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族与蒙古族胫骨近端部分数字化解剖形态的测量与对比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志峰 赵振群 +4 位作者 黄健 侯博 魏晶 王星 郑雷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3期8627-8632,共6页
背景:在进行国人膝关节假体设计以及全膝关节置换时,不仅要考虑到国人胫骨近端解剖特点和几何形态上的差异,同时也还应该注意不同种族间的差异性。目的:通过对汉族与蒙古族胫骨近端的C T断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对比其在蒙、汉族之间的... 背景:在进行国人膝关节假体设计以及全膝关节置换时,不仅要考虑到国人胫骨近端解剖特点和几何形态上的差异,同时也还应该注意不同种族间的差异性。目的:通过对汉族与蒙古族胫骨近端的C T断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对比其在蒙、汉族之间的解剖形态学差异,为全膝关节置换的假体选择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收集于关节外科就诊的患者60例,其中汉族组、蒙古族组各30例,各组均男15例,女15例,年龄(36.00±7.22)岁。16排螺旋CT扫描仪(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16)对其进行螺旋扫描,层厚0.625 mm,扫描图像以DICOM格式导出存盘。再利用Mimics 15.0三维重建软件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测量。分别对胫骨平台宽、胫骨平台内侧前后径和外侧前后径进行测量,以观察其在性别、侧别和民族间是否具有差异性。结果与结论:以上各指标值在左、右侧别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胫骨平台宽、胫骨平台内侧前后径和胫骨平台外侧前后径在男、女性别间和汉族、蒙古族之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具体表现在:(1)胫骨近端的形态学测量参数无论汉族组还是蒙古族组在性别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且男性各均值大于女性。(2)部分参数指标在汉族与蒙古族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提示在施行人工全关节置换时,应根据国人形态特征、性别、民族、地区等差异正确地选择并放置假体。(3)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和个体化设计可以针对不同人群选择适合的假体,从而确保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后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胫骨 解剖学 假体植入 假体设计 组织工程
下载PDF
改良津下缝合法结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治疗Ⅱ区指屈肌腱损伤 被引量:4
2
作者 程杰 王鸿彬 温树正 《当代医学》 2017年第31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津下缝合法结合术后弹性固定治疗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共收治58例74指Ⅱ区指屈肌腱断裂患者,给予改良津下缝合法修复屈肌腱,术后给予Kleinert弹性橡皮筋牵引装置固定,从术后第2天开始主动伸... 目的探讨改良津下缝合法结合术后弹性固定治疗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共收治58例74指Ⅱ区指屈肌腱断裂患者,给予改良津下缝合法修复屈肌腱,术后给予Kleinert弹性橡皮筋牵引装置固定,从术后第2天开始主动伸直、被动屈曲,每天二个循环,术后4周去除牵引装置,开始进行主动屈伸练习。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6个月,其中63例在术后3月内恢复正常活动度。最后随访按Miller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良率为90.5%;按TAM系统评估肌腱的恢复,优良率为93.2%。结论改良津下缝合法结合Kleinert弹性橡皮筋牵引技术是治疗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损伤 肌腱粘连 支具
下载PDF
腕舟骨运动轨迹的数字化三维模拟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志峰 李大伟 +4 位作者 张元智 黄健 魏晶 王星 郑雷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1期4965-4969,共5页
背景:腕关节的舟骨骨折在腕部骨折中非常常见,但是由于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率极高,通过研究其在体运动轨迹为其固定提供最佳位置的固定方式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正常腕舟骨运动轨迹,为体内研究三维运动学分析提供一种方法。方法... 背景:腕关节的舟骨骨折在腕部骨折中非常常见,但是由于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率极高,通过研究其在体运动轨迹为其固定提供最佳位置的固定方式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正常腕舟骨运动轨迹,为体内研究三维运动学分析提供一种方法。