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川崎病患儿心血管损伤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杨超 杨轶男 +7 位作者 马执彬 杜红梅 钭丰 李建建 赵怡妮 李晓敏 卓婷婷 胡晓斌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8-362,共5页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川崎病(KD)患儿心血管损伤的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于某三级综合医院小儿心血管科的KD患儿临床资料,根据MP感染情况分为KD合并MP感染组(KD-MP组)和KD未合并MP...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川崎病(KD)患儿心血管损伤的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于某三级综合医院小儿心血管科的KD患儿临床资料,根据MP感染情况分为KD合并MP感染组(KD-MP组)和KD未合并MP感染组(KD组),比较两组患儿血小板参数、凝血相关指标、心肌酶谱及不良结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70例KD患儿,其中KD-MP组70例,KD组200例。KD-MP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中位水平[10.00(9.08,11.00)fL]较KD组[9.60(8.83,10.68)fL]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MP组冠状动脉损伤(CAL)、冠状动脉轻度扩张、心包积液的占比分别为55.71%、47.14%、15.71%,高于KD组的38.50%、30.50%、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合并MP感染的KD患儿更易并发CAL和心包积液,面临更大的心血管损伤风险,临床医生应及时采取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肺炎支原体 心血管损伤 感染
下载PDF
人软骨糖蛋白-39、N端脑钠肽前体在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闵丽 王晋 董湘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 探讨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损伤(CA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5例K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KD组),并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分为CAL组(n=53)及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n=... 目的 探讨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损伤(CA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5例K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KD组),并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分为CAL组(n=53)及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n=72)。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HC组)和同期住院的仅消化道感染的发热患儿(FC组)作为对照。检测血浆YKL-40、NT-proBN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YKL-40、NT-proBNP对KD患儿不同时期CAL的诊断价值。结果 KD患儿不同时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浆YKL-40、NT-proBNP水平高于HC组、F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YKL-40水平高于NCAL组,急性期NT-proBNP高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KL-40、NT-proBNP及两者联合诊断KD急性期CAL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0.832、0.886;YKL-40、NT-proBNP及两者联合诊断KD亚急性期CAL的AUC分别为0.699、0.522、0.701;YKL-40、NT-proBNP及两者联合诊断KD恢复期CAL的AUC分别为0.982、0.435、0.986。结论 血浆YKL-40和NT-proBNP水平可作为KD早期辅助诊断指标。血浆YKL-40可联合其他指标用于监测KD疾病活动及CAL并发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人软骨糖蛋白-39 N端脑钠肽前体 冠状动脉损伤
下载PDF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
3
作者 王明 董湘玉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7期501-501,共1页
儿童晕厥在临床中很是多见,其发病原因有很多种,包括心源性晕厥、精神性晕厥、代谢性晕厥、神经介导性(反射性)晕厥、脑血管疾病所致晕厥等,其中反射性晕厥是最为常见的病因,而最典型、最常见的是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 儿童晕厥在临床中很是多见,其发病原因有很多种,包括心源性晕厥、精神性晕厥、代谢性晕厥、神经介导性(反射性)晕厥、脑血管疾病所致晕厥等,其中反射性晕厥是最为常见的病因,而最典型、最常见的是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 VVS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晕厥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很是复杂和特殊,发病机制多样。晕厥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疾病,是指突然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将近年对儿童VVS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管迷走性晕厥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可敏索码熵家棋疗法对儿科护士负性情绪及职业倦怠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赵慧慧 于牧 +2 位作者 豆欣蔓 唐倩 黄珊珊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83-85,90,共4页
目的探讨可敏索码熵家棋疗法对儿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及职业倦怠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7名儿科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39)与对照组(n=38),干预组采用可敏索码熵家棋疗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支持性心理疗法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 目的探讨可敏索码熵家棋疗法对儿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及职业倦怠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7名儿科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39)与对照组(n=38),干预组采用可敏索码熵家棋疗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支持性心理疗法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5周,每周1次,每次40~60 min。分别于干预前、干预5周后及干预结束12周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对两组护士进行测评。结果不同时间干预组焦虑、抑郁及职业倦怠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可敏索码熵家棋疗法可明显改善儿科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职业倦怠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护士 可敏索码熵家棋 职业倦怠 焦虑 抑郁 心理干预
