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Ni-Mo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施春华 曹剑 +3 位作者 胡凯 韩善楚 边立曾 姚素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8-730,共13页
通过调研分析我国华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Ni—Mo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的现状,述评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深化研究值得加强的方向。将已有提出的矿床成因模式总体归纳为5种观点:陨石撞击同沉积、岩浆火山碎屑、海水、热水、多源,... 通过调研分析我国华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Ni—Mo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的现状,述评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深化研究值得加强的方向。将已有提出的矿床成因模式总体归纳为5种观点:陨石撞击同沉积、岩浆火山碎屑、海水、热水、多源,并且认为目前主要侧重于对热水和海水两种成因的研究,这两方面积累的证据较多,争议也较大。结合生物有机质在矿床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即生物有机成矿作用,认为矿床成因复杂,受到热水、海水、生物有机质的多元复合作用。总体而言,各种矿床成因观点均各有证据支持,但因成矿过程复杂,成矿地质作用多样,所以尚不能够完全全面、合理地揭示成矿过程,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工作;建议加强原位实验分析测试技术的应用和矿床成因研究的时空对比。这些认识为存在诸多争议和不确定性的该领域研究提供了参考,并且因这一分析对象是全球黑色岩系矿床的一个典型实例,所以认识可望具有普遍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多金属矿床 黑色岩系 热水成矿 海水成矿 生物有机成矿 下寒武统 华南
下载PDF
黑色岩系矿床成因及其海水、热水与生物有机成矿作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施春华 曹剑 +3 位作者 胡凯 边立曾 韩善楚 姚素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31,共13页
黑色岩系型矿床是矿床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其成因由于成矿作用复杂而存在争议。为深入理解这种复杂性并为解决争议提供参考信息,通过深入剖析国内外这类矿床的典型实例,述评了矿床成因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并进一步提出了值得加强研究的... 黑色岩系型矿床是矿床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其成因由于成矿作用复杂而存在争议。为深入理解这种复杂性并为解决争议提供参考信息,通过深入剖析国内外这类矿床的典型实例,述评了矿床成因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并进一步提出了值得加强研究的方向。全球黑色岩系矿床分布广泛,矿床形成过程中受多种地质作用影响,并可主要归纳为3种:海水、热水与生物有机成矿作用。其中,海水和热水为成矿提供元素及有利的成矿条件(如还原的沉积环境)。相比而言,生物有机质的成矿作用则主要体现在对海水和/或热水提供的元素进行富集,并在合适条件下成矿。可见,这3种成矿作用的多元复合作用使得成矿过程极其复杂,这是导致很多矿床成因至今未完全确定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后可从两方面开展深化研究:一是揭示多期复杂成矿演化过程;二是剖析生物有机成矿作用。这些认识对沉积岩型矿床的研究同样具有普遍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矿床 生物有机成矿作用 海水成矿作用 热水成矿作用
下载PDF
十杭带湘南—桂北段中生代A型花岗岩带成岩成矿特征及成因讨论 被引量:144
3
作者 蒋少涌 赵葵东 +1 位作者 姜耀辉 戴宝章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6-509,共14页
