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陆地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初探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黎丽 赵海军 马曼丽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0,共6页
以中国99个陆地边境口岸为例,在边境界定、边境县人口统计基础上,分析发现,影响边境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陆地边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边境民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有限,跨国民族(含跨境、跨... 以中国99个陆地边境口岸为例,在边境界定、边境县人口统计基础上,分析发现,影响边境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陆地边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边境民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有限,跨国民族(含跨境、跨界民族)的民心相通作用发挥不足,周边国家关系深受大国渗透及干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性路径有"五全":一是全覆盖,即中国边境区域全覆盖;二是全小康,即持续推进边境人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是全方位,即全方位设计符合边境实际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四是全辐射,即将铸牢陆地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意识连接起来;五是全过程,即注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建设,达到文化润疆的目标。根据边境民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程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包括山河恋、家国情、中国心、邻国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边境 边境民众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与现实基础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0,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伴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而逐渐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团结之根本,是民族复兴...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伴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而逐渐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团结之根本,是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现实驱动力。以中华民族发展的纵向脉络来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以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及社会心理基础来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并从现实出发来探讨其行动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历程基础上,提出民族"自为"的发展阶段,其特征为现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共知共觉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自在 自觉 自为 历史 现实
下载PDF
论铸牢陆地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黎丽 于洁茹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4,共10页
中国陆地边境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民众的民族、职业身份多元,因此铸牢陆地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与东中部地区相比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前期理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的基础上,以142个中国陆地边境县市中选取99个边境... 中国陆地边境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民众的民族、职业身份多元,因此铸牢陆地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与东中部地区相比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前期理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的基础上,以142个中国陆地边境县市中选取99个边境口岸所在地州或地级市、县(自治县)或县级市、乡镇及村为调查点,涉及31个民族身份和10类60种职业身份,深度访谈人数3210人,按访谈对象认可的内容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整理分析显示,铸牢陆地边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其中国家层次内容有: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国家制度、落实在边境和邻国关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次的内容有:脱贫奔小康的经济生活、不断传承与升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城乡通行程度不断提高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个人层次的内容有:国家边境就是家乡的家国观念、居民与边民的两重身份等。以上内容为铸牢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工作提供了内容借鉴。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突出社会及个人层面的内容,以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在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民众 中华民族共同体 内容
下载PDF
中华、中华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语义逻辑 被引量:4
4
作者 马英杰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73,共13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中华、中华民族基础上形成的概念,结合其语境表征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概念经历了人文地理到国家名称的变化,“中华民族”概念是中国近代遭遇西方秩序的产物,其内涵也在汉族、国...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中华、中华民族基础上形成的概念,结合其语境表征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概念经历了人文地理到国家名称的变化,“中华民族”概念是中国近代遭遇西方秩序的产物,其内涵也在汉族、国族、国民等多种层次间跳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各民族”通常代替“中国民族”“中华各(诸)民族”成为推动各民族发展的“国家在场”话语。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外环境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各民族认同聚焦的方向。客观认识中国民族理论语境下中华、中华民族及其中华民族共同体语义逻辑,有助于凝聚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平等
下载PDF
教材编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工程
5