下载PDF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何坤 董湘玉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81-87,92,共8页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儿童晕厥最常见的形式,预后良好,一般不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但反复发作会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尽管近年来此疾病在许多方面已达成共识,但在某些方面仍有分歧,本研究主要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儿童晕厥最常见的形式,预后良好,一般不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但反复发作会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尽管近年来此疾病在许多方面已达成共识,但在某些方面仍有分歧,本研究主要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管迷走性晕厥 进展
下载PDF
花粉类型及气象因素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曹舒婷 杨轶男 +1 位作者 党颖 胡晓斌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7期27-33,共7页
目的探讨花粉类型及气象因素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间的关联及其关联强度。方法以2015年5月-2021年9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心血管科收治的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冠状动脉内径将其分为冠状动脉损害(CAL)组和无冠状... 目的探讨花粉类型及气象因素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间的关联及其关联强度。方法以2015年5月-2021年9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心血管科收治的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冠状动脉内径将其分为冠状动脉损害(CAL)组和无冠状动脉损害(NCAL)组。采用ArcGIS 10.8对研究对象的住址和最近的暴露观测点进行位置匹配,置换检验和滞后效应分析CAL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倾向性评分匹配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CAL与花粉类型和气象因素的风险评估。结果在CAL患儿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滞后0 d的降水量、滞后4 d的平均风速和滞后9 d的最低温度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关联性最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L与蔷薇科花粉(OR=1.214,95%CI:[1.062,1.388],P<0.05)、蒿属花粉(OR=1.013,95%CI:[1.000,1.025],P<0.05)及较高的风速(OR=1.164,95%CI:[1.005,1.348],P<0.05)均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蔷薇科花粉和蒿属花粉是CAL的危险因素,风速是CAL的驱动因子且对病情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效应。及时监测风速,控制花粉暴露对于预防和降低CAL的患病风险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气象因素 花粉类型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下载PDF
川崎病129例临床特征及并发冠状动脉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晓敏 杨轶男 +2 位作者 侯贺阳 刘彦 黄慧敏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2期69-75,共7页
目的 探讨急性期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2020年7月-2022年9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129例急性期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依据有无冠状动脉损伤分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CAL... 目的 探讨急性期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2020年7月-2022年9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129例急性期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依据有无冠状动脉损伤分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CAL组)和川崎病未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组),依据临床表现分为典型川崎病组(CKD组)和不完全性川崎病组(IKD组)。分别比较两组患儿的急性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差异。结果 129例急性期川崎病患儿中男88例,女41例,男女之比为2.15∶1。CKD组63例,占48.84%,IKD组66例,占51.16%;CAL组73例,占61.24%,NCAL组56例,占38.76%。典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27例,占42.86%,不完全性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46例,占57.14%,不完全性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比典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高(P<0.05)。川崎病类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球蛋白、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白细胞介素-6在CAL组和NCA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性川崎病、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白细胞介素-6是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不完全性川崎病及急性期血清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白细胞介素-6与川崎病患儿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密切相关,临床可考虑通过监测患儿急性期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白细胞介素-6来预测冠状动脉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危险因素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白细胞介素-6 血管炎 血常规
下载PDF