十杭带是华南内陆一条重要的北北东向、具有高εNd(t)值和低tDM值的花岗岩带,该带在湘南—桂北段的花岗质岩体(千里山、骑田岭、西山、金鸡岭、花山和姑婆山等)均形成于151-163Ma间。但从西南往东北方向,形成时代有逐渐变年轻的趋... 十杭带是华南内陆一条重要的北北东向、具有高εNd(t)值和低tDM值的花岗岩带,该带在湘南—桂北段的花岗质岩体(千里山、骑田岭、西山、金鸡岭、花山和姑婆山等)均形成于151-163Ma间。但从西南往东北方向,形成时代有逐渐变年轻的趋势。这些岩体在地球化学组成上显示出较为相似的特征,岩石均富碱、高钾,富含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REE,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HFSE)。在地球化学图解上均落入A型花岗岩区域,因此该花岗岩带应属于一条A型花岗岩带。进一步划分,这些花岗岩应该属于A2亚类。这些花岗岩均具有较低的(^87Sr/^86Sr)i值、较高的εNd(t)值和相对低的Nd模式年龄值,但从西南往东北方向,εNd(t)值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在这些花岗质岩体中暗色包体非常发育,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别是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指示这些花岗质岩石是通过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幔源岩浆端元来自亏损地幔,可能是软流圈地幔物质的直接参与。该A型花岗岩带可能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弧后或弧内拉张构造环境,软流圈地幔上涌及诱发的幔源岩浆沿超壳深断裂底侵,导致了强烈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该花岗岩带。该拉张事件从西南往东北方向进行,拉张强度由强变弱,混入花岗岩中的地幔物质也由多变少。该花岗岩带也是我国一条重要的W-Sn多金属成矿带。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均属于富Sn花岗岩,但Sn在这些花岗岩中的富集机制与传统的结晶分异富集的方式不同。该区锡矿化类型十分丰富,除了存在传统的岩浆热液演化成矿外,还存在新类型的绿泥石化花岗岩锡矿化,丰富了A型花岗岩的成矿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锡多金属成矿 成因机制 十杭带
下载PDF
桂北油麻岭钨矿区成矿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3
4
作者 杨振 张文兰 +3 位作者 王汝成 陆建军 谢磊 车旭东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9-172,共14页
油麻岭钨矿位于桂北苗儿山复式岩体最南缘,矿化类型具有多样性,其中外接触带似层状矽卡岩型白钨矿是矿区最重要的矿床类型。本文对矿区成矿母岩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 油麻岭钨矿位于桂北苗儿山复式岩体最南缘,矿化类型具有多样性,其中外接触带似层状矽卡岩型白钨矿是矿区最重要的矿床类型。本文对矿区成矿母岩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12~215Ma,属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73.73%~78.68%)、富碱(ALK=6.99%~8.36%)、贫Ca(CaO=0.13%~0.96%)、贫Ti(TiO2=0.05%~0.27%)、弱过铝-强过铝质(ACNK=1.03~1.28)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偏低(∑REE=61.39×10-6~161.22×10-6),富集Rb和Cs大离子亲石元素及Th,U,Ta等高场强元素,富成矿元素W(平均含量6.55×10-6),贫Ba和Sr,强烈的Eu亏损(δEu=0.04~0.20)。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母岩与南岭地区典型的高分异S型花岗岩相似。该岩体具备为钨矿的形成提供物源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麻岭钨矿 印支期花岗岩 钨成矿作用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下载PDF
初论华南加里东花岗岩与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97
5
作者 华仁民 张文兰 +2 位作者 陈培荣 翟伟 李光来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共11页
华南加里东期的花岗岩类在强度和广度上仅次于燕山期花岗岩,是华南大花岗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前人对于加里东期花岗岩类与成矿关系的报道较少,早期的研究甚至认为加里东期花岗岩一般不成矿。本文根据对近年来在某些地区和矿床出现... 华南加里东期的花岗岩类在强度和广度上仅次于燕山期花岗岩,是华南大花岗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前人对于加里东期花岗岩类与成矿关系的报道较少,早期的研究甚至认为加里东期花岗岩一般不成矿。