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肩关节脱位合并大结节骨折 被引量:3
1
作者 曲振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3期88-89,共2页
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治疗方法繁多,主要分为手术非手术两类.保守治疗多采用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外展架固定;手术切开多采用松质骨螺钉、克氏针及张力带、可吸收螺钉等内固定.自2005年12月至2009年8月,本院... 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治疗方法繁多,主要分为手术非手术两类.保守治疗多采用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外展架固定;手术切开多采用松质骨螺钉、克氏针及张力带、可吸收螺钉等内固定.自2005年12月至2009年8月,本院对21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钉内固定 肩关节脱位 大结节骨折 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 固定治疗 外展架固定 松质骨螺钉 2009年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谭莉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年第9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3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等数量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员的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和空腹血糖含量,记录诊断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3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等数量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员的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和空腹血糖含量,记录诊断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含量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够更加准确地显示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检测 糖尿病 诊断治疗
下载PDF
普外科腹腔镜治疗急腹症的临床疗效探究
3
作者 张格铁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7期7-8,共2页
目的:重点探索在急腹症患者中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急腹症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将急腹症患者分成2组,实施不同的手术。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仅仅达到76.92%,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8.08%。对照组的并发症发... 目的:重点探索在急腹症患者中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急腹症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将急腹症患者分成2组,实施不同的手术。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仅仅达到76.92%,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8.08%。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7.31%,显著低于观察组的3.85%。结论:在急腹症患者中实施腹腔镜手术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 急腹症 腹腔镜 疗效
下载PDF
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使用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的效果对比
4
作者 郝玉彬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1期167-167,169,共2页
目的研究对比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使用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在该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固定,对比固定效果以及患... 目的研究对比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使用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在该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固定,对比固定效果以及患者的膝盖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病情恢复稳定12个月后,采用膝关节KSS以及WOMAC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膝关节进行评分,两组患者评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使用固定效果差异不明显,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固定平台假体 旋转平台假体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成艳 《健康之路》 2016年第6期187-187,共1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还是那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30天后对比简式Fugl-Meyer(FMA)评分与Barthel评分,以判...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还是那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30天后对比简式Fugl-Meyer(FMA)评分与Barthel评分,以判断两组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个月后对比FMA评分与Barthel评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早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运动功能,从而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早期康复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分析
6
作者 康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95-0098,共4页
探析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治疗期间施以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总共筛选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采取随机化的方式任意选择其中40例作为A组,其余40例为B组,对B组患者施以传统开腹手术,对A组患者则借助腹腔镜实施手术,以两组... 探析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治疗期间施以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总共筛选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采取随机化的方式任意选择其中40例作为A组,其余40例为B组,对B组患者施以传统开腹手术,对A组患者则借助腹腔镜实施手术,以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作为指标展开对比研究。结果 A组中经由诊治后病情得到显著改善的患者占比达到95.0%,且各项手术指标均较优,产生并发症的患者仅占比2.5%,而B组患者中病情出现好转迹象的患者占比为72.5%,且产生并发症的患者占比为25.0%,差距显著(P<0.05)。结论 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利用腹腔镜实施手术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脑外伤所致硬膜下血肿的特点及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研究
7
作者 孙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36-38,共3页
总结分析脑外伤所致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55例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均有脑外伤史,回顾分析其临床手术治疗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结果:致伤原因包括钝器损伤... 总结分析脑外伤所致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55例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均有脑外伤史,回顾分析其临床手术治疗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结果:致伤原因包括钝器损伤、交通事故损伤、高空坠落损伤、摔伤;血肿位置额部、颞顶部、枕部、颞底部。5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痊愈33例、重度残疾3例、中度残疾5例、轻度残疾10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常规手术角色受限(65.33±2.35)、躯体疼痛(68.44±1.92)、生命活力(68.64±1.82)、感情因素(69.42±2.56)、社交能力(63.22±9.15)、精神健康(64.12±8.46)、总体健康(63.28±6.87)和活动能力评分(65.87±8.22)与骨窗开颅术式角色受限(96.34±1.25)、躯体疼痛(96.87±2.23)、生命活力(97.82±1.24)、感情因素(95.42±3.20)、社交能力(94.87±12.18)、精神健康(96.15±10.88)、总体健康(98.35±13.48)和活动能力评分(97.44±13.67)均显著偏高,(P<0.05)。结论:脑外伤所致硬膜下血肿者多因交通事故致伤,出血量以30~40ml居多,出血位置以颞顶部居多,几乎都需要采取手术清除血肿的治疗方案,手术术式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出血量、出血位置及手术耐受性等因素综合确定,整体手术疗效尚可,在此期间,还能够确保患者个人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硬膜下血肿 临床特点 手术治疗效果
