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不同培养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辉 张建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1期6609-6613,共5页
背景:目前传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是应用异种血清为培养基,但其存在种间疾病传播、潜在免疫排斥反应甚至是伦理学争议等问题;且与卫生部公布的《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的要求相违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是生物自... 背景:目前传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是应用异种血清为培养基,但其存在种间疾病传播、潜在免疫排斥反应甚至是伦理学争议等问题;且与卫生部公布的《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的要求相违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是生物自体的全血提取物,内含多种且含量丰富的生长因子。目的:使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替代传统异种血清,探讨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从兔髂后上棘穿刺抽出8 mL骨髓并加肝素抗凝,密度梯度离心富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组、胎牛血清组,分别加入含10%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在传至4代时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组和胎牛血清组细胞各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对培养及成分进行改变;对照组培养基不变。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各代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对各组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判断其成骨分化状况。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可见各代细胞增殖良好。对第4代各组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培养第12天,第4代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实验组及胎牛血清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相应对照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组对照组、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胎牛血清组的对照组、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使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替代异种血清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纯度活性高的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胎牛血清 生长曲线
下载PDF
骨创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828-829,共2页
目的观察临床骨创伤患者机体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50例骨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动态测定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并与5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创伤发生后观察组第1、3、5天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目的观察临床骨创伤患者机体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50例骨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动态测定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并与5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创伤发生后观察组第1、3、5天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第3、5天低于第1天,观察组第5天低于第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创伤损伤程度加重,患者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呈升高趋势,且随时间延长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呈下降趋势,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骨创伤发生后,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血糖可反映患者对应激反应承受的强弱,可评估创伤程度和预后,利于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D-二聚体 血糖
下载PDF
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初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辉 《创伤外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68-169,共2页
收集我院2008—2012年年龄60岁以上206例骨科手术患者的手术原因、术后并发症发生种类、基本控制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后状况等信息,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预防严重并发症提供基本信息。统计分析骨科手术老年患者容易出现呼吸系统、心血管... 收集我院2008—2012年年龄60岁以上206例骨科手术患者的手术原因、术后并发症发生种类、基本控制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后状况等信息,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预防严重并发症提供基本信息。统计分析骨科手术老年患者容易出现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以及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尤其以呼吸系统并发症更为常见,临床上应给予重视并及时采取恰当处理手段予以纠正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并发症 老年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文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期140-142,共3页
目的观察锚钉内固定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髌骨下极骨折患者60例,将采用锚钉内固定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A组,将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的30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观察锚钉内固定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髌骨下极骨折患者60例,将采用锚钉内固定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A组,将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的30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高于B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40.0±4.0)min,术中出血量(25.0±1.6)ml;B组手术时间(41.0±2.0)min,术中出血量(26.0±2.0)ml,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相对较少的优点,疗效确切可靠,是髌骨下极骨折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锚钉内固定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
下载PDF
骨折钢板内固定骨不愈合影响因素与对策
5
作者 王辉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272-1274,共3页
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骨折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临床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概率仍较高,主要原因是骨折钢板固定后稳定性较差、骨折粉碎程度严重、局部血运破坏和手术方法不当。现将有关因素及对策总结如下。
关键词 骨折延迟愈合 钢板内固定 骨不愈合 影响因素 临床实践 钢板固定 手术方法 局部血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