方法:纳入20名健康成人志愿者(男女各10名),均行右腕关节连续螺旋CT扫描,右手腕分别于中立位,掌屈、背伸各15°,30°,45°,60°位,桡偏10°,20°、尺偏15°,30°位进行扫描,将原始DICOM数据导入Materialise Mimics Innovation Suite 15.0软件,通过三维建模,重建桡骨远端及舟骨,并行骨块三维配准,分别测定各骨块质心,重建舟骨的运动轨迹,计算骨块间的距离。结果与结论:腕关节屈曲及背伸或尺偏及桡偏运动时,舟骨质心相对于桡骨远端质心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腕关节背伸60°,尺偏30°位舟骨质心相对于桡骨距离最大;背伸30°,桡偏20°,则距离最小。各位置桡骨远端质心与舟骨质心间距离男女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精确测定腕舟骨的质心,为重建舟骨的运动轨迹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舟骨 三维重建 数字化 运动轨迹 成像 三维 舟骨 解剖学 组织工程
下载PDF
手指伸肌腱断裂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12
4
作者 全静 冀云涛 +2 位作者 邢丽丽 赵佳莉 云宝琴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年第7期883-884,共2页
目的随着年轻手外伤患者的逐年增多,患者对术后手指的功能恢复及手的整体外观形态的恢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本文探讨手指伸肌腱断裂修复术后手功能康复的护理措施,使手指功能的恢复及手的外观形态达到患者满意的效果。方法采... 目的随着年轻手外伤患者的逐年增多,患者对术后手指的功能恢复及手的整体外观形态的恢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本文探讨手指伸肌腱断裂修复术后手功能康复的护理措施,使手指功能的恢复及手的外观形态达到患者满意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48例60指手外伤合并手指伸肌腱断裂修复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及康复训练的指导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系统的术后功能训练,6个月后随访,只有2例4指患者功能恢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1年后再次行肌腱松解术,最终48例60指患者手指功能全部恢复良好。结论手指伸肌腱断裂修复术后的患者,护理人员只要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耐心细致的给予及时、有效、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患者手指功能的恢复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伸肌腱断裂 功能康复训练
下载PDF
改良津下缝合法即刻生物力学实验和在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程杰 王继宏 +5 位作者 郝增涛 樊东升 景尚裴 韩超前 殷超 温树正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6期749-752,共4页
目的比较津下缝合法改良前后在肌腱修复后的即刻生物力学特征,研究肌腱修复后的局部病理学变化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将80只成年三黄鸡右足第3趾Ⅱ区建立趾深屈肌腱横断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将A1组(采用津下缝合法)、A2组(采用改良... 目的比较津下缝合法改良前后在肌腱修复后的即刻生物力学特征,研究肌腱修复后的局部病理学变化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将80只成年三黄鸡右足第3趾Ⅱ区建立趾深屈肌腱横断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将A1组(采用津下缝合法)、A2组(采用改良津下缝合法)修复好的肌腱等速拉伸至完全断裂,并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定2 mm间隙形成负荷、极限载荷、韧度、最大断裂应力。将B1组(采用津下缝合法)、B2组(采用改良津下缝合法)修复好的肌腱石膏固定4周,处死动物后获取标本,记录缝合时间、观察肌腱粘连度、进行羟脯氨酸含量和Ⅰ、Ⅲ型胶原蛋白的测定。结果 (1) 2 mm间隙形成负荷、极限载荷、最大断裂应力A1组与A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韧度A1、A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1组的切割发生率为10%,缝线断裂部位是最后打结处的单线; A2组的切割发生率为0,缝线断裂部位是"+"形状的缝线。(2) B1、B2组缝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B1组吻合端瘢痕较B2组明显; B1、B2组腱周粘连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羟脯氨酸含量、每高倍镜视野下Ⅰ、Ⅲ型胶原所占的百分比B1、B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改良津下缝合法是一种可靠的肌腱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修复 改良津下缝合 生物力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不同途径医用三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鸿彬 程杰 《当代医学》 2017年第30期27-30,共4页
