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9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化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高岳涵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8-123,共6页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关系到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其未来的人生规划,更是对西部边疆地区的民族关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较之汉族学生具有特殊性,...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关系到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其未来的人生规划,更是对西部边疆地区的民族关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较之汉族学生具有特殊性,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也时有不同,特别是男女学生在就业影响因素上存在着差异性。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都认为专业、学历以及个人能力是影响未来就业的最重要因素,而且对于就业形势有着不同程度的轻视和期望过高;传统文化和家庭对于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作用更深。为此,建议政府和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培训机制和知识技能支持系统,以扩大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空间与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少数民族大学生 就业 影响因素 性别差异化
下载PDF
兰州市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杨萍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宗教信仰 兰州市 状况调查 宗教与科学 个案访谈 问卷调查 宗教知识
下载PDF
西北大城市穆斯林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问题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侯海坤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45,共8页
穆斯林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其乡土文化体系下构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面临着城市文化语境的挑战,其城市适应问题的关键在于文化的适应与融入。本文对兰州市穆斯林流动人口的分布格局和从业特征进行了总结,从居住、工作和生活条件,职业... 穆斯林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其乡土文化体系下构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面临着城市文化语境的挑战,其城市适应问题的关键在于文化的适应与融入。本文对兰州市穆斯林流动人口的分布格局和从业特征进行了总结,从居住、工作和生活条件,职业、收入和权益保障,子女受教育,城市文化融入四个维度探析了穆斯林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问题,并对穆斯林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障碍因素作了分析,最后就穆斯林流动人口的适应困境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林 流动人口 城市适应 文化适应 适应困境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西北特色农产品品牌网络推广研究——以“兰州百合”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权玺 林静 《农业网络信息》 2016年第8期34-37,共4页
本文以"兰州百合"品牌网络推广策略为切入点,思考了新媒体环境下西北特色农产品品牌网络推广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提出了基于新媒体的西北特色农产品品牌网络推广,不仅能够完成农产品自身的产品变现和品牌增值,还可以借助网络效... 本文以"兰州百合"品牌网络推广策略为切入点,思考了新媒体环境下西北特色农产品品牌网络推广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提出了基于新媒体的西北特色农产品品牌网络推广,不仅能够完成农产品自身的产品变现和品牌增值,还可以借助网络效应实现地理集聚和虚拟集群的耦合,从而在提升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能力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整体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西北特色农产品 品牌网络推广 兰州百合
下载PDF
兰州市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现状调查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喻醒玲 《黑龙江史志》 2010年第21期177-179,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交流的加深和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几大宗教在我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作为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在中国的信徒的人数增长也非常迅速,其中不乏大学生信徒,那么,在兰州市的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情况如何?这些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交流的加深和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几大宗教在我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作为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在中国的信徒的人数增长也非常迅速,其中不乏大学生信徒,那么,在兰州市的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情况如何?这些大学生信徒信教的原因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信仰 基督教徒 基督教堂 课余生活 兰州市
下载PDF
西北地区城市穆斯林公共生活的人类学研究——基于兰州穆斯林婚介所的田野调查
6
作者 祁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54-58,共5页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和社会变革的加剧,传统穆斯林社区的公共生活受到挑战。穆斯林群众为了维持宗教生活,满足生存与发展之需,自觉、自主、自立地建构了新的公共生活。人们在这样的公共领域中彼此交流、相互监督,充分体现了穆斯林特有的...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和社会变革的加剧,传统穆斯林社区的公共生活受到挑战。穆斯林群众为了维持宗教生活,满足生存与发展之需,自觉、自主、自立地建构了新的公共生活。人们在这样的公共领域中彼此交流、相互监督,充分体现了穆斯林特有的公共性。穆斯林婚介所正是这种多元灵活的公共性集中展现的重要社会空间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穆斯林 西北地区 公共生活 公共性
下载PDF
西北地区回族女性教育对母亲教育的影响——以兰州市个案调查为例
7
作者 马晓露 《丝绸之路》 2013年第2期155-156,共2页
母亲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西北地区回族女性受教育水平影响着她们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母亲教育的开展。在现代西北回族社会,西北地区女性受教育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仍然落后,这影响了她们对于子孙后代的教育和回族自身... 母亲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西北地区回族女性受教育水平影响着她们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母亲教育的开展。在现代西北回族社会,西北地区女性受教育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仍然落后,这影响了她们对于子孙后代的教育和回族自身的发展。本文试图探析回族女性受教育水平与母亲教育的关系,以寻求妇女教育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回族 女性教育 母亲教育
下载PDF
西北农牧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调适研究
8
作者 王玉桃 吴宇婷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6-71,共6页