本文根据对近年来在某些地区和矿床出现的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及相关矿化现象的初步研究成果,并结合对相关文献的调研,提出华南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类与该地区钨锡等金属大规模成矿作用之间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某些加里东期花岗岩、尤其是那些演化比较充分的加里东晚期花岗岩可能在晚阶段直接形成矿床,如湘东南的彭公庙、桂北的牛塘界、桂东北的桂岭、右江地区的钦甲等花岗岩体,但是其重要性相对较小;(2)某些加里东期花岗岩可能为该地区较晚期的成矿作用提供部分成矿物质来源,如在赣南的石雷、粤北的梅子窝等钨矿床可能有这种情况,在湘南的益将,加里东期的石英闪长岩为风化壳型稀土-钪矿化直接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3)更为重要的是华南地区正是从加里东期开始进入了陆内演化的阶段,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开启了以地壳物质重熔为主的华南大花岗岩省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一幕,标志着华南陆壳进入不断成熟、亲石成矿元素不断向陆壳富集的阶段,多旋回花岗岩浆活动及其演化使钨锡等金属元素在燕山期花岗岩中高度富集,并最终导致了华南地区举世瞩目的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期 花岗岩 大规模成矿 华南
下载PDF
广西花山花岗岩云英岩化分带与锡成矿过程的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于阿朋 王汝成 +3 位作者 朱金初 谢磊 张文兰 车旭东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1-293,共13页
云英岩脉型锡矿是广西花山花岗岩的主要矿化类型之一。花山花岗岩是氧化型花岗岩,岩体中的锡主要以Sn4+的形式,赋存于黑云母、角闪石、榍石、金红石、钛铁矿和锡石等含锡矿物中。通过矿物学研究发现,云英岩化过程是:经充分分异和演化形... 云英岩脉型锡矿是广西花山花岗岩的主要矿化类型之一。花山花岗岩是氧化型花岗岩,岩体中的锡主要以Sn4+的形式,赋存于黑云母、角闪石、榍石、金红石、钛铁矿和锡石等含锡矿物中。通过矿物学研究发现,云英岩化过程是:经充分分异和演化形成的残余岩浆流体与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相互作用。首先,黑云母等原生含锡矿物中的锡在岩浆流体的作用下被淋滤出,进入流体或次生矿物相,如金红石、白云母等,发生初步富集;其次,在蚀变后期,成矿流体使早先沉淀的含锡矿物发生重溶,锡溶解进入成矿流体再次富集。锡在流体中与丰富的F-,Cl-等络阴离子结合成稳定的配合物运移,随着云英岩化加深,流体的pH值升高、温度降低、络阴离子浓度降低,流体中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发生沉淀形成锡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山 花岗岩 云英岩化 锡成矿 矿物学
下载PDF
河南新县大银尖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红超 徐兆文 +3 位作者 陆现彩 王旭东 陈伟 翟东兴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6-246,共11页
大银尖钼矿床是大别钼多金属成矿带近期取得较大勘查进展的一个重要矿床,成因上与燕山晚期大银尖二长花岗岩有关。通过对主成矿期矿化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将捕获的流体包裹体分为4类,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富气... 大银尖钼矿床是大别钼多金属成矿带近期取得较大勘查进展的一个重要矿床,成因上与燕山晚期大银尖二长花岗岩有关。通过对主成矿期矿化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将捕获的流体包裹体分为4类,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子矿物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含CO2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数据分析显示,均一温度的峰值分别出现于280~320℃和200~220℃,盐度的峰值处于5.11%~9.98%(NaCleq)低盐度区间和36.06%~42.78%(NaCleq)的高盐度区间。密度为0.91~1.10g/cm3。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组分以水蒸汽为主,伴有少量的CO2和微量N2。H和O同位素具有典型的氧同位素漂移特征,指示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混合作用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大银尖钼矿床总体上属中高温浅成热液矿床,流体混合作用可能是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显微测温 激光拉曼光谱 H O同位素 大银尖钼矿 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的矿体成因类型讨论 被引量:18
8
作者 吴昌志 顾连兴 +5 位作者 冯慧 张遵忠 刘四海 黄建华 王长华 王震宇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185-1196,共12页