作者 李静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1年第8期1-1,共1页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学生群体国家观和民族观的塑造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学生群体国家观和民族观的塑造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类教育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教材作为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载体,关乎学生群体国家观和民族观的塑造。如何在教材中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如何铸牢学生群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教育 思政教育 新时代教育 学生群体 教材编写 基础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 塑造
下载PDF
铸牢西北边境地区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路思考 被引量:8
6
作者 杨亚雄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30,共8页
由于陆路边境地区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人文禀赋,铸牢陆路边境地区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面临与国家中心区域趋同的共性挑战,也存在本土的地方性困境。尤其是分布着众多陆路口岸的西北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更加复... 由于陆路边境地区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人文禀赋,铸牢陆路边境地区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面临与国家中心区域趋同的共性挑战,也存在本土的地方性困境。尤其是分布着众多陆路口岸的西北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更加复杂多样。铸牢西北边境地区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在实事求是地了解该地区实际的基础上,正确应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遵循,综合运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元化路径,多管齐下,才能全面、有效地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边境地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理路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含义 被引量:37
7
作者 徐黎丽 韩静茹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60,共9页
目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含义的认识仍存在分歧,这种局面不利于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各个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共同的国家疆域、互补的生计方式、互鉴的生活经验、共有的历史记忆... 目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含义的认识仍存在分歧,这种局面不利于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各个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共同的国家疆域、互补的生计方式、互鉴的生活经验、共有的历史记忆、共认的价值体系、共育的国民意识、共享的精神家园的实体与精神共同体。而“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共同体的名称,源于“华”字体现了中国人的起源与象征意义;“中华”是中国各个民族不断融合的结果;“中华”已经演变成为中国国家的名称;“中华民族”这个名称能够反映中国各族人民共创同建中国的发展历程。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现代含义就是国族称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同体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论共同价值体系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徐黎丽 刘琰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58,共10页
从传统到现代社会,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体系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根基,各阶段涌现的丰富传统价值观念伴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得以不断整合重塑。中华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共创出以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为基础,以现代价值... 从传统到现代社会,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体系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根基,各阶段涌现的丰富传统价值观念伴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得以不断整合重塑。中华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共创出以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为基础,以现代价值体系创新性转换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具有以下基本品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自然观;尊道贵德、教化修养的人文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交往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家国观的共同价值体系。作为被各民族普遍认同的价值共识,共同价值体系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共同行动的价值规范和道德准则,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基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立身之基,生动凸显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价值体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 行为规范作用
下载PDF
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文化作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徐黎丽 许浩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28,共7页
人类的语言文字因其记录人类文明成果、根据不同语言文字可将人类分为不同亚群体、促进人类文明互鉴与进步等作用而表明其本身就是人类文化的体现。对于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来说,由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构成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因其历史悠久... 人类的语言文字因其记录人类文明成果、根据不同语言文字可将人类分为不同亚群体、促进人类文明互鉴与进步等作用而表明其本身就是人类文化的体现。对于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来说,由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构成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因其历史悠久、使用人数较多则发挥着沟通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周边国家借鉴与使用、成为联合国通用语言、向全球传播中华文明等文化作用。因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可或缺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内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文化作用
下载PDF
