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产儿宫内外体格发育迟缓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黄久浪 李斌 +1 位作者 陈茂琼 陈晓霞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570-574,共5页
目的:监测早产儿出生时、住院期间及婴幼儿期体格发育指标,探讨早产儿宫内、外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新生儿科收治、出院后随访至校正年龄3岁的早产儿145例,出生时胎龄<34周为早期早产儿(EPI)组,34周≤胎龄<37周为晚期早产... 目的:监测早产儿出生时、住院期间及婴幼儿期体格发育指标,探讨早产儿宫内、外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新生儿科收治、出院后随访至校正年龄3岁的早产儿145例,出生时胎龄<34周为早期早产儿(EPI)组,34周≤胎龄<37周为晚期早产儿(LPI)组;监测两组早产儿出生时、住院期间、出院后随访至校正年龄3岁期间的体格发育指标,比较两组宫内发育迟缓(IUGR)、宫外发育迟缓(EUGR)以及婴幼儿期体格发育迟缓的发生率。结果:EPI组和LPI组患儿的性别、主要基础疾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5例早产儿以出生体重、头围、身长为评价指标,IUGR发生率分别为20.0%、24.8%及48.3%,LPI组高于EPI组(P<0.05);145例早产儿以纠正胎龄40周体重、头围、身长为评价指标,EUGR发生率分别53.8%、35.9%及33.1%,LPI组头围评价高于EPI组(P<0.05);以体重、头围、身长为评价指标,婴儿期6月、12月及36月时体格发育迟缓发生率分别为56.8%、49.6%、51.2%,43.5%、42.6%、39.8%,30.2%、40.6%及32.3%;6月龄时,以身长为评价指标EPI组高于LPI组(P<0.05);12月龄时,以头围为评价指标EPI组高于LPI(P<0.05);36月龄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I患儿生长潜能优于EPI,纠正年龄6月龄是体格发育迟缓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胎龄 宫内发育迟缓 宫外发育迟缓 体重 头围 身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