在青海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中,奥陶系滩涧山群3个不同层位(O3tnb组片岩、O3tnb组片岩与大理岩过渡带、O3tna-2组片岩)同时发育层状矿体和脉状矿体,大理岩中还发育不规则囊状矿体。通过对上述不同层位、不同类型矿体的分布特征、产状、矿... 在青海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中,奥陶系滩涧山群3个不同层位(O3tnb组片岩、O3tnb组片岩与大理岩过渡带、O3tna-2组片岩)同时发育层状矿体和脉状矿体,大理岩中还发育不规则囊状矿体。通过对上述不同层位、不同类型矿体的分布特征、产状、矿石结构和构造的详细观察和研究发现,3个层位的层状矿体均是SEDEX型海底喷流沉积作用的结果。O3tnb组片岩及其与大理岩过渡带中的层状矿体属近源(proximal)产物,与之伴生的脉状矿体则属该层状矿体的喷流沉积补给带;O3tna-2组片岩中的层状矿体属远源(distal)沉积,而大理岩中的不规则囊状矿体则是造山后深部流体活化围岩或再活化早期层状矿体中的成矿物质,并强烈交代大理岩的产物;北侧O3tna-2组片岩中的脉状矿体也为造山后流体叠加的产物,可能是大理岩中不规则囊状矿体的导矿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流体叠加 SEDEX 锡铁山 青海
下载PDF
赣南白面石过铝花岗岩基底为6710铀矿田提供成矿物质的地球化学佐证 被引量:20
9
作者 章邦桐 陈培荣 孔兴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1-207,共7页
采用活动性U、Th溶浸实验、Pb同位素组成示踪、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等方法,对6710铀矿田内含矿砂岩、玄武岩、流纹斑岩、花岗岩和片麻岩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白面石岩体二云母花岗岩的活动铀浸出率高达56.3%,平均为33... 采用活动性U、Th溶浸实验、Pb同位素组成示踪、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等方法,对6710铀矿田内含矿砂岩、玄武岩、流纹斑岩、花岗岩和片麻岩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白面石岩体二云母花岗岩的活动铀浸出率高达56.3%,平均为33.7%,而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活动铀浸出率最低,仅为7.8%(流纹斑岩)~2.1%(玄武岩);(2)根据花岗岩Pb同位素计算,白面石花岗岩以铀迁移带出(ΔU=-12%~-23.9%)为特征;(3)与其他围岩相比,含矿砂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白面石花岗岩最为相似,其Q型逐步聚类分析的SP(相似距离系数)为1.87。这为6710铀矿田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白面石过铝花岗岩基底的观点提供了地球化学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铀矿田 玄武岩 流纹斑岩 花岗岩 片麻岩
下载PDF
河南鱼池岭钼矿有关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及其对成矿时代的制约 被引量:9
10
作者 程知言 胡建 +4 位作者 蒋少涌 张遵忠 戴宝章 肖娥 王艳芬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3-414,共12页
鱼池岭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合峪花岗岩基西北部,对其赋矿母岩——花岗斑岩及其围岩——合峪花岗岩基第三单元侵入体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年龄分别为(135.2±2.4)Ma和(138.2±2.3)Ma,均为早白垩世中期岩... 鱼池岭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合峪花岗岩基西北部,对其赋矿母岩——花岗斑岩及其围岩——合峪花岗岩基第三单元侵入体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年龄分别为(135.2±2.4)Ma和(138.2±2.3)Ma,均为早白垩世中期岩浆作用的产物,表明鱼池岭钼矿床的形成时代约为135 Ma。鱼池岭含矿花岗斑岩及其围岩花岗岩锆石Lu-Hf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这二类岩石Hf同位素组成变化极大,前者176Hf/177Hf比值变化范围在0.281364~0.282420,εHf(t)=-9.6^-46.9,而后者则在0.281774~0.282337之间分布,εHf(t)=-12.5^-32.8,表明它们在结晶过程中经历了较为显著的岩浆混合作用,其成熟度较高的端元很可能是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太华群基底,而成熟度较低的端元则为燕山期上涌并底侵于地壳底部的幔源物质或是之前遭受幔源物质改造的下地壳组分。鱼池岭斑岩型钼矿床在中生代古太平洋构造域全面叠置、破坏并改造古特提斯构造体系的背景下形成,强烈的地壳减薄作用诱发了基性玄武质岩浆底侵或内侵,使得该地区具高钼地球化学背景的古老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并不同程度混染有少量幔源组分或新生地壳物质。这样一个富钼的岩浆体系经高程度分异演化后上升至较浅层次侵位,形成花岗斑岩体。由于围岩为花岗岩,斑岩体的外接触带裂隙较少,因而自身发生不同程度钼矿化,表现出全岩矿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时代 物质来源 钼矿床 鱼池岭 河南省嵩县
