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确处理两对关系 促进和谐重点实验室建设——关于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万里 徐鹏彬 《高等理科教育》 2008年第4期110-113,共4页
重点实验室在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发挥依托单位的作用,处理好重点实验室与依托院系和支撑基层学术组织这两对关系,是建设和谐重点实验室的重要内容。文章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 重点实验室 院系 研究所 和谐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植物根源化学信号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冀南 李朴芳 +3 位作者 孔海燕 熊俊兰 王绍明 熊友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10-2620,共11页
土壤干旱胁迫诱导植物根系产生根源化学信号,经运输系统长距离传输到地上部分,降低气孔导度,抑制蒸腾作用,从而提高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根源化学信号包括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CTK)、生长素、木质部pH值和钙离子(Ca2+)等,其中以ABA... 土壤干旱胁迫诱导植物根系产生根源化学信号,经运输系统长距离传输到地上部分,降低气孔导度,抑制蒸腾作用,从而提高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根源化学信号包括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CTK)、生长素、木质部pH值和钙离子(Ca2+)等,其中以ABA为主的植物根源信号通路研究得最为广泛和深入。总结了几种主要的化学根源信号物质的基本性质、主要功能和调节机制,重点对这些信号参与气孔行为、差别基因表达和生长发育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由于干旱条件下植物根源信号反应涉及到从分子到群体的一系列复杂过程,各种信号的生理效应呈现交互作用、耦合发生的特点,今后的热点领域将集中在研究交互网络中合成的的关键物质和揭示这些物质在分子及生理水平上的作用机理上。根源化学信号研究正朝向"以分子和生理研究为基础、不同尺度的结构和功能耦合"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根源信号 机制 脱落酸(ABA) 钙离子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不同草地类型土壤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索南吉 谈嫣蓉 +2 位作者 朱炜歆 顾振宽 杜国祯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5,共6页
以青藏高原东缘4种不同类型草地(高寒草甸、高寒灌丛、沼泽化草甸、山地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类型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4种类型草地土壤表层(0~15cm)的酶活性均高于其下层土壤(15~30c... 以青藏高原东缘4种不同类型草地(高寒草甸、高寒灌丛、沼泽化草甸、山地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类型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4种类型草地土壤表层(0~15cm)的酶活性均高于其下层土壤(15~30cm),而且随草地类型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4种类型草地中的变化趋势为沼泽化草甸>高寒灌丛>高寒草甸>山地草原,酸性磷酸酶活性为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高寒灌丛>山地草原,脲酶活性在表层为沼泽化草甸>高寒灌丛>山地草原>高寒草甸,下层为山地草原>沼泽化草甸>高寒灌丛>高寒草甸。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草地类型 土壤酶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荒漠植物红砂叶片抗氧化特性 被引量:33
4
作者 白娟 龚春梅 +1 位作者 王刚 康红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44-2450,共7页
以荒漠半荒漠地区优势种超旱生灌木红砂两年生植株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叶片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特征参数,以探讨荒漠植物抗氧化系统对荒漠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显示:红砂叶片过氧化氢(H2O2)含量随干旱胁迫加剧而显... 以荒漠半荒漠地区优势种超旱生灌木红砂两年生植株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叶片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特征参数,以探讨荒漠植物抗氧化系统对荒漠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显示:红砂叶片过氧化氢(H2O2)含量随干旱胁迫加剧而显著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干旱胁迫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类胡萝卜素和脯氨酸含量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干旱胁迫加剧而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中度干旱胁迫下显著增加而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降低。研究表明,荒漠植物红砂叶片中胡萝卜素、脯氨酸、SOD和CAT在防御干旱引起的氧化胁迫中起到了显著保护作用,而POD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没有起到积极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 干旱胁迫 抗氧化酶 脯氨酸 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黄河源区沙化草地区域景观特征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辉 袁宏波 +1 位作者 徐向宏 刘淑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65-1670,共6页
以黄河源区玛曲县沙化草地为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景观异质性指数(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化指数(斑块密度、分离度)、形状指数(伸长指数、分维数)3类指标,分析了黄河源区沙化草地不同景观类... 以黄河源区玛曲县沙化草地为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景观异质性指数(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化指数(斑块密度、分离度)、形状指数(伸长指数、分维数)3类指标,分析了黄河源区沙化草地不同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及景观格局现状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整体景观结构简单,局部变化复杂,自然景观仍是景观变化的主体,景观结构受草地、湿地、灌木林地等少数自然景观类型控制.区域景观斑块呈条带状分布,各景观条带差异较大,从河流阶地带到低山草地带到高山草甸带,景观斑块类型减少,景观多样性减小,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弱,景观结构呈简单化趋势.沙化景观尤其是流动沙地对景观结构的影响较大,在区域景观异质性增强及破碎化加剧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潜在沙化土地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景观的构成及变化;人工景观比沙化景观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小,但其潜在变化空间较大.人工景观和沙化景观将是未来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的共同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草地 斑块 空间格局 GIS 景观指数
