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炎链球菌相关毒力因子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魏桂芳 沈荣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6年第5期69-75,共7页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S.pn)是导致黏膜疾病(如中耳炎、肺炎)和系统性疾病(包括败血症和脑膜炎)等严重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肺炎链球菌毒力因子分为荚膜多糖、S.pn相关蛋白、细胞壁及细胞壁多糖三大类,其中荚膜多糖为...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S.pn)是导致黏膜疾病(如中耳炎、肺炎)和系统性疾病(包括败血症和脑膜炎)等严重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肺炎链球菌毒力因子分为荚膜多糖、S.pn相关蛋白、细胞壁及细胞壁多糖三大类,其中荚膜多糖为最主要的毒力因子,也是疫苗中最有效的成分。毒力因子在S.pn入侵机体及引发疾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毒力因子及作用的研究,不仅对预防和治疗肺炎链球菌的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为研发安全、有效的多糖疫苗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现就肺炎链球菌毒力因子及其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毒力因子 荚膜多糖 肺炎链球菌相关蛋白
下载PDF
“动物法则”在烈性传染病防治药物和生物制品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明 焦磊 王秉翔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37-742,共6页
介绍了"动物法则"的产生背景和内容,以及美国FDA根据"动物法则"进行炭疽等不能在人体进行临床试验的疾病防治药物和生物制品审批时的相关要求。从产品特性、动物有效性实验结果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对近年来美... 介绍了"动物法则"的产生背景和内容,以及美国FDA根据"动物法则"进行炭疽等不能在人体进行临床试验的疾病防治药物和生物制品审批时的相关要求。从产品特性、动物有效性实验结果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对近年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动物法则"批准上市的一些产品进行简述。综述表明,"动物法则"对产品开发者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建议开发者在开发前后的一系列过程中都要时刻保持与FDA的密切交流,设计研发出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法则 疾病 药物 生物制品
下载PDF
γ-聚谷氨酸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华(综述) 胡丽娜(审校) 焦磊(审校)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γ-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γ-PGA)是一种天然的阴离子聚合物,由γ-酰胺键连接D-或/和L-谷氨酸的α-氨基与相邻谷氨酸的γ-羧基的重复结构组成。γ-PGA具有极强的水溶性、可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安全无毒、可食用和环境友... γ-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γ-PGA)是一种天然的阴离子聚合物,由γ-酰胺键连接D-或/和L-谷氨酸的α-氨基与相邻谷氨酸的γ-羧基的重复结构组成。γ-PGA具有极强的水溶性、可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安全无毒、可食用和环境友好的生物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环境保护、医药、食品、工业和化妆品等领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生物材料,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及经济价值,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现就γ-PGA的结构、理化性质、产生菌株、相关基因、生物合成以及应用等方面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新型生物材料 结构 生物合成 应用
原文传递
新型结核疫苗及其诱导抗结核分枝杆菌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光磊(综述) 焦磊(审校)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54-60,共7页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一种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重大传染病。虽然有治疗性药物,但全世界TB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仍居高不下。随着Mtb耐药菌株的增多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一种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重大传染病。虽然有治疗性药物,但全世界TB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仍居高不下。随着Mtb耐药菌株的增多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合并感染等问题日益突出,TB的防控形势严峻,亟需研发安全、有效的新型结核疫苗。目前新型结核疫苗开发已取得很大进展,多种不同类型的候选结核疫苗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现就新型结核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诱导的抗Mtb免疫应答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疫苗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新型结核病疫苗T-BioVax与Poly(I:C)和DDA配伍后的免疫效果初步评价
5