下载PDF
右江盆地构造和演化及对卡林型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2
11
作者 刘寅 胡凯 +1 位作者 韩善楚 孙泽航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共14页
右江盆地,又称南盘江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床富集地,广泛发育有Au-As-Sb-Hg低温热液矿床,也是我国卡林型金矿大规模富集区之一。矿床地质特征表明,金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到构造的控制,因此,探讨盆地的构造演化对于深入研究卡林型金矿... 右江盆地,又称南盘江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床富集地,广泛发育有Au-As-Sb-Hg低温热液矿床,也是我国卡林型金矿大规模富集区之一。矿床地质特征表明,金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到构造的控制,因此,探讨盆地的构造演化对于深入研究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前人大量研究认为:右江盆地内主要发育有NW和NE向两组构造,NW及NE向的边界断裂对盆地的演化及火成岩的发育起到重要作用;金矿床在平面上均分布于右江盆地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岩性和构造控矿的特征;右江盆地形成及后续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早泥盆世中期滨浅海陆棚发育(D21),中泥盆世—中二叠世裂陷洋盆发育(D2-P2),中二叠世末—中三叠世洋盆消失及前陆盆地发育(P32-T2),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盆地消亡及碰撞后伸展(T3-J1),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NE向挤压构造发育(J2-K21)和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局部伸展作用(K31-E);右江盆地内卡林型金矿的成矿期集中在前陆盆地发育结束而褶皱成山后,成矿过程与伸展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盆地 南盘江盆地 卡林型金矿 构造演化
下载PDF
赣南6722铀矿床钛铀矿-晶质铀矿-铀石-沥青铀矿显微共生组合的厘定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章邦桐 凌洪飞 吴俊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18-1424,共7页
通过235U诱发裂变径迹及电子探针测试综合研究,在6722铀矿床的含矿隐爆角砾岩胶结物中首次发现钛铀矿—品质铀矿—铀石—沥青铀矿显微共生组合.这样一种在1 cm2(光薄片)范围内分布,而且不存在任何脉状相互穿插现象的钛铀矿—晶质铀矿... 通过235U诱发裂变径迹及电子探针测试综合研究,在6722铀矿床的含矿隐爆角砾岩胶结物中首次发现钛铀矿—品质铀矿—铀石—沥青铀矿显微共生组合.这样一种在1 cm2(光薄片)范围内分布,而且不存在任何脉状相互穿插现象的钛铀矿—晶质铀矿—铀石—沥青铀矿显微共生组合表明其形成于同—成矿物理化学体系中.根据UO2—TiO2 —H2O体系稳定场,确定6722铀矿床中钛铀矿—晶质铀矿—铀石—沥青铀矿显微共生组合形成温度范围为250~350℃,属中—高温热液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铀矿—晶质铀矿—铀石—沥青铀矿显微共生组合 UO2—TiO2—H2O体系稳定场 6722铀矿床 赣南
下载PDF
山西耿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玉增 黄菲 +3 位作者 彭艳东 刘宁 王国光 吕安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101,133,共10页
耿庄金矿床产于燕山期隐爆角砾岩体内,是晋东北具有代表意义的金多金属矿床之一。对矿床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不同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5种类型: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及少量... 耿庄金矿床产于燕山期隐爆角砾岩体内,是晋东北具有代表意义的金多金属矿床之一。对矿床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不同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5种类型: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及少量纯液相包裹体,流体属H2O-CO2-NaCl体系类型。成矿前阶段包裹体类型多样,且以相似的均一温度共存,显示流体具明显沸腾及不混溶特性;成矿温度集中于170~180℃。结合同位素和金矿物特征,认为耿庄金矿床应为与燕山期次火山热液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耿庄金矿 流体包裹体 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下载PDF