下载PDF
兰州市南北两山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灵 王绪芳 +2 位作者 王春燕 赵陆强 王刚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57,共5页
分析了兰州南北两山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重点探讨了植被类型与坡向、海拔、坡度等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南北两山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分布变异非常显著,空间变异系数... 分析了兰州南北两山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重点探讨了植被类型与坡向、海拔、坡度等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南北两山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分布变异非常显著,空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5.946%,49.597%,而全磷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空间变异系数仅为8.935%.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有重要影响,其中对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全磷质量分数不受植被类型影响,仅取决于土壤黄土母质.阴坡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均高于阳坡的,其中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海拔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坡度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呈负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空间分布 兰州市南北两山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甘南草地覆盖度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王浩 李文龙 +1 位作者 杜国祯 朱晓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37,共12页
以像元二分法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基于改进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植被覆盖度定量估算模型,并利用MODIS卫星遥感数据,基于3S技术(GIS,RS,GPS)空间分析功能,分级计算得到了甘南2002,2004,2006,2008年的草地植被覆盖度,分析了甘南2002-2008... 以像元二分法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基于改进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植被覆盖度定量估算模型,并利用MODIS卫星遥感数据,基于3S技术(GIS,RS,GPS)空间分析功能,分级计算得到了甘南2002,2004,2006,2008年的草地植被覆盖度,分析了甘南2002-2008年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空间动态演变过程和趋势。结果表明,2002-2008年,甘南植被覆盖度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一级盖度植被的退化比较严重,草地植被的演变情况主要由优等植被覆盖(一、二级)向低等植被覆盖(四、五级)演变。研究结果揭示了甘南州草地退化状况日趋严重的事实,为相关研究和政府草地管理提供了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被覆盖度 NDVI MODIS 3S技术
下载PDF
高寒草地植物生态位适宜度与生产力和多样性的关系及其对放牧的响应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文龙 张彦宇 +2 位作者 李自珍 杜国祯 黄磊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7,共5页
通过对高寒草地不同生境下植物生态位适宜度与生产力(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Shannon多样性指数)关系的研究表明:适宜度与生产力和多样性之间的总体关系均呈正的线性关系,牧草生长的适宜度决定着生产力和多样性,适宜度高的样区生产力... 通过对高寒草地不同生境下植物生态位适宜度与生产力(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Shannon多样性指数)关系的研究表明:适宜度与生产力和多样性之间的总体关系均呈正的线性关系,牧草生长的适宜度决定着生产力和多样性,适宜度高的样区生产力和多样性亦高,它们之间整体上呈现出同步性.而在生境梯度上,适宜度值与生产力和多样性变化均呈显著差异,在实验研究的滩地、阳坡和阴坡地3种生境中,以阴坡地植物的适宜度最大,其生产力和多样性也最高,表明阴坡地牧草生长对环境条件的适宜程度最好.控制放牧的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适宜度呈下降趋势,其生产力和多样性均有显著减少;在不放牧、轻牧、中牧和重牧4种处理中,以轻牧效果最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以上结果能够为高寒草地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与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生态位适宜度 生产力 Shannon指数 生境 放牧
下载PDF
土壤肥力和物种属性决定亚高寒草甸实验群落的生产力 被引量:17
9
作者 代巍 张荣 +1 位作者 独占彪 王璠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2,共8页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还存在很多争议。为了揭示植物群落生产力形成的生态学机制,采用盆栽方法探讨了物种多样性、物种属性以及施肥水平与植物群落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不施肥和每盆施5.0...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还存在很多争议。为了揭示植物群落生产力形成的生态学机制,采用盆栽方法探讨了物种多样性、物种属性以及施肥水平与植物群落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不施肥和每盆施5.0g磷酸二铵的条件下,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地上生物量增加不显著;在每盆施10.0g磷酸二铵的条件下,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相对于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而言,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垂穗鹅观草(Roegneria nutans)对群落生产力的贡献较大,但在不同施肥水平和播种密度下,其影响不完全相同。这表明物种多样性对群落生产力的影响随着土壤肥力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植物群落生产力受组成群落的物种属性影响较大,而物种属性又与特定时间和特定生境下资源的利用方式相联系。在高肥力水平下,物种多样性之所以对群落生产力具有正效应,可能是因为高肥力水平增加了可利用的生态位空间,最终仍体现在物种组合上。因此,植物群落的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与土壤肥力和土壤肥力决定的物种属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属性 物种多样性 土壤肥力 群落生产力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五种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47
