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职业技能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任丽花 熊炘 师志刚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82-84,共3页
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学校师范性的特点,从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必备的基本技能入手,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务必、三种品质、四个阶段、五个方面、六项能力、七项措施、综合创新"的目标体系,并... 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学校师范性的特点,从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必备的基本技能入手,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务必、三种品质、四个阶段、五个方面、六项能力、七项措施、综合创新"的目标体系,并在19992002级师范类专业学生中全面实施了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到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初步形成了一套培养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有效方法。这套方法以其实践性、技能型的特点,使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的教学管理原则得到了贯彻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师职业技能 教学改革 教学管理 课程建设
下载PDF
也谈兰州及周边方言的“们_3” 被引量:15
2
作者 莫超 《语言科学》 2004年第6期95-100,共6页
本文比较了以往描写兰州话“N+们”的文章与“N+们”使用实际之间的差异,认为兰州及周边方言的“们”有“们_1、们_2”和“们_3”三种用法。“们_3”的功能是表达戏谑、幽默、轻蔑、嘲弄的口气,在这种语气中对事物的“这一个”或“这一... 本文比较了以往描写兰州话“N+们”的文章与“N+们”使用实际之间的差异,认为兰州及周边方言的“们”有“们_1、们_2”和“们_3”三种用法。“们_3”的功能是表达戏谑、幽默、轻蔑、嘲弄的口气,在这种语气中对事物的“这一个”或“这一类”予以评述。“们_3”的用法源头较早,可以上溯到元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们3” 兰州方言 指示代词 汉语 周边地区 名词复数
下载PDF
明清艳情小说与道教房中文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书成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1,共5页
明清艳情小说与道教房中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者为前者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前者为后者作形象化的诠释。这就决定了艳情小说的创作心态是对房中之乐的鼓吹 ;表现手法是对房中术的图解 ;说教内容是对“于男有补”的张扬 ;
关键词 明清艳情小说 道教房中文化 创作心态 表现手法 说教内容 性择标准
下载PDF
大众文化背景下历史影视文化样态界说——以“戏说类历史剧”为例(系列论文之八) 被引量:9
4
作者 朱忠元 《甘肃高师学报》 2003年第1期41-45,共5页
大众文化背景下以“戏说”为代表的历史影视文化样态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澄清该文化样态的性质 ,我们可以认为历史影视化的样态应该是具有张力关系的历史与艺术的有机统一 ,是艺术化的历史 ,是历史的心灵化和审美化 ,是对历史的“诗性”
关键词 历史影视文化样态 戏说类历史剧 大众文化 艺术化 “诗性”图解
下载PDF
影响大众文化的社会他律因素简论——(大众文化批评研究系列论文之七)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忠元 《河西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2-45,共4页
文化具有自律和他律二重性,本文从文化定向、消费文化和文化建制三个方面论述社会他律因素对文化以及大众文化的影响,力图说明大众文化建设中要注意社会他律因素的影响,并使社会他律因素能通过大众文化的自律在建设文化生态中起到应有... 文化具有自律和他律二重性,本文从文化定向、消费文化和文化建制三个方面论述社会他律因素对文化以及大众文化的影响,力图说明大众文化建设中要注意社会他律因素的影响,并使社会他律因素能通过大众文化的自律在建设文化生态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以实现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影响因素 文化定向 消费文化 文化消费 文化建制 文化生态 他律 自律 文化评批
下载PDF
大众文化批评性质论略——大众文化批评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被引量:2
6
作者 许文郁 朱忠元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26-30,共5页
多元语境下的大众文化急需健康的批评,就大众文化批评的性质而言,它应具有批评内容的精神建设性、批评导向的人文指向性、批评方式和方法的文化兼容性。坚持以上性质是保证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前提,是进行大众文化批评必须坚持的方向。
关键词 大众文化批评 性质 精神建设性 人文指向性 文化兼容性 大众文化 批评方式 批评导向
下载PDF
《马氏文通》的“静字”学说 被引量:3
7
作者 莫超 叶小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0-63,81,共5页