直立不耐受患儿晕厥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远飞 张芸娟 +4 位作者 王晋 董湘玉 杨轶男 倪倩 刘亚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直立不耐受患儿晕厥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确诊为直立不耐受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晕厥事件发生分为晕厥组及非晕厥组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36例直立不耐受患儿中,晕厥组77例(56.62%),非晕厥组59例(43... 目的探讨直立不耐受患儿晕厥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确诊为直立不耐受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晕厥事件发生分为晕厥组及非晕厥组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36例直立不耐受患儿中,晕厥组77例(56.62%),非晕厥组59例(43.38%);两组患儿的体质指数、诱因中持久站立比例、伴随症状中视物模糊/眼前发黑、冷汗和面色苍白比例、晕车史、两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及平均血流速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质指数偏低,持久站立为诱因,伴随视物模糊/眼前发黑、冷汗和面色苍白,有晕车史,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的直立不耐受患儿容易发生晕厥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不耐受 晕厥 危险因素 儿童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路琼 董湘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0-343,共4页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相对常见且具有潜在生命威胁的小儿急性自限性全身血管炎性疾病,多发生于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男性较女性多发[1],其病因尚不明确.研究发现,KD急性期存在明显的免疫失调,在免疫活化过程中,凝血系统...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相对常见且具有潜在生命威胁的小儿急性自限性全身血管炎性疾病,多发生于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男性较女性多发[1],其病因尚不明确.研究发现,KD急性期存在明显的免疫失调,在免疫活化过程中,凝血系统被激活,血小板数量增加、活性增强,形成炎症-凝血反应网络,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活化,出现广泛的血管炎,进而形成冠状动脉狭窄及栓塞等并发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血小板 血小板敏感蛋白1
下载PDF
川崎病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晋 董湘玉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4期81-84,89,共5页
川崎病(KD)是一种儿童时期获得性的心脏疾病,表现为血管炎综合征,常累及冠状动脉。虽然KD病因和整个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已有的证据表明KD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对各种病毒或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失调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病毒感染相关性强。根据临... 川崎病(KD)是一种儿童时期获得性的心脏疾病,表现为血管炎综合征,常累及冠状动脉。虽然KD病因和整个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已有的证据表明KD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对各种病毒或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失调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病毒感染相关性强。根据临床和实验证据,本文就与KD相关的病毒感染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深入研究KD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病毒感染 人类冠状病毒 腺病毒 EB病毒 细小病毒B19
下载PDF
安神二号胶囊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石洲宝 戴恩来 +6 位作者 李美娟 陈林庆 杨锡仓 李红 李向丽 刘敏科 彭晓明 《中国药师》 CAS 2006年第9期844-846,共3页
目的:观察安神二号胶囊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口服安神二号胶囊,4粒,tid,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20-40 mg·d^(-1)。两组病例均于入院时、治疗0,2,4,6周时分别计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 目的:观察安神二号胶囊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口服安神二号胶囊,4粒,tid,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20-40 mg·d^(-1)。两组病例均于入院时、治疗0,2,4,6周时分别计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虑量表(HAMA)总分及治疗后的减分率。结果:两组患者HAMD及HAMA,总分在治疗结束时均显著下降(P <0.01)。两组之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率安神二号胶囊组79.3%,帕罗西汀组为85.1%(P>0.05)。安神二号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结论:安神二号胶囊是安全有效的抗抑郁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神二号胶囊 帕罗西汀 抑郁症
下载PDF
甘肃地区581例川崎病患儿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谨志 邓海梅 +5 位作者 闵丽 王晋 牛少敏 刘亚红 杨轶男 董湘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4499-4505,共7页
背景川崎病(KD)是一种与冠状动脉病变(CAL)相关的系统性血管炎,可导致心肌病、心肌梗死甚至死亡。目前,KD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显著影响成年后个体远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 背景川崎病(KD)是一种与冠状动脉病变(CAL)相关的系统性血管炎,可导致心肌病、心肌梗死甚至死亡。目前,KD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显著影响成年后个体远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对降低疾病发生率有重要意义。目的从人口学特征、时间分布和地域差异三方面探讨KD在甘肃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期为西部地区KD的管理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2019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581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患儿1个月内CAL发生情况将其分为KD合并CAL组(CAL组)和无CAL组(NCAL组),根据发病年龄划分为≤1岁、>1~3岁、>3~6岁和>6岁4个年龄段。