10
作者 徐炳成 山仑 李凤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90-996,共7页
通过测定陕北黄土丘陵区5种植物在旱季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水势日变化,将植物划分为不同的水分生态适应类型.结果表明:柳枝稷的光合生理特征属于高光合、低蒸腾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其抗旱适应性特征属于高水势延迟脱水类型;苜蓿... 通过测定陕北黄土丘陵区5种植物在旱季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水势日变化,将植物划分为不同的水分生态适应类型.结果表明:柳枝稷的光合生理特征属于高光合、低蒸腾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其抗旱适应性特征属于高水势延迟脱水类型;苜蓿属于高光合高蒸腾低水分利用效率类型,耐旱性为高水势延迟脱水型;达乌里胡枝子属于低光合、低蒸腾、低水分利用效率类型,耐旱性为高水势延迟脱水型;白羊草属于高光合、蒸腾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中等型,耐旱性属于能忍耐脱水造成的低水势的一类.沙打旺属于高光合中等蒸腾速率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类型,耐旱性为低水势延迟脱水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叶水势 生态适应性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树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小叶锦鸡儿和鹰嘴豆干旱适应能力比较 被引量:12
11
作者 方向文 李凤民 +1 位作者 张海娜 蒋志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437-2443,共7页
对1年生豆科作物鹰嘴豆Rupali品种和Almaz品种以及多年生植物树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叶相对含水量和叶水势对逐渐干旱胁迫的响应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两类植物的干旱适应能力。结果表明鹰嘴豆叶相对含水量随叶水势的下降线性下降... 对1年生豆科作物鹰嘴豆Rupali品种和Almaz品种以及多年生植物树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叶相对含水量和叶水势对逐渐干旱胁迫的响应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两类植物的干旱适应能力。结果表明鹰嘴豆叶相对含水量随叶水势的下降线性下降,树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叶相对含水量在叶水势分别下降到-2.4MPa、-2.5MPa和-1.5 MPa之前没有下降,之后随水势的下降线性下降。树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这种叶相对含水量下降的滞后性表明该类植物叶具有较硬而弹性较差的细胞壁,使得植物在干旱胁迫下叶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鹰嘴豆叶具有的最低水势为-4.5MPa,对应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4%,锦鸡儿植物叶具有的最低水势可达-6.7MPa,对应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说明锦鸡儿植物比鹰嘴豆具有更好的干旱适应能力,这种能力可能取决于锦鸡儿植物体内大量渗透调节物质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锦鸡儿 柠条锦鸡儿 小叶锦鸡儿 鹰嘴豆 干旱适应 叶水势 叶相对含水量
下载PDF
引入草木樨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区早期植物群落演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志彬 王道中 +2 位作者 刘长安 刘枫 李凤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7-794,共8页
植被演替早期的优势物种是影响演替进程的重要因素。以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退化耕地植被的自然恢复为对照,于植被恢复的早期引入两年生豆科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 L.),在种植密度为11.3kg.hm-2条件下,考察了6年内引入草木樨... 植被演替早期的优势物种是影响演替进程的重要因素。以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退化耕地植被的自然恢复为对照,于植被恢复的早期引入两年生豆科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 L.),在种植密度为11.3kg.hm-2条件下,考察了6年内引入草木樨对退化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演替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恢复植被相比,草木樨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地表植被覆盖度和加速植物群落演替进程,促使一些群落演替后期物种如冷蒿(Artemisia frigida)、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和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等在植被恢复的第3年出现,同时有利于提高植被生产力和稳定性。同自然恢复相比,试验期间引入草木樨后的植被地上平均生物量提高67.90%。同时,植被恢复早期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草木樨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在植被恢复初期(2003~2005)引入草木樨的土壤全氮平均含量比自然恢复高7.32%;试验期间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半干旱区黄土高原退化耕地植被恢复早期阶段,两年生豆科植物草木樨的引入和磷肥的施用对于加快植被恢复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物种均匀度 土壤有机碳 全氮 土壤速效磷 豆科植物 生态恢复 半干旱区
下载PDF
玛曲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成本条件价值评估 被引量:22
13
作者 曹建军 任正炜 +1 位作者 杨勇 杜国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72-1880,共9页
