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市区汉族、回族正常人群骨密度研究
1
作者 贾育松 张若鹏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9期747-749,753,共4页
目的通过测量兰州市区1 865例次汉族、回族健康人群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确定本地区汉族、回族BMD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比较研究汉族、回族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使用X线骨密度仪(prodigy DPX-NT型美国GE-Luner公司)... 目的通过测量兰州市区1 865例次汉族、回族健康人群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确定本地区汉族、回族BMD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比较研究汉族、回族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使用X线骨密度仪(prodigy DPX-NT型美国GE-Luner公司)测定兰州市区20~75岁以上的汉族、回族健康人群的腰椎和股骨BMD,按不同性别每5岁分为一年龄组,得出BMD均值、标准差。结果汉族、回族男性及女性各部位出现骨峰值的年龄段略有不同,腰2~4椎体汉族、回族男性及女性基本在30~35岁左右达到骨峰值,汉族、回族男性及女性的股骨颈骨峰值在25~30岁年龄组,汉族、回族男性及女性的大转子骨峰值在20~25岁年龄组,汉族、回族男性及女性的Ward三角区骨峰值在25~30岁年龄组,但多数均在40岁前随骨量逐渐增加而达到骨峰值。其后随年龄的增长BMD降低,女性BMD在50岁后加速下降,男性无加速下降的趋势。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兰州市区汉族、回族各年龄段BMD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为今后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研究提供了客观数据和比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健康调查
下载PDF
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若鹏 冯三畏 张义江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5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脑中胆碱能神经通路的损害是帕金森病痴呆(PDD)患者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药物改善中枢胆碱能神经元功能可能是这种疾病的一个合理的治疗措施。我们初步研究了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诊... 目的脑中胆碱能神经通路的损害是帕金森病痴呆(PDD)患者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药物改善中枢胆碱能神经元功能可能是这种疾病的一个合理的治疗措施。我们初步研究了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诊断为轻至中度的帕金森病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接受安慰剂或5mg多奈哌齐每日一次共12周治疗。治疗开始、第12 及24周分别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 DRS-part Ⅰ)的检查,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 32名患者,其中29名完成研究。治疗结束后治疗组MMSE得分明显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高,ADL、UPDRS得分两组间治疗前、后无差异。多奈哌齐治疗组12、24周 MMSE得分分别较治疗前19.7分有1.1分、0.9分的进步(P<0.01),对照组MMSE 得分较治疗前20.2分分别有0.3分、0.7分的退步(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本次研究中,每日5mg多奈哌齐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轻至中度痴呆,临床应用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痴呆 多奈哌齐
下载PDF
脑肿瘤误诊脑梗死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5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脑肿瘤 脑梗死
下载PDF
366例志愿者勃起相关神经电生理检测的实验室参考值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小勇 王雪峰 +3 位作者 张立元 包淑兰 魏莉 郭庆华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21,共4页
目的提高本实验室对勃起功能神经电生理检测的准确度,校正本实验室的参考值。方法对本区3657名高中男生体检时随机抽样366人常规进行球海绵体反射(Bulbocavernosus reflex response),阴部体感神经诱发电位(Pudendal somaticevoked p... 目的提高本实验室对勃起功能神经电生理检测的准确度,校正本实验室的参考值。方法对本区3657名高中男生体检时随机抽样366人常规进行球海绵体反射(Bulbocavernosus reflex response),阴部体感神经诱发电位(Pudendal somaticevoked potential),阴部运动神经诱发电位(Pudendal motorevoked potential),阴茎皮肤交感反应(Penile 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 PSSR)检测。所得潜伏期数据计算均值、标准差。结果球海绵体反射的潜伏期为(33.71±10.21)ms、阴部脊髓体感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为(10.88±2.75)ms、阴部皮层体感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为(40.23±5.43)ms、阴部脊髓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为(9.78±2.26)ms、阴部皮层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为(23.18±5.25)ms、阴茎皮肤交感反应的潜伏期为(1229.88±233.21)ms。结论建立勃起功能神经电生理检测的本地实验室校正参考值是必须的球海绵体反射小于43.92ms、阴部脊髓体感神经诱发电位小于13.63ms、阴部皮层体感神经诱发电位小于45.66ms、阴部脊髓运动神经诱发电位小于12.04 ms、阴部皮层运动神经诱发电位小于28.43 ms、阴茎皮肤交感反应小于1463.09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勃起 电生理学 数据收集
原文传递
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实验室诊断分析(附92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小勇 杨东红 +3 位作者 张立元 王雪峰 陈飞 郭庆华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实验室诊断分析。方法对我科确诊的92例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序贯进行夜间阴茎勃起功能测定、阴茎双功能彩超检测、阴茎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球海绵体反射、阴部体感神经诱发电位、阴部运动神经诱... 目的探讨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实验室诊断分析。方法对我科确诊的92例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序贯进行夜间阴茎勃起功能测定、阴茎双功能彩超检测、阴茎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球海绵体反射、阴部体感神经诱发电位、阴部运动神经诱发电位、阴茎皮肤交感反应、阴茎海绵体单电位分析)。结果轻度ED患者为64%(59例);中度ED患者为25%(23例);重度ED患者为11%(10例);血管性ED患者为38%(35例),其中静脉性ED患者为52%(18例),动脉性ED患者为34%(12例),动静脉混合血管性ED患者为14%(5例)。神经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为42%(39例),其中球海绵体反射异常36例,阴部体感神经诱发电位异常24例,阴部运动神经诱发电位异常21例,阴茎皮肤交感反应异常31例,阴茎海绵体单电位分析异常7例;血管性合并神经性ED患者为15%(14例);不明原因ED患者为5%(4例)。结论ED的实验室检查能够更加客观、准确的反映其程度、性质,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提供了可靠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诊断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