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_1椎体横向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钉道的数字化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元智 王军强 +3 位作者 赵建民 路全立 李亚光 贾燕飞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年第2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经骶髂关节横向S1椎体螺钉固定安全钉道的确定及其在骶骨纵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50 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腹部连续螺旋CT扫描、三维表面重建、标准骶骨矢状位多层剖分等,以确定最优钉道.将数字化分析结果应用于2012 年8 月... 目的探讨经骶髂关节横向S1椎体螺钉固定安全钉道的确定及其在骶骨纵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50 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腹部连续螺旋CT扫描、三维表面重建、标准骶骨矢状位多层剖分等,以确定最优钉道.将数字化分析结果应用于2012 年8 月至2013 年8 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8 例骶骨纵形骨折患者,术中经骶骨矢状位图像投影确定横向置钉钉道后,采取经骶髂关节横向S1椎体螺钉固定治疗.结果矢状位X线片检查显示S1椎体安全区投影呈卵圆形,投影的长短轴连线交点为S1椎体最优横向钉道,钉道平均长度(135 ± 8)mm,虚拟置入直径7.3 mm的拉力螺钉后骶髂关节螺钉位置及长度满意.术后X线片及CT平扫断层图像显示患者骶髂关节螺钉位置及长度均满意,平均长度(115 ± 4)mm,平均手术时间(30 ± 5)min.术后随访12~24 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 ± 3)个月,未见神经血管损伤、骶髂关节螺钉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通过术中骶骨矢状位图像投影确定横向置钉钉道,可提高经皮横向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骨纵形骨折的手术安全性,同时简化手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骶髂关节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模型 解剖学 成像 三维 骨螺丝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髋臼横行骨折采用前后柱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疗效分析
2
作者 张立峰 冯卫 +2 位作者 包道日娜 冬梅 佟雁翔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5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对髋臼横行骨折患者应用髋臼前后柱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髋臼横行骨折患者50例,对其进行髋臼前后柱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手术治疗后患者髋臼复位... 目的探讨对髋臼横行骨折患者应用髋臼前后柱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髋臼横行骨折患者50例,对其进行髋臼前后柱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手术治疗后患者髋臼复位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3.5小时,平均出血量为950ml,根据matta复位,25例解剖复位,21例满意复位,4例复位不满意,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6.0%。结论对髋臼横行骨折患者采取髋臼前后柱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横行骨折 髋臼前后柱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 手术
下载PDF
肥胖髋臼骨折对于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张立峰 冯卫 +2 位作者 包道日娜 冬梅 佟雁翔 《中外医疗》 2015年第30期91-93,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BMI值的骨折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研究肥胖对髋臼骨折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12月到该院就诊的髋臼骨折患者共139例为研究对象,将BMI在24以下的患者分为正常组(64),BMI在24~27之间的为过重组(37),BMI超过27的为肥胖... 目的通过对不同BMI值的骨折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研究肥胖对髋臼骨折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12月到该院就诊的髋臼骨折患者共139例为研究对象,将BMI在24以下的患者分为正常组(64),BMI在24~27之间的为过重组(37),BMI超过27的为肥胖组(38)。所有的患者运用相同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后比较3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肥胖组和超重组的解剖复位少于正常组、满意复位和不满意复位多于正常组,肥胖的解剖复位少于超重组,满意复位和不满意复位多于超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优良率均低于正常组(89.1%),肥胖组的优良率(36.8%)低于超重组(70.3%),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患者髋臼处的脂肪堆积直接导致解剖的困难,增加了骨折部位暴露和固定的难度,使髋臼骨折的手术难度也提高,而且肥胖还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运和患者后期的康复训练,不利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髋臼骨折 预后
下载PDF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多元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伟臻 张剑锋 +1 位作者 李文琴 张立峰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青状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8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56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可能影响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 目的探讨影响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青状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8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56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可能影响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是否囊内减压、手术间隔时间、复位质量、术后Harris评分、完全负重时间、内固定取出与否)进行分析。结果 256例患者平均获得(32.07±14.69)个月的随访,其中发生股骨头坏死31例,坏死率为12.10%。年龄、骨折类型、手术间隔时间、复位质量、术后Harris评分、完全负重时间、内固定取出与否与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有关。结论复位质量、手术间隔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内固定取出与否对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最为显著,应加强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斯氏针辅助复位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立峰 林创鑫 +6 位作者 冯卫 冯永增 于成涌 佟雁翔 李亚光 张哲汉 贾燕飞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斯氏针辅助复位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23例,女15例;年龄为32-69岁;骨折Evans-Jensen分... 