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酰肝素酶非酶活性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尚钐钐 马秀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31-1033,共3页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唯一能切割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sulfateproteoglycans,HSPGs)侧链的葡萄糖醛酸内切酶,参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重塑,是目前抗肿瘤转移的理想靶点。HPA也表现出非酶活性,如...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唯一能切割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sulfateproteoglycans,HSPGs)侧链的葡萄糖醛酸内切酶,参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重塑,是目前抗肿瘤转移的理想靶点。HPA也表现出非酶活性,如HPA的黏附作用促进肿瘤细胞获得转移能力、HPA介导核内组蛋白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等。该文就现阶段HPA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的非酶活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乙酰肝素酶 非酶活性 侵袭 转移 文献综述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秦莉(综述) 刘志跃(审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227-229,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或受损而引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Ross的“炎症假说”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msclerosis,AS)的主要发病机制,临床上可表现为脂质沉积、炎症细胞浸润、泡沫细胞形成、斑块的纤维化及钙...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或受损而引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Ross的“炎症假说”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msclerosis,AS)的主要发病机制,临床上可表现为脂质沉积、炎症细胞浸润、泡沫细胞形成、斑块的纤维化及钙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Vasohibin-1在常见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亚玲 师永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5-197,共3页
肿瘤的形成、生长和侵袭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的生成。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阻止肿瘤进展的重要途径。肿瘤血管的生长受多种促进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胸苷磷酸化酶等)和抑制因子(如血管抑素、内皮抑素、血管... 肿瘤的形成、生长和侵袭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的生成。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阻止肿瘤进展的重要途径。肿瘤血管的生长受多种促进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胸苷磷酸化酶等)和抑制因子(如血管抑素、内皮抑素、血管生成抑制蛋白等)的共同调节。Vasohibin-1(VASH-1)作为一种新型血管抑制因子,受VEGF诱导表达于内皮细胞,发挥负性调控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VASH-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并发挥作用。该文旨在对VASH-1在一些常见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生成 血管抑制 Vasohibin-1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