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的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巴雅力格 韩霞 云升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12期1891-1895,共5页
卵巢早衰(POF)是一种卵巢功能减退引起的妇科内分泌疾病,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以有效治疗卵巢早衰,具有修复卵巢结构、改善卵巢功能的作用,其具体机制可通过MSCs的归巢作用,直接分化为颗粒细胞或抑制其凋亡,诱导、分化为原始生殖细胞,... 卵巢早衰(POF)是一种卵巢功能减退引起的妇科内分泌疾病,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以有效治疗卵巢早衰,具有修复卵巢结构、改善卵巢功能的作用,其具体机制可通过MSCs的归巢作用,直接分化为颗粒细胞或抑制其凋亡,诱导、分化为原始生殖细胞,促进卵巢血管生成,免疫调节、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及旁分泌等作用,促进卵巢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育龄期女性的生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高等医学教育中干细胞生物学前沿课程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秉春 呼格吉乐 袁建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4期9-13,共5页
随着干细胞生物学和转化医学的飞速发展,干细胞治疗技术在修复和再生领域已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随着我国不断推出支持干细胞研究的政策利好,干细胞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都处于世界技术发展前沿,干细胞疗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 随着干细胞生物学和转化医学的飞速发展,干细胞治疗技术在修复和再生领域已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随着我国不断推出支持干细胞研究的政策利好,干细胞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都处于世界技术发展前沿,干细胞疗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乃至生殖系统疾病等领域都实现了重大突破,已经由基础转向临床试验,未来可期。然而,随着行业的迅猛扩张,干细胞临床研究人才缺口日益凸显,人才需求迫在眉睫,高等医学教育是培养和输送干细胞研究专业人才重中之重的环节,因此在高等医学教育中设立干细胞生物学前沿课程,有助于医学生了解干细胞基本理论、干细胞类型和适应证,把握干细胞治疗前沿方向,加强“医、学、研”联合发展,为培养干细胞转化研究专业技术人才、未来全面推广干细胞临床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研究 干细胞治疗 临床转化 医学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附红细胞体感染诱发补体异常活化导致溶血的研究
3
作者 云霏雨 巴雅力格 +1 位作者 段荣 云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1-357,363,共8页
目的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EP)病是人兽共患性血液传染病,可以引发溶血、出血、血栓形成、流产等,其主要的致病机制不清,本研究应用源于猪的EP感染研究其致病机制。方法收集EP感染养殖生猪27头和13例汉族饲养人员,对照组为无EP感染... 目的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EP)病是人兽共患性血液传染病,可以引发溶血、出血、血栓形成、流产等,其主要的致病机制不清,本研究应用源于猪的EP感染研究其致病机制。方法收集EP感染养殖生猪27头和13例汉族饲养人员,对照组为无EP感染的同种猪26头和健康汉族人末梢血20份。ELISA和流式细胞检测猪和人感染EP后血清补体C3及其降解产物、补体调节蛋白CD55、CD59、补体膜攻击复合物(C5b-9)沉积及细胞因子在猪冠状动脉内皮中的表达。结果EP感染后猪和人血清C3降解产物C3a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猪红细胞CD55和CD59阴性比例显著增加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膜和猪血管内皮沉积大量C5b-9,同时血管内膜中细胞因子产生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感染诱发补体异常活化导致红细胞及血管内皮损伤,引发溶血、出血、血栓形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红细胞体 人兽共患性疾病 补体激活 致病机制
下载PDF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内蒙古地区晚期肺腺癌病人血浆循环肿瘤DNA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状态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巴雅力格 孙岩岩 李卉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血浆循环肿瘤DNA(ctDNA)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在内蒙古地区晚期肺腺癌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条件的50例晚期肺腺癌病人,采用突变阻滞扩增系统...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血浆循环肿瘤DNA(ctDNA)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在内蒙古地区晚期肺腺癌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条件的50例晚期肺腺癌病人,采用突变阻滞扩增系统PCR(ARMS-PCR)法检测组织样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血浆ctDNA中EGFR突变情况,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并以组织检测作为金标准,评价二代测序技术的有效性。结果以组织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血浆ctDNA中EGFR突变检测的灵敏度为96%,特异度为68%,一致率为84%。结论基于二代测序的血浆EGFR突变检测与组织样本检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66,P=0.001),可以通过二代测序技术来反映晚期肺腺癌病人的EGFR突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循环肿瘤DNA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弓勋 云升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2期40-44,共5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能够自我更新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典型细胞群体,随着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化能力及临床应用有了进一步认识。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情况,对间...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能够自我更新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典型细胞群体,随着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化能力及临床应用有了进一步认识。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情况,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及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临床应用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的免疫细胞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赵瑞东 邱英 +4 位作者 云霏雨 周二霞 韩霞 刘秉春 云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10-816,共7页
目的:评价脐带血来源单个核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UCMC)诱导分化的免疫细胞对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90例S... 目的:评价脐带血来源单个核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UCMC)诱导分化的免疫细胞对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90例SCLC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EP方案)和研究组(45例,EP方案+UCMC诱导分化的免疫细胞),研究组患者在化疗结束后3~5 d进行一个疗程的UCMC诱导分化的免疫细胞治疗[(1~3)×1010个细胞/疗程],每30 d为一个周期。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2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相关因子IFN-γ、IL-2、IL-10、TGF-β1的变化,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等。结果:研究组获得CR 15例、PR 25例、SD 5例,研究组T细胞亚群含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0.01)、并且恢复正常范围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80.9%的患者炎性细胞因子IFN-γ在血清中升至或高于正常范围,IL-10、TGF-β1较治疗前降低(P<0.05);患者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结论:UCMC诱导分化的免疫细胞可以促进SCLC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诱导分化 免疫细胞 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成体神经干细胞诱导方案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秉春 袁建龙 +1 位作者 邱英 云升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7-220,共4页