文化调适现象与农牧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新旧生产力之间、新旧生产关系之间相互摩擦适应的过程。在西北地区农牧村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农牧民,随时都发生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调适现象。对于文化调... 文化调适现象与农牧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新旧生产力之间、新旧生产关系之间相互摩擦适应的过程。在西北地区农牧村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农牧民,随时都发生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调适现象。对于文化调适现象,需要分析文化调适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快文化调适的过渡期,以此加快农牧村现代化的建设进程。本文分析了西北农牧村存在的文化调适现象,提出了农牧民如何积极应对文化调适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农牧村 现代化 文化调适 转型
下载PDF
影响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变量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徐黎丽 孙金菊 夏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8-23,共16页
本文在对当代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后,认为:接触深浅是民族关系得以展开的客观变量;民族认同是影响民族关系深入发展的主观变量;国家认同则是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核心变量。民族关系只有在客观接触与主观认同... 本文在对当代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后,认为:接触深浅是民族关系得以展开的客观变量;民族认同是影响民族关系深入发展的主观变量;国家认同则是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核心变量。民族关系只有在客观接触与主观认同统一的基础上,以国家认同为核心,才能真正走向平等与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边疆 民族地区 民族关系 接触 变量
下载PDF
论西北边境口岸的特点及发展路径 被引量:17
10
作者 徐黎丽 杨亚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5,共10页
从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到新疆喀什市所辖广大西北边境区域,分布着16个铁路、公路口岸。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虽严重受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限制,但交通、战略、商贸、农牧、矿产、旅游资源丰富;2.均是在丝绸之路和长城沿线驿站基础上发展... 从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到新疆喀什市所辖广大西北边境区域,分布着16个铁路、公路口岸。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虽严重受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限制,但交通、战略、商贸、农牧、矿产、旅游资源丰富;2.均是在丝绸之路和长城沿线驿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3.这些口岸的基础建设、边境管理、商贸功能发挥正常,但与当地社会和对应国家的文化外交关系有待提升;4.稀疏的边境口岸不能满足国境线漫长、地域辽阔的西北边境区域的发展需要。口岸的发展关系到国家边疆整体发展,鉴于西北边境口岸受自然条件限制、经济发展滞后、边疆事端较多等因素影响,在梳理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西北边境口岸的发展路径为:保护西北生态环境及其资源是西北边境口岸遵守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发展基础;收集整理口岸传统历史民族文化资源是西北边境口岸发展的根源与依据;与口岸所在地跨国民族与各职业群体共同发展是实现西北边境口岸以通兴边的途径;开放所有口岸,在重要战略区域开发新的口岸是西北边境口岸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边境口岸 特点 发展路径
下载PDF
西北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社区及社区民族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高永久 张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城市化是人口市民化及生产、居住方式现代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西北地区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为经济社会变迁提供了核心推动力,民族社区的形成是城市化背景下经济社会要素变化的必然结果。随着城乡各民族间生存、发展空间的一体化,民族成员... 城市化是人口市民化及生产、居住方式现代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西北地区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为经济社会变迁提供了核心推动力,民族社区的形成是城市化背景下经济社会要素变化的必然结果。随着城乡各民族间生存、发展空间的一体化,民族成员之间的接触日益频繁,推动城乡社区民族交往领域逐步拓展,这为西北民族地区的族际通婚创造了客观条件,从根本上促进了西北城乡社区民族关系的进一步深化。由于西北地区城乡社区的民族关系受到民族、宗教、地域等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西北城乡民族社区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不断开拓协调民族关系的思路,创新民族社区发展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城市化 民族社区 民族关系 民族交往
下载PDF
论西北跨国民族文化体系的戍边作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徐黎丽 唐淑娴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43,共4页
西北跨国民族以历史悠久、顺应自然、民族特色、跨国多元为特征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历史与生态为基础、民族特色为核心、跨国多元为形式的三层一体的西北跨国民族文化体系。这一文化体系的戍边作用表现在:首先,架起了中国与中南亚各... 西北跨国民族以历史悠久、顺应自然、民族特色、跨国多元为特征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历史与生态为基础、民族特色为核心、跨国多元为形式的三层一体的西北跨国民族文化体系。这一文化体系的戍边作用表现在:首先,架起了中国与中南亚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其次,这一文化体系中的三个层次分别在戍边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再次,兼容并蓄、开放宽容的跨国民族文化体系整体价值观则为跨国民族安全和平戍边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跨国民族 文化体系 戍边
下载PDF
当代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移民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黎丽 陈文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6-64,共9页
以建国以来的地方志、档案及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总结了建国以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移民特点,分析总结了当代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移民对西北民族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 西北少数民族 移民 政治稳定
下载PDF
从洮州湫神奉祀看西北屯戍文化的内涵 被引量:7
14
作者 武沐 徐国英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4-238,共5页
洮州湫神奉祀是以明初功臣为原型,以民间龙神祭祀的神学功能为内容,结合官方祭祀的形式,综合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神学体系,这种民间神学体系包含的文化意蕴为:1.戍边将士在构建本土神学文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2.湫神奉祀是国家祭祀与民间... 洮州湫神奉祀是以明初功臣为原型,以民间龙神祭祀的神学功能为内容,结合官方祭祀的形式,综合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神学体系,这种民间神学体系包含的文化意蕴为:1.戍边将士在构建本土神学文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2.湫神奉祀是国家祭祀与民间宗教的完美结合;3.洮州湫神是戍边将士的自我塑造;4.洮州湫神是世代戍边将士精神家园的守护神;5.洮州湫神融洽了民族关系;6.洮州湫神承载了民间娱乐的主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洮州 湫神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西北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何乃柱 王丽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65-72,共8页
