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曾令勇 何志兵 袁晓玲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336-2337,共2页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腹水培养、药敏情况及预后等。结果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病率30.95%,临床表现以发热...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腹水培养、药敏情况及预后等。结果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病率30.95%,临床表现以发热、腹痛为主要表现,而典型的腹膜刺激征仅见于约半数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者也不多见,但绝大多数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腹水白细胞及PMN明显升高。腹水培养阳性率低,大肠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对第3代头孢菌素药物敏感。合并SBP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无SBP患者。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SBP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PMN计数是诊断SBP的重要指标,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首选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细胞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何志兵 甘华田 +2 位作者 陈友琴 郑雪莲 毛咏秋 《华西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 - 8(IL - 8)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1,CD5 4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连接免疫吸附方法 (ELISA)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 10例正常人和 3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 - 8(IL - 8)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1,CD5 4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连接免疫吸附方法 (ELISA)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 10例正常人和 3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sICAM - 1和IL - 8水平。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 (6 8 5 3± 8 78)相比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 - 8水平显著增加 (14 2 36± 19 86 ,P <0 0 5 )。 (2 )与正常对照组 (118 32±13 4 1)相比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细胞粘附分子sICAM - 1水平显著增加 (179 35± 2 9 76 ,P <0 0 5 )。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IL - 8和sICAM - 1水平增加。提示血清IL - 8和sICAM - 1水平 ,可作为反映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肝硬化 白细胞介素-8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下载PDF
465例胃癌临床分析
3
作者 何志兵 曾令勇 袁晓玲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5例胃癌的性别、年龄、职业、胃镜表现、组织病理特点、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465例胃癌中男女比例为2.275,以51-60岁年龄段,农民发病率高,症状以上腹痛(占83.92%),黑粪(占95... 目的:探讨胃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5例胃癌的性别、年龄、职业、胃镜表现、组织病理特点、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465例胃癌中男女比例为2.275,以51-60岁年龄段,农民发病率高,症状以上腹痛(占83.92%),黑粪(占95.50%)常见。内镜下3厘米以上,隆起型病灶多见,好发于贲门部,低分化腺癌最常见(占52.47%),直径大于3厘米病灶侵及浆膜层及淋巴结转移率高。胃癌最常转移到肝脏。结论:50岁以上的男性、农民、有消化道症状者应及时做胃镜检查,并特别注意观察大于3厘米的贲门部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临床分析
下载PDF
CD44v9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胜利 李彦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17期2572-2573,共2页
目的:了解CD44v9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期待CD44v9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肝癌的新靶点。方法:采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7例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中CD44v9的表达。结果:CD44v9在肝癌中过表达或高表达,阳性率为92.5%,在正常肝组织中... 目的:了解CD44v9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期待CD44v9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肝癌的新靶点。方法:采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7例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中CD44v9的表达。结果:CD44v9在肝癌中过表达或高表达,阳性率为92.5%,在正常肝组织中低表达或无表达,阳性率为18.1%。结论:CD44v9的表达与肝癌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肝癌CD44v9的表达,为探讨肝癌等恶性肿瘤发病机理,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肝癌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CD44V9
下载PDF
CD44v5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胜利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2期10-11,共2页
目的:了解CD44v5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期望CD44v5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结肠癌的新靶点。方法:采用li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8例结肠癌及正常结肠组织中CD44v5的表达。结果:CD44v5在结肠癌中过表达或高表达,表达的阳性率... 目的:了解CD44v5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期望CD44v5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结肠癌的新靶点。方法:采用li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8例结肠癌及正常结肠组织中CD44v5的表达。结果:CD44v5在结肠癌中过表达或高表达,表达的阳性率为89.5%,在正常结肠组织中低表达或无表达,表达的阳性率为21.1%。结论:CD44v5的表达与结肠癌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结肠癌CD44v5的表达,为探讨结肠癌等恶性肿瘤发病机理以及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结肠癌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CD44V5
下载PDF
重组质粒pcDNA3.1-CD44v5的构建及意义
6
作者 杨胜利 曾波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12期1766-1767,共2页
目的:观察构建含人的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特异性抗原CD44v5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的重组载体,为进一步研究CD44v5修饰的DC融合瘤苗的免疫治疗作用及机制提供实验依据及理论基础。方法:以pcDNA3.1作为真核表达载体,选择CD44v5编码基因进行RT-PC... 目的:观察构建含人的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特异性抗原CD44v5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的重组载体,为进一步研究CD44v5修饰的DC融合瘤苗的免疫治疗作用及机制提供实验依据及理论基础。方法:以pcDNA3.1作为真核表达载体,选择CD44v5编码基因进行RT-PCR扩增,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结果: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表明,插入的目的基因片段为CD44v5的编码基因,由129bp组成,与GeneBank中登录的cDNA相比较,同源性高达100%,且方向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1-CD44v5真核表达的重组载体,为下一步构建和研究以CD44v5修饰的DC融合瘤苗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v5基因 重组载体 肿瘤
下载PDF
4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曾令勇 何志兵 袁晓玲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649-650,共2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表现,试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PB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93.8%是中年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3.2±8.73。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肝功能异常(ALT、GGT、AKP升高)95.8%,乏力纳差83...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表现,试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PB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93.8%是中年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3.2±8.73。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肝功能异常(ALT、GGT、AKP升高)95.8%,乏力纳差83.3%,黄疸79.2%,瘙痒66.6%,肝肿大62.5%,脾大58.3%等。常合并干燥综合征(25%),类风湿关节炎(16.7%)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疾病。所以患者AMA及AMA-M2均为阳性。全部病例使用熊去氧胆酸治疗,但仅31.3%患者病情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加强对PBC的认识,重视对AMA或AMA-M2的检测,尤其对长期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的女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临床表现 抗线粒体抗体
原文传递
前列地尔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42例疗效观察
8
作者 何志兵 曾令勇 +1 位作者 王琪 袁晓玲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79-80,共2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2月到2008年2月入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期肝硬化患者,按入院次序,查阅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支持、保肝、利尿治疗,治疗组加输前列地尔100μg+5%葡萄糖液250 mL,...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2月到2008年2月入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期肝硬化患者,按入院次序,查阅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支持、保肝、利尿治疗,治疗组加输前列地尔100μg+5%葡萄糖液250 mL,每日1次,疗程2周。以治疗前后ALT,AST,前白蛋白,24小时尿量,腹围,B超下腹水深度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AST,ALT,腹围及腹水深度显著下降,而前白蛋白及24小时尿量显著升高。结论:前列地尔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肝硬化失代偿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