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邓燕 段勇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45-348,共4页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多见、危害程度最高的癌症。根据2020年的统计,全球估计有905,700人被诊断出患有肝癌,有830,200人死于肝癌[1],肝癌是当今世界第六大最多见的癌症,也是癌症死亡第三大常见原因,同时也是癌症过早死...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多见、危害程度最高的癌症。根据2020年的统计,全球估计有905,700人被诊断出患有肝癌,有830,200人死于肝癌[1],肝癌是当今世界第六大最多见的癌症,也是癌症死亡第三大常见原因,同时也是癌症过早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2],仅次于肺癌。近年来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的东亚国家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如美国、澳大利亚以及许多欧洲国家既往发病率较低,但近几年却有上升的趋势,给人类健康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威胁。肝癌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性别,不同种族的人群也存在差异,如美洲印第安人、西班牙裔人、太平洋岛民的发病率高于非西班牙裔白人。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的感染是原发性肝癌发病最重要的外源性危险因素,同时过量饮酒、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也是原发性肝癌的突出原因。吸烟、摄入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和肝吸虫感染也是肝癌发生的外源性危险因素。肝癌患者在发病初期往往没有什么特征性表现,等到发现时往往疾病已经进入中晚期,错过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且多数伴有肝硬化和肝功能异常,预后状况较差。近几十年来,肝癌的生存率几乎没有得到改善,肝癌的预防成为减轻全球负担的关键。当前主要通过外科手术对原发性肝癌早期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包括肝移植、肝动脉灌注化疗、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以及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等局部治疗方法,晚期患者主要借助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系统治疗方式以及化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旨在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基因 发病机制 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医药辅助治疗创伤性膝关节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伍豫军 邱俊麟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中医药辅助治疗 创伤性膝关节炎 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临床分析 骨关节损伤 常见类型 镜下治疗 对症治疗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抗AT1、α1、β1及M2受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邓燕 梁利波 +2 位作者 李俊梅 王翠 段勇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0期1714-1719,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 1-受体)、α1-肾上腺素受体(α1-受体)、β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及M 2胆碱能受体(M 2-受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DN患者115例(DN组)、2型糖尿病(T2DM)...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 1-受体)、α1-肾上腺素受体(α1-受体)、β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及M 2胆碱能受体(M 2-受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DN患者115例(DN组)、2型糖尿病(T2DM)患者65例(T2DM组)和健康体检者46例(NC组),检测DN组、T2DM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和NC组的相关实验室指标和自身抗体阳性率,分析两者相关性及不同疗效对自身抗体阳性率的影响,并将治疗前AT 1、α1、β1及M 2受体水平诊断DN做ROC曲线分析。结果治疗后,DN组、T2DM组的尿素氮(BUN)、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rea)值显著降低(P<0.05),肾小球过滤率(GFR)显著提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N组AT 1、α1、β1及M 2受体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T2DM组治疗后(P<0.05)和N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患者中,AT 1受体、α1受体、β1受体、M 2受体与血BUN、血Scr、尿Urea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GFR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DN治疗有效组的AT 1、α1、β1及M 2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治疗前AT 1、α1、β1及M 2受体水平诊断DN做ROC曲线分析发现,四者受体和其联合诊断DN的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为0.669、0.676、0.711、0.675和0.724,灵敏度分别为87.7%、90.8%、89.2%及92.3%和92.3%,特异性分别为53.9%、55.7%、47.0%及57.4%和50.4%。结论AT 1、α1、β1及M 2受体不仅可反映DN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情况,还可预测DN疗效,临床诊断价值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 Α1-肾上腺素受体 Β1肾上腺素受体 M 2胆碱能受体
下载PDF
中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大刚 陈玉 何秀云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6期151-151,共1页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唑来膦酸对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溶骨性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人,对照组使用唑来磷酸注射液,治疗组用唑来磷酸联合中药治疗疗效对比,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唑来膦酸对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溶骨性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人,对照组使用唑来磷酸注射液,治疗组用唑来磷酸联合中药治疗疗效对比,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60%和7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效果较单用唑来膦酸对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疼痛具有更好的止痛效果,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磷酸 中药 肿瘤 骨转移}疼痛
下载PDF
膝前正中切口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钟仕久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355-357,共3页
目的评价膝关节前正中切口双侧钢板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22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膝关节前正中切口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规律随访24个月,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定膝... 目的评价膝关节前正中切口双侧钢板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22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膝关节前正中切口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规律随访24个月,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发生切口皮片边缘坏死1例,骨折塌陷1例,无内固定失败患者,术后24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72.7%。结论膝前中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具有较高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及较少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处理
6
作者 孟炼 陈生文 +3 位作者 刘忠 卢红 毛军 兰婉清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0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围手术期 处理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黄河 李保华 +1 位作者 陈旭东 舒春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016-1017,共2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植骨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76例,经后路行胸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并通过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植骨;对照组72例,为早期及同期(2008年以前)未通过椎弓根行椎体植骨的胸腰椎爆裂性骨...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植骨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76例,经后路行胸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并通过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植骨;对照组72例,为早期及同期(2008年以前)未通过椎弓根行椎体植骨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两组均在术前、术后行DR及CT断层扫描检查,观察椎体高度的恢复、Cobb角的丢失情况及内固定有无松动断裂、弯曲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对照组54例获得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远期丢失率,后凸畸形Cobb角度丢失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行伤椎椎体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可有效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减少后期椎体高度的丢失,防止后凸畸形的加重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经椎弓根 椎体植骨