《马氏文通》是我国汉语语法学的开山之作。马建忠的“静字”学说,其立名既参照了前人的成说,又赋予了自己的语法观,其范围与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相当。马氏将静字分为两类:象静与滋静;马氏静字作定语、谓语为“常”用,作其他成分... 《马氏文通》是我国汉语语法学的开山之作。马建忠的“静字”学说,其立名既参照了前人的成说,又赋予了自己的语法观,其范围与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相当。马氏将静字分为两类:象静与滋静;马氏静字作定语、谓语为“常”用,作其他成分为“变”用。另外,马氏又论及静字与虚字之组合情况,其论述贡献与缺陷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静字 学说
下载PDF
看·说·女人的示众——谈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女人的两种“示众” 被引量:9
8
作者 雷岩岭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6-100,共5页
女人"示众"的情节是20世纪30、40年代和90年代一些女作家笔下都描述了的,但由于时代环境、社会体制以及作家价值取向的差异,使得"示众"本身负载着太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元素。在男权文化仍然占据人类文化制高点的时... 女人"示众"的情节是20世纪30、40年代和90年代一些女作家笔下都描述了的,但由于时代环境、社会体制以及作家价值取向的差异,使得"示众"本身负载着太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元素。在男权文化仍然占据人类文化制高点的时代里,对这两种"示众"的探究,势必引发人们关于社会表情与女性生存状态之间的复杂多元态势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女人 “示众” 中国 个性意识
下载PDF
明清猥亵小说中“纵欲—顿悟—出家”情节模式的佛教文化根基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书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5-69,108,共6页
“纵欲—顿悟—出家”是明清猥亵小说常用的情节模式,以往学术界对此未能从其产生的宗教渊源上加以考察,故难免缘木而求鱼。实际上,此模式是佛教文化心理的产物,应从佛教一些教派不舍情俗世界的态度、以“顿悟”为极致的修行方法和... “纵欲—顿悟—出家”是明清猥亵小说常用的情节模式,以往学术界对此未能从其产生的宗教渊源上加以考察,故难免缘木而求鱼。实际上,此模式是佛教文化心理的产物,应从佛教一些教派不舍情俗世界的态度、以“顿悟”为极致的修行方法和“借贪欲而作解脱之因”的目的指向等三个方面深入析理,才能把握该模式的宗教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猥亵小说 情节模式 佛教文化
下载PDF
“泛农民趣味”的颂歌——从中西方社会文化形态之比较看《水浒传》主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3-59,共7页
《水浒传》主题悬而未解、“多元”并陈久矣。似需要超越“多元”而跃升至新的“一元”综合中去认识其主题。因不论其“农民起义”说,还是“市民意识”说,乃至“忠孝节义”说、“忠奸”说、“诲盗”说等等,无不是封建农业文化这个“大... 《水浒传》主题悬而未解、“多元”并陈久矣。似需要超越“多元”而跃升至新的“一元”综合中去认识其主题。因不论其“农民起义”说,还是“市民意识”说,乃至“忠孝节义”说、“忠奸”说、“诲盗”说等等,无不是封建农业文化这个“大文章”之下其题中应有之义,都是在表现对大农业文化体系下的“泛农民”思想意识与生活趣味的津津乐道和崇尚歌颂。这种主题定位将有效地解决那种传统的“多元”主题并陈所不能揭示出的《水浒传》主题的真正意旨与创作趣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泛农民趣味 中西社会文化形态
下载PDF
明清艳情小说中性爱描写的价值判断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书成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2-155,110,共5页
艳情小说的大量出现是明清时代社会思潮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其作品中塑造的人物群像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投影。“淫书”的泛滥与性观念的解放密不可分,艳情小说对性欲泛滥和病态性遐想的种种描述,既是对旧道德和旧秩序的一种扬弃和反叛,更... 艳情小说的大量出现是明清时代社会思潮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其作品中塑造的人物群像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投影。“淫书”的泛滥与性观念的解放密不可分,艳情小说对性欲泛滥和病态性遐想的种种描述,既是对旧道德和旧秩序的一种扬弃和反叛,更是一个腐朽时代渐行渐远的艺术折射。明清涉性小说在叙事模式以及细节描写上所展示的艺术特点是值得关注的,其与春宫画之间彼此依存、互为补充的内在联系,更为后人准确解读性爱描写的文学价值提供了直观的艺术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艳情小说 性观念 性文学 春宫画
下载PDF
各极其妙 双峰并立——重评宝钗与黛玉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子俊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4,共6页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红楼梦》中的宝黛形象 ,是“红学”研究的焦点之一。长期以来见仁见智 ,厚此薄彼 ,甚至势同冰炭。而近几十年间看法渐趋一致 ,褒林贬薛 ,几成定论。但笔者认为 ,评价仍欠公允。本文从小说文本的实际描写出发 ,并参...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红楼梦》中的宝黛形象 ,是“红学”研究的焦点之一。长期以来见仁见智 ,厚此薄彼 ,甚至势同冰炭。而近几十年间看法渐趋一致 ,褒林贬薛 ,几成定论。但笔者认为 ,评价仍欠公允。本文从小说文本的实际描写出发 ,并参照曹氏之论和前人评语 ,认为作者原意只是“如实描写 ,并无讳饰” (鲁迅语 )。书中的钗、黛堪称各极其妙 ,无所轩轾 ,所谓双峰并立 ,两水分流。这是《红楼梦》写实特色和现实主义成就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黛形象 红学 评论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文化内涵模糊性探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书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10,102,共8页
