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兰州大学青年研究员赵序茅感言
1
作者 赵序茅 《大学科普》 2021年第1期91-92,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科普工作提出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要求。兰州大学生态学学创新研究院赵序茅青年研究员,在做好科学研究的同时,积极为公众做科普,被评...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科普工作提出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要求。兰州大学生态学学创新研究院赵序茅青年研究员,在做好科学研究的同时,积极为公众做科普,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科普先进个人。进入兰州大学之后,赵序茅个人独著或者与他人合作先后出版科普著作《一鸟一世界》《动物眼中的人类》《雪豹:高山之巅的神秘王者》《滇金丝猴:高山秘境的红唇精灵》《动物内心笔记-遇见所罗门的指环(翻译)》《自然史迷人的植物王国》《自然史迷人的动物世界》《探索生命的奥秘》《蓑羽鹤:飞越喜马拉雅的旅行家》等多部科普著作。在各大科普平台,如“CCTV-科学动物园”“科普中国”,“科学大院”“新华网”“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包括接收采访)100余篇科普文章。积极对公众进行科普讲座,先后深入兰州、平凉、成都、苏州、杭州、常州、北京、山东枣庄等地的中小学进行科普讲座50余场次,收益听众10万人次。在一刻、CC讲坛等平台举办线上科普20余次,累计听众800余万。赵序茅的科普工作先后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的报道和推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普及 新华网 科普讲座 科普工作 科普文章 山东枣庄 自然史 植物王国
下载PDF
增温对川西北高寒草甸草场植物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阳 田莉华 +3 位作者 田浩琦 孙怀恩 赵景学 周青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5-46,共12页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温度是凋落物分解的关键影响因子。为探究增温对川西北高寒草甸草场植物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使用开顶式生长箱(OTCs)研究模拟增温对分解袋法处理的凋落物样品的影响,以阐明增温对川西北高寒草...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温度是凋落物分解的关键影响因子。为探究增温对川西北高寒草甸草场植物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使用开顶式生长箱(OTCs)研究模拟增温对分解袋法处理的凋落物样品的影响,以阐明增温对川西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优势物种凋落物:禾本科的披碱草、发草,杂草类的野茴香、鹅绒委陵菜、蒙古蒿、星状雪兔子、长毛凤毛菊等群落混合地上凋落物和群落地下根系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模拟增温并未显著改变混合地上凋落物的分解周期,但是显著提高了根系凋落物的分解效率,地上、地下凋落物的分解周期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2)尽管不同种类植物凋落物的养分含量与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与自然分解条件相比,模拟增温条件下单种植物地上凋落物的分解效率并未发生明显改变,模拟增温对单种植物地上凋落物的分解释放过程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川西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地上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对模拟增温响应不显著,而模拟增温显著影响地下凋落物分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凋落物 高寒草甸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常见蒿属植物对4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雷威肖 陈巧玲 +5 位作者 陈康丽 刘晶 郭梁 金晶炜 程积民 李伟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30,共10页
黄土高原常见蒿属植物铁杆蒿、大籽蒿和狭裂白蒿叶枯落物对豆科牧草红豆草、紫花苜蓿、沙打旺和百脉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常见蒿属植物对4种豆科牧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幼苗地上、地下生物量(鲜重和干重)和叶丙二醛... 黄土高原常见蒿属植物铁杆蒿、大籽蒿和狭裂白蒿叶枯落物对豆科牧草红豆草、紫花苜蓿、沙打旺和百脉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常见蒿属植物对4种豆科牧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幼苗地上、地下生物量(鲜重和干重)和叶丙二醛(MDA)含量影响不同,但其综合化感效应总体上均呈现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在1g/L和10g/L浓度三种蒿浸提液中促进效应最大的牧草是沙打旺;除了100g/L铁杆蒿对红豆草的综合化感效应表现出促进外,其余100g/L三种蒿浸提液对4种豆科牧草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杆蒿 大籽蒿 狭裂白蒿 化感作用 豆科牧草
下载PDF
基于28S rDNA部分序列的指环虫属分子系统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丽霞 范丽仙 +1 位作者 张东 徐伟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43-50,共8页
