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拉善沙漠全新世钙质根管形成机制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来自微观形态学证据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卓仑 高有红 +2 位作者 李若兰 王乃昂 朱瑞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1-1138,共8页
阿拉善沙漠腹地广泛分布着全新世时期的钙质根管。虽然已有研究将其应用于古环境重建工作,但对其形成机制尚缺乏明确认识并且存在较大的分歧,这些分歧限制了其在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同时对钙质根管是否具有明确的古环境指示意义提出了... 阿拉善沙漠腹地广泛分布着全新世时期的钙质根管。虽然已有研究将其应用于古环境重建工作,但对其形成机制尚缺乏明确认识并且存在较大的分歧,这些分歧限制了其在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同时对钙质根管是否具有明确的古环境指示意义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对阿拉善沙漠32组全新世钙质根管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观察了钙质根管中是否具有方解石结晶垫和钙化细丝等明确生物成因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全部32组样品中均发现了方解石结晶垫结构或钙化细丝结构,其中20组样品发现了方解石结晶垫结构; 19组样品发现了钙化细丝结构。证实了植物根系和根围微生物活动参与了该地区钙质根管的形成。阿拉善沙漠钙质根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的季节性亏损,在蒸发作用的影响下,土壤中的次生碳酸盐在植物根系周围形成了管状的沉积,而非由地下水重结晶作用形成的。由于阿拉善沙漠钙质根管在形成过程中,不仅受到了土壤含水量以及蒸发量的影响,还受到植物根系和微生物作用的影响。因此,钙质根管中记录了区域古环境和古植被信息,是沙漠腹地古环境重建良好的信息载体。可从钙质根管中提取古环境信息,重建沙漠腹地古气候以及古植被的变化。但是对沙漠腹地湖泊周围的丘间洼地和局地滞水环境下形成的钙质根管,更多的指示了一种局地土壤水分环境而非区域古气候环境。本研究为沙漠地区古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重建材料和证据,并拓展了干旱区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沙漠 钙质根管 次生碳酸盐 全新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短穗柽柳分布区水分特征及其水文指示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进虎 牛震敏 +2 位作者 马曙光 孙杰 王乃昂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3-59,共7页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群及其补给来源是热点研究问题。沙山是联系大气降水和湖泊水的纽带,研究其水文特征可加深认识区域湖泊水循环,而植物分布对沙山水文特征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以短穗柽柳(Tamarix laxa)所在的高大沙山背风坡土壤为...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群及其补给来源是热点研究问题。沙山是联系大气降水和湖泊水的纽带,研究其水文特征可加深认识区域湖泊水循环,而植物分布对沙山水文特征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以短穗柽柳(Tamarix laxa)所在的高大沙山背风坡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法测定了短穗柽柳分布区土壤含水量,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其对高大沙山水文特征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短穗柽柳分布区土壤剖面按其水分特征可划分为水分速变层(0~60 cm)、水分活跃层(60~120 cm)及水分相对稳定层(120~200 cm),含水量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速变层平均含水量为1.69%,显著高于其他2层;95.83%短穗柽柳分布区含水量处于0.50%~3.00%,且观测最大值为4.88%,均小于沙山田间持水量(5.00%),说明短穗柽柳分布区难以存在重力水,指示高大沙山背风坡降水难以形成重力水快速下渗补给湖泊水;短穗柽柳的“乔木化”生长特征及其特殊的分布位置,不仅有利于其根叶繁殖,还有利于对水分的储存和保持,维持着短穗柽柳的生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大沙山 短穗柽柳 水分特征 巴丹吉林沙漠
下载PDF
蒙山“冰川遗迹”辨识中的逻辑谬误分析--以“山东蒙山冰川遗迹的类型、特征和年代”一文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王乃昂 于昕冉 +2 位作者 庄立超 张文佳 郭子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5-569,共15页
第四纪冰川研究主要根据观察到的地貌学、沉积学特征和年代学结果,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判断其成因、时代和环境意义。蒙山"冰川遗迹"的辨识是建立在不适当或错误的证据上,雪线重建和冰期划分是不能成立的;所谓第四纪冰川遗迹,... 第四纪冰川研究主要根据观察到的地貌学、沉积学特征和年代学结果,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判断其成因、时代和环境意义。蒙山"冰川遗迹"的辨识是建立在不适当或错误的证据上,雪线重建和冰期划分是不能成立的;所谓第四纪冰川遗迹,完全可以用非冰川成因予以解释。通过对蒙山堆积和侵蚀地貌的调查,笔者等得知:①拦马墙砾石堆积堤不连续、不对称分布于兰溪下游凹岸,具有立石和叠石景观,砾石组构、叠瓦构造、底泥层和不规则擦痕等表明,拦马墙天然堤为泥石流堆积;②兰溪是典型的V形谷,其基岩谷壁没有擦面和颤痕,非冰蚀擦痕是砾石沿河谷滚动、拖拽摩擦和撞击的结果,主要是泥石流成因;③已报道的蒙山"颤痕",不符合颤痕的定义和形成机制,是无效的冰川遗迹证据。本文初步提出了微观尺度新月形冰蚀地貌的分类方案,并统一称为颤痕。"山东蒙山冰川遗迹的类型、特征和年代"一文存在多处逻辑错误,我们以之为例,主要讨论了该文6个方面的逻辑缪误及其产生的非理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山 冰川遗迹 逻辑谬误 泥石流堆积 泥石流擦痕 颤痕分类
下载PDF
甘肃兰州发现小太平鸟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力强 张德忠 姜红梅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3-773,共1页
2019年3月8日,在兰州市榆中县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南区种质资源库内(东经104°09'23.32",北纬35°56'21.66",海拔1 755 m)发现并拍摄到1只小太平鸟( Bombycilla japonica)(图1)。发现时,该鸟栖于树冠顶端,距地... 2019年3月8日,在兰州市榆中县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南区种质资源库内(东经104°09'23.32",北纬35°56'21.66",海拔1 755 m)发现并拍摄到1只小太平鸟( Bombycilla japonica)(图1)。发现时,该鸟栖于树冠顶端,距地面大约5~6m,短暂停留后离去。该鸟头顶具显著羽冠,一条黑色的贯眼纹从嘴基延伸至羽冠;下颌、喉部黑色,腹部黄褐色:初级飞羽外缘黑色具白色斑纹,大覆羽羽端红色;尾羽尖端绯红。此次发现的小太平鸟羽毛完整光洁,运动能力良好,判断其应为野生个体。同域有银喉长尾山雀( Aegithalos glaucogularis)、锡嘴雀( 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棕胸岩鹨(Prunella strophiata)、赤颈鸫( Turdus ruficollis)等鸟类栖息觅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学 太平鸟 甘肃 种质资源库 运动能力 榆中县 兰州市 锡嘴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