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中地区古代陵墓的类型、地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世忠 杜忠潮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0-59,共10页
关中地区古代墓葬数量众多,依据葬者的身份,可分为帝王陵与陪葬墓,历代将相名人墓葬等类型。关中古代帝王陵的营造形式有"封土为陵"和"因山为陵"两种,按建陵时间跨度分为华夏始祖陵寝、先秦王公陵、统一王朝帝陵和... 关中地区古代墓葬数量众多,依据葬者的身份,可分为帝王陵与陪葬墓,历代将相名人墓葬等类型。关中古代帝王陵的营造形式有"封土为陵"和"因山为陵"两种,按建陵时间跨度分为华夏始祖陵寝、先秦王公陵、统一王朝帝陵和分裂割据政权王陵等类型,其地理分布具有片状、带状分布及点状散布等特点;陪葬墓主要依附帝王陵在特定区域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历代将相名人墓葬以散点状分布为主。影响关中古代陵墓选址及其空间分布的因素:一是都城区位,二是风水观念、追求皇权威严和博大气势;三是墓主人籍贯;四是历史事件发生地与名人生前活动地。对关中地区绚烂丰富的古代陵寝文化与帝陵遗产资源,应该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研究,以便发挥其"古为今用"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 墓葬 地理分布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五陵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封建民 李晓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241-4243,共3页
利用Landsat的TM和ETM+数据,对五陵原1988、2005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监测,并利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和转移矩阵等指标定量分析了17年间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耕地、林地、水体和未利用土地都有不同... 利用Landsat的TM和ETM+数据,对五陵原1988、2005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监测,并利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和转移矩阵等指标定量分析了17年间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耕地、林地、水体和未利用土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建设用地和果园面积增幅较大。在过去17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度达到1.14%,土地利用程度偏高且有增加趋势,这说明研究区土地利用阶段仍处于发展期,土地利用方式受人为活动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快速城市化和果业经济发展影响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陵原 遥感 GIS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模拟壁画墓葬中的微环境分析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戎岩 李玉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8-104,共7页
墓葬壁画经考古发掘后,墓室内原有的稳定环境被打破,在微环境不断变化的作用下产生各种不同的病害。为探究微环境变化规律,在陕西师范大学模拟壁画墓室内对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及土壤电导率等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外部... 墓葬壁画经考古发掘后,墓室内原有的稳定环境被打破,在微环境不断变化的作用下产生各种不同的病害。为探究微环境变化规律,在陕西师范大学模拟壁画墓室内对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及土壤电导率等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外部环境的改变对墓室内部微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距墓底高度越高,其土壤温度、含水率变化幅度越大,越易产生酥粉等病害。利用离子色谱仪、X射线衍射仪(XRD)等仪器对土壤易溶盐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各种阴、阳离子含量与土壤埋深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土壤表面析出盐分主要以硫酸钠和硫酸钙为主,在微环境的不断变化下,易产生酥碱等病害。对壁画墓葬微环境进行系统研究,为有效调控墓室微环境提出合理的对策,以期为原址保护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墓葬 微环境 温湿度 电导率
下载PDF
关中汉唐帝陵分布及陵区水土流失观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杜忠潮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4-74,共11页
基于田野考察和GPS实测等手段,对关中地区汉唐帝陵空间分布及陵区水土流失的观测分析表明,关中地区渭北西汉9座帝陵(包括陪葬的后妃陵)和唐代18陵在空间上皆呈西南—东北走向的分布带。西汉9陵的空间分布基线为汉义陵—汉安陵陵顶中心... 基于田野考察和GPS实测等手段,对关中地区汉唐帝陵空间分布及陵区水土流失的观测分析表明,关中地区渭北西汉9座帝陵(包括陪葬的后妃陵)和唐代18陵在空间上皆呈西南—东北走向的分布带。西汉9陵的空间分布基线为汉义陵—汉安陵陵顶中心点连线及其延长线,其空间方位同大地平面上地理经线成70°45'交角(或与地理纬线成19°15'交角);唐18陵的空间分布基线为昭陵(九嵕山峰顶)与桥陵(丰山峰顶)的连线及其延长线,同地理纬线成19°25'交角(或与地理经线成70°35'交角)。唐端陵神道南段黄土侵蚀冲沟的年下切速率为0.51~0.94 cm/a,其溯源侵蚀的速率为12.31 cm/a,沟谷横向拓宽速率为12.44 cm/a,该处土壤侵蚀模数为0.66×104m3/km2·a;唐建陵南神道大冲沟下切侵蚀速率为32~46 cm/a,横向拓宽速率18~24 cm/a,溯源侵蚀速率达54 cm/a。该处土壤侵蚀模数为1.16×104m3/km2·a。关中汉唐帝陵分布区的土壤侵蚀所致的水土流失对帝陵和都城大遗址等文物遗存所造成的威胁和破坏,是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汉唐帝陵 空间分布 水土流失
下载PDF
浅析关中地区砂岩文物风化成因及保护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戎岩 《科技风》 2017年第2期101-101,共1页