基于核糖体28S部分序列,对来自中国的22种及国外的35种指环虫属(Dactylogyrus Diesing,1850)单殖吸虫进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采用Phylosuite平台构建贝叶斯(bayesian,BI)及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非洲的鲤... 基于核糖体28S部分序列,对来自中国的22种及国外的35种指环虫属(Dactylogyrus Diesing,1850)单殖吸虫进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采用Phylosuite平台构建贝叶斯(bayesian,BI)及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非洲的鲤科(Cyprinidae)、欧洲的鲤科、亚洲(中国)的鲤科和鲈科(Percoidea)鱼鳃部寄生指环虫属单殖吸虫各自聚为独立的进化支,其中,采自中国的指环虫为并系群.ML树显示亚洲的鲤科鱼类寄生指环虫起源最早,另外指环虫属的早期宿主除魚巴系鱼外还包括雅罗鱼支系.两种系统发育树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物种区分关系,说明指环虫属的进化分析受到宿主特异性、采集地、进化历史及分子序列的变异度等多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环虫属 28S rDNA 系统发育:适应辐射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对中国三种金丝猴地理分布的未来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欣蕊 赵序茅 李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0-320,共11页
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正成为物种多样性丧失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MaxEnt模型,探讨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对中国3种金丝猴(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滇金丝猴R.bieti和黔金丝猴R.brelichi)地理分布变迁的影响:(1)气候变化和人为干... 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正成为物种多样性丧失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MaxEnt模型,探讨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对中国3种金丝猴(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滇金丝猴R.bieti和黔金丝猴R.brelichi)地理分布变迁的影响:(1)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导致3种金丝猴在2000年和未来(2050年)的适宜栖息地面积减少,分布海拔升高,其中黔金丝猴适宜栖息地面积减少最大,川金丝猴在四川东北部、陕西西南部和湖北西北部的适宜栖息地,滇金丝猴在云南西部的适宜栖息地面积收缩;(2)人为干扰指数是导致金丝猴适宜栖息地面积减少的重要因素,最暖季度平均温度、降水量变异系数、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是分别影响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适宜栖息地的最重要气候因子;(3)川金丝猴栖息地的西南部,滇金丝猴栖息地的中部具备高连通性,适合亚群之间的交流。基于上述结果,我们建议减少低海拔地区的人类活动,并加强在受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影响严重的栖息地进行预见性保护,比如提前规划、扩大保护地范围,在栖息地连通性低的地区修建生态廊道。我们的结果为濒危动物的保护和生态廊道的修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为干扰 濒危动物 仰鼻猴属 MaxEnt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回溯新冠肺炎的扩散趋势及中国对疫情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84
6
作者 赵序茅 李欣海 聂常虹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8-255,共8页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随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暴发。相关学者对此次疫情扩散趋势做了大量研究,但基于模型的估算普遍存在高估传染系数和感染人群的问题。基于此,利用大数据回溯...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随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暴发。相关学者对此次疫情扩散趋势做了大量研究,但基于模型的估算普遍存在高估传染系数和感染人群的问题。基于此,利用大数据回溯新冠肺炎在全国扩散的趋势和传染系数,得出结论:(1)在扩散前期(2020年1月24号之前)武汉输出的人口是全国各城市(武汉除外)新冠肺炎扩散的主要威胁,之后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与确诊病例数的关系逐渐增强,体现出本地传播的趋势;(2)利用SEIR模型拟合武汉和北京两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得出真实传播系数(R0),揭示武汉的R0高于北京,考虑到人为控制因素,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9日两地的实际的R0均大幅度下降。基于此,对疫情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建议,并从数据上论证了中国政府对于疫情扩散强有力的控制能力,对阻止国内及世界范围的疫情扩散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大数据 武汉 北京
原文传递
以兽类为例探讨我国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监管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7
7
作者 肖治术 张礼标 +4 位作者 许磊 周岐海 孟秀祥 严川 常罡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6-578,共13页
