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3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付明生 雷永其 +1 位作者 黄英 祝杰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我院消化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原因和诱因及各月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份至2007年12月243例上消化道出血并经胃镜检查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在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中消化性溃疡最多,依次是急性胃... 目的探讨我院消化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原因和诱因及各月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份至2007年12月243例上消化道出血并经胃镜检查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在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中消化性溃疡最多,依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静脉曲张、胃癌。上消化道出血中多数无明确诱因,有明确诱因的以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最常见。消化性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在4月、8月、10~12月显著增高,2月和9月显著降低,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在各月分布无显著差异,食管静脉曲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2月最高。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诱因是NSAID类药物,每年4月出血发生率最高,避免使用NSAID类药物可减少上消化道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原因 诱因
下载PDF
青蒿琥酯联合蒿甲醚治疗耐药恶性疟疾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段文斌 严志刚 +1 位作者 段惠春 周小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655-656,共2页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联合蒿甲醚治疗抗蒿甲醚的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刚果耐药恶性疟疾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青蒿琥酯联合蒿甲醚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青蒿琥酯。给药前和给药后每6 h涂厚、薄血片各1...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联合蒿甲醚治疗抗蒿甲醚的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刚果耐药恶性疟疾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青蒿琥酯联合蒿甲醚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青蒿琥酯。给药前和给药后每6 h涂厚、薄血片各1张,在第7 d、14 d和28 d采血检查疟原虫,观察原虫转阴时间及28 d复燃情况。结果在治疗7 d后,青蒿琥酯联合蒿甲醚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100%和96.7%(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退热时间分别为(24.25±2.78)h和(48.68±3.46,P<0.05)h,血疟原虫清除时间分别为(29.38±3.56)h和(59.65±4.29)h,P<0.01);联合组在治疗后血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青蒿琥酯联合蒿甲醚治疗恶性疟疗效优于青蒿琥酯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疾 青蒿琥酯 蒿甲醚 疗效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恩替卡韦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段文斌 段惠春 +2 位作者 严志刚 李哓莉 罗铭 《肝脏》 2015年第11期901-902,共2页
核苷类新药的问世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尤其是恩替卡韦(ETV)的临床应用,为CHB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有文献报道其5年耐药率为1.2%,但是由于临床的广泛应用耐药率不断增加,不但疗效降低,肝病活动,甚至诱发重型... 核苷类新药的问世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尤其是恩替卡韦(ETV)的临床应用,为CHB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有文献报道其5年耐药率为1.2%,但是由于临床的广泛应用耐药率不断增加,不但疗效降低,肝病活动,甚至诱发重型肝炎。我们采用ET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IFNα-2a)治疗ETV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 干扰素Α 聚乙二醇干扰素 重型肝炎 核苷类似物 肝脏组织学 病毒复制 抗病毒药物 文献报道
下载PDF
慢性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梗死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段文斌 段惠春 周小平 《肝脏》 2012年第5期375-375,共1页
患者,女性,60岁,因HBsAg阳性20年,间断性乏力,纳差、腹胀5年,左半身瘫痪1周入院。查体:体温:38.5℃,血压:120/80mmHg,面色灰暗,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肝掌可见,前胸及颈部可见数枚蜘蛛痣,左侧胸部第二肋以下饱满,呼吸动... 患者,女性,60岁,因HBsAg阳性20年,间断性乏力,纳差、腹胀5年,左半身瘫痪1周入院。查体:体温:38.5℃,血压:120/80mmHg,面色灰暗,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肝掌可见,前胸及颈部可见数枚蜘蛛痣,左侧胸部第二肋以下饱满,呼吸动度减低,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右侧正常。心脏检查未见异常。腹部高度膨隆,轻度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上腹脐周压痛,无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4cm可触及,边缘钝,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无触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腹围90cm,肠鸣音减弱,2次/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功能衰竭 HBSAG阳性 脑梗死 移动性浊音 并发 腹壁静脉曲张 半身瘫痪 呼吸动度
下载PDF