近年来,研究人员致力于构建遗传和表型稳定的神经干细胞系,旨在恢复神经组织不可逆转的功能丧失从而满足临床需求。其中,成人体内维持其多能状态的干细胞也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随着诱导多能干细胞和体细胞直接转分化为所需细胞类型等... 近年来,研究人员致力于构建遗传和表型稳定的神经干细胞系,旨在恢复神经组织不可逆转的功能丧失从而满足临床需求。其中,成人体内维持其多能状态的干细胞也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随着诱导多能干细胞和体细胞直接转分化为所需细胞类型等技术的发展,基于使用来自胚胎或胎儿神经组织的同种异体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方法逐渐成为过去。本文围绕诱导干细胞和重编程体细胞的多能状态维持及诱导神经干细胞的实验方案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体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天然产物对树突状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秉春 袁建龙 +1 位作者 邱英 云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7-1232,共6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连接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关键。在感染和过敏反应中,DCs作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引起T细胞免疫应答,并维持自身抗原免疫耐受。DCs介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有益于感染性疾病以及癌症等的治疗,同时DCs诱导...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连接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关键。在感染和过敏反应中,DCs作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引起T细胞免疫应答,并维持自身抗原免疫耐受。DCs介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有益于感染性疾病以及癌症等的治疗,同时DCs诱导的免疫耐受在控制自身免疫疾病、过敏或炎性疾病中发挥作用。研究表明多种天然产物能够调控DCs的表型与功能,并在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中被证明有效。因此,利用天然产物调控DCs免疫功能将为开发有效且低成本的细胞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对近年来关于天然产物调控DCs功能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天然产物对DCs表型变化的影响及其对免疫应答和免疫抑制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树突状细胞 成熟活化 免疫激活 免疫抑制
原文传递
BDH2基因在代谢与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机制
9
作者 刘秉春 李康 袁建龙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30-234,共5页
肿瘤中的细胞代谢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过程,代谢相关的基因正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靶点,但对肿瘤进展中的异常代谢及其预后价值仍需要大量研究挖掘。BDH2基因是一种多功能基因,参与多种代谢途径,在铁代谢中起重要的催化合成作... 肿瘤中的细胞代谢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过程,代谢相关的基因正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靶点,但对肿瘤进展中的异常代谢及其预后价值仍需要大量研究挖掘。BDH2基因是一种多功能基因,参与多种代谢途径,在铁代谢中起重要的催化合成作用,同时参与酮体代谢并与脂代谢相关。近年来,研究者发现BDH2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与BDH2密切相关,本文对BDH2在代谢与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与机制进行分析、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H2 铁代谢 肿瘤发生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增殖、表面标志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弓勋 云升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4期224-22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二甲双胍(MET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形态、增殖、表面标志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取健康足月新生儿脐带在体外分离出hUCMSC进行传代培养,至第3代(流式细胞仪分析)对细胞进行鉴定,取第6代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UC-...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二甲双胍(MET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形态、增殖、表面标志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取健康足月新生儿脐带在体外分离出hUCMSC进行传代培养,至第3代(流式细胞仪分析)对细胞进行鉴定,取第6代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UC-MSC(相对老化),将对照组与不同浓度METF(0.1,1,5,10,20mmol/L)干预的细胞进行比较,观察不同浓度METF干预对细胞的形态、增殖率(MTT法分别于24、48、72h检测)、及细胞表面标志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One-WayANOVA,及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ETF为0.1mmol/L、1mmol/L,细胞形态无显著改变,当药物浓度为5~20mmol/L时,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形态改变越显著。(2)METF为0.1mmol/L(24h:101.28±0.98,24h:104.06±1.76,24h:101.51±0.67)促进hUC-MSC增殖,药物浓度为1~10mmol/L在培养初期可增加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增殖逐渐被抑制。METF为20mmol/L(24h:86.64±0.66,48h:58.38±2.52,72h:17.75±1.35)抑制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强(P<0.05)。(3)当METF浓度为5,10,20mmol/L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CD105的表达逐渐减弱(F=17.539,P<0.05)。METF未对CD44、CD90产生影响。(4)METF为0.1mmol/L时降低G0/G1期的比例(64.16±1.20,P<0.05),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逐渐被抑制。结论METF浓度在0.1mmol/L促进hUC-MSC增殖,而在浓度5~20mmol/L时抑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表面标志CD105的表达,不同浓度的METF均未对CD44、CD90的表达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二甲双胍 生物治疗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沙棘黄酮对树突状细胞免疫活性影响的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秉春 邱英 +4 位作者 赵瑞东 韩霞 云霏雨 周二霞 云升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40-848,共9页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经沙棘黄酮(Seabuckthorn flavones,SF)处理后形态、表型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DC培养液中添加SF 200μg/ml,培养7 d后光镜观察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标记;构建RNA文库进行数...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经沙棘黄酮(Seabuckthorn flavones,SF)处理后形态、表型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DC培养液中添加SF 200μg/ml,培养7 d后光镜观察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标记;构建RNA文库进行数字基因表达谱(DGE)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富集的gene ontology(GO)以及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结果 SF处理后,流式结果显示DC显著上调表达HLA-DR、CD80、CD83、CD86;DGE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355个,上调176个,下调179个,GO富集主要在调节免疫系统过程、免疫系统发育等生物学途径;信号通路分析表明,显著富集的途径与炎症、免疫系统和癌症等疾病密切相关.结论 SF能促进DC共刺激分子与促成熟分子的上调表达,并对CD11a、SLAMF6、LMCD1、TSC22D3和IKZF3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黄酮 树突状细胞 数字基因表达谱(DGE)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