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SARS病毒和鼠疫等新发和再发性动物源疫病多是由兽类及其媒介携带的病原生物直接或间接感染而引发的,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平衡造成了重大威胁,而且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粮食安全和生物安全。结合我国重要... 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SARS病毒和鼠疫等新发和再发性动物源疫病多是由兽类及其媒介携带的病原生物直接或间接感染而引发的,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平衡造成了重大威胁,而且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粮食安全和生物安全。结合我国重要陆生兽类疫源疫病发生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本文重点总结了我国以陆生野生及非野生兽类(家畜为主)为重点的24种重要人兽共患病的监管情况,并对这些疫源疫病的监管空缺进行了分析。由于病原生物的种类多及其感染传播方式多样,我国人间和动物间疫情呈现多发态势,新发和再发疫病防控面临严峻挑战。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重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呈现为多部门、多层监管的局面。全球化贸易剧增、非法猎杀、非法交易、违法违规养殖、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检疫环节失察等导致了当前我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传染源头和传播链错综复杂,加剧了人类与野生动物所携带的病原接触、感染和传播的风险。极端气候或灾害事件频发以及对新发再发传染病的认知不足导致难以从源头做好疫病防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从源头加强基础研究和全链条监管来积极防范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疫情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疫病 兽类 疫源疫病防控 空缺分析 基础研究 全链条监管
原文传递
鸟类的认知行为(2)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嘉妮 孙悦华 《生物学通报》 2020年第4期1-5,共5页
很多动物与人类一样拥有非凡的“聪明才智”。虽然鸟类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远。但却与人类共享许多认知特征。研究鸟类的认知行为,有助于理解动物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并更好地理解“智慧”的运作和演化。本文从工具使用、心理时间旅行、因... 很多动物与人类一样拥有非凡的“聪明才智”。虽然鸟类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远。但却与人类共享许多认知特征。研究鸟类的认知行为,有助于理解动物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并更好地理解“智慧”的运作和演化。本文从工具使用、心理时间旅行、因果推理、类别认知、语言能力及认知特征演化方面,综述了鸟类认知行为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了认知演化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认知行为 演化
下载PDF
鸟类的认知行为(1)
9
作者 陈嘉妮 孙悦华 《生物学通报》 2020年第3期1-4,共4页
很多动物与人类一样拥有非凡的“聪明才智”.虽然鸟类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远,但却与人类共享许多认知特征.研究鸟类的认知行为,有助于理解动物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并更好地理解“智慧”的运作和演化.本文从工具使用、心理时间旅行、因果推... 很多动物与人类一样拥有非凡的“聪明才智”.虽然鸟类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远,但却与人类共享许多认知特征.研究鸟类的认知行为,有助于理解动物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并更好地理解“智慧”的运作和演化.本文从工具使用、心理时间旅行、因果推理、类别认知、语言能力及认知特征演化方面,综述了鸟类认知行为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了认知演化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认知行为 演化
下载PDF
虎皮鹦鹉
10
作者 陈嘉妮(文/摄影) 《生物学通报》 2020年第4期20-20,共1页
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ulatus)是鹦型目的小型鸟类,属于攀禽。原产澳大利亚,被世界各地人民广泛养殖。野生型羽毛以绿、黄、黑为主要色调,成体长18 cm左右,体重30~40 g,成年雄鸟蜡膜(喙上鼻孔周围)为蓝色,成年雌鸟为白色或褐色。
关键词 虎皮鹦鹉 雌鸟 雄鸟 攀禽 澳大利亚 野生型
下载PDF
中间宿主:最关键的“证人”
11
作者 赵序茅 《知识就是力量》 2020年第3期43-45,共3页
新春伊始,大家都还沉浸在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氛围中。此时谁都没有想到,一种小小的病毒,已经自武汉开始席卷而来,并很快蔓延到全国各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可预估的影响。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打响了。病毒之源不断变化的数字、态... 新春伊始,大家都还沉浸在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氛围中。此时谁都没有想到,一种小小的病毒,已经自武汉开始席卷而来,并很快蔓延到全国各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可预估的影响。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打响了。病毒之源不断变化的数字、态势严峻的疫情,牵动着千万颗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宿主 证人 阻击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