中华民族精神论:内涵、基本形态、功能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静 王琦 《教育文化论坛》 2023年第2期74-85,共12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心理、思维等精神要素的集中表达。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由“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两个元概念构成,是被中华民族成员广泛认同并遵循的精神特质。顺应时代改变,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不断扩大。习近平总书...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心理、思维等精神要素的集中表达。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由“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两个元概念构成,是被中华民族成员广泛认同并遵循的精神特质。顺应时代改变,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不断扩大。习近平总书记以“四个伟大精神”将中华民族精神高度凝练,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基本形态。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通过导向、激励、凝聚和教化等功能推动中华民族逐渐走向“一体化”。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意蕴还体现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独特价值上,体现为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塑造共同体的独特性、凝聚共同体认同以及激励共同体发展四个方面。中华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文化启蒙:严复与清末民初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以严复八大译著思想影响为例
11
作者 候玉婷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70-75,共6页
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从历史角度去追溯中华民族“一体”,可以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各时期的发展轨迹。严复译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的影响,体现在自由意志传达和“民族国家”引进;体现在受严译影响的精英对“中华民族”概念... 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从历史角度去追溯中华民族“一体”,可以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各时期的发展轨迹。严复译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的影响,体现在自由意志传达和“民族国家”引进;体现在受严译影响的精英对“中华民族”概念和现代“民族主义”概念的推动。民众对西方自由概念的接收和了解,激发自我意识觉醒,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奠定了基础;民族国家概念的引进使得大众产生了对个人—国家关系的再思考,个人向上的关系超越了家族、宗族,达成了与国家的直接联系;在严复民族思想的启蒙作用下,其他社会精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发展了“中华民族”“民族主义”的概念,给清末民初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一个积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严复译著 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化启蒙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语境下“中华民族”语义脉络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英杰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20,共11页
“中华民族”是近代中国遭遇西方民族国家话语产生的概念。囿于其有过中华民国时期民族主义印记及其指涉的多层次复杂内涵,造成了当下人们对“中华民族”的理解大相径庭。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在李大钊“中华民国之人... “中华民族”是近代中国遭遇西方民族国家话语产生的概念。囿于其有过中华民国时期民族主义印记及其指涉的多层次复杂内涵,造成了当下人们对“中华民族”的理解大相径庭。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在李大钊“中华民国之人,皆为新中华民族”的萌发下,经历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探索、长征时期革命实践和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生死存亡的劫难,其内涵上(多数以“中国民族”概念出现)走了一条平行于民国时期“中华民族”的语义路线。1938年后“中华民族”概念被明确表达为“中华各(诸)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文献大多以“中国各民族”“中国各族人民”来表述中华民族。梳理中国共产党使用“中华民族”的概念史,结合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语义,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摆脱单一民族国家建构思维,形成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话语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理论 共同体建设 民族国家建构
下载PDF
自我与他者:清末民初严复译文语境下的中华民族认同性建构
13
作者 李静 候玉婷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27,共7页
笔者从历史角度挖掘中华民族认同建构过程,以严复译著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的视野,通过中外发展观、自由观、群体观三方面的差异来论述严译语境下清末民初中华民族认同觉醒的发生环境。总体来看,严译语境下中华民族认同性建构有以下三个... 笔者从历史角度挖掘中华民族认同建构过程,以严复译著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的视野,通过中外发展观、自由观、群体观三方面的差异来论述严译语境下清末民初中华民族认同觉醒的发生环境。总体来看,严译语境下中华民族认同性建构有以下三个路径:“国贵自主”“不群者灭”“民族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译著 中华民族认同 群学 民族国家
下载PDF
多学科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笔谈一) 被引量:47
14
作者 麻国庆 关凯 +6 位作者 施爱东 严庆 冯建勇 郝亚明 李静 田钒平 巴战龙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5-17,共1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研究的重大议题。这一议题内涵丰富,兼具学理性和实践性,意义深远而又充满挑战性。这方面的研究涉及面广,纵横交错,往往因时因地而异,可谓机理玄妙,非有一个多学科学术共同体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研究的重大议题。这一议题内涵丰富,兼具学理性和实践性,意义深远而又充满挑战性。这方面的研究涉及面广,纵横交错,往往因时因地而异,可谓机理玄妙,非有一个多学科学术共同体通力合作、长期跟踪、潜心钻研而不得将其研究透彻。学科是对于人类知识体系的划分,而现实社会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来实现。多学科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可将主题置于更为系统宏阔的学术视野,避免单一学科的诸多局限。多学科交叉融合能为学术进取提供强劲动力,有效的融会贯通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学科融合也是新文科理念的要义所在,以问题为中心,各学科围绕问题通力合作,互学互鉴,在交叉融合中守正创新。要而言之,加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从打造学术共同体走起。为此,严庆教授创意策划,本刊邀请多学科专家参与主题笔谈,并设专题栏目,以期实现星光交彻,集聚智慧,凝聚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学科融合 国家认同 民族主义
原文传递
共同内群体认同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静 强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共8页