陕西关中地区的砂岩质摩崖造像群、碑石文物分布众多,是民族的象征和该地区的文化标志。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分布在不同环境中的砂岩石刻群、碑石文物处于迥然不同的赋存环境中,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风化作用下,产生诸... 陕西关中地区的砂岩质摩崖造像群、碑石文物分布众多,是民族的象征和该地区的文化标志。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分布在不同环境中的砂岩石刻群、碑石文物处于迥然不同的赋存环境中,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风化作用下,产生诸多病害,因此,应因地制宜的制定砂岩文物保护和防风化治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砂岩文物 保护对策
下载PDF
关中陵墓资源保护对策
6
作者 李世忠 戎岩 《社科纵横》 2011年第11期118-120,共3页
关中古代陵墓资源丰富,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应坚持适度开发原则。不走开发性保护之路,陵墓资源的损毁、流失在所难免;同时,陵墓资源保护还应坚持原生态保护原则,陵墓附近地形地貌的保护应引起高度重视;另外,陵墓所在地石雕、石刻,加... 关中古代陵墓资源丰富,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应坚持适度开发原则。不走开发性保护之路,陵墓资源的损毁、流失在所难免;同时,陵墓资源保护还应坚持原生态保护原则,陵墓附近地形地貌的保护应引起高度重视;另外,陵墓所在地石雕、石刻,加强专业保护,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 陵墓 保护 开发
下载PDF
秦始皇陵对中国古代帝陵制度的创设性贡献及影响
7
作者 杜忠潮 孙媛媛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8,共8页
秦始皇陵是继承战国诸侯王陵墓及秦先公陵墓制度,并吸收秦国都城布局建造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帝王陵墓。秦始皇陵标志着先秦时期的"集中公墓制"向"独立陵园制"、陵园围沟到双重垣墙、"不封不树"到高大墓... 秦始皇陵是继承战国诸侯王陵墓及秦先公陵墓制度,并吸收秦国都城布局建造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帝王陵墓。秦始皇陵标志着先秦时期的"集中公墓制"向"独立陵园制"、陵园围沟到双重垣墙、"不封不树"到高大墓冢、墓上建筑到陵寝、人殉到人俑殉葬的转变,其地宫形制由"中"字形到超"亚"字形,规模结构更为恢弘复杂。在古代帝陵制度演化中,秦始皇陵首创陵邑制度,改"陵"为"山",创新陪葬制度,规范陵寝制度。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后世帝王陵园营建的布局结构、礼制建筑和陪葬制度,以及陵园仿照都城和"帝陵独尊"的设计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陵 帝陵制度 陵邑制度 帝陵独尊
下载PDF
关中城市群县域综合发展水平时空差异分析
8
作者 杜忠潮 马效允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46-52,共7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关中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时空差异的研究表明,社会保障、产业结构、农业发展水平、人力资源、经济实力、生态环境是影响关中城市群综合发展差异的主要因子,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差距小于社会保障、产业结构、农业发展、...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关中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时空差异的研究表明,社会保障、产业结构、农业发展水平、人力资源、经济实力、生态环境是影响关中城市群综合发展差异的主要因子,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差距小于社会保障、产业结构、农业发展、人口结构、经济发展以及生态水平的差距;关中城市群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呈单核结构,具有南北分异、东西差异、高值中心集中的特点,在大城市影响的范围内,距离市域核心越远,县域综合发展水平下降越快,区域整体发展不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关中城市群 综合发展水平 时空差异
下载PDF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陕西华县皮影戏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代卓娅 白晶晶 +2 位作者 郭棉青 戎岩 梁安和 《新丝路(下旬)》 2016年第12期116-116,122,共2页
陕西华县皮影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具有极高的民俗、艺术、社会、史学等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但在各种现代文化样式的冲击下,华县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通过分析华县皮影在保护与传... 陕西华县皮影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具有极高的民俗、艺术、社会、史学等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但在各种现代文化样式的冲击下,华县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通过分析华县皮影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华县皮影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关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0
作者 赵敏宁 梅金香 +2 位作者 许晓婷 雷雨田 刘正康 《南方农业》 2022年第12期158-160,164,共4页
以城乡统筹、产业互动、生态宜居、节约集约、和谐发展为特点,新型农村社区、小城镇、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的利用,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进行土地集约利用与新... 以城乡统筹、产业互动、生态宜居、节约集约、和谐发展为特点,新型农村社区、小城镇、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的利用,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进行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成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为给关中城市群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对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关中城市群发展的实际,构建了关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城市群 新型城镇化 土地集约利用 指标体系
