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巴蜀文化名人文化品牌的风险——关于国画大师张大千文化品牌风险的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孝君 罗宗良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9期28-30,共3页
作为世界知名人士,张大千携带的形象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象征意义,使其作为文化品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树大招风的潜在危险,社会迅速变迁隐藏的风险,文化名人的象征意义与经济效益目标契合度的不足,"卖文化"... 作为世界知名人士,张大千携带的形象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象征意义,使其作为文化品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树大招风的潜在危险,社会迅速变迁隐藏的风险,文化名人的象征意义与经济效益目标契合度的不足,"卖文化"观念的负面影响,"上热下冷"认同度的反差等等,都可能造成文化名人在作为文化品牌塑造过程中出现形神俱毁的后果,并进而导致文化名人品牌失效的连锁效应,以致最终消解文化名人在构建巴蜀和谐文化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地预防这些风险,是张大千文化品牌最终确立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文化名人 文化品牌 风险 和谐文化
下载PDF
继承与反叛--张大千对石涛山水画的“入”与“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平 《中国美术》 2022年第1期57-62,共6页
中国画大师张大千崇拜石涛,早年走“入”石涛世界,曾对石涛山水进行过全面深入的研究,从精神到技法都继承石涛,被誉为“石涛再世”。但张大千并未一直沉浸其中,而是最终走“出”石涛画理的藩篱,在技法上对石涛山水画进行了彻底的反叛,... 中国画大师张大千崇拜石涛,早年走“入”石涛世界,曾对石涛山水进行过全面深入的研究,从精神到技法都继承石涛,被誉为“石涛再世”。但张大千并未一直沉浸其中,而是最终走“出”石涛画理的藩篱,在技法上对石涛山水画进行了彻底的反叛,独创泼墨、泼彩山水,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新局面。从师古到师心,张大千对石涛的“入”与“出”,在中国画如何学习古人及革新传统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石涛 山水画 继承 反叛
下载PDF
论张大千绘画中“光”语言的嬗变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平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3期58-61,共4页
国画大师张大千一生植根于传统,但又不断创新,勇于创新。张大千绘画的创新不止是笔墨与色彩的解放,更是探索和发展绘画新语言在中国画中的应用。他从早年开始关注绘画艺术中的"光"语言,一直探索和发展"光"在中国传... 国画大师张大千一生植根于传统,但又不断创新,勇于创新。张大千绘画的创新不止是笔墨与色彩的解放,更是探索和发展绘画新语言在中国画中的应用。他从早年开始关注绘画艺术中的"光"语言,一直探索和发展"光"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表现形式,晚年开创墨色酣畅、光雾烟霭、气韵生动的泼墨泼彩画,实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伟大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光”语言 具象光 意象光 泼墨泼彩
下载PDF
张大千书学观及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
4
作者 王平 《民族艺林》 2023年第3期133-140,共8页
张大千不仅在绘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书法创作上也成绩斐然,其独创之“大千体”在海内外书法界享有盛誉。张大千的书法成就与其书学观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本文以张大千对书法的理解感悟为中心,探究其书学观,指出其以师法传统、博... 张大千不仅在绘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书法创作上也成绩斐然,其独创之“大千体”在海内外书法界享有盛誉。张大千的书法成就与其书学观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本文以张大千对书法的理解感悟为中心,探究其书学观,指出其以师法传统、博采众长、书画并重、注重学养和入古出新为主的书学观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当代 书学观 书法创作 启示
下载PDF
张善子、张大千昆仲与《美术生活》杂志研究
5
作者 王平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张善子、张大千昆仲的艺术在20世纪30年代受到多方关注。其中《美术生活》杂志的关注度与发表记录相对比较集中。《美术生活》在四十一期的办刊历史中,先后有近二十期刊登了与张氏昆仲相关的内容,包括个人作品、人物介绍、大风堂藏品、... 张善子、张大千昆仲的艺术在20世纪30年代受到多方关注。其中《美术生活》杂志的关注度与发表记录相对比较集中。《美术生活》在四十一期的办刊历史中,先后有近二十期刊登了与张氏昆仲相关的内容,包括个人作品、人物介绍、大风堂藏品、图片报道等。其传播量超过了《良友画报》《北洋海报》等专业报刊,形成了在公共传播领域对于张氏昆仲的最大传播力度。这是近现代美术家艺术传播的一个重要个案。《美术生活》对张氏昆仲艺术的传播体现了特有的文化生态关系。这不仅反映了《美术生活》对优秀国画家艺术的推崇,而且反映了张氏昆仲宣传意识的提高。他们积极主动借用大众媒体,通过《美术生活》提高了艺术影响力,扩大了作品宣传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生活》 张善子 张大千
下载PDF
张大千诗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浩 罗宗良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3-35,共3页
