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北缘临夏盆地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过程 被引量:52
1
作者 袁道阳 张培震 +3 位作者 方小敏 王志才 宋春晖 郑德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3-250,共8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临夏盆地是一个挤压挠曲型的前陆盆地,褶皱和逆冲断裂带自7.8Ma开始由西向东向盆地内部扩展,形成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代表高原东北部持续的构造变形过程。这种同沉积的构造变形一直持续到大约1.8Ma左右东山...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临夏盆地是一个挤压挠曲型的前陆盆地,褶皱和逆冲断裂带自7.8Ma开始由西向东向盆地内部扩展,形成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代表高原东北部持续的构造变形过程。这种同沉积的构造变形一直持续到大约1.8Ma左右东山组沉积结束,临夏盆地内部强烈褶皱变形,致使东山组及其以下的新生代地层均被卷入褶皱之中(与其上的最老黄河阶地——井沟砾石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拉脊山断裂继续向北东方向扩展,银川背斜最终形成。随后黄河、大夏河出现,开始了发育河流阶地和堆积风成黄土的新阶段。由平衡地质剖面法得到临夏盆地西缘7.8Ma以来总的地壳缩短量为3.2~3.6km,缩短率为0.41~0.46mm/a。如果取从7.8到1.8Ma之间的大约6.0Ma作为临盘夏盆地的构造变形时段,其缩短速率则为0.5~O.6mm/a。从临夏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来看,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变形以沿北西西向断裂的逆冲和地壳缩短为主要特征,导致挤压挠曲型前陆盆地的逐渐隆升和消亡,最终使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大部分并入青藏高原东北缘,成为青藏高原的最新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临夏 晚新生代 构造变形 地壳缩短 盆地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与机制探讨 被引量:20
2
作者 高红山 潘保田 +4 位作者 邬光剑 李吉均 李炳元 Douglas Burbank 业渝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第四纪期间祁连山东段发育了多级洪积台地与河流阶地,它们是研究区域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良好的载体。对该区主要河流阶地序列的野外考察,利用ESR、TL、IRSL以及14C等测年方法,研究表明,第四纪期间石羊河上游的各大支流普遍发育了5-6级阶... 第四纪期间祁连山东段发育了多级洪积台地与河流阶地,它们是研究区域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良好的载体。对该区主要河流阶地序列的野外考察,利用ESR、TL、IRSL以及14C等测年方法,研究表明,第四纪期间石羊河上游的各大支流普遍发育了5-6级阶地,其中南营村附近金塔河五级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大致为1.24MaB.P.(T5)、0.78MaB.P.(T4)、0.14MaB.P.(T3)、0.06MaB.P.(T2)和0.01MaB.P.(T1),完全可以与该区沙沟河、黄河兰州段以及长江三峡段的阶地序列相对比。从各级阶地砾石层的堆积时代以及阶地的沉积特征分析,我们认为,即使在构造活动区域,气候变化在河流地貌演化过程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时代 成因 河流阶地 祁连山东段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金塔河流域层状地貌时代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高红山 潘保田 +3 位作者 李吉均 邬光剑 李炳元 业渝光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祁连山东段金塔河流域分布着两级夷平面(山顶面与主夷平面)、一级剥蚀面和多级河流阶地,它们是晚新生代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产物。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spinresonance ,简写为ESR)、热释光(Lumines cence ,简写为TL)、红外释光(In... 祁连山东段金塔河流域分布着两级夷平面(山顶面与主夷平面)、一级剥蚀面和多级河流阶地,它们是晚新生代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产物。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spinresonance ,简写为ESR)、热释光(Lumines cence ,简写为TL)、红外释光(Infra redstimulatedluminescence ,简写为IRSL)和14 C等绝对测年手段并结合区域对比的研究表明,该区山顶面形成于老第三纪,主夷平面形成于中新世至上新世,剥蚀面解体于1 4MaB P 左右。其后金塔河流域发育5~6级阶地,形成时代大致为1 2 4MaB P 、0 78MaB P 、0 14MaB P 、0 0 6MaB P 、0 0 3MaB P 和0 0 1MaB P 。结合河流阶地的形成年代、发育特征以及邻区阶地的发育模式研究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时代 剥蚀面 河流阶地 金塔河 祁连山东段
