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3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NS的新闻传播学学习共同体建构探析——以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三颗豆SNS学习交互系统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魏占兴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22,共4页
基于"六度分隔"理论的SNS网站以其良好的互动性改变了传统虚拟网络的人际交往模式,该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传播与互动,体现信息获取背后人的需求,倡导分享、互动、协作的理念。社区成员根据... 基于"六度分隔"理论的SNS网站以其良好的互动性改变了传统虚拟网络的人际交往模式,该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传播与互动,体现信息获取背后人的需求,倡导分享、互动、协作的理念。社区成员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收集并加工信息,并与其他人开展互动,共同创造和分享资源。就教育教学的角度而言,经过功能优化和改良后的SNS网站可以为师生构建一个教学型的学习交流的平台。该文分析了Phpwind环境下的SNS网络学习交互系统的"五层次"结构,阐释了基于该系统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并构建了新闻与传播学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基本模型,为研发基于SNS的其它学科甚至多学科互动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提供了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S 学习共同体 新闻传播学
下载PDF
关于文学人类学的对话——叶舒宪教授与兰州大学研究生座谈纪要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淑媛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4,共4页
2005年6月,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教授在兰州大学文学院做系列学术讲座并在甘肃进行田野调查,其学术活动引起强烈反响。本文是他与研究生一次座谈的纪要。在这次座谈会上,叶教授就文学人类学及其相关问题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2005年6月,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教授在兰州大学文学院做系列学术讲座并在甘肃进行田野调查,其学术活动引起强烈反响。本文是他与研究生一次座谈的纪要。在这次座谈会上,叶教授就文学人类学及其相关问题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对诸如文学人类学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一些具体和热点问题谈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很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现根据记录整理并征得叶舒宪教授同意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兰州大学 叶舒宪 研究生 教授 纪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 对话 著名学者 田野调查
下载PDF
只争朝夕,开创甘肃方言研究新局面--兰州大学“首届甘肃汉语方言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3
作者 张文轩 《甘肃高师学报》 2020年第1期1-4,共4页
本讲话认为甘肃是汉语方言的富矿区,指出了四个方面的成因。简要梳理了甘肃方言的研究历史,例举了近六十多年来取得的一些开创性成果。呼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把甘肃方言的调研工作做强做大。
关键词 甘肃方言 兰州大学首届甘肃方言学术研讨会
下载PDF
顾颉刚关于“国立兰州大学”的两篇序记述略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文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9,共5页
顾颉刚先生是当代史学大师,也是兰州大学百年办学历史中的著名教授之一。顾颉刚先生先后被聘为甘肃学院特约讲座以及国立兰州大学教授。在1948年担任历史系主任、教授期间,为"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主任何日章先生编印的《国立... 顾颉刚先生是当代史学大师,也是兰州大学百年办学历史中的著名教授之一。顾颉刚先生先后被聘为甘肃学院特约讲座以及国立兰州大学教授。在1948年担任历史系主任、教授期间,为"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主任何日章先生编印的《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概况》作序,并为新建的昆仑堂写下碑记以志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上游集》 《图书馆概况序》 《昆仑堂碑记》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姓名用字的声调情况研究——以兰州大学2006级本科生姓名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竞婷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02-104,共3页
每个人都有伴随自己一生的姓名,我们的姓名都寄予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包含着独特的寓意,而作为以两三个字来标记一个社会符号的姓名,就应该具有在语音上和谐、不拗口,读起来响亮、易记等特点。以兰州大学2006级本科生姓名为语料,试从姓名... 每个人都有伴随自己一生的姓名,我们的姓名都寄予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包含着独特的寓意,而作为以两三个字来标记一个社会符号的姓名,就应该具有在语音上和谐、不拗口,读起来响亮、易记等特点。以兰州大学2006级本科生姓名为语料,试从姓名用字的声调特点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姓名的声调组合特点并尝试对其原因进行探析。通过研究发现,姓名中阳平声调最多,上声最少;男生姓名更多地选择阳平声调,女生姓名更多地选择去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姓名 声调选择 阳平声调 去声