作者 吴智远 张怡田 +5 位作者 王婷 张婷婷 焦磊 韩少波 胡丽娜 王秉翔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8年第6期9-15,共7页
目的对新型结核病疫苗T-BioVax及其与聚肌胞苷酸Poly(I∶C)、二甲基三十六烷基铵(dimo-thylidioctyl ammonium bromide,DDA)佐剂配伍后的免疫效果进行初步评价,并验证体外分枝杆菌生长抑制试验(mycobacteria growth inhibition assay,MG... 目的对新型结核病疫苗T-BioVax及其与聚肌胞苷酸Poly(I∶C)、二甲基三十六烷基铵(dimo-thylidioctyl ammonium bromide,DDA)佐剂配伍后的免疫效果进行初步评价,并验证体外分枝杆菌生长抑制试验(mycobacteria growth inhibition assay,MGIA)评价结核病疫苗效力的可行性。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1组于腹股沟皮下免疫T-BioVax+Poly(I∶C)+DDA 2针,间隔3周; 3组分别免疫T-BioVax、BCG(Danish 1331)或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为对照,其中BCG(Danish 1331)组经皮内免疫一针,另2组免疫程序与T-BioVax+Poly(I∶C)+DDA组相同。分别在第4、6、7、9周通过ELISA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抗体水平;在第4周通过ELISPOT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和IL-17;在第6周和第9周通过MGIA来评价疫苗效力。结果抗体检测结果显示,T-BioVax+Poly(I∶C)+DDA组T-BioVax特异性IgG和IgG1抗体水平均高于T-BioVax组和BCG(Danish 133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BioVax+Poly(I∶C)+DDA组T-BioVax特异性IgG2a抗体水平高于T-BioVa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BioVax+Poly(I∶C)+DDA组T-BioVax特异性IgG2a抗体水平在第4周和第7周高于BCG(Danish 133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POT检测结果显示,除了在2.5μg/孔的T-BioVax抗原刺激时,T-BioVax+Poly(I∶C)+DDA组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的斑点形成细胞(Spot forming cells,SFC)数量与BCG(Danish 133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632 8,P=0.969 4)外,T-BioVax+Poly(I∶C)+DDA组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和IL-17的SFC数量均高于T-BioVax组、BCG(Danish 1331)组和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IA结果显示,第6周T-BioVax+Poly(I∶C)+DDA组和BCG(Danish 1331)组共培养的CFU数均低于T-BioVax组和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oVax+Poly(I∶C)+DDA组共培养的CFU数与BCG(Danish 133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067,P=0.478 9);第9周T-BioVax+Poly(I∶C)+DDA组共培养的CFU数低于T-BioVax组、BCG(Danish 1331)组和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疫苗T-BioVax与Poly(I∶C)、DDA佐剂配伍后,免疫原性得到了增强,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都得到了提高,MGIA试验结果也显示疫苗对结核杆菌生长的抑制效果得到了提高,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结果相一致,初步表明该方法建立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疫苗 T—BioVax 聚肌胞苷酸 二甲基三十六烷基铵 佐剂 分枝杆菌生长抑制试验 免疫效果 效力评价
下载PDF
新型鼠疫疫苗F1抗原原液性质的研究
6
作者 王婷 吴智远 +7 位作者 李朋伟 张婷婷 戈钰雯 高明 刘月萍 孙田华 焦磊 王秉翔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20年第3期15-20,共6页
目的新型鼠疫疫苗包含鼠疫减毒菌EV株培养提取的天然F1抗原。研究生理氯化钠溶液中F1抗原的生物与理化性质、结构概况及聚合状态等特性,以期对F1抗原的制备、质量控制及其免疫原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法、糖... 目的新型鼠疫疫苗包含鼠疫减毒菌EV株培养提取的天然F1抗原。研究生理氯化钠溶液中F1抗原的生物与理化性质、结构概况及聚合状态等特性,以期对F1抗原的制备、质量控制及其免疫原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法、糖蛋白碳水化合物估测试剂盒鉴定F1抗原是否为糖蛋白,蒽酮-硫酸法定量测定F1抗原中多糖含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测定F1抗原单体相对分子质量并与理论值差异比对,间接证明F1抗原是否糖基化;②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联用多角度激光散射(HPSEC-MALLS)法研究保存于生理氯化钠溶液中F1抗原的天然聚集状态;③搜索GeneBank获得鼠疫菌F1抗原的核苷酸序列,经DNAStar软件翻译出氨基酸序列,并通过肽段覆盖率验证成熟F1抗原的氨基酸序列,以圆二色谱试验结合K2D2软件推测二级结构,MALDI-TOF-MS测定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结果①鉴定出F1抗原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5 500的蛋白质,不含有多糖成分;②F1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在10~6~10~7之间,呈现聚集状态;③F1抗原由149个氨基酸组成,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5 500,F1抗原的二级结构以β-sheet为主。结论新型鼠疫疫苗中F1抗原为不含多糖成分的蛋白质,天然状态下F1抗原以高分子聚集态存在,F1抗原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5 500,抗原结构性质稳定,与理论结果一致。在制造、检定和免疫学研究中应参考F1抗原的这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鼠疫疫苗 F1抗原 性质 聚集