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收集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民族、发病时间等)、冠状动脉彩超结果。结果(1)人口学特征:581例KD患儿的中位发病年龄为1.9(1.2,3.2)岁,男∶女为1.9∶1,男性患儿在KD人群中的发病比例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χ^(2)趋势=5.100,P<0.05)。(2)时间分布:不同年份间KD病例数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22.348,P<0.001);各季节患儿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18,P=0.006);春季患儿占比与年龄段呈负相关(r_(s)=-1,P<0.001),而秋季患儿占比与年龄段呈正相关(r_(s)=1,P<0.001)。(3)地域差异:结合甘肃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将甘肃省划分为河西、陇中、陇东、陇东南、民族五大区域;依据城镇居民日常生活开支、职工平均工资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将甘肃省按发达程度由高到低划分为四类地区。陇中(χ^(2)趋势=86.011,P<0.001)、陇东南(χ^(2)趋势=23.848,P<0.001)和民族区域的KD病例数(χ^(2)趋势=17.463,P<0.001)均逐年增加;一类(χ^(2)趋势=54.551,P<0.001)、二类(χ^(2)趋势=20.586,P<0.001)、三类(χ^(2)趋势=14.844,P<0.001)和四类地区的KD病例数(χ^(2)趋势=36.013,P<0.001)均逐年增加。(4)影响因素:不同年份间合并CAL(χ^(2)趋势=95.041,P<0.001)和NCAL的KD病例数(χ^(2)趋势=38.719,P<0.001)均呈上升趋势,尤以CAL组为著(χ^(2)趋势=9.50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011,95%CI(1.313,6.907)〕、性别〔OR=1.634,95%CI(1.137,2.349)〕和四类地区〔OR=1.772,95%CI(1.172,2.679)〕是KD合并CAL的影响因素。结论甘肃地区KD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以CAL组KD患儿的增长为著,疾病负担严重,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明显,为降低KD及其并发症发生率,需要提高公众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在夏季对男性婴幼儿适当加大防治力度(尝试对KD高危人群提前干预,如免疫调节)、建立健全KD随访机制、加强基层医生培训、开展多中心研究并持续监测KD的流行病学特征以获取与最佳预防策略、早期诊断、治疗时机和治疗选择相关的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流行病学研究 冠状动脉疾病 疾病特征
下载PDF
儿童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晓帅 董湘玉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68-71,共4页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的典型病理过程为心内膜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明显增生,最终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大多数EFE病例在1岁以内发病,突然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进行性加重。在部分EFE病例中,自身免疫过程可能起着主要的作用。对于基...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的典型病理过程为心内膜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明显增生,最终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大多数EFE病例在1岁以内发病,突然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进行性加重。在部分EFE病例中,自身免疫过程可能起着主要的作用。对于基因突变的研究是寻找EFE的发病机制和开发新治疗的一个方向。心脏磁共振可以更加精确地诊断和评价EFE。卡维地洛和IVIG在EFE治疗中的作用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儿童 自身免疫 基因突变 心脏磁共振
下载PDF
川崎病及所致冠状动脉病变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袁时健 孔玉洁 董湘玉 《中国医药》 2022年第9期1431-1434,共4页
川崎病及所致冠状动脉病变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获得性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川崎病及所致冠状动脉病变的病因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认为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川崎病及所致冠状动脉病变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获得性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川崎病及所致冠状动脉病变的病因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认为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主要与感染因素、遗传易感因素、免疫学因素等有关,且与川崎病患儿个体的种族、年龄等流行病学特征存在一定关联,但目前仍无定论。本文将结合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病因与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流行病学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不同剂量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Caspase-3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芸娟 苟弘萍 +1 位作者 牛少敏 董湘玉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7年第4期283-286,369,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发生细胞凋亡及对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 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芪低剂量组、黄芪中剂量组、黄芪高剂量组5组,每组各12只。制...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发生细胞凋亡及对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 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芪低剂量组、黄芪中剂量组、黄芪高剂量组5组,每组各12只。制备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后黄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0.1、0.2、0.4mL/(g·d),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g·d),每日1次,连用14d。在第3、7、10、14天取心脏及血清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Caspase-3表达活性的检测、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检测。结果 (1)模型对照组小鼠心肌病理积分、CK-MB、cTnⅠ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黄芪低、中、高剂量组Caspase-3表达活性、CK-MB、cTnⅠ值、心肌病理积分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黄芪低、中、高剂量组各组间心肌病理积分、CK-MB及Caspase-3表达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细胞凋亡参与了病毒性心肌炎发生时小鼠的心肌损伤,Caspase-3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2)小剂量的黄芪注射液即可以通过下调心肌细胞Caspase-3活性减少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柯萨奇病毒B3 细胞凋亡 黄芪 CASPASE-3 小鼠
