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潮白河北京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优势种生态位特征
1
作者 盛祥锐 罗遵兰 +4 位作者 孙光 肖能文 康玲玲 李慧清 韩静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为明确北京市潮白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特征,于2021年5月和9月对潮白河17个样点的着生藻类进行调查。应用着生藻类种类数和细胞密度对群落结构进行分析,计算优势种的优势度指数(Y)、优势种更替率(R),运用生态位宽度(Bi)、生态位重叠指... 为明确北京市潮白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特征,于2021年5月和9月对潮白河17个样点的着生藻类进行调查。应用着生藻类种类数和细胞密度对群落结构进行分析,计算优势种的优势度指数(Y)、优势种更替率(R),运用生态位宽度(Bi)、生态位重叠指数(O_(ik))、总体相关性分析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2次调查共鉴定着生藻类109种,隶属4门41属,着生藻类优势种(Y>0.2)共8种,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为0.1406~0.4209,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0551~0.8971,总体关联性测度结果均为显著正关联,优势种受季节更替的影响较大,优势种间对资源的利用共性较小,着生藻类群落结构趋于稳定,整体朝正向演替发展。研究表明,着生藻类作为一项生物指标对环境条件的变动能够进行较为敏感的响应,基于着生藻类优势种生态位特征,能够对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其演替特征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白河 着生藻类 群落结构 生态位
下载PDF
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野血牦牛屠宰性能及其肉品质特性研究
2
作者 索朗多吉 张群英 +5 位作者 张强 平措占堆 巴多 巴桑旺堆 龙瑞军 洛桑顿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3-1612,共10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比较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不同性别野血牦牛的屠宰性能和牛肉营养成分和组成。【方法】随机选取了阿里改则县区域5~6岁、自然放牧、体况相近且良好的野血牦牛10头,公母各半,体重分别为(299.00±30.50)和(247.00... 【目的】本试验旨在比较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不同性别野血牦牛的屠宰性能和牛肉营养成分和组成。【方法】随机选取了阿里改则县区域5~6岁、自然放牧、体况相近且良好的野血牦牛10头,公母各半,体重分别为(299.00±30.50)和(247.00±10.20)kg。通过开展屠宰试验研究阿里改则县区域野血牦牛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及其肌肉营养品质特性。【结果】阿里野血公牦牛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和管围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P<0.01),其他体尺指标及屠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公牦牛胴体长、胴体宽、胴体深、胴体胸深、后腿围、大腿肉厚和眼肌面积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P<0.01),而母牦牛背膘厚度极显著高于公牦牛(P<0.01)。公牦牛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母牦牛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公牦牛(P<0.01),蛋白质、胆固醇、矿物质、维生素含量及氨基酸组成在性别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氨基酸比例均为理性型优质蛋白质来源。脂肪酸组成上,阿里野血母牦牛肉中十五烷酸、棕榈酸、棕榈油酸、十七烷酸、硬脂酸、油酸、花生酸、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总脂肪酸(TFA)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公牦牛(P<0.05;P<0.01),公牦牛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PUFA/SFA)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结论】性别对阿里野血牦牛屠宰性能及其肉品质具有一定影响,其中阿里野血公牦牛胴体性状更为突出;野血母牦牛背最长肌较高的肌内脂肪、优质的氨基酸组成和丰富的UFA含量使其肉质营养价值比公牦牛稍好。本研究结果为阿里野血牦牛新品种定向培育及家牦牛提纯复壮与种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阿里地区 野血牦牛 屠宰性能 肉品质
下载PDF
长汀生态恢复区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
3
作者 刘澳 王嘉铮 +4 位作者 卢思航 雷菲娅 宁宏涛 腾渝 李守中 《林业科学》 EI CAS 2024年第5期89-97,共9页
[目的]分析我国亚热带生态恢复典型先锋物种马尾松在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的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为深入理解亚热带植被重建与恢复进程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福建省长汀县生态恢复区4块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调查数据... [目的]分析我国亚热带生态恢复典型先锋物种马尾松在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的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为深入理解亚热带植被重建与恢复进程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福建省长汀县生态恢复区4块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调查数据,构建积分投影模型并运用弹性分析、生命表响应试验等方法,探究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整体表现为持续衰退状态(种群增长率λ<1),随着阔叶树种在林分中相对多度增加,马尾松个体平均存活率和平均繁殖率以及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弹性分析表明,个体存活对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增长最重要,小径级个体正生长利于种群发展,繁殖对种群增长的影响较为有限。