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育效能发微
1
作者 丛爱玲 《甘肃科技纵横》 2005年第2期141-141,143,共2页
社会对教育寄予厚望,对教师却并不满意。而教师的一些教学行为,直接引起了学生的许多不良学习行为,及家长的对立,这又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作为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重树教学理念:尊重、引导、促进。
关键词 教学行为 教师 教育 效能 学习行为 心理压力 教学理念 学生 家长 角色 尊重
下载PDF
中学生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丛爱玲 《河西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8-71,共4页
中学生目前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状、敌意与偏执,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与其身心的快速发展产生的不协调有关,又有其深厚的生活、家庭、学校、社会背景。学校心理教育的不足也使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引发更多的问题行为的产生。因此,... 中学生目前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状、敌意与偏执,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与其身心的快速发展产生的不协调有关,又有其深厚的生活、家庭、学校、社会背景。学校心理教育的不足也使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引发更多的问题行为的产生。因此,改善其心理素质必须多管齐下,合力开展工作方能奏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 心理辅导 危机干预
下载PDF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评述 被引量:9
3
作者 丛爱玲 《甘肃高师学报》 2003年第6期72-75,共4页
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学习环境 ,直接影响着学生可能的自我整合、学习效率和能否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建基于相信人在发展中的自主地能动地建构和生成能力 ,并认为积极的人际关系能够推动人的发展 ,使得教... 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学习环境 ,直接影响着学生可能的自我整合、学习效率和能否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建基于相信人在发展中的自主地能动地建构和生成能力 ,并认为积极的人际关系能够推动人的发展 ,使得教师更多地成为学生发展的伙伴和学习的促进者 ,激励教师围绕着高效的有助于长远发展的学习风格和得到良好指导的个人素质的发展来培养学生。这对有志于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有所作为的教师来说 ,无疑都是值得学习和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学习效率 自我评价 教学目标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个人素质
下载PDF
智商Vs情商——开放、合作与互动的心理学课堂教学模式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小卫 《甘肃高师学报》 2005年第1期88-90,共3页
智商与情商是衡量大学生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 ,高师心理学教学在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智商与情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心理学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 ,逐渐摸索出一种融版块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参与式教学法为一体的心理... 智商与情商是衡量大学生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 ,高师心理学教学在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智商与情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心理学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 ,逐渐摸索出一种融版块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参与式教学法为一体的心理学课堂教学模式 ,并通过这一开放、合作与互动的教学模式 ,逐渐提升大学生的智商与情商 ,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商 情商 版块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
下载PDF
好学生的神话与课堂问题的现象学分析——反观学生的课堂经历
5
作者 丛爱玲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第12期77-80,共4页
没有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生的课堂经历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学生的不良课堂经历则会妨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这与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行为密切相关 ,教师必须正确地理解学生的特性、需要和学习特征 ,将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 没有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生的课堂经历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学生的不良课堂经历则会妨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这与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行为密切相关 ,教师必须正确地理解学生的特性、需要和学习特征 ,将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在课堂交往中学习和独立发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从课堂的现象出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问题 现象学分析 课堂经历 学生的学习
下载PDF
大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丽 《甘肃高师学报》 2005年第1期78-80,共3页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他们思维敏捷 ,思想活跃 ,最容易受道德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同时 ,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使大学生面对的道德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因此 ,我们应在把握大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规律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提出相...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他们思维敏捷 ,思想活跃 ,最容易受道德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同时 ,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使大学生面对的道德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因此 ,我们应在把握大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规律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品德心理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