目的评估不同途径医用三氧联合VSD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3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VSD+医用三氧基本自血疗法+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给予VSD+医用三氧水冲洗。治疗前行创... 目的评估不同途径医用三氧联合VSD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3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VSD+医用三氧基本自血疗法+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给予VSD+医用三氧水冲洗。治疗前行创面大体观察、检测创面细菌菌属数,记录VSD应用第1个疗程中引流管堵塞率,治疗7天后拆除VSD装置,观察创面肉芽生长情况、检测肉芽组织覆盖率、创面局部组织液氧分压、创面细菌菌属数,后期行Ⅱ期手术,计算Ⅱ期创面修复的成活率。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创面大体观察示:两组患者的创面在清创前均有坏死组织存在,无或少量肉芽组织,创缘炎症反应明显。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创面均出现新生肉芽组织,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坏死组织及脓胎少,肉芽组织红润、生长好,创缘炎症反应轻。(2)对照组和观察组引流管堵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1.43,P>0.05),肉芽组织覆盖率、创面局部组织液氧分压、创面细菌清除率和Ⅱ期创面修复的成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医用三氧直接作用于创面要比经血液循环作用于创面更加有效并最大程度的减少医用三氧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负压封闭引流 溃疡 医用三氧
下载PDF
胶原/二氧化硅纳米微粒构建神经支架物理特性研究
7
作者 景尚斐 温树正 +5 位作者 蒋电明 王继宏 许鹏成 郭文 冀云涛 杨晨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07-2509,共3页
目的 观察胶原复合二氧化硅纳米微粒在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支架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冻干技术掺入不同浓度分别为5、10、25、50、100 μg/ml二氧化硅纳米微粒制作多孔胶原支架,相同方法制备单一的不含二氧化硅纳米微粒的胶原支架作为本研... 目的 观察胶原复合二氧化硅纳米微粒在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支架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冻干技术掺入不同浓度分别为5、10、25、50、100 μg/ml二氧化硅纳米微粒制作多孔胶原支架,相同方法制备单一的不含二氧化硅纳米微粒的胶原支架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通过对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湿度、表面化学、孔隙率、溶胀率、降解行为进行了评价,并且通过复合支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观察这种新型复合材料在生物学方面的特性.结果 二氧化硅纳米微粒呈球形,平均直径分布在150 nm~190 nm,所有样品接触角排序为:单胶原支架<(5μg/ml)复合支架<(10μg/ml)复合支架<(25 μg/ml)复合支架≈(50、100 μg/ml)复合支架,FHR谱表明纳米微粒在胶原支架内成功添加;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胶原支架虽然添加纳米微粒仍然保持相似的多孔微结构,包括孔尺寸、形状和网状结构.将复合支架的纳米微粒浓度增加,孔隙率却呈减小趋势,溶胀率也随微粒的浓度增加而降低,纳米微粒可明显抑制单胶原支架的快速降解;支架内BMSCs的活性和增殖度先升高,后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25 μg/ml时细胞增殖活性最好(P<0.05).结论 25 μg/ml二氧化硅纳米微粒的掺入可以提高支架疏水性,降低孔隙率、膨胀率和降解速率,细胞在此种浓度下生长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支架 神经 生物特性 纳米微粒
原文传递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胶原蛋白神经支架体外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景尚斐 温树正 +5 位作者 蒋电明 郭文 许鹏成 王继宏 冀云涛 杨晨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SiO2纳米颗粒/胶原蛋白复合材料作为神经支架的生物学特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采用冻干技术制作浓度分别为5、10、25、50、100和200 μg/ml SiO2纳米颗粒浓度的胶原蛋白神经支架,不含SiO2纳米颗粒的胶原支架...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SiO2纳米颗粒/胶原蛋白复合材料作为神经支架的生物学特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采用冻干技术制作浓度分别为5、10、25、50、100和200 μg/ml SiO2纳米颗粒浓度的胶原蛋白神经支架,不含SiO2纳米颗粒的胶原支架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动态光散射仪测量SiO2纳米颗粒的直径和大小,SEM观察纳米颗粒的形态。