原文传递
炭疽芽孢杆菌抗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马亚妮 焦磊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2年第3期57-63,共7页
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是炭疽的病原菌,其抗原主要为炭疽毒素蛋白(toxin)。炭疽毒素蛋白包括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LF)和水肿因子(edema factor,EF)。这3种蛋白单独存在时均无毒,但可... 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是炭疽的病原菌,其抗原主要为炭疽毒素蛋白(toxin)。炭疽毒素蛋白包括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LF)和水肿因子(edema factor,EF)。这3种蛋白单独存在时均无毒,但可组成2种有毒复合物,一种是PA和LF形成的致死毒素(lethal toxin,LT),另一种为PA和EF形成的水肿毒素(edema toxin,ET)。除此以外,炭疽芽孢杆菌的芽孢、S层蛋白以及近铁转运蛋白等也都是炭疽芽孢杆菌的重要抗原。现就炭疽芽孢杆菌抗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芽孢杆菌 保护性抗原 致死因子 水肿因子 结构域
原文传递
布鲁氏菌BP26抗原制备及基于BP26的金标检测试纸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田华 张祺 +7 位作者 李朋伟 张正雷 王彩霞 张幸子 彭林峰 席仲兴 焦磊 王婷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2年第5期16-20,共5页
目的制备布鲁氏菌血清学优势抗原BP26的原核表达,对其进行鉴定,且进行基于BP26重组蛋白的布鲁氏菌抗体金标检测试纸的研究。方法检索人用疫苗株布鲁氏菌bp26基因序列进行基因合成,克隆至pET30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30a(+)-bp26,转化... 目的制备布鲁氏菌血清学优势抗原BP26的原核表达,对其进行鉴定,且进行基于BP26重组蛋白的布鲁氏菌抗体金标检测试纸的研究。方法检索人用疫苗株布鲁氏菌bp26基因序列进行基因合成,克隆至pET30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30a(+)-bp26,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BP26重组蛋白,纯化后重组蛋白进行蛋白免疫印迹鉴定。胶体金标记BP26,以BP26重组蛋白和BP26兔多抗血清分别包被检测线和质控线,制成布鲁氏菌抗体金标检测试纸。结果BP26重组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000,与预期相符。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纯度较高的BP26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实验证明,该蛋白可与布鲁氏菌抗体阳性兔血清产生特异性结合。用布鲁氏菌抗体金标检测试纸检测兔阳性血清,检测线和质控线均显色明显。结论成功获得BP26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实验证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研制的检测试纸成功检测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兔血清。该蛋白为布鲁氏菌病诊断试剂盒研制及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BP26重组蛋白 蛋白免疫印迹 胶体金试纸条
原文传递
18~60岁健康人群肺炎链球菌IgG抗体水平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轶 熊明郁 +8 位作者 张新庄 任珍芸 刘倩 张丽芝 任克明 王玺 陈晓航 王剑虹 沈荣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6年第6期70-75,共6页
目的了解18~60岁健康人群肺炎链球菌IgG抗体水平,为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甘肃、宁夏健康献浆员为调查对象,分为18~30、31~40、41~50、51~60岁4个年龄组,共调查347人。采用WHO推荐的标准化酶联免疫吸附试... 目的了解18~60岁健康人群肺炎链球菌IgG抗体水平,为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甘肃、宁夏健康献浆员为调查对象,分为18~30、31~40、41~50、51~60岁4个年龄组,共调查347人。采用WHO推荐的标准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2种肺炎链球菌血清型IgG抗体水平,并计算IgG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结果质控血清QC907的IgG抗体浓度均值与参考值之间的误差百分数均未超过±40%,测定值符合其参考值范围,各血清型抗体浓度检测结果的CV均〈30%。347份血清样品肺炎链球菌IgG抗体总阳性率为64.8%~96.0%,GMC为0.37~2.24μg/m L。不同血清型间IgG抗体GM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同种血清型IgG抗体阳性率及GMC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19F型外,不同地区同种血清型IgG抗体阳性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4、7F、14和18C型外,不同地区同种血清型IgG抗体GMC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60岁健康人群肺炎链球菌IgG抗体水平普遍较高,对肺炎链球菌主要流行血清型均具有一定的保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抗体水平 调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Rv2626c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抗原活性鉴定
10