旅游产品开发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张大千诗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应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和消费水平进行纵、横向项目的添加和删减,从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组成丰富的张大千诗歌文化旅游系列产品,从... 旅游产品开发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张大千诗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应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和消费水平进行纵、横向项目的添加和删减,从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组成丰富的张大千诗歌文化旅游系列产品,从而带动内江市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诗歌 文化旅游 旅游产品 开发模式
下载PDF
内江土特产包装设计中张大千文化品牌的运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毅 罗宗良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39-42,共4页
内江土特产受到人们喜爱,但是却没有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这跟产品的包装设计不鲜明、没有形成自身特色有很大关系。内江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故乡,张大千品牌应该自觉地运用在内江土特产外包装设计上,这样做既凸显了地方特色,又有力地宣... 内江土特产受到人们喜爱,但是却没有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这跟产品的包装设计不鲜明、没有形成自身特色有很大关系。内江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故乡,张大千品牌应该自觉地运用在内江土特产外包装设计上,这样做既凸显了地方特色,又有力地宣扬了地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特产 包装设计 地域文化 文化品牌
下载PDF
张大千与赵无极--从中西绘画之中寻求突破
8
作者 李姝霓 《美术文献》 2024年第5期33-35,共3页
在近现代中国画家中,张大千与赵无极无疑是中国美术史上不容忽略两位,他们的作品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突破,也有对抽象绘画的思索与运用。尽管他们创作的画种不同,他们的艺术经历、艺术风格的变化及成因却有着相似之处。文章根据两位... 在近现代中国画家中,张大千与赵无极无疑是中国美术史上不容忽略两位,他们的作品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突破,也有对抽象绘画的思索与运用。尽管他们创作的画种不同,他们的艺术经历、艺术风格的变化及成因却有着相似之处。文章根据两位画家的艺术历程、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脉络和嬗变后的画面构成,对比两位画家受到的中西文化的影响以及画风成熟时期艺术风格的异同,并从中探索中西艺术的共性以及融合的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赵无极 中西绘画 对比
原文传递
张大千与八德园 被引量:2
9
作者 孟光全 罗宗良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0-34,共5页
张大千与园林艺术有着深厚的情缘。园林是研究大千生活、艺术、心灵的很好的切入点,八德园尤其如此。大千先生在八德园的美食、漫游及所享天伦之乐,使八德园成为大千先生实实在在的一处乐园。
关键词 张大千 园林艺术 八德园 乐园
下载PDF
论张大千的家学渊源 被引量:9
10
作者 罗宗良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25-30,共6页
张大千先生是举世公认的20世纪国画大师。诗礼传家的家族传统,勤劳朴实、贤能聪慧的父母教育以及张善孖、张正恒、张文修等兄姊在艺术、国学上的帮助等家学渊源对张大千先生书画艺术成就的取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张大千 习艺背景 家学渊源
下载PDF
摄影艺术对张大千绘画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平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7-32,共6页
张大千一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植根中国艺术传统又不断创新,终成一代艺术大师。张大千在融汇历代名家之长外,善于吸纳姊妹艺术营养,而摄影艺术就是其绘画艺术的重要源泉之一。摄影中的光影、透视、构图、色彩和视角等元素对张大千绘画... 张大千一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植根中国艺术传统又不断创新,终成一代艺术大师。张大千在融汇历代名家之长外,善于吸纳姊妹艺术营养,而摄影艺术就是其绘画艺术的重要源泉之一。摄影中的光影、透视、构图、色彩和视角等元素对张大千绘画有深刻的影响,成为促使他晚年画风巨变,开创泼墨泼彩画风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绘画艺术 摄影艺术 融合创新
下载PDF
张大千早中期负面评价论析——以“道德”、“技法”、“商业化”三个关键词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芳利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0-34,共5页
张大千在道德层面上注重文人"奇士"形象的自我塑造,绘画技法上追求视觉因素的综合运用,对商业力量操作熟稔。这些不同于传统文人画家形象塑造的"另类"做法,遭到了以京派画家为首的、持传统保守审美风尚的画家们的... 张大千在道德层面上注重文人"奇士"形象的自我塑造,绘画技法上追求视觉因素的综合运用,对商业力量操作熟稔。这些不同于传统文人画家形象塑造的"另类"做法,遭到了以京派画家为首的、持传统保守审美风尚的画家们的抵触乃至反对。张大千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的传奇式人物,对张大千的评价应避免非褒即贬的简单化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道德 技法 商业化
下载PDF
近百年巴蜀地区中国画多元风格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芳利 罗宗良 《艺术探索》 2013年第2期27-29,33,共4页
近百年巴蜀地区中国画多元风格的形成,受到巴蜀地域边缘化历程、地理人文因素、画派支持系统缺乏等多个方面影响。在绘画风格多元化表面下,巴蜀书画家依然保持着传统绘画的"文人内核",对外来文化兼收并取又能剑走偏锋。"... 近百年巴蜀地区中国画多元风格的形成,受到巴蜀地域边缘化历程、地理人文因素、画派支持系统缺乏等多个方面影响。在绘画风格多元化表面下,巴蜀书画家依然保持着传统绘画的"文人内核",对外来文化兼收并取又能剑走偏锋。"巴蜀画派"的真正成长需将多元画风的存在视为一个基本理念,努力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顺应艺术的自然发展规律,而非强力"打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中国画 多元风格