下载PDF
亚洲大陆沙尘过程与北太平洋地区生物环境效应:以2001年4月中旬中亚特大沙尘暴为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韩永翔 奚晓霞 +2 位作者 方小敏 宋连春 杨胜利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649-2655,共7页
铁肥料效应的验证一直是研究全球变化的热点问题.Bishop等在2001年4月观测到中亚沙尘越过北太平洋PAPA地区引起了该区海洋生物大幅增长的事实,为铁假说的成立提供了自然状态下最有力的沙尘-海洋过程生物环境效应证据.我们通过分析2001年... 铁肥料效应的验证一直是研究全球变化的热点问题.Bishop等在2001年4月观测到中亚沙尘越过北太平洋PAPA地区引起了该区海洋生物大幅增长的事实,为铁假说的成立提供了自然状态下最有力的沙尘-海洋过程生物环境效应证据.我们通过分析2001年4月中亚大陆强沙尘暴源区的中国大陆、沙尘远程传输区的韩国、日本及更遥远的美国的地面同步PM10观测资料以及同期在北太平洋地区海洋表层进行的有机碳和叶绿素观测资料,结合气象诊断和TOMS卫星气溶胶指标的分析,从大陆沙尘过程分析表明沙尘浓度由源地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呈指数衰减,估算这场强沙尘暴过程可以为北太平洋PAPA地区带去3.1~5.8 μg/m3的风成Fe,导致了Bishop海洋实验过程中观测到了海洋生物的急剧增长,从而从大陆沙尘过程方面为铁假说在自然状态下的成立补充了更详细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地区 铁假说 远程传输 沙尘通量 气候效应
原文传递
表土颜色和气候定性至半定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86
5
作者 杨胜利 方小敏 +3 位作者 李吉均 安芷生 陈诗越 福泽仁之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2期175-181,共7页
通过中国现代土壤的颜色测定,发现土壤颜色与成土过程和现代气候因子之间有良好的函数关系,土壤红度和黄度主要与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含量密切相关,与气候的关系在热带-暖温带湿润区表现最好,而明度与有机质积累、腐殖质过程和碳酸盐化过... 通过中国现代土壤的颜色测定,发现土壤颜色与成土过程和现代气候因子之间有良好的函数关系,土壤红度和黄度主要与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含量密切相关,与气候的关系在热带-暖温带湿润区表现最好,而明度与有机质积累、腐殖质过程和碳酸盐化过程等密切相关,与气候的关系仅存在于温带湿润-干旱区.土壤的湿度和表面糙度对土壤颜色有较大影响,野外土壤颜色的直接测定有较大误差.同时,对经典黄土剖面进行的千年尺度和万年尺度颜色气候记录的分析表明,颜色气候记录在这两个尺度上均可很好地再现亚洲季风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并表现出了磁化率在相对湿度较高的地区所不能指示出的成土过程和气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颜色 黄土-古土壤 气候变化 定性关系 定半性关系 磁化率 土壤气候地层学
原文传递
祁连山区中西段沉积物粒径和青藏高原隆升关系模型 被引量:20
6
作者 傅开道 高军平 +1 位作者 方小敏 李吉均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2期169-174,共6页
通过对祁连山中西段河流沉积物粒径的测量统计,探寻其与青藏高原北缘主峰和高原高度的相关关系,建立相应的关系模型,并将模型应用到老君庙剖面,最后得出青藏高原北缘自8.35 Ma以来高原隆升过程曲线.据此认为青藏高原北部自8.35MaBP隆升... 通过对祁连山中西段河流沉积物粒径的测量统计,探寻其与青藏高原北缘主峰和高原高度的相关关系,建立相应的关系模型,并将模型应用到老君庙剖面,最后得出青藏高原北缘自8.35 Ma以来高原隆升过程曲线.据此认为青藏高原北部自8.35MaBP隆升以来,从平均海拔约900 m隆升到现在的约3700 m,其中8.35~3.1 MaBP隆升较慢,幅度较小.总抬升了420 m,3.1 MaBP至今,隆升加剧,表现为明显的后期加速过程,共抬升了约2400 m.0.9 Ma左右,青藏高原北部抬升到平均海拔约3000 m,进入冰冻圈;主峰达到4000 m以上,指示主峰发育冰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沉积物粒径 老君庙剖面 青藏高原隆升 关系模型 隆升幅度
原文传递
酒西盆地晚新生代地层的ESR年代 被引量:25
7
作者 史正涛 业渝光 +2 位作者 赵志军 方小敏 李吉均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2期163-168,共6页
采用ESR(电子自旋共振)方法,对酒西盆地老君庙剖面晚新生代地层进行了系统测年.结果表明,玉门砾岩开始沉积的年代为3.45 Ma,结束时间为0.94 Ma;酒泉砾石层自0.84 Ma堆积.玉门砾岩开始堆积的时间大约是祁连山和青藏高原北部强烈隆升开始时.