下载PDF
胶木棒锚杆在唐皇城含光门土遗址锚杆锚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戎岩 李玉虎 +4 位作者 曹静 黄四平 王文军 傅鹏 杨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74,共6页
针对唐皇城墙含光门土遗址出现的夯土脱落、变形裂隙、建筑工艺裂隙等病害现状,对该遗址的土体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设计了适宜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土遗址的胶木棒锚固锚杆。结果表明:对比其他土遗址类锚杆,采用均匀分布阻力棒的胶木棒... 针对唐皇城墙含光门土遗址出现的夯土脱落、变形裂隙、建筑工艺裂隙等病害现状,对该遗址的土体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设计了适宜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土遗址的胶木棒锚固锚杆。结果表明:对比其他土遗址类锚杆,采用均匀分布阻力棒的胶木棒锚杆具有抗腐蚀、强度大、韧性好等特点;此胶木棒锚杆性能优异,已成功应用于唐皇城墙含光门土遗址等重要文物的保护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木棒锚杆 唐皇城含光门 土遗址 锚固
下载PDF
酒泉西沟四、五号壁画墓病害调研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戎岩 李玉虎 王保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52 56,共7页
酒泉西沟四、五号墓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3年清理发掘出土,发掘后原址保存,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出土发掘20年后,壁画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酥粉、泛白以及壁画颜料层脱落等病害。通过对遗址产生病害部位的本体土样进行... 酒泉西沟四、五号墓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3年清理发掘出土,发掘后原址保存,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出土发掘20年后,壁画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酥粉、泛白以及壁画颜料层脱落等病害。通过对遗址产生病害部位的本体土样进行含水率、pH值、电导率和XRD物相分析、EDX能谱、可溶盐离子色谱以及SEM扫描电镜等分析,揭示了造成遗址产生病害的盐类主要是硫酸盐和氯盐;同时对病害盐对土遗址的破坏形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沟四、五号墓 病害 酥粉
下载PDF
渭河流域水污染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彦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576-14578,共3页
根据国家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对渭河流域陕西段2005~2009年5年的水体分析,结果表明,水体的COD含量优于国家I类地表水标准,但是,氨氮指标和溶解氧的指标超标,最根本的原因是水体氨氮含量过大,进而耗费水中的氧,使溶解氧的指标下降。提... 根据国家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对渭河流域陕西段2005~2009年5年的水体分析,结果表明,水体的COD含量优于国家I类地表水标准,但是,氨氮指标和溶解氧的指标超标,最根本的原因是水体氨氮含量过大,进而耗费水中的氧,使溶解氧的指标下降。提出了对已建的污水处理工厂,应用生物脱氮技术和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对氨氮进行深度处理,并将氨氮作为考核出水的主要指标,同时,应该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流域 水污染 溶解氧 氨氮
下载PDF
吉家院墓地出土铜器金相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戎岩 廖华军 +2 位作者 罗武干 魏国锋 王昌燧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89-92,共4页
吉家院墓地为重要的楚国墓地,考察该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工艺,对探究楚国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有所帮助。本文应用金相显微镜对采集于吉家院墓地的22件青铜样品进行了金相学分析。结果显示,有6件样品显示为铸态组织,9件样品属于热加工组织,6... 吉家院墓地为重要的楚国墓地,考察该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工艺,对探究楚国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有所帮助。本文应用金相显微镜对采集于吉家院墓地的22件青铜样品进行了金相学分析。结果显示,有6件样品显示为铸态组织,9件样品属于热加工组织,6件热加工后冷加工组织,1件(铜剑侧锋JM23)属于冷加工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家院墓地 战国 青铜器 金相学
下载PDF
五陵塬边坡侵蚀地貌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忠潮 贺宝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6-322,共7页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对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五陵塬边坡侵蚀地貌大量的实地考察,应用遥感卫星图像等信息资料,对五陵塬南、北缘侵蚀沟谷和黄土滑塌的发育状况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表明,五陵塬南缘发育的河流高阶地前坎(高差8~30m的黄...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对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五陵塬边坡侵蚀地貌大量的实地考察,应用遥感卫星图像等信息资料,对五陵塬南、北缘侵蚀沟谷和黄土滑塌的发育状况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表明,五陵塬南缘发育的河流高阶地前坎(高差8~30m的黄土崖)为窑洞聚落带,受坡面径流作用发育侵蚀沟谷和黄土坍塌;该塬边黄土窑洞带侵蚀沟谷的发育状况表现为东段密度较小,规模较大,西段反之。北缘河流高阶地前坎(高差30~90m的黄土崖)西段主要发育“群发性”黄土滑塌。东段侵蚀沟谷数量少,长度较大。五陵塬边坡侵蚀地貌的发育,主要受地质构造、地形条件、新构造运动、黄土岩性和结构、大气降水与农田灌溉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并会对五陵塬周边人类居住安全,边坡水土流失,塬面文物古迹保护和西咸新区发展建设产生负面影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陵塬 侵蚀地貌 发育 影响
