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F和HSP70在胃息肉及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吉 崔宏 +2 位作者 段聿 高美丽 牛昊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990-993,共4页
目的检测凋亡诱导因子(AIF)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在胃癌及胃息肉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胃癌的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120例活检标本,依据病理分为胃增生性息肉组、胃腺瘤性息肉组、胃癌组、正常胃黏膜组... 目的检测凋亡诱导因子(AIF)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在胃癌及胃息肉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胃癌的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120例活检标本,依据病理分为胃增生性息肉组、胃腺瘤性息肉组、胃癌组、正常胃黏膜组,每组3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应胃黏膜组织中AIF mRNA与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胃增生性息肉、胃腺瘤性息肉及胃癌组织中,AIF及HSP70 mRNA的表达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腺瘤性息肉组及胃癌组中,AIF mRNA与HSP70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AIF及HSP70基因可能与胃癌形成有关,均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指标,AIF mRNA和HSP70 mRNA可能在胃癌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可能为基因的协同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诱导因子 热休克蛋白70 胃息肉 胃癌
下载PDF
FOXA2、E-Cadherin在结肠癌、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吉 李晞璠 +2 位作者 崔宏 段聿 牛昊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08-312,共5页
目的检测叉头框因子A2(forkhead box A2, FOXA2)和钙黏蛋白(E-cadherin)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腺瘤及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结肠组织活检标本90例,根据病... 目的检测叉头框因子A2(forkhead box A2, FOXA2)和钙黏蛋白(E-cadherin)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腺瘤及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结肠组织活检标本90例,根据病理分为正常对照组、结肠腺瘤组、结肠癌组各3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OXA2和E-cadherin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FOXA2、E-cadherin在正常对照组、结肠腺瘤组及结肠癌组中的相对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正常对照组、结肠腺瘤组及结肠癌组中FOXA2与E-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FOXA2和E-cadherin基因可能与结肠癌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协同作用共同作用于结肠黏膜细胞,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有助于早期诊断结肠癌,可能为基因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因子A2 钙黏蛋白 结肠腺瘤 结肠癌
下载PDF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贾明旭 陈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23期3729-3735,共7页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Apaf-1)作为细胞凋亡的核心因子,在线粒体凋亡途径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Apaf-1启动子甲基化和杂合性缺失是肿瘤发生的最主要因素,Apaf-1表达下调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Apaf-1)作为细胞凋亡的核心因子,在线粒体凋亡途径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Apaf-1启动子甲基化和杂合性缺失是肿瘤发生的最主要因素,Apaf-1表达下调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情况可作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不良等预后不佳的标志物,Apaf-1也可作为抗癌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靶分子.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对抗肿瘤药物的研制.本文就Apaf-1的生化结构和功能、信号转导通路以及近年来关于Apaf-1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肿瘤的发生机制及其在肿瘤的耐药与治疗中的作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 肿瘤 凋亡
下载PDF
粪菌移植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4
作者 陈强 曹胜军 +1 位作者 巴特 赵翠娟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4期322-329,共8页
目的探讨粪菌移植(FMT)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n=12)、单纯烧伤组(n=12)和FMT干预组(n=12)。单纯烧伤组和FMT干预组大鼠制作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 目的探讨粪菌移植(FMT)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n=12)、单纯烧伤组(n=12)和FMT干预组(n=12)。单纯烧伤组和FMT干预组大鼠制作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正常组大鼠不致伤。单纯烧伤组、FMT干预组大鼠伤后即刻腹腔注射平衡盐溶液40 mL/kg补液复苏。收集正常组大鼠新鲜粪便10 g,制成粪便滤液。