下载PDF
论张大千画家之画的精神内涵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波 周芳利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8-33,共6页
张大千以"文人画"为起点,以"大风堂"为根据地,通过对士夫画、画工画的层层推进与绘画实践,深刻地认识到"书法功底"与"骨法用笔"是中国绘画本体的基础特质;同时他敏锐地意识到20世纪中国的画家... 张大千以"文人画"为起点,以"大风堂"为根据地,通过对士夫画、画工画的层层推进与绘画实践,深刻地认识到"书法功底"与"骨法用笔"是中国绘画本体的基础特质;同时他敏锐地意识到20世纪中国的画家之画,必须兼具"画工画"在绘画上的全面性、"士夫画"在文化上的理想性以及"文人画"在绘画上的职业性。张大千对"画家之画"精神内涵的理解,与改良派与革命派相比,更符合中国文化发展的"国情",这也是张大千成为20世纪最为风姿绰绝的绘画巨匠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画家之画 大风堂 主体与本体
下载PDF
墨色交融 光韵烟岚——张大千作品中的“光”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平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31-34,共4页
张大千一生植根于传统,但又不断创新。他一生探索和发展"光"语言在中国绘画中的表现,完成了中国画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转变,也验证了中国画的生命力,这是张大千艺术上最大的贡献之一。
关键词 张大千 “光”语言 创新 泼墨泼彩
下载PDF
张大千绘画中的西方元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平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37-42,共6页
张大千一生博采众长,植根传统又不断创新,除博历代名家之长以外,也汲取西方艺术之所长,最终融汇合一,开创出极具现代性的泼墨泼彩的画风。本文试通过实证,浅析张大千部分具有西方元素的代表作品,探讨张大千对西方艺术的态度、处理和关系... 张大千一生博采众长,植根传统又不断创新,除博历代名家之长以外,也汲取西方艺术之所长,最终融汇合一,开创出极具现代性的泼墨泼彩的画风。本文试通过实证,浅析张大千部分具有西方元素的代表作品,探讨张大千对西方艺术的态度、处理和关系,也希望以张大千为个案,了解中国画的现代化进程,为当代绘画创作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绘画 创新 西方元素
下载PDF
北宋中后期书坛批评标准的转向——以对颜真卿崛起之评价为切入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芳利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北宋书家对颜真卿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评价,一种以儒家伦理道德的标准来强调颜真卿的人品,进而延伸到他的书法作品;另一种对其书法的评价带有浓厚的道禅意味。前者以欧阳修、朱长文为代表,后者以北宋中后期的苏轼、黄庭坚为代表。文章指... 北宋书家对颜真卿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评价,一种以儒家伦理道德的标准来强调颜真卿的人品,进而延伸到他的书法作品;另一种对其书法的评价带有浓厚的道禅意味。前者以欧阳修、朱长文为代表,后者以北宋中后期的苏轼、黄庭坚为代表。文章指出,两种差异性的话语显示出北宋书坛儒家和道释两种评价标准的冲突与融合之处。文章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庆历变法失败后,北宋文人由推行经世致用的儒家精神到摇摆于儒家与道释之间的心路转向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书坛 转向 颜真卿
下载PDF
皮朝纲教授与中国美学文献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丹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6-29,共4页
为了使中国传统美学能够在现代重放光彩,皮朝纲教授三十余年来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禅宗美学、禅宗书画美学。近年来,他总结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提出中国传统美学新的发展思路,那就是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学科。通过学科建设,推动和... 为了使中国传统美学能够在现代重放光彩,皮朝纲教授三十余年来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禅宗美学、禅宗书画美学。近年来,他总结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提出中国传统美学新的发展思路,那就是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学科。通过学科建设,推动和加速系统的挖掘、整理、利用中国古典美学文献的工作。皮朝纲教授的这一提议使得美学学科的建设更加完整,有利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得到学界的重视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朝纲教授 美学 中国美学文献学
下载PDF
试论张善子与张大千的人格修养与艺术精神
19
作者 李貌 张建华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28-31,共4页
张善子与张大千既是一对惺惺相惜、情深义重的同胞兄弟,又是中国现代画坛相与相携的良朋知己。二人身上表现出的高尚的人格修养与独特的艺术精神,论证了中国画"人品即画品’的艺术理论。
关键词 张善子 张大千 人格修养 艺术精神
下载PDF
论张大千绘画的意图模式
20
作者 王平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3-65,69,共4页
张大千是闻名世界的中国画大师,他的成功源于他的绘画意图契合了时代发展的脉搏,表达了时代的精神。张大千的一系列艺术实践和追求,体现着明显的意图性,反映了艺术家对历史、社会及艺术目的强烈的自我经营意识。通过对张大千绘画意图模... 张大千是闻名世界的中国画大师,他的成功源于他的绘画意图契合了时代发展的脉搏,表达了时代的精神。张大千的一系列艺术实践和追求,体现着明显的意图性,反映了艺术家对历史、社会及艺术目的强烈的自我经营意识。通过对张大千绘画意图模式的解读,不但能够从新的视角认识张大千的绘画,也能够真正理解张大千在近现代中国画坛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意图模式 复古 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