苏北超高压变质带榴辉岩的对比性研究及成矿作用
14
作者 黄建平 马东升 +1 位作者 刘聪 王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5-280,共16页
苏北超高压变质带是秦岭—大别造山带的东延部分,所产出的榴辉岩有三种类型,分别为产于片麻岩中的G类榴辉岩、产于大理岩中的M类榴辉岩和产于蛇纹岩中P类榴辉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三类榴辉岩的原岩复杂多样,源岩为下地壳或上地幔的基性... 苏北超高压变质带是秦岭—大别造山带的东延部分,所产出的榴辉岩有三种类型,分别为产于片麻岩中的G类榴辉岩、产于大理岩中的M类榴辉岩和产于蛇纹岩中P类榴辉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三类榴辉岩的原岩复杂多样,源岩为下地壳或上地幔的基性-超基性岩,兼具大陆和大洋玄武岩的特征,富含TiO2等有用组分,是金红石矿床的成矿母岩。金红石矿床的形成是华北、扬子两大板块俯冲碰撞的结果,金红石成矿作用的强弱与岩性、构造、变质变形作用等密切相关。榴辉岩中含有金红石、钛铁矿、磷灰石、石榴子石、绿辉石等多种有用矿物,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带 榴辉岩 地球化学 综合利用
下载PDF
相山含铀火山岩、火山构造特征与成矿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腾瑞 黎广荣 庞文静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24-34,共11页
相山火山岩盆地主体盖层由早白垩世的流纹英安岩和碎斑熔岩组成,这两套火山岩是主要的含矿岩类,并且与铀多金属矿化有关的垂向蚀变深度达千米。该盆地研究历经60余年,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但是对含铀火山岩、火山构造与铀成矿关系的认识... 相山火山岩盆地主体盖层由早白垩世的流纹英安岩和碎斑熔岩组成,这两套火山岩是主要的含矿岩类,并且与铀多金属矿化有关的垂向蚀变深度达千米。该盆地研究历经60余年,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但是对含铀火山岩、火山构造与铀成矿关系的认识仍不透彻。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主要含矿火山岩(流纹英安岩和碎斑熔岩)的特征进行分析,对火山盆地构造特征做出总结,讨论了火山岩、火山构造与铀成矿的关系。认为相山含铀火山岩可能经历了多期次的成矿作用,盆地内断裂裂隙以及构造转折处为有利成矿部位,相山火山盆地存在多个火山口,岩浆房、火山通道等火山岩浆停留过的部位可能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山 流纹英安岩 碎斑熔岩 火山构造 成矿关系
下载PDF
关于东天山花岗岩与陆壳垂向增生的若干认识 被引量:138
16
作者 顾连兴 张遵忠 +5 位作者 吴昌志 王银喜 唐俊华 汪传胜 郗爱华 郑远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03-1120,共18页
东天山海西期主碰撞以后形成的花岗岩可分为三个阶段:挤压-伸展转折阶段(310~285Ma)、碰撞后伸展阶段(285~250Ma)和板内阶段(250~208Ma)。这三个阶段在岩石圈厚度、等温线形态和动力学状态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不同阶段花岗岩岩体形... 东天山海西期主碰撞以后形成的花岗岩可分为三个阶段:挤压-伸展转折阶段(310~285Ma)、碰撞后伸展阶段(285~250Ma)和板内阶段(250~208Ma)。这三个阶段在岩石圈厚度、等温线形态和动力学状态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不同阶段花岗岩岩体形态、岩石组合、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差异。除了底侵以外,幔源岩浆的内侵可以造成地壳不同层次岩石的部分熔融,也是花岗质岩浆生成的重要机制和地壳垂向增生的重要方式。东天山的片麻状花岗岩有一部分是变质交代成因的,这类花岗岩的形成与碰撞后幔源岩浆的底侵和内侵有关。变质峰期后韧性剪切带中构造细粒化的岩石是形成片麻状花岗岩的最有利部位。虽然这类花岗岩多数定位于地壳较深层次,但在内侵热量的影响下也可以定位于较浅层次。康古尔韧性剪切带的形成除了构造动力作用以外,还与地壳垂向增生,尤其是内侵有着密切联系,是构造动力、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流体运移等复杂反馈的结果。博格达造山带碰撞前和碰撞后岩浆岩均具有正的ε_(Nd)(t)值,表明该造山带地幔早在碰撞前就已亏损,而碰撞后的地幔则继承了碰撞前地幔的亏损特征。东天山在印支期有一次重要的地壳垂向增生事件,其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与古特提斯洋的俯冲和随后的碰撞密切有关,因此是东天山从中亚构造体制向特提斯体制转换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后花岗岩 板内岩浆活动 韧性剪切带 陆壳增生 底侵 内侵 天山