关键词 ESR年代 酒西盆地 酒泉砾石层 玉门砾岩 晚新生代地层 高原隆升 沉积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北缘酒西盆地13Ma以来沉积演化与构造隆升 被引量:63
8
作者 宋春晖 方小敏 +3 位作者 李吉均 高军平 赵志军 范马洁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2期155-162,共8页
13 MaBP以来从祁连山剥蚀的物质广泛沉积于酒西盆地南缘,可划分出5个沉积相组合,其沉积演化分为4个阶段.酒西盆地的沉积与高原隆升响应关系揭示出高原自13 MaBP以来先后经历了:稳定期(>8.26 Ma)、持续逐步较快速隆升期(8.26~<4.9... 13 MaBP以来从祁连山剥蚀的物质广泛沉积于酒西盆地南缘,可划分出5个沉积相组合,其沉积演化分为4个阶段.酒西盆地的沉积与高原隆升响应关系揭示出高原自13 MaBP以来先后经历了:稳定期(>8.26 Ma)、持续逐步较快速隆升期(8.26~<4.96Ma)和急剧强烈阶段性隆升期(>3.66~0 Ma).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一个多阶段、不等速和非均变的复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演化 构造隆升 晚新生代 酒西盆地 青藏高原 隆升过程
原文传递
晚新生代六盘山隆升过程初探 被引量:41
9
作者 宋友桂 方小敏 +2 位作者 李吉均 安芷生 苗晓东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2期142-148,共7页
通过对六盘山地区山麓剥蚀面上的红层和陇东盆地的红黏土剖面古地磁测年及地貌地层学研究,发现红层或红黏土均形成于约8.1 MaBP,指示了晚白垩世以来形成的夷平面在此时被断裂错开,发育终止,六盘山开始隆升;在约5.2 MaBP时再次小规模隆升... 通过对六盘山地区山麓剥蚀面上的红层和陇东盆地的红黏土剖面古地磁测年及地貌地层学研究,发现红层或红黏土均形成于约8.1 MaBP,指示了晚白垩世以来形成的夷平面在此时被断裂错开,发育终止,六盘山开始隆升;在约5.2 MaBP时再次小规模隆升,堆积相应的细砾沉积,并随后剥蚀形成山麓剥蚀面;到约3.8 MaBP,六盘山大规模加速隆起,河流急剧下切,河湖相沉积结束,典型风成红黏土沉积出现.六盘山的隆起过程可较好地与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的隆起过程相对比,它应是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地层 红黏土/红层 构造演化 六盘山 晚新生代 隆升过程 地貌地层学
原文传递
祁连山东段0.83Ma以来的构造-气候事件 被引量:23
10
作者 邬光剑 潘保田 +2 位作者 李吉均 管清玉 刘志刚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2期202-208,共7页
根据祁连山北麓季风西北边缘区的河流阶地系列和风成黄土的研究,重建了该区中更新世以来的构造隆升和气候演化历史.研究发现,中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的数次隆升事件与本研究区及其他地区的气候记录有一定的耦合性,发生于0.83和0.14Ma的构... 根据祁连山北麓季风西北边缘区的河流阶地系列和风成黄土的研究,重建了该区中更新世以来的构造隆升和气候演化历史.研究发现,中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的数次隆升事件与本研究区及其他地区的气候记录有一定的耦合性,发生于0.83和0.14Ma的构造事件,可以分别与0.64 Ma时沙漠的显著扩张及沙漠周期性进退的开始、末次冰期以来中国西北的极端干旱相对应.这些构造-气候耦合事件可能暗示了构造隆升对气候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构造隆升 气候变化 黄土 沙漠 祁连山 构造-气候耦合事件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更新世黄土磁化率和磁性地层与高原重大气候变化事件 被引量:19
