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针刺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班丽红 王延震 +3 位作者 黄焕源 王筱 李斌 杨继若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中医针刺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8月在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142例重症伴有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将其分为针刺组和常规组,每组各71例。针刺... 目的探讨中医针刺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8月在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142例重症伴有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将其分为针刺组和常规组,每组各71例。针刺组在原发疾病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穴位进行中医针刺治疗;常规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的胃排空时间(GET)、胃窦收缩频率(ACF)、胃窦运动指数(MI)、肠蠕动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通便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 d的GET短于本组治疗5 d,治疗5 d的GET短于本组治疗3 d,治疗3 d的GET短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3、5、7 d的GET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7 d的ACF快于本组治疗5 d,治疗5 d的ACF快于本组治疗3 d,治疗3 d的ACF快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3、5、7 d的ACF均快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7 d的MI高于本组治疗5 d,治疗5 d的MI高于本组治疗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3 d的MI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3、5、7 d的MI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7 d的肠蠕动快于本组治疗5 d,治疗5 d的肠蠕动快于本组治疗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3 d的肠蠕动快于本组治疗1 d,治疗1 d的肠蠕动快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1、3、5、7 d的肠蠕动均快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的通便时间短于常规组,住院总费用少于常规组,针刺组治疗后第10~42天的死亡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有一定疗效,但通过内关、合谷、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穴位等穴位进行中医针刺治疗来促进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明确,通过中医针刺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较莫沙必利治疗的获益更大,能缩短胃排空时间,增加胃窦运动幅度及肠蠕动,提高MI,更早改善胃肠功能障碍,减少住院总费用,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胃肠功能障碍 中医针刺治疗 胃窦运动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