运用目前流行的能同时用于市场物品和非市场物品的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玛曲居民的草地恢复意愿进行了初步调查,并以他们的最大支付意愿(WTP)和最小受偿意愿(WTA)为依据,粗略推算了玛曲草地生态系统的年度恢复成本和总恢复成本。主要... 运用目前流行的能同时用于市场物品和非市场物品的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玛曲居民的草地恢复意愿进行了初步调查,并以他们的最大支付意愿(WTP)和最小受偿意愿(WTA)为依据,粗略推算了玛曲草地生态系统的年度恢复成本和总恢复成本。主要结论:①525户调查样本中,394户选择了出资恢复措施,占总样本的75.4%;131户选择了减少牲畜数量恢复措施,占总样本的24.6%。这一结果表明当地牧民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数量型畜牧业生产模式,牲畜出栏率低,造成草地持续退化。②如果玛曲草地恢复以10 a计,则总的恢复成本为3.52×108元,其中前4 a每年的恢复成本为0.85×108元,后6 a每年的恢复成本为0.021×108元。整个恢复成本中,补偿价值占94%,支付价值只占6%,说明玛曲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要以加速超载牲畜的出栏和淘汰为主,切实减轻草地压力,实现自然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价值评估(CVM) 恢复成本 支付意愿(WTP) 补偿意愿(WTA) 支付卡方式(APC)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人工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对杂草入侵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昂 顾梦鹤 +4 位作者 张世挺 周显辉 汪洋 李伟 杜国祯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中心问题,其中群落抗杂草入侵是其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东缘地区3种野生优良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和羊茅(F.ovina),... 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中心问题,其中群落抗杂草入侵是其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东缘地区3种野生优良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和羊茅(F.ovina),构建人工草地群落,探讨了物种丰富度与杂草入侵能力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潜在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入侵杂草的物种数、秧苗数和生物量均表现为显著下降趋势(P<0.05);杂草的物种数、秧苗数和生物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入侵杂草间的负相关关系可能是选择效应和补偿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2004-2007年,群落中入侵杂草的物种数和生物量有增加趋势,而秧苗数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物种丰富度 杂草入侵
下载PDF
半干旱区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0
15
作者 王绍美 金胜利 王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106,共7页
在黄土高原旱农耕作地上以春玉米为试验作物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覆膜模式即全膜双垄沟播(SL)、条膜起垄覆盖(TL)、条膜平铺覆盖(TP)全膜平铺覆盖(QP)和不覆膜的大田(CK)对土壤含水量、春玉米经济性状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 在黄土高原旱农耕作地上以春玉米为试验作物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覆膜模式即全膜双垄沟播(SL)、条膜起垄覆盖(TL)、条膜平铺覆盖(TP)全膜平铺覆盖(QP)和不覆膜的大田(CK)对土壤含水量、春玉米经济性状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够增加播种行的土壤含水量,改善作物的经济性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籽粒及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其中SL集雨保墒效果最好.地膜覆盖播种的玉米产量均高于不覆膜播种,其中SL产量最高,达6 129.0kg.hm-2,籽粒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SL>QP>TL>TP>CK.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使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达到28.95kg.hm-2.mm-1(以籽粒计算)和135.00kg.hm-2.mm-1(以地上生物量计算),比CK各增加915.8%和156.4%,比QP各增加44.03%和42.41%,比TL各增加73.87%和24.48%,比TP各增加42.96%和22.45%.覆膜(尤其是SL)改变了作物生长中后期的能量分配情况,使其将更多的能量用于生殖生长,从而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籽粒相对产量(Gn/Bs)从高到低依次是SL>QP>TP>TL>CK,其中SL比CK高28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地膜覆盖 土壤含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中国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模拟与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李飞 赵军 +1 位作者 赵传燕 王旭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50,共9页
潜在植被是指在没有人为干扰、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植被的全部演替系列完成时立地应该存在的植被状况。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以潜在植被为研究对象来探究西北干旱区植被背景及其变化规律,成为西部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基础性工作... 潜在植被是指在没有人为干扰、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植被的全部演替系列完成时立地应该存在的植被状况。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以潜在植被为研究对象来探究西北干旱区植被背景及其变化规律,成为西部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以IOCSG(integrated orderly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ssland)模型为潜在植被评定模型,在GIS研究方法的支持下,对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进行了模拟,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IOCSG评定模型对中国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分布进行了模拟,通过检验得出,IOCSG评定模型对研究区植被模拟精度达到了78%,较好的重现了研究区潜在植被分布格局。2)分布在研究区的潜在植被类型有21类,不同区域植被的多样性差异较大。天山、阿尔泰山一带及大兴安岭地区植被分布较为丰富。相比之下,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分布比较单一,主要以荒漠、半荒漠为主。3)由于立地气候环境的改变,区域植被系统表现出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4个特点:扩展变化、缩减变化、波动性变化以及消亡变化。4)气候环境适应性的改变使潜在植被发生了演替过程,从2个周期的变化来看,天山、阿尔泰山、大兴安岭及以西地区以及呼伦贝尔高原地区成为植被演替的敏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植被 IOCSG模型 GIS 西北干旱区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戚鹏程 赵传燕 +1 位作者 冯兆东 王小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10-316,386,共8页