下载PDF
儿童直立不耐受与微观营养素和体质指数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红芳 董湘玉 肖要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3-477,共5页
直立不耐受(OI)是一组以自主神经系统调节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1],通常指直立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如晕厥、头晕、头痛、视物模糊、面色改变、心悸和恶心等,平卧后症状可以缓解。然而不是所有OI症状都发生于直立位[2]。OI主要包括血管... 直立不耐受(OI)是一组以自主神经系统调节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1],通常指直立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如晕厥、头晕、头痛、视物模糊、面色改变、心悸和恶心等,平卧后症状可以缓解。然而不是所有OI症状都发生于直立位[2]。OI主要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直立性低血压(OH)及直立性高血压(OHT)4种临床亚型。现有研究表明,OI症状主要是由神经体液调节障碍所致[3],确切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直立性低血压 调节障碍 直立不耐受 直立位 临床综合征 神经体液调节 自主神经系统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芸娟 刘亚红 +2 位作者 董湘玉 常欲晓 倪倩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8期1140-1141,共2页
目的临床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住院患儿中诊断为VMC的55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二磷酸果糖等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疗... 目的临床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住院患儿中诊断为VMC的55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二磷酸果糖等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疗程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症状、血清心肌酶、心电图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VMC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病毒性疾病 果糖二磷酸盐类 注射剂 生脉散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儿童直立不耐受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要 张小华 +1 位作者 魏红芳 董湘玉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6期82-88,共7页
直立不耐受(OI)多见于直立体位,也可见于其他体位,平卧后症状可以缓解。OI分为血管迷走性晕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直立性低血压及直立性高血压4种常见亚型。OI的反复发作导致儿童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心身健康。OI的... 直立不耐受(OI)多见于直立体位,也可见于其他体位,平卧后症状可以缓解。OI分为血管迷走性晕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直立性低血压及直立性高血压4种常见亚型。OI的反复发作导致儿童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心身健康。OI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不同亚型的OI发病机制存在交叉,但又有差异,本研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儿童OI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不耐受 发病机制 儿童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及其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在川崎病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吴谨志 闵丽 董湘玉 《中国医药》 2021年第11期1735-1739,共5页
川崎病是不同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作用下在心血管组织涉及的炎症应答,可引起心肌炎、血管炎和慢性心血管重塑,最终导致不可逆转的心脏后遗症。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IL-1)促炎途径在急性川崎病患儿中被上调,并在川崎病动物模型中起到关键... 川崎病是不同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作用下在心血管组织涉及的炎症应答,可引起心肌炎、血管炎和慢性心血管重塑,最终导致不可逆转的心脏后遗症。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IL-1)促炎途径在急性川崎病患儿中被上调,并在川崎病动物模型中起到关键作用,提示IL-1是川崎病发病的重要介质,阻断IL-1通路的靶向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IL-1受体拮抗剂(IL-1Ra)阿那白滞素已成功用于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抵抗和危重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治疗,但因临床资料的缺乏,IL-1在川崎病人群中的作用机制和IL-1Ra在川崎病中的应用还需要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抵抗 白细胞介素1 阿那白滞素
下载PDF
川崎病流行特征研究进展
20
作者 赵晓云 闵丽 董湘玉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779-783,共5页
川崎病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性炎症性疾病,以健康儿童突发的高热为临床表现,伴有皮肤、黏膜、淋巴结、心血管,甚至肝脏、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的无菌性炎症改变。近年来川崎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与病毒感染有关。本研... 川崎病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性炎症性疾病,以健康儿童突发的高热为临床表现,伴有皮肤、黏膜、淋巴结、心血管,甚至肝脏、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的无菌性炎症改变。近年来川崎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与病毒感染有关。本研究对国内外川崎病的流行特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对川崎病的鉴别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儿童 流行病学 病毒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