作者 张光磊 孙田华 +7 位作者 吴智远 张婷婷 胡丽娜 王婷 李会 蒋保余 李朋伟 焦磊 《中国热带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2-477,共6页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Rv2626c蛋白的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中表达、纯化后研究Rv2626c重组蛋白的抗原性。方法将GenBank公布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Rv2626c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登录号:CCP45424.1)按E.coli密...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Rv2626c蛋白的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中表达、纯化后研究Rv2626c重组蛋白的抗原性。方法将GenBank公布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Rv2626c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登录号:CCP45424.1)按E.coli密码子偏好转换为对应的DNA序列,合成该DNA序列并克隆至pET24a(+)质粒上,构建pET24a(+)-Rv2626c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以不同的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浓度、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诱导表达Rv2626c蛋白,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Rv2626c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利用镍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Rv2626c重组蛋白并将其免疫青紫蓝兔,制备抗Rv2626c抗血清,采用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抗血清的特异性和效价。结果pET24a(+)-Rv2626c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检测显示:转入该重组质粒的E.coli经IPTG诱导后表达Rv2626c重组蛋白,分子量约14500,大小与预期相符;Rv2626c重组蛋白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31℃1.0 mmol/L IPTG诱导表达6 h,目的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一致。Rv2626c重组蛋白免疫青紫蓝兔获得的高免血清特异性良好,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该血清效价为1∶256000。结论在E.coli中成功表达结核分枝杆菌Rv2626c蛋白,且纯化的Rv2626c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纯度和抗原活性,为进一步揭示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Rv2626c重组蛋白 抗原活性鉴定
原文传递
氢氧化铝佐剂制备工艺的建立及其在鼠疫疫苗中的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睿 张婷婷 +7 位作者 吴智远 孙田华 马维民 李朋伟 高晶晶 郭海晨 慕艳红 焦磊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1年第5期29-34,共6页
目的建立氢氧化铝佐剂制备工艺,并吸附抗原配制鼠疫疫苗,对其进行免疫效果评价。方法采用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体,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制备出纳米级铝佐剂,并对其进行连续4批质量检测,将其与丹麦ALH铝佐剂在吸附率、沉降率... 目的建立氢氧化铝佐剂制备工艺,并吸附抗原配制鼠疫疫苗,对其进行免疫效果评价。方法采用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体,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制备出纳米级铝佐剂,并对其进行连续4批质量检测,将其与丹麦ALH铝佐剂在吸附率、沉降率、粒径、配制鼠疫疫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4批次氢氧化铝含量平均值为18.67 mg/mL,氯化钠含量平均值为29.60 mg/mL,平均pH为5.66;各批次氢氧化铝佐剂沉降率及吸附率检测结果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四部)的检测要求;粒径控制已达到纳米级,平均值为100~600 nm;配制鼠疫疫苗安全性检测结果合格,20200404批铝佐剂与ALH铝佐剂分别配制鼠疫疫苗免疫NIH小鼠,20200404疫苗组V抗体IgG、IgG1抗体效价均高于ALH疫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5);20200404疫苗组V抗体IgG2a抗体效价与ALH疫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00404疫苗组与ALH疫苗组F1抗体IgG、IgG1、IgG2a抗体效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氢氧化铝佐剂制备工艺,为制备鼠疫疫苗用铝佐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铝 佐剂 粒径 鼠疫疫苗 工艺优化 安全性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分子大小及分子量分析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轶 张新庄 +6 位作者 王玺 刘倩 陈晓航 任克明 白贵杰 王剑虹 沈荣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9期947-955,960,共10页