下载PDF
色度学在文物考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戎岩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2-25,共4页
色度学作为颜色的表示方法,具有准确性、量化性,不受主观的影响等优势。现今已在多种材质的文物修复及保护、文物鉴定及科技考古分析等诸多方面都有应用。对近年来我国学者在评测石质文物、青铜文物表面保护及封护处理效果,环境因素导... 色度学作为颜色的表示方法,具有准确性、量化性,不受主观的影响等优势。现今已在多种材质的文物修复及保护、文物鉴定及科技考古分析等诸多方面都有应用。对近年来我国学者在评测石质文物、青铜文物表面保护及封护处理效果,环境因素导致文物保护材料老化的对比,总结文物修复中作色、配色及陶瓷文物表面釉色的定量鉴定中的应用。色度学将在未来为文物保护工作者在其他材质文物表面的颜色辨别、保护试剂效果的测评,为文物爱好者在文物鉴定等诸多方面有所启发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度学 文物保护与修复 文物鉴定 CIE1976Lab系统
下载PDF
承德避暑山庄石质文物的风化腐蚀模拟实验 被引量:8
17
作者 戎岩 吴海涛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40-44,共5页
通过对承德避暑山庄石刻表面风化产物的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对石刻构成破坏最为主要外因以水(降雨+毛细水)、可溶盐及融冻破坏这三种主要因素。选取与承德避暑山庄石刻材质相同的火山凝灰岩样品,模拟自然腐蚀中的风化因素,分别对不同编... 通过对承德避暑山庄石刻表面风化产物的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对石刻构成破坏最为主要外因以水(降雨+毛细水)、可溶盐及融冻破坏这三种主要因素。选取与承德避暑山庄石刻材质相同的火山凝灰岩样品,模拟自然腐蚀中的风化因素,分别对不同编号样品进行可溶盐浸泡、盐雾实验和冻融实验,进行人为加速老化,通过对石材样块的腐蚀情况的深入考察,以期为后期的保护工作制定合理的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德避暑山庄 石质文物 风化腐蚀
下载PDF
申明铺遗址出土腐蚀铁器的微观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戎岩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7-90,共4页
应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SEM-EDS)等检测手段,对采集于申明铺遗址的铁器残片进行腐蚀情况的微观分析。发现该遗址所出土铁器腐蚀情况较为严重,不仅存在均匀腐蚀,还存在很多不均匀的局部腐蚀,包括点蚀、选择性腐蚀及晶间腐蚀... 应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SEM-EDS)等检测手段,对采集于申明铺遗址的铁器残片进行腐蚀情况的微观分析。发现该遗址所出土铁器腐蚀情况较为严重,不仅存在均匀腐蚀,还存在很多不均匀的局部腐蚀,包括点蚀、选择性腐蚀及晶间腐蚀等,为后期的保护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明铺遗址 腐蚀 微观分析
下载PDF
整体保护视角下西安市“八水”遗产廊道保护与开发 被引量:1
19
作者 戎岩 李淼 付红琴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91-96,共6页
古代西安水资源丰富、河流密布,形成了独特的"水网","八水"见证了古城西安历史与文化的变迁。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八水绕长安"的盛景不复存在。应借鉴成功经... 古代西安水资源丰富、河流密布,形成了独特的"水网","八水"见证了古城西安历史与文化的变迁。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八水绕长安"的盛景不复存在。应借鉴成功经验,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坚持整体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把沿廊道分布的一些文化遗产连接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对遗产廊道进行旅游开发。在传承西安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改善大西安水环境的同时,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西安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特色城市文化品牌,提高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西安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水"遗产廊道 整体保护 开发路径
下载PDF
西咸新区大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刍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忠潮 张启成 薛勇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1-56,共6页
以分布在西咸新区的大遗址为研究对象,在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的基础上,对西咸新区大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探索。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和认识西咸新区大遗址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大遗址的类型、空间分布,及其保护和... 以分布在西咸新区的大遗址为研究对象,在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的基础上,对西咸新区大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探索。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和认识西咸新区大遗址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大遗址的类型、空间分布,及其保护和展示利用方式。并结合实际情况,从政府的管理机制、景区运行管理、建立保护特区和遗址公园等利用管理模式,以及经济、教育与文化内涵开发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西咸新区的大遗址保护不仅是文物保护者的职责,也需要政府与民众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咸新区 大遗址保护 管理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