下载PDF
研究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8
作者 孙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期65-65,67,共2页
探析采用手术治疗临床收治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疾病患者重要性。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其中50例手术治疗(观察组),剩余50例保守治疗(对照组),将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对比。 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 探析采用手术治疗临床收治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疾病患者重要性。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其中50例手术治疗(观察组),剩余50例保守治疗(对照组),将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对比。 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生存率、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临床中接受手术治疗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疾病患者,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升个人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脑血管畸形 脑出血 保守治疗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9
作者 范显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期169-169,共1页
目的对胆结石的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00例患者,分2组。对照组开腹手术,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两组... 目的对胆结石的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00例患者,分2组。对照组开腹手术,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胆结石的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结石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研究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孙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0期74-74,共1页
探析采用手术治疗临床收治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疾病患者重要性。方法:选择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疾病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开展手术治疗,后者实施保守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情... 探析采用手术治疗临床收治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疾病患者重要性。方法:选择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疾病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开展手术治疗,后者实施保守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BI评分显著偏高,NIHSS评分显著偏低,生存率显著偏高,死亡率显著偏低(p<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疾病患者不仅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死亡率,提升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脑血管畸形 脑出血 保守治疗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小肠梗阻中应用及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11
作者 钱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31-34,共4页
研究多层螺旋CT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2019年6月到2022年8月到我院治疗的134例小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入院后均通过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同时将复检结合症状表现、小肠造影、MRI等多种手段或手术所得的结果作为最终... 研究多层螺旋CT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2019年6月到2022年8月到我院治疗的134例小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入院后均通过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同时将复检结合症状表现、小肠造影、MRI等多种手段或手术所得的结果作为最终的确诊结果,分析多层螺旋CT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并总结影像学图像表现。结果 ①134例疑似小肠梗阻患者最终确诊98例小肠梗阻,经过多层螺旋CT检出95例,多层螺旋CT和确诊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②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梗阻的阳性预测值为97.89%、阴性预测值为87.18%、敏感度为94.9%、特异度为94.44%、准确度为94.78%、约登指数为89.34%、误诊率为5.56%、漏诊率为5.1%;③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梗阻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论 多层螺旋CT在小肠梗阻诊断中可以发挥简便快捷的诊断作用,而且诊断的准确性相对较高,能为临床的治疗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小肠梗阻 确诊 影像学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次法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髓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12
作者 胡成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期81-81,共1页
分析探究为罹患牙髓炎的患者实施多次法和一次性根管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在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中选择160例患者展开综合评价和判定,严格按照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一次性根管治疗)和对照组(多次法根管... 分析探究为罹患牙髓炎的患者实施多次法和一次性根管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在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中选择160例患者展开综合评价和判定,严格按照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一次性根管治疗)和对照组(多次法根管治疗),各80例,并对其最终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观察组VAS评分、SF-36评分较之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为罹患牙髓炎的患者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术较之多次法根管治疗术,其临床治疗成效更为突出和显著,其具有治疗周期短、恢复速度快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法根管治疗 一次性根管治疗 牙髓炎
下载PDF
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13
作者 张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83-83,共1页
评价呼吸机在急性呼吸应激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计划治疗和通气治疗24次,评价临床效果。有效观察组指标 (100.00%)与对照组(66.67%)高得多。治疗后,观察组的RR、HR和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pao2和... 评价呼吸机在急性呼吸应激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计划治疗和通气治疗24次,评价临床效果。有效观察组指标 (100.00%)与对照组(66.67%)高得多。治疗后,观察组的RR、HR和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pao2和SpO2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差异。(p < 0.05)。结论:呼吸机治疗能增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命体征,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