伤后1 h,对FMT干预组大鼠进行粪便滤液灌胃(10 mL/kg),间隔12 h后再次给予相同剂量粪便滤液灌胃;正常组、单纯烧伤组大鼠在相同时相点均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分别于伤后24、72 h,取伤后各组大鼠结肠内新鲜粪便各1 m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肠道菌群属水平,即双歧杆菌、脆弱拟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取制备好的大鼠血浆,采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葡聚糖通透性实验检测3组大鼠肠道通透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乳酸及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水平;分别取伤后24、72 h 3组大鼠的末端回肠组织约1 cm,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肠黏膜组织形态结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1)3组大鼠在伤后24、72 h双歧杆菌、脆弱拟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 h,单纯烧伤组大鼠肠道双歧杆菌、脆弱拟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分别为(2.76±0.15)、(3.27±0.40)、(2.33±0.33)、(7.06±0.49)、(6.42±0.50)LogN/g,FMT干预组大鼠分别为(3.18±0.16)、(4.52±0.58)、(2.92±0.28)、(6.14±0.47)、(5.28±0.43)LogN/g;伤后72 h,单纯烧伤组大鼠肠道双歧杆菌、脆弱拟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分别为(3.16±0.19)、(3.79±0.42)、(2.64±0.43)、(6.34±0.56)、(5.56±0.61)LogN/g,FMT干预组大鼠分别为(3.53±0.25)、(5.50±0.32)、(3.26±0.39)、(5.37±0.70)、(4.10±0.85)LogN/g,FMT干预组双歧杆菌、脆弱拟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高于单纯烧伤组,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低于单纯烧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伤后24 h,正常组、单纯烧伤组和FMT干预组大鼠肠道通透性分别为0.94±0.16、2.39±0.37、1.58±0.33,伤后72 h,正常组、单纯烧伤组和FMT干预组大鼠肠道通透性分别为0.94±0.17、1.88±0.57、1.21±0.24,2个时相点3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092、7.064,P<0.05);与单纯烧伤组比较,FMT干预组伤后24、72 h大鼠肠道通透性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71、2.664,P<0.05)。(3)伤后24、72 h,3组大鼠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乳酸及IL-6、TNF-α、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 h,FMT干预组大鼠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乳酸分别为(0.93±0.13)U/mL、(3.54±0.78)μmol/L,伤后72 h分别为(0.55±1.15)U/mL、(2.58±0.51)μmol/L,均明显低于单纯烧伤组伤后24 h[(1.28±0.18)U/mL、(4.83±0.57)μmol/L]、伤后72 h[(0.86±0.21)U/mL、(4.13±0.55)μmol/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72 h,与单纯烧伤组比较,FMT干预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伤后24、72 h,正常组大鼠肠黏膜上皮均完整,无炎症细胞浸润;伤后24 h,FMT干预组大鼠肠黏膜绒毛稍变短、排列略紊乱,散在上皮细胞破坏、黏膜脱落,有炎症细胞浸润,较单纯烧伤组相比较肠黏膜损伤减轻。伤后72 h,FMT干预组大鼠肠黏膜上皮基本完整,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肠黏膜修复较单纯烧伤组相比更为明显。结论严重烧伤大鼠早期可出现肠道菌群紊乱、全身炎症反应加重、肠道屏障功能损害,FMT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失调、抑制炎症反应,起到保护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大鼠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 粪菌移植
原文传递
TLR4信号通路在普拉梭菌保护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中的作用
5
作者 赵翠娟 段聿 陈强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763-767,817,895,共7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及其下游核因子κB(NF-κB)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在普拉梭菌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普拉梭...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及其下游核因子κB(NF-κB)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在普拉梭菌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普拉梭菌组。模型组、普拉梭菌组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建立UC模型;同时,普拉梭菌组给予0.2 mL/10 g普拉梭菌的菌液灌胃干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0.2 mL/kg生理盐水灌胃。干预7 d后,比较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学损伤指数(HI)评分,RT-PCR检测TLR4、NF-κB、p38MAPK、JNK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小鼠结肠白细胞介素-17(IL-17)、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及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表达,比较各组小鼠肠黏膜屏障、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中TLR4、NF-κB、p38 MAPK、JNK的mRNA表达增高,结肠中IL-17、TNF-α、IL-6表达量增高,IL-10表达降低,血清中DAO及D-Lac水平增高,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目减少,肠杆菌、肠球菌数目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普拉梭菌组结肠中TLR4、NF-κB、p38 MAPK、JNK的m RNA表达降低,结肠IL-17、TN F-a、IL-6表达量降低,IL-10表达增高,血清中DAO及D-Lac水平降低,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目增加,肠杆菌、肠球菌数目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普拉梭菌能够对3%DSS诱导的小鼠UC模型起到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及其下游NF-κB、p38 MAPK/JN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葡聚糖硫酸钠 普拉梭菌 TOLL样受体4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