该文以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获取了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1992年和2007年的土地利用信息;利用单窗算法反演了对应时期该区域的地表温度(LST);据此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地表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地的... 该文以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获取了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1992年和2007年的土地利用信息;利用单窗算法反演了对应时期该区域的地表温度(LST);据此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地表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地的LST有显著差异,流动沙地的LST最高,其次是固沙用地、草原化荒漠等;2)过去15a间,研究区内最为明显的土地利用变化方向是"草原化荒漠转变为农田"和"流动沙地转变为固沙用地";3)"草原化荒漠转变为可灌溉农田"会导致LST明显下降,"草原化荒漠转变为压砂田"则会导致LST稍上升;4)"农田转变为城乡建设用地"会导致LST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土地利用 干旱荒漠 单窗算法 LANDSAT TM
下载PDF
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探讨 被引量:112
18
作者 武高林 杜国祯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9-164,共6页
近年来,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环境安全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其生态环境仍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草地退化现状、退化因素和改良技术研究等,并针对其现状和恢复目标,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和草地畜牧业的... 近年来,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环境安全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其生态环境仍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草地退化现状、退化因素和改良技术研究等,并针对其现状和恢复目标,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加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基础研究,建立综合的草地改良和恢复技术体系,加强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建立合理的草地放牧制度体系,并建立高效的饲草供应人工草地,在退化草地上建立集约化的高效社区模式草地畜牧业体系,改变退化草地生态功能,是实现退化高寒草地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退化 恢复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土壤干旱对作物生长过程和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9
作者 赵鸿 李凤民 +3 位作者 熊友才 王润元 杨启国 邓振镛 《干旱气象》 2008年第3期67-71,共5页
水分短缺是作物生长中最大的限制因子,土壤干旱胁迫使植物的长势、生理机制、激素水平等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亏缺能明显抑制作物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显著降低作物的生物量、产量和收获指数。禾谷类作物小麦(Tri... 水分短缺是作物生长中最大的限制因子,土壤干旱胁迫使植物的长势、生理机制、激素水平等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亏缺能明显抑制作物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显著降低作物的生物量、产量和收获指数。禾谷类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在灌浆期遇到水分胁迫时,会引起光合速率降低、灌浆时间缩短、灌浆速率下降、植株老化提前,但是它能增加营养组织到籽粒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再代谢。土壤水分和植物激素共同调控作物的灌浆过程,当遇到土壤干旱时,作物叶片、花、籽粒发育过程中植物生长调节剂ABA浓度明显增加,且ABA、乙烯、ACC等的浓度随着干旱程度而变化。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植物生理、形态上的改变,比如植株结构、干物质积累、植物组织渗透势、气孔导度等的变化。土壤干旱不利于植物生长,但有利于胁迫临界点的产生,这就有可能利用土壤干旱条件下在灌浆较慢时诱导整个植株衰老和更好地进行碳代谢来提高籽粒产量,如果在作物灌浆后期适度控制土壤干旱可以增加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有助于农业生产中的节水,这对于发展可持续农业是迫切需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干旱 作物 生长 产量 影响 适应措施
下载PDF
干旱与氧化胁迫对小麦根氧化还原状态和叶片ABA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志光 李海燕 +3 位作者 陈拓 王海庆 安黎哲 陈国仓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6-742,共7页
通过分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干旱胁迫对小麦根氧化还原状态和叶片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积累的影响,探讨了干旱胁迫下NO和H2O2调节ABA合成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初期小... 通过分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干旱胁迫对小麦根氧化还原状态和叶片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积累的影响,探讨了干旱胁迫下NO和H2O2调节ABA合成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初期小麦根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发生振荡变化,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向氧化型转变。NO和H2O2能模拟干旱胁迫的作用使细胞状态向氧化型转变,还可以使小麦叶片ABA积累量上升。干旱胁迫下NO和H2O2对ABA合成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状态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活性氧 脱落酸 谷胱甘肽 氧化还原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