认真探究古代小说文化内涵的模糊性,是小说文化研究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但造成这种现象的成因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必须对小说文化进行整体观照,从社会文化基础、社会文化心理、小说文化自身等不同层面加以分析研究。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文化内涵 模糊性 社会文化基础 社会文化心理 小说文化层面
下载PDF
可人情事 可赞可叹——论秦可卿的形象特征及其在《红楼梦》中的地位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子俊 《甘肃高师学报》 2003年第4期14-17,共4页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作为全书诸人物中辈份最低、出身卑微、着笔不多、结局最早的人物形象 ,在小说中起着联结主要人物王熙凤和宝玉的作用 ,在《红楼梦》的命意和结构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秦可卿 《红楼梦》 命意 形象特征 地位
下载PDF
月明羌笛戍楼间——浅析唐代边塞诗中“月”与“乐”意象的运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傅满仓 《甘肃高师学报》 2003年第3期32-33,共2页
在唐代边塞诗作中 ,诗人们常常使用“月”与“乐”这两种具有声色因素的意象 ,并借以表现征人的生活和感情。这两种意象直接诉之于读者的视听感觉 ,既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又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进而使边塞诗呈现出有别于阳刚的一种婉曲的风格。
关键词 唐代 边塞诗 声色意象 视听感觉 美感 婉曲风格 意境
下载PDF
明清艳情小说的原型结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书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53,共4页
以原型结构为视角和切入点,深入发掘明清艳情小说中常见的遇仙遇艳、性器崇拜、自阉自残等原型意象生成的深层原因和现实基础,具有十分深刻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明清艳情小说 遇仙遇艳 性器崇拜 自阉自残 原型文化
下载PDF
“滋味”说的美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忠元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29,共4页
在梳理“味”成为美学范畴历史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滋味”说关注诗歌的审美作用、关注审美主体,其审美创造与审美趣味观同接受美学的观念契合等具有时代意义的美学特征,认为“滋味”说的诞生,树立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纯文学标帜,促进了... 在梳理“味”成为美学范畴历史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滋味”说关注诗歌的审美作用、关注审美主体,其审美创造与审美趣味观同接受美学的观念契合等具有时代意义的美学特征,认为“滋味”说的诞生,树立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纯文学标帜,促进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范畴 “滋味”说 美学特征 美学意义
下载PDF
明清艳情小说创作心态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书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8-73,共6页
从创作心态这一视角和切入点 ,探寻明清艳情小说家的心路历程和心灵轨迹 ,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创作由传统的劝戒述怀向娱人自娱转变 ;他们的人格由理性向非理性转移 ;他们的心灵由现实向宗教转化。
关键词 明清艳情小说 创作心态 心路历程
下载PDF
《管子》和《韩非子》君臣观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玲 《兰州学刊》 2006年第4期33-35,共3页
《管子》和《韩非子》君臣观念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均主张君臣要明别、有分。其不同表现在《管子》同时主张君臣之间应该讲诚信,认为和谐是君臣关系的最高境界,所以它在要求臣忠君的同时,主张君要以仁义待臣。而《韩非子》则认为君臣之... 《管子》和《韩非子》君臣观念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均主张君臣要明别、有分。其不同表现在《管子》同时主张君臣之间应该讲诚信,认为和谐是君臣关系的最高境界,所以它在要求臣忠君的同时,主张君要以仁义待臣。而《韩非子》则认为君臣之间利益相反,没有感情可言,彼此仅是一种商品交易的关系。这些不同的产生原因首先在于《管子》和《韩非子》中不同的“道”论,其次在于受齐文化和晋文化中固有君臣观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韩非子》 君臣观 比较
下载PDF
论佛教文化影响下古代小说的三大功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书成 《社科纵横》 2000年第1期45-48,共4页
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 ,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形态具有结构上因果完整、内容上突出教化、情节上真幻交织的特点 ,而这三个特点相应形成了古代小说循环果报、因果圆满的叙事功能 ;神道设教、道德满足的教化功能 ;鬼神手法。
关键词 佛教文化 古代小说 叙事功能 教化功能 表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