下载PDF
江西井冈山地区早古生代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制约 被引量:37
17
作者 沈渭洲 舒良树 +2 位作者 向磊 张芳荣 王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42-2458,共17页
本文研究的井冈山地区位于华夏地块中部,在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时期沉积了巨厚的泥砂质韵律岩层夹碳酸盐岩和含碳岩层。它们具有较高的SiO_2(53.12%~86.37%,平均为70.16%)和Al_2O_3含量(5.43%~22.70%,平均为13.54%),高的Al_2O_3/(Ca... 本文研究的井冈山地区位于华夏地块中部,在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时期沉积了巨厚的泥砂质韵律岩层夹碳酸盐岩和含碳岩层。它们具有较高的SiO_2(53.12%~86.37%,平均为70.16%)和Al_2O_3含量(5.43%~22.70%,平均为13.54%),高的Al_2O_3/(CaO+Na_2O)(1.36~174.6,平均为45.5)与K_2O/Na_2O比值(1.0~64.7,平均为20.4)以及低的TiO_2(0.30%~0.95%,平均为0.62%)和CaO含量(0.05%~6.05%,平均为0.63%)。它们具有与上地壳相似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铕负异常明显。它们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其沉积环境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浅海环境,物源区被剥蚀物质以上地壳成分为主。根据研究区内早古生代沉积物中没有蛇绿岩和火山岩、Ce异常较弱、有机碳的δ^(13)C_(org)值较低(-30.2‰~-25.4‰)、以及在沉积物中普遍发育的浅海沉积标志,如波痕、荷重模、泥砾、小型斜层理、含腕足类和腹足类等生物化石的灰岩透镜体等,认为研究区在早古生代时期不是洋盆,而是浅海-半深海或陆壳海槽,是由成冰纪时期的裂解事件,使原先的华南地块被肢解成许多次级块体(如武夷、赣中南、云开等)、各块体间成为浅海盆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井冈山地区 早古生代 沉积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area SEDIMENTARY rocks Early Paleozoic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微量元素 浅海环境 稀土元素组成 稀土元素特征 上地壳 沉积物 轻稀土元素 主量元素 岩层 碳酸盐岩
下载PDF
东天山觉罗塔格红云滩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98
18
作者 吴昌志 张遵忠 +5 位作者 Khin Zaw Fernando Della-Pasque 唐俊华 郑远川 汪传胜 三金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21-1134,共14页
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广泛发育的晚古生代岩浆岩及相关的矿产一直是东天山大地构造研究的焦点。觉罗塔格南缘红云滩花岗质岩体的岩石、矿物组合显示典型的钙碱性火山弧花岗岩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花岗质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广泛发育的晚古生代岩浆岩及相关的矿产一直是东天山大地构造研究的焦点。觉罗塔格南缘红云滩花岗质岩体的岩石、矿物组合显示典型的钙碱性火山弧花岗岩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花岗质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是洋壳俯冲所导致的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岩浆分离结晶和上地壳同化混染作用的产物。LAM-ICP/MS锆石定年结果表明,红云滩花岗岩侵位于早-中石炭世(328.5±9.3Ma)。结合觉罗塔格地区由南至北,晚古生代矿产分布由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铁矿向斑岩型铜钼矿过渡的特征、火山-沉积岩分布和该区晚古生代的大地构造演化历史,作者推测:早古生代觉罗塔格洋向塔里木板块俯冲并形成中天山岛弧之后,该洋盆并未完全消亡,并于晚古生代时极性反转,向北俯冲于准-吐-哈地块之下。红云滩花岗岩正是形成于晚古生代觉罗塔格俯冲洋壳之上的火山弧环境。觉罗塔格地区晚古生代的岩浆岩,火山-沉积岩和矿产分布均不同程度受控于这一大地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年代学 觉罗塔格 东天山 新疆
下载PDF
东天山一个多相带高铷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成岩作用 被引量:24
19