IL-6、TNT-α、1,25二羟维生素D_3以及骨密度测定在酒精性肝硬化骨质疏松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杨颜茹 郭强 段惠春 《甘肃医药》 2013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IL-6、TNT-α以及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以及骨密度测定在酒精性肝硬化骨代谢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36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空腹血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钙调节激素:1,25二羟维生素D3[1,25(... 目的:探讨血清IL-6、TNT-α以及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以及骨密度测定在酒精性肝硬化骨代谢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36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空腹血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钙调节激素: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骨钙素(BGP),以及血清钙(Ca2+)、磷(P3+)。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骨密度;根据尺桡骨密度与20例健康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做对照。结果:酒精性肝硬化组尺桡骨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酒精性肝硬化组血清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水平与尺桡骨密度呈负相关(r=-0.306,-0.467)。酒精性肝硬化组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骨钙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对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骨钙素水平与尺桡密度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发现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骨钙素水平与尺桡骨密度呈正相关(r=0.428,0.42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易发生骨代谢异常、骨质疏松,在骨形成减弱的过程中1,25二羟维生素D3起着主要作用,在骨吸收增强的过程中IL-6、TNF-α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监测IL-6、TNF-α、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监测骨密度,适当补充维生素D3,降低IL-6、TNF-α对防治酒精性肝硬化骨代谢异常、骨质疏松,预防骨折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25二羟维生素D3 酒精性肝硬化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下载PDF
阿奇霉素对胃排空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梅 《甘肃医药》 2016年第6期417-419,共3页
阿奇霉素(AZM)由于具有抗菌范围广,组织中浓度高,体内分布广泛,半衰期长,无需皮试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用药。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很高,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腹泻、腹痛、食欲明显减退。探讨AZM对... 阿奇霉素(AZM)由于具有抗菌范围广,组织中浓度高,体内分布广泛,半衰期长,无需皮试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用药。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很高,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腹泻、腹痛、食欲明显减退。探讨AZM对胃肠道的作用机理,对防治胃肠道副反应症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胃排空
下载PDF
青蒿琥酯联合伯氨喹治疗恶性疟疾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段文斌 严志刚 +3 位作者 段惠春 周小平 李晓莉 王崇清 《人民军医》 2014年第4期425-426,共2页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联合伯氨喹治疗恶性疟疾的临床疗效。方法:恶性疟疾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青蒿琥酯静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伯氨喹片。疗程均为7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及疟原虫清...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联合伯氨喹治疗恶性疟疾的临床疗效。方法:恶性疟疾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青蒿琥酯静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伯氨喹片。疗程均为7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及疟原虫清除时间。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8天,观察组无复燃病例,对照组复燃率15.0%,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退热时间及疟原虫清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蒿琥酯联合伯氨喹治疗恶性疟疾治愈率高、复燃率低,效果优于单用青蒿琥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伯氨喹 恶性疟疾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7和IL-13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尹刚 段惠春 陈德斌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6期682-684,共3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片(博路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13(IL-13)的变化与肝脏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5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1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片(博路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13(IL-13)的变化与肝脏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5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1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口服恩替卡韦过程中血清IL-17和IL-13的含量,同时检测实验组中丙氨酸转移酶(ALT)、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定量和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实验组ALT及HBV-DNA在第4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HBV-DNA水平在第12周时已接近检测低限值,至第36周时已达到检测低限值(<100 IU/ml);ALT水平在第12周时已接近正常值的高限(40 IU/L),至第36周已达到正常。第48周8例患者出现HBeAg转阴,其中4例出现HBeAb转换。血清IL-17在第4周时和治疗前相比出现明显升高,其后逐渐下降,在48周时与对照组水平相似[(10.3±5.2)ng/ml vs(6.7±0.9)ng/ml];血清IL-13在第4周和12周时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其后逐渐升高,在48周时与健康对照组水平相似[(180.4±31.4)ng/ml vs(190.3±28.3)ng/ml]。结论恩替卡韦在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同时,还能够有效调节IL-17和IL-13的平衡,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 肝硬化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