目的探讨斯氏针辅助复位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23例,女15例;年龄为32-69岁;骨折Evans-Jensen分型:Ⅲ型18例,Ⅳ型13例,Ⅴ型7例。根据术中是否采用斯氏针辅助复位分为2组(n=19):A组患者采用斯氏针辅助牵引床复位PFNA固定,B组患者采用单纯牵引床牵引复位PFNA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术后按照Baumgaertner等改良的方法评定骨折复位质量:A组良好15例,可4例;B组良好9例,可8例,差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0.7±11.9)min]显著短于B组患者[(63.4±15.1)min],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89.4±4.4)分]显著高于B组患者[(79.6±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再骨折、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与单纯牵引床牵引复位PFNA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相比,斯氏针辅助复位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复位效果理想等优点,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钉 复位 斯氏针
原文传递
经皮横向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骶骨纵形骨折的数字化分析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元智 王军强 +3 位作者 路全立 李志军 李亚光 裴国献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 利用CT三维重建和逆向工程技术,探讨经皮横向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骶骨纵形骨折的最优钉道建立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30名,女20名;年龄为18~56岁,平均34.6岁.行腹部连续螺旋CT扫描,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 目的 利用CT三维重建和逆向工程技术,探讨经皮横向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骶骨纵形骨折的最优钉道建立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30名,女20名;年龄为18~56岁,平均34.6岁.行腹部连续螺旋CT扫描,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 InnovationSuite 15.0软件,三维表面重建骨盆,以.stl文件格式存储,导入Imageware 12.0软件,对标准骶骨前后位进行多层剖分,确定最优钉道.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共收治12例骶骨纵形骨折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为18 ~53岁,平均39.5岁;骶骨骨折按Denis分型:Ⅰ型7例,Ⅱ型5例.采用上述方法计算最优通道.手术采用标准仰卧位,C型臂X线机获得骶骨侧位图像,定位骶髂关节螺钉通道,在皮肤上做标记,置入2.5 mm克氏针,沿克氏针以7.3mm空心螺钉固定,术后通过CT扫描及三维重建验证其准确性.结果 最优通道位于S1中后1/3交界,最优通道与垂线的夹角平均为85.6°±7.3°,通道长度平均为(131.3±7.7) mm.术后X线片及CT平扫断层图像显示所有患者骶髂关节螺钉位置及长度满意,平均长度为(114.2±4.2) mm,平均手术时间为35.1 min.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骶髂关节螺钉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 结论 通过CT数据构建的横向骶髂关节螺钉通道可为经皮横向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骶骨纵形骨折提供可靠的解剖学基础,且简化了手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骨钉 成像 三维 骶髂关节
原文传递
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技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立峰 冯卫 +5 位作者 林创鑫 于成涌 佟雁翔 李亚光 张哲汉 贾燕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探讨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7月在本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Evans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例,均采用美国施乐辉公司的髓内钉Inter Tan治疗... [目的]探讨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7月在本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Evans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例,均采用美国施乐辉公司的髓内钉Inter Tan治疗,其中牵引床组术中采用牵引床复位;联合组术中采用牵引床与克氏针共同复位,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质量、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牵引床组(39~102)min,平均(65.83±17.23)min,联合组(33~79)min,平均(49.16±12.21)min;术中出血量:牵引床组(105~300)ml,平均(195.83±60.97)ml,联合组(100~250)ml,平均(175.83±48.13)ml;复位质量:牵引床组1例优,7例良,4例差,联合组8例优,4例良;负重时间:牵引床组(17~42)d,平均(24.16±9.65)d,联合组(10~28)d,平均(15.66±4.83)d;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牵引床组(75~91)分,平均(82.41±4.48)分,联合组(75~91)分,平均(90.08±2.81)分;骨折愈合时间:牵引床组(12~20)周,平均(15.33±2.35)周,联合组(11~17)周,平均(14.08±1.88)周;术后并发症:牵引床组出现3例髋内翻,1例退钉,联合组没有出现并发症。其中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撬拨辅助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单、骨折复位良好、手术创伤少、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骨折固定稳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撬拨辅助复位 克氏针 Inter TAN
原文传递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立峰 冯卫 +4 位作者 贾燕飞 佟雁翔 李亚光 于成涌 张哲汉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447-449,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老年(年龄≥60岁)髋部骨折患者242例,股骨颈骨折9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48例。根据患者术...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老年(年龄≥60岁)髋部骨折患者242例,股骨颈骨折9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48例。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有无对侧髋部再骨折分为再骨折组和无再骨折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民族、骨折类型、骨质疏松、Singh指数、合并内科疾病情况,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242例髋部患者中21例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再骨折组与无再骨折组比较,年龄、骨质疏松情况、合并内科疾病、Singh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骨质疏松、合并内科疾病、Singh指数≤Ⅲ级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是高龄、骨质疏松、合并内科疾病、Singh指数≤Ⅲ级,为预防髋部二次骨折的发生应积极防治基础疾病,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密切监测Singh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