作者 顾连兴 苟晓琴 +5 位作者 张遵忠 吴昌志 廖静娟 杨浩 尹琳 闵茂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85-600,共16页
东天山星星峡白石头泉合黄玉花岗岩岩体在露头上显示很好的岩性分带,从下至上依次为:淡色花岗岩(a带),含天河石花岗岩(b带),天河石花岗岩(c带),含黄玉天河石花岗岩(d带)以及黄玉钠长花岗岩(e带)。在岩体中存在众多的天河石伟晶岩脉和透... 东天山星星峡白石头泉合黄玉花岗岩岩体在露头上显示很好的岩性分带,从下至上依次为:淡色花岗岩(a带),含天河石花岗岩(b带),天河石花岗岩(c带),含黄玉天河石花岗岩(d带)以及黄玉钠长花岗岩(e带)。在岩体中存在众多的天河石伟晶岩脉和透镜体,在岩体围岩中还可见到黄玉钠长石脉。岩体的结晶和固结是由下往上进行的。石英和黄玉是最早从熔体中晶出的矿物相,而天河石是由富含流体的残余熔体填隙结晶或与先存矿物反应而成。从a带到e带总的趋势是:(1)随着石英斑晶粒径渐大和晶形渐好,岩石结构从等粒状变为似斑状;(2)天河石和黄玉富集于最上部的三个带;(3)随着Li和(Al+Ti)含量的增加,白色云母成份从a,b,c带的铁叶云母演化到d带的铁锂云母;(4)F、H_2O、Al_2O_3和Na_2O含量增加,而SiO_2、FeO、K_2O含量和Fe^(2+)/Fe^(3+)比值降低,且在标准矿物Qz-Ab-Or图解上,成分投影向Ab顶角移动;(5)Co、Ni、Cr、W、Nb、Zr、U、Th、Y、含量和K/Rb、Zr/Hf比值降低,而F、Li、Rb、Ga、V、Sn含量和Rb/Cs、Ga/Al、La_(CN)/Lu_(CN)比值加大;(6)δ^(18)O从9.25‰~9.75‰下降到7.32‰;(7)石英熔体包裹体均一法温度从860℃~810℃下降到680℃~660℃。上述岩性和地球化学分带是由于岩浆中较高的F和H_2O含量,促进了分离结晶和流体搬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黄玉 天河石 天山 新疆
下载PDF
东天山印支早期尾亚石英正长岩:成岩作用及成岩意义 被引量:47
20
作者 张遵忠 顾连兴 +3 位作者 吴昌志 翟建平 李伟强 唐俊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35-1149,共15页
前人对东天古生代的构造-热事件作了大量研究,得出了许多方面的重要认识,然对东天山印支期的构造演化目前仍不清楚。本文以印支早期的尾亚石英正长岩为例,通过其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来探讨该岩体的成岩机制及成岩意义。尾亚石英... 前人对东天古生代的构造-热事件作了大量研究,得出了许多方面的重要认识,然对东天山印支期的构造演化目前仍不清楚。本文以印支早期的尾亚石英正长岩为例,通过其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来探讨该岩体的成岩机制及成岩意义。尾亚石英正长岩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5%~10%)、斜长石(15%~20%,An16~18)和钾长石(60%~65%),含少量铁质黑云母(5%)和钙质角闪石(≈5%),不舍橄榄石和辉石。该岩石SiO_2含量为62.67%~66.22%,Na_2O+K_2O(10.25%~11.00%)和TiO_2(0.45%~0.70%)含量以及K_2O/Na_2O(0.85~1.60)、FeO^T/Mgo(5.7~15.86)和CaO/Na_2O(0.37~0.68)比值高,而Mgo(0.34%~0.43%)含量以及Al_2O_3/TiO_2(23.77~38.27)比值低,偏铝(ASI 0.89~0.98),富集Rb、Ba和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U、Th、Zr和Hf等高场强元素(HFSE),亏损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Nb和Ti等高场强元素。ΣLREE,ΣHREE和ΣREE分别为76.00×10^(-6)~139.54×10^(-6),13.54×10^(-6)~22.67×10^(-6)和96.57×10^(-6)~153.08×10^(-6), (La/sm)_N,(Gd/Yb)_N,(La/Yb)_N分别为1.86~4.78,0.73~1.64和2.10~9.64,δEu为0.94~2.83,具有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比重稀土分馏大、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以及正Eu异常(0.94~2.83)的特征。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尾亚石英正长岩不是幔源岩浆分异的产物,而是直接来自于壳源。通过对比分析其它正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前人实验岩石学研究,得出了尾亚石英正长岩是在950℃~1100℃、15~20 kbar条件下,由陆内长英质麻粒岩在加厚陆壳底部发生增温和减压熔融的产物的认识。这样的成岩条件可能与特提斯洋于海西晚期—印支早期向北俯冲所引发的天山地区强烈的陆内A-型俯冲及随后的伸展作用有关。本文结果表明,东天山地区在二叠纪晚期到三叠纪早期可能发生了从受古亚洲洋俯冲-碰撞体系影响为主转变为受古特提斯洋构造域影响为主的重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岩 印支期 杂岩体 尾亚 东天山 新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