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锥形植入脑深部电极射频热凝毁损治疗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1例
1
作者 韩彦明 沈云娟 +4 位作者 史哲 兰正波 刘亚丽 王天成 张新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7-239,共3页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是引起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常见原因,在癫痫手术中约占1/2。文献研究表明传统开颅术治疗后癫痫缓解率可达85%,效果良好[1-2]。但毗邻功能区且位置深在的FCD,传统开颅术并发症较多、手术...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是引起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常见原因,在癫痫手术中约占1/2。文献研究表明传统开颅术治疗后癫痫缓解率可达85%,效果良好[1-2]。但毗邻功能区且位置深在的FCD,传统开颅术并发症较多、手术风险高,且该部位往往需要植入脑深部电极来鉴别功能区与致痫区的关系,因此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引导的射频热凝术可能成为外科干预的最佳选择,然而该技术仅部分毁损致痫灶,治疗效果较开颅手术低。如何优化常规电极植入方案使得植入电极全面覆盖致痫灶从而提高射频热凝效果,目前相关研究国内外鲜有报告。文中对1例位于中央后沟与顶内沟交界区的FCD采用沿沟底依据病灶形态"锥形植入"的方法来优化植入方案,以达到彻底毁损致痫灶来提高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热凝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锥形电极植入
下载PDF
立体定向脑电图引导的射频热凝术治疗癫痫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韩彦明 史哲 +3 位作者 兰正波 颜抒阳 王天成 张新定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331-335,共5页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 SEEG)引导的射频热凝(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RF-TC)在癫痫中的治疗效果,并初步探讨影响效果的原因。方法对32例SEEG引导RF-TC患者,分析热凝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 SEEG)引导的射频热凝(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RF-TC)在癫痫中的治疗效果,并初步探讨影响效果的原因。方法对32例SEEG引导RF-TC患者,分析热凝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癫痫治疗效果;比较MRI阴性与MRI阳性、SEEG发作起始有低波幅快节律与无低波幅快节律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 (1)32例患者热凝后2个月达EngelⅠ级26例(81%),发作频率减少达50%以上30例(90%);热凝后6个月,达EngelⅠ级14例(44%),发作频率减少达50%以上22例(66%);热凝后12月,达EngelⅠ级12例(33%),发作频率减少达50%以上17例(53%);(2)2个月疗效与6个月、12个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6个月疗效与12个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MRI阴性者与MRI阳性者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4)SEEG发作起始有低波幅快节律与无低波幅快节律者之间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SEEG引导的射频热凝治疗癫痫初期效果良好,2~6个月疗效明显减退,6个月后疗效趋于稳定,但较传统切除手术疗效差;增加致痫灶内电极数可提高疗效;SEEG发作起始有低波幅快节律者RF-TC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脑电图 射频热凝 低波幅快节律
原文传递
颞-顶-枕结合区癫痫的临床特征和致痫灶定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彦明 沈云娟 +10 位作者 史哲 兰正波 刘亚丽 何文斌 王小强 杨文桢 史雪峰 杨宝慧 王天成 门晓旭 张新定 《癫痫杂志》 2020年第6期492-497,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颞-顶-枕结合区(Tempor-parietal-occipital junction,TPOJ)癫痫的临床电生理、发作症状学、多模态影像特征和致痫灶定位。方法回顾2015年3月—2018年8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6例经分析已被证实为TPOJ癫痫患者的发作症状... 目的初步探讨颞-顶-枕结合区(Tempor-parietal-occipital junction,TPOJ)癫痫的临床电生理、发作症状学、多模态影像特征和致痫灶定位。方法回顾2015年3月—2018年8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6例经分析已被证实为TPOJ癫痫患者的发作症状学、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及两者融合的表现、长程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结果,分析其在致痫灶定位中的价值,并探讨基于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多模态评估在定位致痫灶中的作用。结果发作首发症状:6例患者中2例为复杂视幻觉先兆症;3例为头眼偏转(2例为致痫灶对侧,1例为同侧);1例为过度运动。头皮EEG示:间歇期癫痫样放电位均为多脑区性,但能定侧;发作期脑电4例为弥漫性放电,无侧向性,2例能定侧(1例为一侧半球起始,1例为一侧后头部起始)。影像学表现:2例MRI为阴性,2例外伤后软化灶,2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MRI和PET-CT融合后均能发现包括TPOJ的较大范围低代谢区。6例患者均行立体定向电极植入,植入后脑电监测均能明确致痫灶。结论对于TPOJ区癫痫,发作起始期先兆、多模态影像表现可为定位致痫灶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头皮EEG和除先兆外的首发症状仅能提供参考线索;基于SEEG的多模态评估能精准定位发作起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痫灶 立体定向脑电图 颞-顶-枕结合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