下载PDF
锁定加压接骨板配合嵌插复位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克平 蒋竺良 邓鹏军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569-1570,共2页
目的探讨运用锁定钢板及骨折断端嵌插复位治疗肱骨近端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采用肱骨近端LCP及嵌插复位治疗。结果经3~9个月随访,骨折2~4个月后全部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8例,良8... 目的探讨运用锁定钢板及骨折断端嵌插复位治疗肱骨近端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采用肱骨近端LCP及嵌插复位治疗。结果经3~9个月随访,骨折2~4个月后全部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8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3%。结论采用肱骨近端LCP及嵌插复位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断端实现绝对稳定固定,符合关节干骺端治疗原则,完全可以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利于肩关节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但应注意术中嵌插复位及钢板位置,尽量避免内固定引起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 三部分骨折 锁定钢板 嵌插复位
下载PDF
伽玛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邱永湘 孟炼 +4 位作者 张生权 伍玉军 肖启述 卢永华 陈娟 《西部医学》 2006年第5期623-624,共2页
目的 评价伽玛(Gamma)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在C臂透视下先行闭合复位,复位良好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顺行植入大小长短适宜的伽玛钉固定。结果 获得1~3年随访者28例,术后3个月不负重行走,术... 目的 评价伽玛(Gamma)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在C臂透视下先行闭合复位,复位良好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顺行植入大小长短适宜的伽玛钉固定。结果 获得1~3年随访者28例,术后3个月不负重行走,术后6~8个月(平均6.5个月)骨折骨性愈合。随访期内,髋关节活动良好、下肢功能恢复到伤前水平者22例;髋关节轻度疼痛、活动尚好者5例;髋内翻、活动受限者1例。结论 Gamma钉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靠、康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GAMMA钉
下载PDF
双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附35例报告)
10
作者 黄骏 《西藏医药》 1997年第1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双钢丝张力带 内固定 髌骨骨折 治疗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60例疗效探讨
11
作者 朱耘 《当代医学》 2014年第26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内江市中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60例,对其进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然而对下胫腓联合则采用拉力螺钉进行固定,在手术...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内江市中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60例,对其进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然而对下胫腓联合则采用拉力螺钉进行固定,在手术之后,对患者采用石膏进行外固定。结果经过治疗,优30例、良26例、差4例,优良率为93.3%。其中发生术后感染3例、内固定螺钉断裂2例,并发症发生率8.3%。与治疗前(57.82±11.21)分相比,患者的SAS评分为(35.64±10.79)分,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采用内外固定法进行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改善患者的焦虑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脱位 下胫腓联合分离 内外固定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骨折不愈合
12
作者 张克平 邓鹏军 蒋竺良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1年第4期221-222,共2页
目的观察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对12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结果经6~1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6.5个月,无切口感染。结论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 目的观察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对12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结果经6~1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6.5个月,无切口感染。结论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具有锁定固定和角度稳定性,有利于移植骨的血运重建及新骨形成,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 骨折 骨折不愈合
下载PDF
小儿股骨骨折64例报告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忠 伍峰 +3 位作者 孟炼 代宗涛 曾浩 段勇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小儿 股骨干骨折 治疗
原文传递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围术期综合护理路径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冷观琴 谢菲 +1 位作者 袁李梅 张星亮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分析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路径及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72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实施病椎单侧或双侧球囊后凸成形术。并于围术期给予二组患者临床综合护理举措,强化... 目的分析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路径及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72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实施病椎单侧或双侧球囊后凸成形术。并于围术期给予二组患者临床综合护理举措,强化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二组患者经临床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效缓解,随访1年,均未见不良反应情况。二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实施单侧及双侧PKP术治疗,可获得相对满意的临床疗效,同时治疗过程中,通过定向辅以临床综合护理举措,能够显著强化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脊柱压缩性 外科 微创手术 护理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单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治强 朱亮旭 +5 位作者 沈桂权 焦俊 余文毅 李洵 李吉超 张怀成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椎弓根单球囊跨中线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及优缺点。资料与方法 37例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累及椎体47个。在CT引导下,经一侧椎弓根单球囊置入椎体中线区,使单球囊在椎体内跨...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椎弓根单球囊跨中线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及优缺点。资料与方法 37例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累及椎体47个。在CT引导下,经一侧椎弓根单球囊置入椎体中线区,使单球囊在椎体内跨中线扩张,骨水泥在椎体内跨中线分布,术后观察患者的疗效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 37例(47个椎体)均穿刺成功,术前受累椎体前缘高度(12.05±3.73)mm,术后恢复至(16.49±4.8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凸畸形由术前(23.4±5.4)°,矫正至术后(12.3±4.7)°,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引导下单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路径设计合理,穿刺成功率高,避免多次重复穿刺,所以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有效地解除了由于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引起的多种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