下载PDF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2019)实证研究——以兰州大学为中心
6
作者 陈婉 《文教资料》 2020年第32期116-118,共3页
随着国家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从“对外汉语”到“汉语国际教育”,从本科教育到硕士教育,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对国际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基于现有培养方案,结合相关数据,从兰州大学的汉... 随着国家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从“对外汉语”到“汉语国际教育”,从本科教育到硕士教育,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对国际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基于现有培养方案,结合相关数据,从兰州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案特点等方面分析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培养现状并提出建议,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培养方案 实证研究
下载PDF
数字媒介时代中国儿童文学的游戏新质
7
作者 李利芳 彭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9,共12页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核心审美要素,反映儿童本能心理需求。从纸媒时代到数字媒介时代,儿童文学的创作和传播形式发生巨大转向,其游戏形式与游戏场域发生根本性转换。数字图书实体能够与故事分离,成为阅读游戏的新主体,读者身体亦参与...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核心审美要素,反映儿童本能心理需求。从纸媒时代到数字媒介时代,儿童文学的创作和传播形式发生巨大转向,其游戏形式与游戏场域发生根本性转换。数字图书实体能够与故事分离,成为阅读游戏的新主体,读者身体亦参与进阅读活动,作为精神游戏的阅读活动被加入实体游戏形式。非线性叙事和自由选择模式让数字图书阅读增加了建构个性化故事的游戏形式。与此同时,传统儿童文学阅读形成的“书与人”的私密阅读空间被打破,数字图书提供了群体交互空间,数字阅读表现出群体性活动特征和社交性活动转向。文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因数字技术变得模糊,图书元素可通过数字技术呈现于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经由互动进入文本世界。游戏的结构特性和数字媒介表达形式、内在符号会深刻影响儿童认知和文化生成。数字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由“出世”的精神幻想转为“入世”的互动乐趣,表现出与数字媒介特性相符的狂欢性、主动性、社交性特征,以及由故事幻想转向世界幻想的新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数字媒介 数字儿童文学 游戏精神 游戏形式 游戏场域
下载PDF
当代文论的五个悖论——兼及“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8
作者 张进 徐滔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8,共13页
随着生态危机和人工智能挑战的不断加剧,当代文艺审美活动的悖论性处境日益凸显,将悖论美学、悖论诗学和悖论批评推到了前台,强化了文学理论在“述”与“行”、“硬”与“软”、“质”与“文”、“向心”与“离心”、“域化”与“化域... 随着生态危机和人工智能挑战的不断加剧,当代文艺审美活动的悖论性处境日益凸显,将悖论美学、悖论诗学和悖论批评推到了前台,强化了文学理论在“述”与“行”、“硬”与“软”、“质”与“文”、“向心”与“离心”、“域化”与“化域”之间的“悖论式振摆”。这种局面不仅显示了当代理论的“疑难与困境”,也使悖论本身的美学和诗学价值得到“解蔽”和释放,从而使悖论成为一种文学理论批评的新型样态。“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是近年来有关文学问题的重要命题,其“含混”和“暧昧”不仅将当代文论的悖论性质全面体现出来,而且通过发挥悖论诗学的理论潜能和批判锋芒而对当下文艺文化现象做出了深入的反思和针砭。这是一种“可做的”理论而非一套“可用的”学说,其“洞见”和“盲视”当会在人们“做理论”的批评实践中得到彰显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悖论 述行性 离心解释 化域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兰州城市文化记忆的文学书写——评李西岐长篇小说《金城关》
9
作者 郭茂全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18-122,共5页
兰州古称“金城”。历代文学家或写实叙事,或浪漫抒情,皆以诗性的话语描绘了兰州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表达了深厚的思想情感。历代文学中的兰州形象已沉淀为兰州的城市文化记忆。小说家李西岐的长篇小说《金城关》对社会转型期的兰... 兰州古称“金城”。历代文学家或写实叙事,或浪漫抒情,皆以诗性的话语描绘了兰州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表达了深厚的思想情感。历代文学中的兰州形象已沉淀为兰州的城市文化记忆。小说家李西岐的长篇小说《金城关》对社会转型期的兰州城市生活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审美观照。城市日常市井生活是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金城关》以20世纪末社会转型时期为小说叙述的历史语境,以“金城”为人物活动的主要空间场域,以黄一鸣、梁小卉、陈木楠、马蒂尼、梁锦华、孔守道等人物的生活为叙述内容,全面细致地呈现了兰州的日常市井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社会转型 文学家 兰州 金城 小说 记忆 城市生活
下载PDF
