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贺介甫 杨昊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2期1297-1300,共4页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5%~90%,且大部分患者明确诊断为肺癌时病情已处于局部晚期阶段。放疗是临床常见且传统的肺癌治疗方式,不仅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在其他肿瘤治疗中作用效果也十...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5%~90%,且大部分患者明确诊断为肺癌时病情已处于局部晚期阶段。放疗是临床常见且传统的肺癌治疗方式,不仅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在其他肿瘤治疗中作用效果也十分明显。随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已不断出现了各种新治疗手段,免疫治疗便是其中的一种,它的出现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拓宽了思路和方向,将其与放疗结合协同治疗对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本文对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待为今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放疗 机制
下载PDF
铁死亡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窦婷 朱向高 杨昊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4期6-10,共5页
铁死亡是一种区别于细胞凋亡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主要发生机制是二价铁的增加或体内抗氧化系统失衡,产生大量脂质过氧化物,最后引发细胞死亡。铁死亡参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在癌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 铁死亡是一种区别于细胞凋亡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主要发生机制是二价铁的增加或体内抗氧化系统失衡,产生大量脂质过氧化物,最后引发细胞死亡。铁死亡参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在癌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铁死亡在HCC中的发生机制和治疗不敏感以及获得性耐药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得到众多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铁死亡在HCC中的主要调节通路、关键调节因子以及在HCC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为HCC的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肝细胞癌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肿瘤治疗
下载PDF
冬虫夏草介导SLC7A11/GPX4/ACSL4轴抑制铁死亡抵抗放射性直肠炎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窦婷 杨静雯 +3 位作者 杨昊 孙利平 耿宏伟 贺介甫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1882-1888,共7页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冬虫夏草低、中、高剂量(0.25、0.50、1.00 g·kg^(-1))组,每组5只,除对照组外的4组小鼠予直线加速器6-MV的X射线行下腹...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冬虫夏草低、中、高剂量(0.25、0.50、1.00 g·kg^(-1))组,每组5只,除对照组外的4组小鼠予直线加速器6-MV的X射线行下腹部照射,总剂量12 Gy,建立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照射后次日开始ig给药,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状态、体质量变化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肠道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Fe^(2+)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直肠组织中中铁死亡相关蛋白: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ACSL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小鼠直肠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及形态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精神萎靡,体质量下降,部分小鼠有肛门出血的症状;与模型组比较,冬虫夏草组小鼠症状普遍缓解。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肠道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黏膜层出现不同程度地出血水肿;用药后,肠道黏膜有所恢复,病变程度明显好转。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MDA、Fe^(2+)水平显著升高(P<0.001),SOD水平显著下降(P<0.001);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冬虫夏草中、高剂量组TNF-α、IL-6、IL-1β、MDA、Fe2+含量显著下降,SOD含量显著增高(P<0.001)。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CSL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SLC7A11及GPX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冬虫夏草中、高剂量组ACSL4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同时SLC7A11、GPX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透射电镜结果发现,模型组线粒体数量下降,体积变小,膜密度增加,嵴减少;冬虫夏草治疗后各组线粒体结构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有所缓解。结论冬虫夏草能缓解放射性直肠炎,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SLC7A11、GPX4、ACSL4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炎症因子,增加机体的抗铁死亡能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铁死亡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 线粒体
原文传递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昊 陈露 +10 位作者 孔天东 卢超 刘欢 胡月 李红 王润梅 玉荣 张荣繁 张薇 苏泽农 杨宏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1279-1285,共7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单中心单臂历史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32例符合入排条件,拟行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组成试验组,同时...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单中心单臂历史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32例符合入排条件,拟行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组成试验组,同时搜集2017年1月—2019年6月行同步放化疗且符合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宫颈癌患者病历资料,按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组成对照组。试验组为前瞻性入组,患者第1次化疗给药结束24 h后sc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每次6 mg,每化疗周期1次,共给药2次。若使用PEG-rhG-CSF预防后,中性粒细胞计数(ANC)仍<1.0×10^(9)·L^(-1),可给予短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5μg·kg^(-1),sc给药,直至ANC≥2.0×10^(9)·L^(-1)。对照组患者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既往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初始不给予PEG-rhG-CSF,当患者出现ANC<1.0×10^(9)·L^(-1)后sc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5μg·kg^(-1),持续使用,每日1次,直至ANC≥2.0×10^(9)·L^(-1)。记录两组患者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化疗延迟和放疗中断发生率;评价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乏力、骨关节痛、发热、皮肤黏膜反应、恶心及呕吐等。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基线均衡。试验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59.4%,对照组为84.3%,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试验组为31.3%(10/32),对照组为56.3%(18/32),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试验组中位时间为0 d(0~29 d),显著低于对照组2 d(0~38 d);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试验组中位时间为0 d(0~22 d),显著低于对照组1 d(0~38 d)。两组FN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试验组有降低趋势。试验组放疗中断1例,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延迟化疗出现4例(12.5%),对照组出现12例(3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乏力、骨关节痛、发热、皮肤黏膜反应、恶心及呕吐等,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宫颈癌同步放化疗过程中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可以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减少FN和不良反应,避免治疗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倾向性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