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重组人p53腺病毒转染淋巴瘤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泽法
汤华
+3 位作者
宋飞雪
曾鹏云
岳玲玲
张连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2-597,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转染淋巴瘤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采集初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肿大的淋巴结和外周血,分别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培养,均分为实验组(rAd-p53-DC)、对照组(rAd-...
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转染淋巴瘤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采集初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肿大的淋巴结和外周血,分别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培养,均分为实验组(rAd-p53-DC)、对照组(rAd-DC)和空白对照组。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转染2种来源的DC,流式细胞术检测DC免疫表型,Western blot鉴定P53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12的含量,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经rAd-p53转染的两种来源DC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结果表明,实验组DC的表型(CD1a除外)CD83、CD80、CD86和HLA-DR表达均较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P53蛋白的表达上调,培养上清液中IL-12分泌水平较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明显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且刺激能力随rAd-p53-DC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也能刺激同种自体淋巴细胞增殖,但较实验组差(P<0.05)。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CTL效应)检测显示,实验组介导同种异体的淋巴细胞杀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且淋巴结来源DC的CTL效应明显高于外周血来源DC(P<0.05)。结论:rAd-p53-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有可能在解决淋巴瘤的微小残留病、DC免疫耐受等问题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P53腺病毒
树突状细胞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组人p53腺病毒转染淋巴瘤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泽法
汤华
+3 位作者
宋飞雪
曾鹏云
岳玲玲
张连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6期1087-1092,共6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转染淋巴瘤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采集本科室初诊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肿大淋巴结分离单个核细胞(MNC)进行体外DC的诱导培养,分为实验组A(rAd-p53-DC)、对照组A(rAd-DC)、空白对照组A(...
目的: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转染淋巴瘤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采集本科室初诊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肿大淋巴结分离单个核细胞(MNC)进行体外DC的诱导培养,分为实验组A(rAd-p53-DC)、对照组A(rAd-DC)、空白对照组A(N-DC),同时采集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MNC),进行体外DC的诱导培养,分为实验组B(rAd-p53-DC)、对照组B(rAd-DC)、空白对照组B(N-DC),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转染2种来源的DCS,流式检测DCS免疫表型,用Western-blotting鉴定P53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12的含量,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测定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法检测经rAd-p53转染的两种来源DCS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CTL)。结果:DC的表型(CD1a除外)CD83、CD80、CD86和HLA-DR实验组均较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Western-blotting可检测到实验组P53蛋白的表达。上清液中IL-12分泌水平实验组均较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具有明显的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且刺激能力随rAd-p53-DC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也能刺激同种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但较实验组差(p<0.05)。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CTL效应)结果显示,实验组介导同种异体的淋巴细胞杀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A的CTL效应明显高于实验组B,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Ad-p53-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有可能在解决淋巴瘤的MRD、DC免疫耐受等问题上发挥强大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
树突状细胞(DC)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原文传递
题名
重组人p53腺病毒转染淋巴瘤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泽法
汤华
宋飞雪
曾鹏云
岳玲玲
张连生
机构
江苏省兴化市人民
医院
血液
科
兰州大学
第二
附属
医院
血液
、
肿瘤科
出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2-597,共6页
文摘
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转染淋巴瘤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采集初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肿大的淋巴结和外周血,分别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培养,均分为实验组(rAd-p53-DC)、对照组(rAd-DC)和空白对照组。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转染2种来源的DC,流式细胞术检测DC免疫表型,Western blot鉴定P53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12的含量,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经rAd-p53转染的两种来源DC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结果表明,实验组DC的表型(CD1a除外)CD83、CD80、CD86和HLA-DR表达均较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P53蛋白的表达上调,培养上清液中IL-12分泌水平较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明显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且刺激能力随rAd-p53-DC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也能刺激同种自体淋巴细胞增殖,但较实验组差(P<0.05)。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CTL效应)检测显示,实验组介导同种异体的淋巴细胞杀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且淋巴结来源DC的CTL效应明显高于外周血来源DC(P<0.05)。结论:rAd-p53-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有可能在解决淋巴瘤的微小残留病、DC免疫耐受等问题方面发挥作用。
关键词
重组人P53腺病毒
树突状细胞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Keywords
recombinant adenovirus encoding human p53
dendritic cell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分类号
R730.51 [医药卫生—肿瘤]
R733.1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组人p53腺病毒转染淋巴瘤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泽法
汤华
宋飞雪
曾鹏云
岳玲玲
张连生
机构
江苏省兴化市人民
医院
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
出处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6期1087-1092,共6页
文摘
目的: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转染淋巴瘤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采集本科室初诊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肿大淋巴结分离单个核细胞(MNC)进行体外DC的诱导培养,分为实验组A(rAd-p53-DC)、对照组A(rAd-DC)、空白对照组A(N-DC),同时采集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MNC),进行体外DC的诱导培养,分为实验组B(rAd-p53-DC)、对照组B(rAd-DC)、空白对照组B(N-DC),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转染2种来源的DCS,流式检测DCS免疫表型,用Western-blotting鉴定P53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12的含量,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测定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法检测经rAd-p53转染的两种来源DCS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CTL)。结果:DC的表型(CD1a除外)CD83、CD80、CD86和HLA-DR实验组均较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Western-blotting可检测到实验组P53蛋白的表达。上清液中IL-12分泌水平实验组均较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具有明显的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且刺激能力随rAd-p53-DC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也能刺激同种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但较实验组差(p<0.05)。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CTL效应)结果显示,实验组介导同种异体的淋巴细胞杀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A的CTL效应明显高于实验组B,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Ad-p53-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有可能在解决淋巴瘤的MRD、DC免疫耐受等问题上发挥强大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
树突状细胞(DC)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Keywords
Recombinant adenovirs encoding human p53(rAd-p53)
Dendritic cells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
分类号
Q75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Q78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重组人p53腺病毒转染淋巴瘤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刘泽法
汤华
宋飞雪
曾鹏云
岳玲玲
张连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重组人p53腺病毒转染淋巴瘤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刘泽法
汤华
宋飞雪
曾鹏云
岳玲玲
张连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