11
作者 颜茂都 方小敏 +4 位作者 陈诗越 杨胜利 吕连清 李吉均 安芷生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2期182-186,共5页
对甘孜详细的黄土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甘孜黄土底部的年龄大约在1.13 Ma,在0.95~0.92和0.65~0.5 Ma期间有两次显著的气候事件.它们共同说明青藏高原大气环流在约1.13 Ma产生了显著的变化,青藏高原进入冰冻圈;在0.65~0.5 Ma左右青藏... 对甘孜详细的黄土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甘孜黄土底部的年龄大约在1.13 Ma,在0.95~0.92和0.65~0.5 Ma期间有两次显著的气候事件.它们共同说明青藏高原大气环流在约1.13 Ma产生了显著的变化,青藏高原进入冰冻圈;在0.65~0.5 Ma左右青藏高原冰川作用可能达到最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黄土 大气环流 气候变化 更新世 磁性地层学 磁化率
原文传递
8.1Ma以来朝那黄土-红黏土剖面粒度揭示的冬季风与北半球高纬气候的耦合演化 被引量:19
12
作者 吕连清 方小敏 +2 位作者 J.A.Mason 李吉均 安芷生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2期149-154,共6页
通过迄今发现最老的800多万年前的红黏土-黄土高分辨率的粒度分析及其与北大西洋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的对比.揭示亚洲冬季风的演化具有4个明显的阶段.青藏高原在约8,3.6和2.6 MaBP以及其后的阶段性隆升可能是导致亚洲冬季风阶段性演化的驱... 通过迄今发现最老的800多万年前的红黏土-黄土高分辨率的粒度分析及其与北大西洋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的对比.揭示亚洲冬季风的演化具有4个明显的阶段.青藏高原在约8,3.6和2.6 MaBP以及其后的阶段性隆升可能是导致亚洲冬季风阶段性演化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黄土 黄土高的 冬季风 青藏高原 粒度分析 北半球高纬气候 耦合演化 驱动机制
原文传递
祁连山北缘酒东盆地晚新生代磁性地层 被引量:17
13
作者 赵志军 方小敏 李吉均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2期195-201,共7页
对河西走廊西端的酒东盆地文殊山背斜剖面开展的磁性地层学工作初步结果表明,疏勒河群胳塘沟组、牛胳套组和玉门砾岩的年代分别约为>11~8.6,8.6~4.5和4.5~0.9 Ma.沉积环境分析发现从约8.6~7.6 Ma起青藏高原北部从较低的高度开始... 对河西走廊西端的酒东盆地文殊山背斜剖面开展的磁性地层学工作初步结果表明,疏勒河群胳塘沟组、牛胳套组和玉门砾岩的年代分别约为>11~8.6,8.6~4.5和4.5~0.9 Ma.沉积环境分析发现从约8.6~7.6 Ma起青藏高原北部从较低的高度开始逐步持续的缓慢隆起,较青藏高原东北部要早,但并无证据显示当时已经达到最高.玉门砾岩出现代表的强烈隆升开始于约4.5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年代学 酒东盆地 晚新生代 青藏高原 磁性地层 祁连山 高原隆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