短视频背景下兰州市文化旅游产业的传播与推广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梦玫 乔丹洋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8-123,共6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迅速成为近几年流行的新型传播方式,也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兰州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后续开发不足,旅游与文化融合不够,同时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较大。在短视频对大众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迅速成为近几年流行的新型传播方式,也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兰州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后续开发不足,旅游与文化融合不够,同时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较大。在短视频对大众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兰州文化旅游产业必须要利用短视频进行宣传推广。目前,兰州文化旅游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宣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推送景点单一重复;视频专业化程度低,质量参差不齐;城市内核形象展现不足。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充分认识短视频特性的前提下,重塑兰州文化旅游推广方向:立足城市特色,打造“精致兰州”;把握推广节奏,搭建共创平台;找准账号定位,加强“夜兰州”宣传;提升内容品质,探索多元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抖音 甘肃兰州 文化旅游 传播推广
下载PDF
传记文学的历史温度与生命精神——读贾飞《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王世贞》
11
作者 徐佳慧 魏宏远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6-140,共5页
贾飞《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王世贞》博采学界既有成果,将史论例证与文本阐释密切融合,兼顾“评”的学术洞察力和严谨性,不仅是传主生平事迹的实录,也是其精神世界的写照,是一部王世贞研究的“信史”“心史”和“诗史”。回归生活... 贾飞《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王世贞》博采学界既有成果,将史论例证与文本阐释密切融合,兼顾“评”的学术洞察力和严谨性,不仅是传主生平事迹的实录,也是其精神世界的写照,是一部王世贞研究的“信史”“心史”和“诗史”。回归生活史、心灵史的传记书写,为王世贞研究开拓了更广阔的驰骋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传记 江苏 复古
下载PDF
数字化文学批评的“话体”特质及其反思
12
作者 杨瑞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204,共11页
“话体”特质指支撑诗话、词话、文话等话体批评不断发展裂变的文体特性,它以开放性为核心表征,主要经由文本结构和批评内容两个层面得以显现。在数字化文学批评中,“话体”特质得到了拓展:首先,批评主体的群属身份进一步多元化,话体批... “话体”特质指支撑诗话、词话、文话等话体批评不断发展裂变的文体特性,它以开放性为核心表征,主要经由文本结构和批评内容两个层面得以显现。在数字化文学批评中,“话体”特质得到了拓展:首先,批评主体的群属身份进一步多元化,话体批评作者多为士人群体,他们通过辑录前人言论阐扬自己的批评观念,使得批评文本带有“多重主体性”,而数字化批评作者群已扩大至普通网民,同一文本空间往往并置着多重声音,因而带有“共生主体性”;其次,话体批评中潜在的“对话”意识在数字化批评中衍化成了一种切实影响文学批评整体风貌的重要因素;最后,数字化批评中,批评话语的碎片化、文学性特征较之话体批评更为突出,且可以不断实现话语增殖。话体批评所张扬的“话体”特质,启发人们立足数字化文学批评的现实语境,探索碎片化批评话语的价值,反思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关系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体”特质 开放性 数字化 对话意识 碎片化
下载PDF
作为事件的文学接受
13
作者 潘伍豪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2-114,共13页
传统观点将文学接受视为读者对文本意义的还原或文本对读者的影响,这缩减了接受活动的复杂性与现实性。在事件论视域下,接受作为文本与读者的遭遇事件而发生。冒牌读者与开放性文本是接受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接受作为事件发掘出接受者... 传统观点将文学接受视为读者对文本意义的还原或文本对读者的影响,这缩减了接受活动的复杂性与现实性。在事件论视域下,接受作为文本与读者的遭遇事件而发生。冒牌读者与开放性文本是接受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接受作为事件发掘出接受者同一自我之中的他者,造就一个新的自我的同时生成通向现实的另一条路径。接受者回返到现实得以生成的过去,动摇现实的存在根基与确定性,重置虚构与现实的关系,创造出新的知觉对象与知觉方式。接受作为事件揭示了意义生产之非重复性和不可还原性,释放出接受活动中的偶然性、不可能性和非现实性,由此走向一种非决定论的文学接受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接受 事件 现实 虚构 偶然
下载PDF
难以化解的“魔咒”:民族文学能否超越“边缘”
14
作者 傅钱余 《海峡人文学刊》 2024年第1期25-32,156,共9页
民族文学常常被置于边缘的位置,或是对主流的补充,或是对中心的抵抗,或是处在世界边缘之边缘。世界文学的宏阔视野能够打开民族文学的研究空间,但如果束缚在世界/本土、中心/边缘的二元区分前提下,不论是“世界文学”还是“民族文学”... 民族文学常常被置于边缘的位置,或是对主流的补充,或是对中心的抵抗,或是处在世界边缘之边缘。世界文学的宏阔视野能够打开民族文学的研究空间,但如果束缚在世界/本土、中心/边缘的二元区分前提下,不论是“世界文学”还是“民族文学”都无法超越之前的理解。在世界体系观念下,认识到当前世界文学交融性的、体系化的存在形态,能够真正让民族文学获得一种平等地位,打破如影随形的“边缘魔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 世界文学 世界体系 中国多民族文学
下载PDF
论20世纪90年代海外华文文学中的玉文化书写——以谭恩美、崔维新、孙爱玲、尤今为例
15
作者 郑莹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
玉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的创作中展现出鲜明的跨文化特质。海外华文文学作家淡化了中华玉文化的道德评判性,聚焦于人的生命本真和多元主体的和谐共生,其玉文化书写呈现本源性、在地性和世界... 玉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的创作中展现出鲜明的跨文化特质。海外华文文学作家淡化了中华玉文化的道德评判性,聚焦于人的生命本真和多元主体的和谐共生,其玉文化书写呈现本源性、在地性和世界性的特性。玉文化成为华裔族群寄托文化乡愁、整合异质现实的文化载体。在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笔下,玉文化经历了由崇拜到质疑到再理解、从解构到重构到再发展的接受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玉文化 文化乡愁
