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比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ning,CRPP)和使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39例分别进行CRPP和经尺骨鹰嘴...目的对比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ning,CRPP)和使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39例分别进行CRPP和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CRPP治疗的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资料,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6.68±2.52)岁(范围2.17~13.75岁)。23例(58.97%)单纯采用CRPP治疗(CRPP组);16例(41.03%)采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下CRPP治疗(操纵杆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复位质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术后16周和末次随访时与健侧相比较,患侧Baumann角、提携角、侧位肱头角、肘关节功能和活动范围之间的差异。结果 39例随访时间(1.98±1.43)年;术后4~6周均获骨折临床愈合。CRPP组手术时间(48.59±15.75)min,透视次数(49.65±23.83)次,操纵杆组为(27.17±9.68)min和(24.25±5.9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术后侧位肱头角均恢复正常。CRPP组术后16周患侧冠状面Baumann角77.70°±2.16°,健侧73.78°±4.04°,操纵杆组分别为73.06°±1.81°和72.81°±3.45°;末次随访时CRPP组患侧冠状面Baumann角77.13°±2.20°,健侧74.17°±4.17°,操纵杆组分别为72.69°±1.70°和73.38°±3.48°,操纵杆组冠状面复位质量明显优于CRPP组(P<0.05)。术后16周CRPP组Flynn标准肘关节功能优良率82.61%,肘关节屈曲134.13°±8.61°,肘关节伸直-3.48°±6.47°,操纵杆组分别为81.25%,132.19°±9.48°和-3.44°±4.37°;末次随访时,CRPP组Flynn标准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1.30%,肘关节屈曲140.14°±5.76°,肘关节伸直-0.65°±3.79°,操纵杆组分别为93.75%,141.88°±5.12°和-0.31°±3.86°,两组Flynn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和运动范围相似。结论使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CRPP治疗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该技术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基础上,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透视频率和提高复位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观察加心理干预、石膏或支具固定以及手术治疗对儿童习惯性髋关节脱位(habitu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HDH)的临床疗效;采用系统文献复习的方法,探索HDH流行病学特征和维持髋关节稳定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目的探讨观察加心理干预、石膏或支具固定以及手术治疗对儿童习惯性髋关节脱位(habitu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HDH)的临床疗效;采用系统文献复习的方法,探索HDH流行病学特征和维持髋关节稳定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21年3月治疗并获随访的11例(12髋)HDH患儿相关资料,其中男2例,女9例,首次脱位年龄2.25(1.66,3.75)岁,确诊时年龄4.33(3.33,6.17)岁。同时检索1932年至2022年相关文献,并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确认24篇HDH个案和临床报道纳入研究,获得文献中33例(38髋)HDH患儿资料,男5例,女28例,首次脱位年龄2.00(1.50,2.00)岁,确诊时年龄4.00(2.55,5.00)岁。分析共计44例(50髋)HDH患儿性别、首次脱位年龄、确诊时年龄、激发脱位方式、脱位侧别和方向、伴随症状、家族史、外伤史、影像学检查等数据获得HDH流行病学特征。对41例HDH患儿(3例缺少治疗描述,被剔除),采取观察加心理干预19例(46.34%),石膏或支具固定13例(31.71%),手术治疗9例(21.95%)。对治疗前后骨盆正位X线片和髋关节脱位瞬间"真空现象"采用AutoCAD软件测量颈干角、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central edge angle,CE角)、Reimers不稳定指数。采用Harris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同时记录脱位消失时间。结果44例(50髋)HDH患儿随访时间(4.05±2.93)年,治疗后脱位消失的时间(1.28±1.19)年。其中女37例,男7例;首次脱位年龄(2.64±1.54)岁,确诊时年龄(4.52±2.64)岁;右侧脱位30例,左侧8例,双侧6例;屈髋、内收、内旋或屈髋、内收作为激发脱位方式39例;后位脱43例;脱位时伴有响亮的"咔哒"声41例;无痛性脱位36例;脱位瞬间捕捉到真空现象37例。所有患儿均无特定家族史和明显外伤史。观察加心理干预组、石膏或支具固定组和手术治疗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脱位瞬间Harris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CE角和Reimers不稳定指数与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7.51,P<0.001;H=55.70,P<0.001;H=54.69,P<0.001)。与手术治疗组术后脱位即刻消失相比较,观察加心理干预组和石膏或支具固定组脱位消失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83,P<0.001)。结论无特定家族史和明显外伤的幼儿期女孩,无痛性髋关节后脱位伴"咔哒"声以及脱位瞬间真空现象是HDH显著的流行病学特征;观察加心理干预、石膏或支具固定建议作为初始治疗方案,当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迅速稳定髋关节。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观察加心理干预、石膏或支具固定以及手术治疗对儿童习惯性髋关节脱位(habitu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HDH)的临床疗效;采用系统文献复习的方法,探索HDH流行病学特征和维持髋关节稳定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21年3月治疗并获随访的11例(12髋)HDH患儿相关资料,其中男2例,女9例,首次脱位年龄2.25(1.66,3.75)岁,确诊时年龄4.33(3.33,6.17)岁。同时检索1932年至2022年相关文献,并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确认24篇HDH个案和临床报道纳入研究,获得文献中33例(38髋)HDH患儿资料,男5例,女28例,首次脱位年龄2.00(1.50,2.00)岁,确诊时年龄4.00(2.55,5.00)岁。分析共计44例(50髋)HDH患儿性别、首次脱位年龄、确诊时年龄、激发脱位方式、脱位侧别和方向、伴随症状、家族史、外伤史、影像学检查等数据获得HDH流行病学特征。对41例HDH患儿(3例缺少治疗描述,被剔除),采取观察加心理干预19例(46.34%),石膏或支具固定13例(31.71%),手术治疗9例(21.95%)。对治疗前后骨盆正位X线片和髋关节脱位瞬间"真空现象"采用AutoCAD软件测量颈干角、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central edge angle,CE角)、Reimers不稳定指数。采用Harris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同时记录脱位消失时间。结果44例(50髋)HDH患儿随访时间(4.05±2.93)年,治疗后脱位消失的时间(1.28±1.19)年。其中女37例,男7例;首次脱位年龄(2.64±1.54)岁,确诊时年龄(4.52±2.64)岁;右侧脱位30例,左侧8例,双侧6例;屈髋、内收、内旋或屈髋、内收作为激发脱位方式39例;后位脱43例;脱位时伴有响亮的"咔哒"声41例;无痛性脱位36例;脱位瞬间捕捉到真空现象37例。所有患儿均无特定家族史和明显外伤史。观察加心理干预组、石膏或支具固定组和手术治疗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脱位瞬间Harris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CE角和Reimers不稳定指数与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7.51,P<0.001;H=55.70,P<0.001;H=54.69,P<0.001)。与手术治疗组术后脱位即刻消失相比较,观察加心理干预组和石膏或支具固定组脱位消失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83,P<0.001)。结论无特定家族史和明显外伤的幼儿期女孩,无痛性髋关节后脱位伴"咔哒"声以及脱位瞬间真空现象是HDH显著的流行病学特征;观察加心理干预、石膏或支具固定建议作为初始治疗方案,当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迅速稳定髋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