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数学课堂巩固练习设计之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段雪凌 《成才之路》 2009年第20期94-94,共1页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应该贯穿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应充分体现在教师每堂课的练习设计中。一个好的练...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应该贯穿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应充分体现在教师每堂课的练习设计中。一个好的练习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师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倡导:“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在实施新课标中,教师怎样精心设计自己的练习呢?本文结合课堂实录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启示,对课堂巩固性练习的设计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练习设计 数学课堂 教育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 巩固性练习 全体学生 数学教育 精心设计
下载PDF
关于中学数学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
2
作者 刘英会 《成才之路》 2009年第20期20-20,共1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创新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教育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是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关键。而基础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创新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教育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是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关键。而基础教育。理应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极为重要和相当紧迫的。在中学数学实施创新教学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教学 中学数学 能力的培养 民族创新精神 基础教育 民族进步 科学技术 创新人才
下载PDF
小议怎样构建好课堂
3
作者 段雪凌 《成才之路》 2009年第19期97-97,共1页
“好课堂”一直是教学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教师所争取的,更是学生所期盼的。那么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构建一个好课堂呢?笔者认为好课要力求做到:确立目标不忘“人”,处理教材善于“变”,选择教法突出“疑”,安排教程强化“动”,... “好课堂”一直是教学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教师所争取的,更是学生所期盼的。那么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构建一个好课堂呢?笔者认为好课要力求做到:确立目标不忘“人”,处理教材善于“变”,选择教法突出“疑”,安排教程强化“动”,创设氛围享受“乐”,转变角色共建“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 教学管理者 创设氛围 “变” “疑” “动” “乐” 教师
下载PDF
浅谈教师评价语言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
4
作者 吕洪刚 《成才之路》 2009年第9期I0006-I0007,共2页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自我意识是通过评价信息的不断输入而形成的。儿童最终形成怎样的自我概念直接取决于他所接到的评价信息。如果儿童经常接受对自己的积极、正向的评价信息,就会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会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自我意识是通过评价信息的不断输入而形成的。儿童最终形成怎样的自我概念直接取决于他所接到的评价信息。如果儿童经常接受对自己的积极、正向的评价信息,就会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会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如果儿童经常接受对自己的否定性的评价信息,就会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将会给他们的一生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教师对学生采取怎样的评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健康 评价语言 教师 评价信息 自我概念 心理学研究 自我意识 身心健康
下载PDF
师生互动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5
作者 雷秋峰 《成才之路》 2011年第5期13-13,共1页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决定了学生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数学思维,这需要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那么如何实现师生互动呢?
关键词 师生互动 数学教学 引导学生 学习数学 数学思维 课堂教学 逻辑性 抽象性
下载PDF
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语文教学
6
作者 刘洪建 《成才之路》 2014年第5期42-42,共1页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了乐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牢牢地抓住这一点,并且“因文而异”,探索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激发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让他们在享受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了乐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牢牢地抓住这一点,并且“因文而异”,探索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激发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让他们在享受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获得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过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陶冶情操 语文课 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