西北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因区域环境、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而具有以下群体特征:他们在当地农民工群体中所占比例较高,多来源于周边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相比,他们的年龄更小、受教育水平更低;其就业领域集中于... 西北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因区域环境、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而具有以下群体特征:他们在当地农民工群体中所占比例较高,多来源于周边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相比,他们的年龄更小、受教育水平更低;其就业领域集中于具有民族特色的服务业;少数民族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与其他地区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相比数量较少,受教育程度更低,城市融入更难;其居住格局呈现围寺而居,小聚居、大杂居等特点;西北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有宗教信仰,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其人际交往呈现"去内卷化"特征,族际通婚的现象渐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 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 群体特征
下载PDF
西北民族地区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永久 刘庸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4-28,90,共6页
城市化是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西北民族地区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低密高疏的垂直分异和河谷平地密、高原山地疏的水平分异的特征。由于西北民族地区城市数量少及规模小的原因,从空间结构上看,省(区)际... 城市化是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西北民族地区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低密高疏的垂直分异和河谷平地密、高原山地疏的水平分异的特征。由于西北民族地区城市数量少及规模小的原因,从空间结构上看,省(区)际分布差异十分明显,表现为两个城市空间重点;从区域内的城市集聚区看,形成了三个块状城市集聚区:宁夏平原块状城市集聚区、兰州-西宁块状城市集聚区以及乌鲁木齐城市集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城市化 地域空间结构
下载PDF
中国西北陆疆民族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思路和途径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黎丽 杨丽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71,共9页
以中国西北陆疆民族地区城乡发展历史资料与现代西北陆疆若干城乡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比较古今中外城市发展轨迹和城乡一体化理论成果,提出中国西北陆疆民族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思路,即以保障国家陆疆安全和平发展为前提,乡村牧场以农... 以中国西北陆疆民族地区城乡发展历史资料与现代西北陆疆若干城乡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比较古今中外城市发展轨迹和城乡一体化理论成果,提出中国西北陆疆民族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思路,即以保障国家陆疆安全和平发展为前提,乡村牧场以农业、牧业为主导产业,城市以商业、工业和文化产业为主导产业,城乡并重,最终实现族群和谐、城乡互补、边疆稳定的"小城大村"目标。需采取的具体途径是:公路铁路口岸所在乡镇与乡村牧场发展一体化与戍边相协调;所有边境县辖区乡镇与乡村牧场互补发展;避免县城、地州、省区城市过度城市化,走小城与大村并重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陆疆 城乡发展一体化 小城大村 城乡并重
下载PDF
人口因素与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GRA)分析——以西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宁 张宏亮 +1 位作者 夏锋 项科杰 《西北人口》 2003年第3期43-46,共4页
在农业、医学、经济及社会各领域内,灰色关联分析(GRA)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建立了区域经济增长与人口因素及物资资本投入的GRA分析模型,并以西北地区为例具体测算了人口及物质诸因素与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关联度。
关键词 人口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劳动力 GRA 灰色关联分析 区域经济 西北地区
下载PDF
丝绸之路在西汉“贯通”对中国西北边疆经略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黎丽 古力努尔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4,共7页
虽然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研究丝绸之路对中国经略西北边疆影响的作品并不丰富。如今在海上丝绸之路代替陆上丝绸之路将近千年、"一带一路"成为中国西部发展及向西开放的国家战略之时,研究丝绸之路在西汉贯通对中国... 虽然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研究丝绸之路对中国经略西北边疆影响的作品并不丰富。如今在海上丝绸之路代替陆上丝绸之路将近千年、"一带一路"成为中国西部发展及向西开放的国家战略之时,研究丝绸之路在西汉贯通对中国经略西北边疆的影响,不仅对我们今天实施即发展中国西部又向西开放的"一带一路"战略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而且也对解决中国西北边疆存在的某些问题有所借鉴。基于以上两点,本文通过比较丝绸之路在西汉贯通前后的亚欧交通运行及对接实况、中国版图从中原向西推进的变化及中国由对中原的治理转向以绿洲穿越戈壁沙漠为特征的西北边疆治理后采取的治理策略等方面,对丝绸之路在西汉贯通对中国经略西北边疆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丝绸之路能够在西汉贯通,是多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结果,对中国经略西北边疆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中国向西开放发展的战略得以实现;中国西北边疆得以拓展和中国版图得以扩大;中国传统治理边疆策略逐渐形成。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西北版图基本随丝绸之路的贯通而奠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两汉 西北边疆
下载PDF
心理学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一项关于心理学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性的调查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静 薛志华 沙良波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9-24,共6页
心理学课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地位独特 ,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心理学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的探讨 ,认为心理学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发展 ,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以培养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性 ,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对心理... 心理学课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地位独特 ,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心理学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的探讨 ,认为心理学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发展 ,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以培养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性 ,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对心理学教学的多层次要求集中在内容、教师、辅助手段、课堂氛围等方面 ,心理学教学对此要采取多种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