下载PDF
兰州方言的文白异读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文轩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89,共5页
兰州方言中的文白异读字有60多个,其成音机制可分为八种。从时间层面来说,有白读音先于文读音者,也有文读音先于白读音者,字数正好持平。白读音先于文读音的观点不完全适用于兰州方言。
关键词 兰州方言 文白异读 成音机制
下载PDF
大兰州文化圈:绘制亮丽厚重的城市“名片”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艳伶 《社科纵横》 201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如何让一个城市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如何让城市的发展更有底蕴,都需要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因为文化体现一个城市的个性和品质,是城市的灵魂和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城市内在品格与市民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拟建立的"大兰州文化... 如何让一个城市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如何让城市的发展更有底蕴,都需要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因为文化体现一个城市的个性和品质,是城市的灵魂和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城市内在品格与市民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拟建立的"大兰州文化圈"囊括了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回族自治州、武威和青海省的8区20县,无论是地理面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水平和文化实力,这都是一个极具文化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建设目标。建设"大兰州文化圈",在区域内构建"文化事业共享、文化产业互补"的格局,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兰州及圈内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创新力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圈 经济圈 兰州 城市竞争力
下载PDF
二十余年来中西儿童文学伦理批评研究述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利芳 李洁欣 《齐鲁学刊》 2023年第5期149-160,共12页
伦理意识与秩序、能力的养成是儿童社会化的关键,伦理是儿童文学与生俱来的价值质素,儿童文学伦理问题有其自身独特的领域特征与专业内涵。二十余年来西方儿童文学研究呈现出强劲的伦理批评趋势,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生态伦理、叙事伦... 伦理意识与秩序、能力的养成是儿童社会化的关键,伦理是儿童文学与生俱来的价值质素,儿童文学伦理问题有其自身独特的领域特征与专业内涵。二十余年来西方儿童文学研究呈现出强劲的伦理批评趋势,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生态伦理、叙事伦理与谎言问题、关怀伦理、幻想文学的伦理问题、情感与伦理的关系研究、儿童哲学教育实践与儿童文学伦理研究六个方面。中国儿童文学立足个体性与社会性、儿童性与人民性、民族性与人类性等伦理关怀,在儿童文学审美价值实现与文化育人本质之间确立了社会主义儿童文学的基本价值原则与价值取向。二十余年来中国儿童文学伦理批评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和合”为内核的东方伦理、生态伦理、西方成长小说的伦理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研究和儿童哲学教育实践中的儿童文学伦理探究五个方面,其中以“和合”为内核的东方伦理正在对世界儿童文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余年来 儿童文学 中西 伦理批评 述论
下载PDF
甘肃短篇报告文学的创作模式与甘肃文化生态现状——以《飞天》为例
19
作者 冯欣 王四四 《甘肃高师学报》 2014年第3期10-12,共3页
甘肃报告文学内在的流变,从根本上能够反映出甘肃文化生态的变化。而甘肃文化生态的变化又深刻影响着甘肃报告文学的创作模式。以文化生态为视角,对新时期以来甘肃重要期刊《飞天》上的短篇报告文学创作做出述评,并对甘肃短篇报告文学... 甘肃报告文学内在的流变,从根本上能够反映出甘肃文化生态的变化。而甘肃文化生态的变化又深刻影响着甘肃报告文学的创作模式。以文化生态为视角,对新时期以来甘肃重要期刊《飞天》上的短篇报告文学创作做出述评,并对甘肃短篇报告文学的创作模式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告文学 甘肃发展 文化生态 歌颂
下载PDF
区别于兰州方言的陇西方言特征词--《陇西方言词语汇释》序言
20
作者 张文轩 《甘肃高师学报》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异形式,其中词汇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方言词语可作为共时方言词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陇西方言词语汇释》中筛选出了162条词语,称其为“区别于兰州方言的陇西方言特征词”,审视陇西方言与兰州方言的共性...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异形式,其中词汇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方言词语可作为共时方言词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陇西方言词语汇释》中筛选出了162条词语,称其为“区别于兰州方言的陇西方言特征词”,审视陇西方言与兰州方言的共性和个性,得出“表示名物的词语变化最为明显,最能体现方言间的共时词汇差异”“兰州方言和陇西方言在语法层面来说,基本没有区别性,是一致的”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特征词 共性 个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