末户口调... 晚清报业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闻记者的大量增加以及社会调查技术的引进,报刊得以在社会上运作和发声,冲击了清政府原有的权力运作体系。本文结合《北洋官报》并以《申报》《时报》《新闻报》等商报有关清末户口调查引起的“民变风潮”的报道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话语分析方法,考察不同性质的报刊在报道民变时各方的权力博弈过程和报道策略。研究认为三家报纸的报道内容一方面展现共识和各自的策略与技巧,另一方面突显了不同的报道模式和目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舆论的走向,削弱了清政府再造合法性的努力,同时也促进近代社会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口调查 话语分析 舆论 合法性
下载PDF
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的三重维度
15
作者 周亚平 高梓程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5-17,共3页
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核心内容的劳模精神,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精神财富。习近平多次强调在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应在劳动权... 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核心内容的劳模精神,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精神财富。习近平多次强调在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应在劳动权益保护和劳动价值实现与认定两方面切实维护劳动群众利益,在劳模选树、宣传推广与劳动教育三个方面营造良好社会文化风尚,在搭建有效平台、提供关怀引导、落实创新支持三个维度上畅通劳模精神实践道路,以期在新时代传承好、弘扬好劳模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劳模精神 劳动者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文化主体性视阈下的文明对话
16
作者 陈声柏 张永路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文化主体性的自觉与发现是文化自信的逻辑前提,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方法论基石。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古今中西之争”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不断遭到质疑甚至否定,与之相伴随的是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 文化主体性的自觉与发现是文化自信的逻辑前提,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方法论基石。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古今中西之争”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不断遭到质疑甚至否定,与之相伴随的是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以时代精神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再次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辉。由此,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和而不同”正是中华文明贡献给全球的世界文明对话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文化主体性 文明对话 文明交流互鉴
下载PDF
预测方法对AI的限制
17
作者 邱德钧 冯霞 《科学.经济.社会》 2024年第2期40-46,共7页
今天的预测技术和人类一直依赖的推理一样,正在成为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独立的驱动力。本文对二者进行比较,并指出了预测的不足,正是这种不足造就了今日AI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天生的缺陷,最终导致实现不了agent建立完备世界模型的目标。但... 今天的预测技术和人类一直依赖的推理一样,正在成为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独立的驱动力。本文对二者进行比较,并指出了预测的不足,正是这种不足造就了今日AI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天生的缺陷,最终导致实现不了agent建立完备世界模型的目标。但是,不能忽视的是,目前的AI技术已经具有缩小人与人之间智力水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技术 推理 预测 完备的世界模型
下载PDF
“做数据”:数字劳动秩序的数据化建构——基于Y直播间销售劳动的案例研究
18
作者 谢榕 张国栋 《科学与社会》 2024年第1期63-84,共22页
数字技术不仅对社会结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已成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劳动是社会实践的典型形态,是分析数字社会结构与秩序的重要领域。本文依据结构化理论,设计了案例研究的程序,设计了基于配置性资源与权威性资源的分析框架,对D... 数字技术不仅对社会结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已成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劳动是社会实践的典型形态,是分析数字社会结构与秩序的重要领域。本文依据结构化理论,设计了案例研究的程序,设计了基于配置性资源与权威性资源的分析框架,对D平台Y直播间的销售劳动展开了实证研究;通过展现直播销售员在“做数据”过程中面临的数据环境以及个体应势而生的系统意识和劳动策略,挖掘出了平台数据所具有的资源配置与工具权威双重属性,以及这两种形态的数据参与塑造数字劳动的实践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揭示了数据劳动的基本逻辑,阐释了数字劳动秩序如何形成、劳动者如何在平台权力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两个相辅相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数据劳动 数字劳动 直播带货 流量 结构二重性
下载PDF
网络道德意识与同侪压力对不道德网络行为的影响——以大学生网民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少华 黄凌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81,共15页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推动了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的崛起,和以身体不在场为主要特征的虚拟行为方式的出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新的道德风险。通过对1 157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的不道德网络行为,包括网...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推动了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的崛起,和以身体不在场为主要特征的虚拟行为方式的出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新的道德风险。通过对1 157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的不道德网络行为,包括网络侵害、网络滥用、网络盗版和网络抄袭四种类型,参与这四类不道德网络行为的现象,在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中尤其以网络抄袭最为严重。回归分析发现,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道德同侪压力对不道德网络行为,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一发现的政策意义在于,从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网民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入手,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的不道德网络行为,是一种有效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意识 网络同侪压力 不道德网络行为
下载PDF
生态系统视角下西部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夏睿 沈文娟 《高校辅导员》 2017年第2期68-75,共8页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由网络本身特性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成因和生发模式愈加复杂,高校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如何发挥育人作用已成为互联网时代最紧迫的命题。对西部地区35所高校的抽样结果显示,西部大学生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整体参与态...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由网络本身特性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成因和生发模式愈加复杂,高校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如何发挥育人作用已成为互联网时代最紧迫的命题。对西部地区35所高校的抽样结果显示,西部大学生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整体参与态势积极健康,消费者角色占主导地位。在类型偏好上,大学生整体更倾向于参与热度或搜索指数高、突发事故、意识形态等类型事件。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学校、家庭、同伴网络系统均对大学生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有显著影响,高校应通过分类引导和重点疏导,形塑其网络参与行为。帮助大学生确立积极网络道德价值观和理性网络使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角色扮演 大学生 生态系统理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