共同内群体认同以社会分类理论为视角,通过扩大感知到的群际边界,将内外群体构建为一个包摄水平更广的“共同内群体”,从而使内群体认同成为共同体的共同认知,强调成员身份的共享性、整体性与统一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即对中华... 共同内群体认同以社会分类理论为视角,通过扩大感知到的群际边界,将内外群体构建为一个包摄水平更广的“共同内群体”,从而使内群体认同成为共同体的共同认知,强调成员身份的共享性、整体性与统一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即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其铸牢路径可通过引入共同内群体认同研究范式进行探索。通过梳理共同内群体认同的内涵,阐述共同内群体认同中群体表征范畴和感知相似性的意义,可以发现二者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扩大群体表征范畴强化共有社会身份可以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知相似性则作为他们的中介因素而存在。通过培育各民族共同内群体认同,将促进成员间建立积极的群际接触、形成深层的心理融合、构筑共享的精神文化,最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内群体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有社会身份 感知相似性
原文传递
共同的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途径之四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李静 《中国民族教育》 2020年第12期22-22,共1页
“共忆”,即共同的记忆,是以共同体记忆、群体记忆或社会记忆的形式呈现。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记忆是一种集体社会行为,社会群体或组织都有其相应的历史记忆和集体记忆,记忆本身就具有群体性、相互影响性和带动性。中华民族从历史中走来,... “共忆”,即共同的记忆,是以共同体记忆、群体记忆或社会记忆的形式呈现。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记忆是一种集体社会行为,社会群体或组织都有其相应的历史记忆和集体记忆,记忆本身就具有群体性、相互影响性和带动性。中华民族从历史中走来,凝结成一个共同体,一个显著的心理特征就是有共同的历史记忆、社会记忆,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集体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家研究 带动性 历史记忆 中华民族共同体 集体记忆 心理特征 心理途径 群体记忆
原文传递
共同的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途径之二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静 《中国民族教育》 2020年第10期17-17,共1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激发与培育各民族共同的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重要心理途径就是激发与培育共同的情感。所谓共同的情感即共情(Empathy),是理解他人立场、感受他人情绪与情感的能力,亦称为同理心,是著名人本主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激发与培育各民族共同的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重要心理途径就是激发与培育共同的情感。所谓共同的情感即共情(Empathy),是理解他人立场、感受他人情绪与情感的能力,亦称为同理心,是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阐释的概念。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解,共情的心理机制来自几个心理过程的共同作用,即读心、情感匹配和共情动机。读心是在不同情况下发挥作用的,其可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是镜像神经元系统或心灵内化系统。镜像神经元系统被认为是共情发生的神经生物基础。科学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系统能帮助人体验他人的感觉和情绪。在读取他人情绪的同时,情感匹配也是共情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可能会带来对他人的情感驱动力,即共情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神经元系统 人本主义心理学 中枢神经系统 心理过程 同理心 共情 罗杰斯 心理途径
原文传递
共同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途径之一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静 《中国民族教育》 2020年第9期18-18,共1页
梳理出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性认知要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意义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重要文化符号的认知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开端。铸牢共同体意识,需要以共同的认知作为心理基础。生活于共同的地域... 梳理出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性认知要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意义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重要文化符号的认知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开端。铸牢共同体意识,需要以共同的认知作为心理基础。生活于共同的地域、经历了共同的事件、共同创造了一系列文化符号的群体,在对周围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认知上必然有着共同的认知选择和心理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意识 心理意义 文化符号 认知要素 心理途径 共同认知 心理响应 中华文化
原文传递
共育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途径之五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静 《中国民族教育》 2021年第1期10-10,共1页
群体之所以是群体、共同体之所以成为共同体,有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要有个精神归宿、要有个精神家园,这是共同体心理需要的较高层次体现,同时也是高级心理活动的反应。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由中华各民族组成的,中华文化亦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 群体之所以是群体、共同体之所以成为共同体,有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要有个精神归宿、要有个精神家园,这是共同体心理需要的较高层次体现,同时也是高级心理活动的反应。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由中华各民族组成的,中华文化亦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因此,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各民族共享文化的凝聚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高的心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心理活动 精神家园 精神归宿 中华民族共同体 共享文化 心理途径 心理需求 中华文化
原文传递
共同的思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途径之三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静 《中国民族教育》 2020年第11期21-21,共1页
历史上,中华民族逐渐由众多分散的民族群体走向文化自觉的民族共同体,这个过程亦是其共性思维聚合与发展的过程共同思维的培育和提高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的心理途径。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恩格斯曾指出:"思维与存在... 历史上,中华民族逐渐由众多分散的民族群体走向文化自觉的民族共同体,这个过程亦是其共性思维聚合与发展的过程共同思维的培育和提高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的心理途径。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恩格斯曾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想什么和如何想取决于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我们生活的世界、周围的客体为大脑提供了思维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心理活动 民族共同体 思维内容 心理途径 民族群体 文化自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