目的 3种方法分析10个血清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pneumococcal capsular polysaccharides,Pn Ps)样品的分子大小及分子量,并对这3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Sepharose CL-4B凝胶排阻层析(SEC)技术检测1型、2型、4型、8型、9N型、12F... 目的 3种方法分析10个血清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pneumococcal capsular polysaccharides,Pn Ps)样品的分子大小及分子量,并对这3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Sepharose CL-4B凝胶排阻层析(SEC)技术检测1型、2型、4型、8型、9N型、12F型、14型、18C型、19A型和23F型Pn Ps各2~3批次样品在色谱柱中的分配系数(KD)和样品组分特征;采用高效凝胶排阻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with refractive index,HPSEC-RI)法建立Pullulan标准品分子量标准曲线,计算各Pn Ps样品的重均分子量(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Mw);采用高效凝胶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示差折光检测器联用技术(high performance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with multi-angle laser light scattering and refractive index,HPSEC-MALLS/RI)检测各Pn Ps样品的Mw、数均分子量(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Mn)、多分散水平(Mw/Mn)及均方根旋转半径(root mean square ratio of gyration,Rg);对HPSEC-RI法和HPSEC-MALLS/RI法检测Pullulan分子量标准品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SEC技术不同化学方法检测的同批次Pn Ps样品的KD值十分接近,且主峰形态也比较近似,个别批次Pn Ps不同化学方法获得的峰形有差别。经HPSEC-RI检测Pullulan分子量标准品获得的回归方程为y=-0.278 x+10.13,r2=0.998,各Pn Ps样品的分子量为1.812×105~1.246×106。HPSEC-MALLS/RI联用技术检测的各批Pn Ps样品的Mw分布于9.898×105~1.471×105,Rg为84.9~25.4 nm,同一血清型不同批次样品Rg间的大小关系与其Mw间的大小关系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结合多种方法检测多糖样品的分子大小和分子量,可更客观、全面地了解Pn Ps分子的各种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 分子大小 分子量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的超滤工艺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克明 张轶 +3 位作者 王剑虹 王玺 白贵杰 沈荣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477-1482,共6页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的超滤工艺。方法选择跨膜压力、切向流量及多糖浓度为自变量,膜包处理能力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分析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膜包处理能力的影响;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数据进行...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的超滤工艺。方法选择跨膜压力、切向流量及多糖浓度为自变量,膜包处理能力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分析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膜包处理能力的影响;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取3批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水溶液,对优化的工艺参数进行验证;按照最佳超滤工艺对3批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水溶液进行等体积透析,确定超滤终点;并对纯化的荚膜多糖进行各项检定。结果优化的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超滤工艺为:跨膜压力12.8 Psi,切向流量66 L/h,多糖浓度0.86 g/L,最适透析倍数为5倍,在该条件下,膜包处理能力的理论值为91.7 g/(h·m2),实际值为91.9 g/(h·m2)。3批纯化的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水溶液的多糖组分均符合《欧洲药典》7.0版相关规定,均未检出残余脱氧胆酸钠和乙醇,3批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均大于420 000,抗原性良好,且抗原物质成分无差异。结论响应面法优化的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超滤工艺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为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多糖 超滤 响应面
原文传递
炭疽致死因子的结构域及功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建文 焦磊 王秉翔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1年第2期90-95,共6页
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 LF)是一种能水解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家族的金属蛋白酶,是炭疽毒素(toxin)的重要成分之一。炭疽LF由四个结构域组成:结构域Ⅰ主要负责与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 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 LF)是一种能水解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家族的金属蛋白酶,是炭疽毒素(toxin)的重要成分之一。炭疽LF由四个结构域组成:结构域Ⅰ主要负责与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 PA)结合;结构域Ⅱ是主要功能区域;结构域Ⅲ具有高度可变性且能与底物特异性结合;结构域Ⅳ含有锌离子结合序列,发挥蛋白质的毒性作用。现就炭疽LF各个结构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部分结构域中残基突变后对该蛋白质毒力的影响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毒素 致死因子 结构域 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