支架内接种培养许旺细胞(SCs),检测支架的细胞相容性,光镜下观察不同样本中SCs形态,MTT检测SCs在SiO2纳米颗粒/胶原复合支架的附着和增殖效果,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支架内细胞经H33258染色后的DNA含量。上述实验数据经多重比较检验法后进行单向方差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iO2纳米颗粒呈球形,平均直径分布在150~190 nm,SCs在支架上培养了1 d和3 d后,所有培养的细胞中(除了100 μg/ml支架中生长的细胞)都处于正常状态,其他样品的所有细胞中都呈纺锤形并伴随轴突延伸,细胞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形态学差异。MTT细胞相容性检测显示,SCs的活性和增殖度先升高,后随着SiO2颗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SCs的活性和增殖度在25 μg/ml中表现最高,而当浓度大于50 μg/ml时明显降低,这与细胞形态变化的相符。DNA含量起初增加后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25 μg/ml时DNA含量最多(P 〈 0.05),DNA含量与细胞形态变化相符。结论25 μg/ml的SiO2纳米颗粒/胶原蛋白支架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胶原蛋白 神经支架 许旺细胞
原文传递
被动功能锻炼预防屈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程杰 王继宏 +7 位作者 樊东升 郝增涛 景尚裴 韩超前 王永飞 殷超 许鹏成 温树正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探讨减轻鸡肌腱粘连被动功能锻炼的合适次数和强度。方法取10月龄三黄鸡1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20只。制作右足第三趾Ⅱ区趾深屈肌腱横断模型,用津下(Tsuge)缝合法缝合。A组右足不用石膏固定和被动功能锻炼;B、C、D、E组右足... 目的探讨减轻鸡肌腱粘连被动功能锻炼的合适次数和强度。方法取10月龄三黄鸡1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20只。制作右足第三趾Ⅱ区趾深屈肌腱横断模型,用津下(Tsuge)缝合法缝合。A组右足不用石膏固定和被动功能锻炼;B、C、D、E组右足用石膏固定,且被动功能锻炼的次数分别为每天1、2、3次和不功能锻炼。术后4周观察鸡爪的抓握形态、记录肌腱滑移距离及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屈曲总角度、肌腱缝合端的形态及腱周粘连度分级评定、HE染色中每高倍视野下腱细胞的形态和数目之和、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所有标本在术后5d左右肌腱完全断裂,不再进行其余指标的检测。鸡爪的抓握形态:B组标本显示略有抓握形态C、D组标本显示有较好的抓握形态E组所有标本几乎无抓握形态。肌腱缝合端形态C、D、B、E组可见标本缝合端膨大逐渐增大,质地逐渐变硬,腱周组织瘢痕逐渐增多,粘连程度逐渐加重。其余指标C组明显好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天2次充分的被动功能锻炼能有效减轻鸡趾深屈肌腱粘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动物实验 肌腱粘连 被动功能锻炼
原文传递
VSD技术联合闭式冲洗治疗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杰 王鸿彬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20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VSD技术联合闭式冲洗治疗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21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沿原手术切口切开、彻底清创冲洗、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术中保留内固定,术后给予... 目的:探讨VSD技术联合闭式冲洗治疗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21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沿原手术切口切开、彻底清创冲洗、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术中保留内固定,术后给予VSD技术联合持续闭式冲洗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过20.47±10.78天,平均7天-28天的治疗时间,感染指标均正常,伤口均1期愈合,经过15.47±9.71个月,平均4-23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感染均无复发,感染指标正常,内固定物保留.结论:积极使用敏感抗生素、及时彻底清创并给予VSD技术联合持续闭式冲洗,能有效控制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在不取出内固定的前提下利于创面早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 术后感染 冲洗 引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