随着阔叶树种相对多度增加,对马尾松种群增长最重要的个体逐渐由幼苗转变为成年树,种群维持风险逐渐增大。生命表响应试验显示,个体生长差异是不同混交林间马尾松种群增长差异的主要来源。[结论]随着阔叶树种混交比例上升,马尾松种群内幼苗和幼年树的比例和重要性持续降低,成年树的比例和重要性不断增加,不同生活史阶段个体生命率的差异化响应驱动马尾松种群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动态 混交林 马尾松 积分投影模型 弹性分析 生命表响应试验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灌丛化对圆穗蓼昆虫植食作用的影响
4
作者 谭晓丹 张鹏 +3 位作者 朱思睿 刘向 周淑荣 刘木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灌丛化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普遍存在,其发生的可能原因包括全球变暖、CO_(2)浓度增加、过度放牧和人类活动等。灌丛化对草地生态系统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且该影响的方向和强度依赖于环境条件。虽然已有诸多研究探讨了灌丛化对草地生态系... 灌丛化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普遍存在,其发生的可能原因包括全球变暖、CO_(2)浓度增加、过度放牧和人类活动等。灌丛化对草地生态系统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且该影响的方向和强度依赖于环境条件。虽然已有诸多研究探讨了灌丛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但其对昆虫植食作用的影响格局和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见物种圆穗蓼(Polygonum macrophyllum)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盖度(0、50%、100%)的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下圆穗蓼的昆虫植食作用,探究了灌丛化对昆虫植食作用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随气候和土壤条件变化而变化。结果表明:(1)圆穗蓼昆虫植食作用随灌丛盖度增加而增强;(2)灌丛化对圆穗蓼昆虫植食作用的影响在年均温低、土壤有效磷含量低、土壤碳含量和氮含量高的情况下更显著。本研究揭示了灌丛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圆穗蓼昆虫植食作用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这种影响具有环境依赖性。这一结论为探究灌丛化对草地昆虫植食作用的影响提供了证据,对于认识和科学管理青藏高原灌丛化草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化 昆虫植食作用 避难所效应 屏障效应 土壤资源可利用性 沃岛效应 生长-分化平衡
原文传递
微塑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及共生网络分析
5
作者 尚耘旭 古雄杰 +4 位作者 余红 郑涵云 李文金 全占军 王菲菲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19-731,共13页
土壤是微塑料的主要储存库,微塑料进入土壤生态系统后可以形成与周围环境显著不同的“塑料圈”,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外源添加微塑料颗粒模拟不同程度的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探究微塑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微塑料... 土壤是微塑料的主要储存库,微塑料进入土壤生态系统后可以形成与周围环境显著不同的“塑料圈”,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外源添加微塑料颗粒模拟不同程度的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探究微塑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微塑料污染会对土壤中微生物属水平细菌和真菌群落带来极大改变,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的微塑料处理高浓度组真菌群落特有属数量显著高于低浓度组(p<0.05),且微塑料污染引起的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均存在较大差异。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共生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高浓度组微塑料添加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微塑料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大于非根际土壤。研究结果提示土壤真菌群落对微塑料污染的响应程度大于细菌群落,未来土壤微塑料相关研究需要进一步重视根际土壤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根际土壤 土壤微生物 细菌 真菌
下载PDF
科技合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
6
作者 聂晓伟 潘小多 +2 位作者 张卓颖 杨洋 龚心语 《神州学人》 2023年第9期33-37,共5页
“一带一路”倡议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契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性挑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始终保持强大韧性,已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关键词 国际公共产品 新动能 世界发展潮流 一带一路 全球性挑战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建“一带一路” 新机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